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季应该如何养生?

本文系千聊”听司老师聊中医”《黄帝内经》系列第二篇文字内容

今天的课程又要开始了,在今天开课之前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些当时我学习中医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在刚刚学医的时候,特别重视的其实也是技术的本身,我想很快地学一些药物,学一些方剂,学习一些快速的疗法,包括放血、拔罐、刮痧和针灸等一些快速治疗疾病的小窍门,这样的话能够快速掌握治疗疾病的方法。

而在学医越学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发现实际上学医这个事情不能图快,要循序渐进。有一句古话讲得好,叫欲速则不达,越想快它反而越慢。基础打不牢,这就像我们练武术一样,如果要是马步都扎不稳的话,那拳练得再好也没有用。所以这门基础课我就是想给大家分享中医的基本理论。

《黄帝内经》是我要给大家介绍的第一部著作,我是以讲故事的方式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里关于中医的基础概念,他们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因为《黄帝内经》的认识方法,是我们后世医家遵循的一个准则,虽然它没有具体的治病方法,但是有着非常深厚的哲学内涵在里面,是我们后世的所有医家所依据的基本方法。

我们上两节课介绍的内容是《上古天真论》,这是《黄帝内经》的第一篇。我们下面介绍的内容是《黄帝内经》中的第二篇,这一篇没以黄帝与岐伯问答的形式,而是以直接介绍的形式补充了《上古天真论》关于四季养生的基本方法,如何调和阴阳,法于四时,合于术数,这些方法主要是在第二篇里详细介绍的。

我个人觉得这一篇成书应该晚于《上古天真论》,可能是后世医家补录的内容。《四季调神大论》主要告诉我们四季应该怎么样保养、保护自己的身体,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身体处于一个比较平衡、阴阳平和的一个状态。

它告诉我们要以各个季节的不同变化,根据时令的变化来调整我们的心态、行为、作息,包括我们的生活习惯。这些相关的内容,是中医养生学最基础的内容。当然你要问我可以用《四气调神大论》的理论指导看病吗?其实也是可以的,有一些医家通过对《四气调神大论》的发挥发展,发现了一些新的疾病。

下面我就开始给大家介绍春季怎么养生了。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此谓发陈”讲的是什么呢?就是春天这三个月是一个生长的季节,北方,中原地区四季特别分明,到春天的时候,“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小草都发芽了,小树也开始长出新芽,天气开始慢慢地转暖,河面上的冰开始渐渐地融化,小鸟也都开始叽叽喳喳地叫起来。有一些蛰伏在地下的小虫子在惊蛰时也开始慢慢地从冬眠的状态中苏醒,所有的植物、动物,都是处于一种生长的态势。

这时候应该怎么样调整我们的作息呢?《黄帝内经》讲“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夜卧早起就是晚睡早起,广步于庭就是早上起来的时候要大踏步地在庭院中散步,它在春天的时候特别适合。“被发缓行”是什么意思呢?并不是我们把乱的头发披散着像贞子一样,而是要把头发松开,因为古人会蓄长发,他们是用簪子把发髻系起来的,它讲“被发”是指解开簪子,把束起的头发松开,以应春季的生发之气。以使志生,以使我们内心的情志开始得以生发。

讲“生而勿杀,予与毋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所谓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就是要给予生命,不要过度地杀戮。其实我们人类一直在这样做,春天的时候有休渔期、禁渔期,而不是老去捕鱼,因为里边都是小鱼苗。种庄稼是秋天收获,不会春天的时候就把庄稼的小幼苗给割掉,因为它还在生长的阶段,还没有成熟,还不是收获的季节,所以春季应该是生而勿杀的一个季节。

予而勿夺就是应该给予而不是去夺取,我们讲给予是不是一定要捐献呢?是得到了一种生发之气,得到了满足,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实际上我们的所作所为最终会反馈到我们自身,所以为什么说好人有好报,你做了一些好事,这些必然会使你内心得到满足,也会给你一个非常好的结果。

