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颜正华:中医掌握四诊的3个关键点,看完你也会

华医世界

颜正华教授常说:医者,治病活人也,而人命关天,无以为大,故为医者当孜孜不倦,唯勤求医理为其首务。

在颜教授70余年的岐黄生涯中,始终将研习医理放在首位,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深化提高。

颜教授在医理上精辟深刻,全面独到的研究,对后世医学颇有启发,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救治病患必然想要好的疗效→→好的疗效源于正确的治则→→正确的治则取决于准确的辨证→→准确的辨证又基于对患者病情的周密观察和全面了解。

望、闻、问、切四诊,就是医生对病人进行周密观察和全面了解的基本手段,是诊治疾病的第一步。

颜教授认为,这第一步至关重要。

望、闻、问、切四诊,是辨证的基础,立法的前提,组方用药的依据,取得佳效的关键。

只有对病人进行详细认真的望闻问切,才能识病知因,提出正确的治疗法则。

因此,颜正华教授十分注重研习四诊,并要求侍诊弟子将研习四诊放在学医的重要地位,做到时常温习,熟练掌握,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怎样才能熟练掌握四诊,并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四诊的内容十分丰富,要做到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却非易事,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经验。

颜教授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要想熟练掌握四诊,就必须做到读经、实践、联理三点。


所谓读经

读经即认真研读有关四诊的医籍文献,时常温习四诊各法,不断加深对四诊各法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四诊各法对诊断疾病的意义,以温故知新。

同时还要选读历代名医的医案医话,从中学习他们诊断疾病的独特经验及如何进行四诊合参。

所谓实践

即多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加强四诊基本技能的训练。

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熟靠多练。

四诊的熟练掌握与灵活应用,光靠读经还不能达到,还必须反复实践。

结合具体病人和病证,不断熟悉平脉、按查、望舌、观象、闻声等法,研究四诊各法对鉴别、诊断各种病证的特殊意义,以及如何做到四诊合参。

只有这样才能将医经记载的四诊各法变为自己所熟悉、并能运用自如的东西。

所谓联理

即在研习应用四诊时,必须密切联系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诊察疾病、辨别征候的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是四诊的灵魂,贯穿于四诊各法之中。

所以学习研究中医四诊,就必须密切结合脏象学说、经络学说、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中医基础理论。

只有这样才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将其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颜正华教授也曾指出,望、闻、问、切在诊察疾病时,各有独特作用。

主要是有目的地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象、分泌物及排泄物等,以了解病情,测知脏腑病变。

主要是听病人的语言、呼吸以及嗅病人体内排出的气味等,以辨别内在病情。

即向病人及其家属好友询问病人平时的健康状况、发病原因、病情经过及自觉症状等。

为判断其主要病痛及分析病因病机提供资料。

即平病者的脉候,触摸、按压病体的一定部位,以测知或验证体内外病变。

望、闻、问、切,四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诊断疾病提供了各种不同的依据。

欲知病因病史及既往治疗经过,就必须问诊。

欲辨病人的气味及呼吸,就必须闻诊。

欲察病人的神色及形态变化,就必须望诊。

欲知脉候及患处有无异常,就必须切诊。

四诊有其用,既不能互相取代,又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以一诊替代四诊。


临床常见虽按四诊要求,逐项诊察,但因疏忽或经验不足,遗漏某症状或体征,使诊断失准,治疗乏效。

单凭某一诊察手法,更难做到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征,甚至会遗漏主要症状,误诊误治在所难免。

因此,颜正华教授常告诫我们:绝不能独恃一诊,将某种诊法神秘化。

古今临床独恃一诊而致误诊误治的案例,时有可见,应当引以为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基本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图文并茂)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上)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图文并茂)[给力][给力]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下)
四诊合参缺一不可!中医看病为何必须看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