赏而勿罚是指什么呢?就是我们要奖赏,而不要过多地惩罚,这个不是说到了春天就不惩罚了,那今天我们的刑法就没有用了。并不是这个意思,它讲的是我们的内心更应该去宽容地对待这些事情,而不是以苛刻的挑剔的心态。

我们往往有这种感受,比如说如果你是领导,在工作中惩罚了你的下属,其实你并不会因为惩罚了下属而很开心很愉快,反而在惩罚了别人的同时你的心里也是很烦恼和苦闷的。孩子也是一样,家长在对孩子暴怒以后,打了孩子一顿,内心也是后悔的。做到这些就应了春的生长之气,这才是养生之道。

那不这样会怎么样呢?要是黄帝肯定会问那我要不这样养生会怎么样?这后面就讲了,“逆之则伤肝,然后“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就是这个生长动力不足,夏天阳气就容易不充足,就容易出现比如说泄泻,四肢厥逆这种情况,也就是说我们没在春天生长的时候长养好,那么夏天的时候阳气也会虚弱。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讲的这个是很有意思的,它不是春天讲春天,它是春天讲夏天。好多人只看眼前,说我现在没怎么样,实际上你所种的这个疾病的根源不是一天两天了,它可能是在上一个季节,也可能是在去年,也可能是在很多年前就种下了一个恶果,然后你不停地在给这个果浇水,有朝一日这个恶的种子就开花结果了,这个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接下来看看夏天该怎样做——“夏三月,此谓蕃秀”,蕃秀是繁茂秀美的意思,就是阳气以胜,整个的大地都处在一个非常繁茂的状态。其实这里讲的也是四季分明的地方,拿首都北京来说,到了夏天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呢?万物以荣,大街上看到树木都是绿油油的,眼前都是一片绿,花都是长得非常繁茂的,这个就是《黄帝内经》讲的“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的状态,就处于一个非常茂盛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我们会非常的满足,非常的愉快。

那在这样的季节应该怎么样调节我们的作息呢?春天和夏天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时候是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到夏天是“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但是天亮得越来越早了。实际上现在有些年轻人晚上喜欢熬夜做夜猫子,睡得特别晚,三四点钟甚至四五点钟才睡,一睡睡到中午,这时候他缺少了日光的照射,该睡的时候没有睡,不该睡的时候在睡觉。

讲无厌于日,我们在夏天的时候就要沐浴在日光之下,如果我们天天待在屋子里面,因为没有日光这种能量的哺育,那么这个人他就成长不好。经常待在屋子里的病人一看就能看出来,不爱运动、脸色惨白、面色无华,甚至有的晦涩灰暗,晚上熬夜再加上耗自己的精气,在这种状况下就开始贫血、缺钙,反正就是缺少各种各样的维生素。因为人这种哺乳动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阳光下,以前几十几万万年,人都是在日光下跑动捕猎的。我们不像老鼠一样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黑暗中,如果是生活在黑暗之中,那我们可能就要厌于日光。

后面讲“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就是不要大发雷霆,不要暴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泻”就是使人的精神更加饱满一些,不是郁闷的愤怒的一种情绪,使我们的阳气能够得到宣泄,应该热情地表达我们对于喜爱的事物的热爱。“使所爱在外”,那就是表现得更外向一些,在这种时候应该直接表达我们的喜爱之情,这是夏气之应,就应了夏气的这种养长之道。

那不这样怎么样呢?“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就是之前我给大家介绍过一个疾病叫伏暑,就是夏天受了暑湿之邪,到秋天出来的伏暑。《黄帝内经》讲的痎疟其实就是疟疾的一种,中医学的这个疟疾和西医学疟原虫导致的疟疾涵盖的范围是不一样的,中医的疟疾涵盖的范围要更广,包含了疟原虫所致的痎疟。实际上这个痎疟更接近我们讲的伏暑,它就是夏天养生没有做好,尤其是好多人在夏天吃了凉的东西,伤了阳气,没有使阳气得宣泄,春夏没有好好的养阳气,这时候秋天就来病了。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长养的不足,到秋天该收藏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可收藏的,到冬天的时候就会得比较重的病。这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春天的时候苗没弄好,夏天的时候又不管它,秋天的时候自然就收获不了,冬天的时候该用收获的东西过冬了,之前都没有做好,那冬天就过不了冬了。所以这就是我们人应四时的正确做法,如果你不应四时的规律,看似好像是春天、夏天糟践自己,秋后会给你算账,到冬天给你算总账。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那秋天是什么样一个状态呢?它讲“秋三月,此谓容平”,荣平是指万物生长的形态比较稳定了,不再像夏天那个样子茂盛地生长了,不是从从一个小苗长得特别繁茂,但是到了秋天的时候它已经长齐了,都结果实了,这时候它就不会再生长了,荣平就处于这样一个状态。

天气自然界处在这么一种状态中,叫“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这个指的就是天这时候开始刮大风了,地气以明就是风一过来以后,就像北京一样,风一过了以后北京的空气就更加清澈了。所以雾霾可能不是我们现在的专利,古代也是一样有的,只不过那时候颗粒物没有这么小,它可能都是另外一种比较大的颗粒。这时候风过了以后,空气就变得更好了。

那我们人应该怎么样作息呢?“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大家开始发现到秋天开始跟夏天不一样了,因为夏天的时候天黑得晚,但是到了秋天以后慢慢地天黑得就开始早了,这时候要早点睡,但是也要早点起。“与鸡俱兴”就是鸡叫我们就起来,这就是闻鸡起舞。

这时候内经教我们早上起来披发缓行吗?不是的,讲的是“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就是处在秋天这样一种肃杀的季节,风也劲,到了快收藏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叫秋刑。秋季的这种刑罚,人体感受到的就是这种肃杀之气,这时候我们就不要让自己的情绪表露得太过热烈了,太热烈就容易受到秋季的这个刑罚,这时候应该“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实际上这句话跟前面讲的也是一样的,刚才讲“使志安宁”,收敛神气,其实就是低调一点,这时候不宜过分外露自己的情感、态度,在秋天稍微要收敛一点,才能够合于秋季这个季节的状态。因为在秋季这样一个肃杀的季节,如果情志表达过于过分的话,我们的身体会比较容易暴露在邪气中,更容易让我们受到伤害。

这个就是情志疾病与外感疾病内外交互的关联。《黄帝内经》讲的这些东西,到后世多少年我们一直都在思考琢磨,寻找它的关联,发现很多东西都是非常有道理的。这叫“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那不这样怎么样呢?“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就是冬天的时候拉肚子,泄泻。“奉藏者少”,在秋季的时候伤了肺气,到冬天也收藏不好,发生飧泄,这时候藏也藏不了,秋天没弄好,然后冬天去养生,收没收好,藏就藏的少了。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这个是什么意思呢?闭藏,内经给每一个季节都起了一个名字,“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谓蕃秀”,“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这个闭藏讲的就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我们在大自然中看到“水冰地坼,无扰乎阳”,这个水冰地坼是什么?也就是现在这个季节,外面到处都结冰了,我家住在昆玉河边上,看到这个昆玉河结冰了,冰非常的厚,地上有点水的话,这个地也冻起来,相对来说这个土都非常硬实,因为土壤中的水分也都结冰了。

在这样一个季节我们怎么养生呢?“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个和夏天是正好相反的,夏天应该是晚睡早起,不要怕见到日光,要经常沐浴在阳光之中,而到冬天是无扰乎阳,不要扰动他的阳气,早早地就入睡,晚点再起,必待日光。这个大家都非常喜欢,因为有一句俗语叫“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冬天冷,人虽然不像熊一样坐在那冬眠,虽然没有冬眠这个习性,但是我们在冬天的时候更困。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曾经还有一段时间实行过夏令时,到夏天的时候把时间调早一点,冬天的时候调晚一点,让我们能够多睡会。

后面讲的是“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你们就会觉得特别有意思。“使志若伏若匿”就是我们好像我们有隐私不想让别人知道,偷偷地藏起来。得到了一个特别好的东西,我们偷偷地高兴,不是特别外露的那种高兴,我们怕别人知道我们得到了一个珍宝,有点金屋藏娇的意思。

这时候要“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也就是说我们冬天的时候要远离寒冷寻找温暖的地方,不要从皮肤把阳气宣泄掉,不要伤害我们的阳气,这才是“应冬气”。 所以《黄帝内经》并没有教我们冬天的时候去冬泳,冬天的时候少穿衣服是吧?没有,而是教我们冬天冷的时候要去寒就温,注意保暖,不要伤害我们的阳气。现在好多的养生方式就五花八门了,不能说全都不对,我个人觉得《黄帝内经》的这套理论相对来说还是挺公正的,也挺符合我们人的正常生理特点和作息规律的!

那要是不这样会怎么样呢?“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 痿就是痿软这样的疾病,厥就是厥逆这样的疾病,到春天的时候奉生者少。冬天种子没长好,那春天你该种的时候种子也没有,那什么也长不出来了,这就叫恶性循环。春天长不出来,夏天又长不大,秋天没有收,冬天又没有种子,所以就恶性循环了。我们四季养生主要讲的是春天怎么影响夏天,夏天怎么影响秋天,秋天怎么影响冬天,冬天怎么影响春天,这样一个循环的影响。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但是它中间讲了一个本季所伤,后面又补充讲了本季所伤的内容,我再接着给大家讲一讲这方面的内容。

内经中讲“逆春气则少阳不生”,就是逆之则伤肝,“肝气内变”,五脏里面肝是主生长的,这个肝气内变就是肝生长得不好,这就是肝气郁结,会得什么样的疾病呢?实际上就是春天没长好,容易得肝胆这一类的疾病。虽然西医解剖学的肝胆和我们中医的肝并不完全等同,但是它的很多功能和我们中医的肝有相似的地方,容易得这样的疾病。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心气内洞就是心气虚。“逆之则伤心”,伤心的阳气,夏天属心,伤的是与心相关的脏腑。心气虚的比较多,以前我给大家讲过,我们夏天看到的心脏病以虚性的为多,实性的为少,寒凝血瘀的这一类很少见,痰瘀的这一类都很少,而虚是多见的,虚症以气阴两虚的这一类的为主。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肺气焦满是什么?肺热叶焦,胸胁胀满这样一个情况,实际上就是秋天容易出现秋燥咳嗽这样的疾病。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这个就是肾气收藏的没做好,那么我们肾气收藏的力量就不足。肾是主收藏的,肾藏精而不泄,沉讲的就是泄,出现的比如说像男性就溢精早泄,女性就出现比如子宫脱垂或者是带下,或者是不孕不育这一类的疾病。

这句话讲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观点,我们养生中一个重要的观念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个好多人都不太理解,在冬天的时候不应该是养我们的阳气吗,春天夏天天气比较热的时候那应该是养阴。

为什么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呢?

实际上是这样的,在春夏季节,春天生长的季节,夏天繁茂的季节,这个时候再往后阳气就开始衰落了,到了秋天收藏的季节,我们开始收藏了。在前面的两个季节我们应该长养我们的阳气,到了后面收藏了才能过得更好。秋冬季节是收藏的季节,物质这一类属阴的东西更处于收藏的一个状态,我们更应该养我们的阴精。所以有的人讲贴秋膘,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养阴的方式。

动物也是这样,动物也贴秋膘,比如说熊它本来吃不了那么多,秋天的时候它使劲吃,让自己的脂肪特别厚,到冬天的时候它就熬得过这个冬天。可是我们现代人一年四季都不缺食物,我记得挺清楚我小的时候,那时候冬天还没有蔬菜呢,秋天我们就把自己家的蔬菜煮熟了以后放到罐子里用蜡封起来,再放在冰箱中冻起来,冬天的时候炒菜吃,觉得那个特别棒特别香。

到现在这个时代就不需要了,因为我们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了。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贴秋膘的这个方式实际上就不是特别可取了,但是从胃口上来讲,可能相对来说我们还是会应着秋天收藏的时节吃得要多一些,长得更胖一些。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这句话讲的是什么?我们按照阴阳四时的这种方式养生,顺从它就能不生病,而如果逆着它病就来了。那得道的这些人,“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佩就是逆,违背这个自然规律。实际上我们现在也讲我们顺应自然规律,那么这件事情就能够做得好,如果违背自然规律,那么这个事情对我们的身体就能造成伤害。举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就是夏天本来该特别热的时候,我们非得要弄得特别凉,弄到18度,甚至有的人16度,这个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这个话都是类似的,我就不再给大家讲了,大家看一看就可以了。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最后这一条最关键,是《内经》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叫“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个就是说真正得道的这些人,他们不是去治已得的疾病,而是没得病的时候去预防疾病。大家看一下,实际上《黄帝内经》并不只是一部医书,讲“不治已乱治未乱”,就是说国家还没有乱的时候就去调整它,等已经乱的时候那就晚了,此之谓也。如果病已经得了再去治,如果要是国家已经出现了叛乱起义,乱已成然后再去发兵再去招安,那就太晚了。

它举了一个例子,那就像我都口干得不行了,这时候才想起来去掘井取水,就像“渴而穿井”。“斗而铸锥”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打起仗来了,两军交锋了之后发现我们这兵器不够,赶紧造兵器,内经里讲了四个字,“不亦晚乎”?

他说不亦晚乎是难道不晚吗?让我们想起了经常讲的一个故事,我给大家分享一下,类似这样的故事有很多。以前有两兄弟,一个兄弟特别有名,他的医术特别高明,然后因为他起沉疴治大病,能治疗很多大病,重病不起的都给治好了,但是他的大哥却声名不显。有一次一个人去找这个弟弟看病,说你们都是亲兄弟,怎么这个技术水平差异这么大的? 然后这个弟弟说,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我大哥的技术水平更高,我都是得了重病才去给他治。而我大哥都是教病人养生的办法,他的病人身体都非常好,都不得病,而且有一些小病的时候,我大哥就把它的发展趋势给止住了,让他不会得什么大病,所以我大哥才是更高明的。

这个故事讲得也特别有意思,不是说我们治大病的大夫就水平差,根本不是这个意思,是说大夫要有前瞻性,要有预见性,要能够告诉这个病人应该怎么样去调理自己的身体。我们讲三分治七分养,我们治疗只是一部分,养不好这个病也好不了。

经常病人会说我这个病能去根吗大夫? 我告诉他要去根,要真想逆转这个病的病势并不是靠我,而是靠你自己改变这种生活习惯,那病人说我不能忌酒不能忌烟,我觉得就是这些恶习造成了现在这个疾病的状态,如果这个恶习不改,这些病还会回来的。治疗的作用只是帮你调正,这个时候你再去用恶习、积习去破坏你的身体,那这个疾病还会再犯。所以看到病人应该教给他怎么样保养自己的身体,教给他保养身体的方法。我经常看完病会嘱咐病人这段时间大概要忌口多长时间,忌什么口,是因为我看到很多人都是病还没完全好就大鱼大肉地吃,这样的话就食复了。

这些情况的发生,就是我们没有按照这个长养之道的基本方法来对待我们的身体,最后受到了自然界的惩罚,所以我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自己的身体,而不是关注这个病怎么治。有好多病人真的是只关注“我这个病该怎么治?你就说怎么治,用什么药吧!”关注的是这些,其实真正治好这个疾病,主要依赖的是病人自己。

答疑

Q1. 早睡晚起到底几点算早睡晚起?

我们去看这个节律到底是什么?它一直都是参考日光的节律,在古代的时候,我们所谓的晚起就是等待着日光,等到天朦朦亮的时候起来。早睡就是当太阳落山的时候,就早早地入睡。

他们讲的早睡可能六七点钟就睡了,我们现在人肯定做不到,因为现在晚上有很多夜生活。只是相对地要稍微早睡一会,早上稍微晚起一点,这就是应了四时之气了。一定要几点到几点睡,几点几点起不是绝对的,就是我们在自己调整的过程中要相对早睡相对晚起一点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之冬季养生
冬季养生要诀
冬天运动可避寒提升阳气,但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黄帝内经》学记一
顺时养生 二月春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