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球抗击疫情,中医预防方,传递给全世界的爱

-- 身心灵成长之路,花雨与您同行。

最近,全世界疫情增长迅速,很多海外同胞来咨询怎么样用中医来预防感染?

确实,中国的疫情能够得到迅速控制,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发挥了中医优势有关。中央电视台也连续播出五集关于中医药抗疫的精彩集锦。

 祖国医学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如何合理运用中医方法保护我们,预防感染新冠病毒?最近很多人在流传预防方。到底合不合适,怎么看?

如果这个推荐方说了,什么人群适合哪种方的,这种相对比较靠谱。如果笼统的说这个方子可以预防肺炎,就不合适了。如果千人一方,所有人都用一个预防方,那肯定是不合适的。

一、使用中药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

二、精准选药,精确用量,确保用药之利而去药之弊,防止药的偏性将人体纠偏。

三、根据体质、时令、地域等分别斟酌,因人而异。


好比一段旅程,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目的地在哪里,也要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出发点在哪里,这样我们才好选择合适的行程。

比如我们想要健康,是一个综合的健康状态。我们一定要认清现在身体是一个什么状态?

目的地:健康。不被病毒感染。

出发地:???

嗯,所以我首先带你看现在哪一步?先看一下

头疼头晕,怕冷,发热,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全身酸痛,乏力,胸闷

胃口不好,恶心呕吐,大便稀,或者便秘。

这些症状?

  • 有?》需要参考“感冒症状初期照顾措施”(下一篇将重点分析)

  • 没有?请继续看下文,预防措施

  预 防 措 施 - 中药方  

如何预防感染,当然需要“提高免疫力”

也就是中医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身体正常的人,需要补正气,增强免疫力。

身体平素不够健康的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针对性的调理。

选择什么预防方案,首先要看自己平时的身体状态,还是来对照看吧!

    看看是否高危、体虚、易感人群?如果是,建议服用中药预防方剂。如果不是,请跳过,直接看“食疗”部分。

1、高危人群:
战斗在一线的医生、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都是高危人群
2、体虚人群:
身体素质差、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生病的人群

3、易感人群: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老年人。

预防方剂 易感人群分类选择指导

(A)经常感冒,反复生病,一年感冒好几次,容易出汗的,没力气。
          请看第一类,气虚。

(B)唇色、指甲淡白。失眠健忘,心悸,眼睛干涩,耳鸣。   
          请看第二类,血虚。

(C)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口干咽燥,两目干涩,头晕耳鸣,心烦失眠。舌红少津,苔少。
        请看第三类,气阴两虚。

(D)手脚发凉,胃脘部怕冷,喜热饮食。精神不振、困倦乏力。舌淡胖,有齿痕。

       请看第四类,阳虚体质。

(E)腹部肥满,肌肉松弛。面部多油,口有粘腻感。疲倦,肢体困重。

         请直接查阅第五类:痰湿体质。

第一类:气虚体质

【体质特点】
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疲倦乏力,稍动易出汗。舌淡胖嫩、边有齿痕。

气虚时最容易感受外邪。此类人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容易感冒生病。现代人属于气虚的很多,因为平时锻炼少,饮食不规律,脾胃虚弱。
预防重点:益气固表。

【预防方药】

黄芪 20g    升麻6g    陈皮 6g   炒白术10g

防风10g    茯苓 10g    甘草 3g  生姜5片  大枣6枚

【方义】

这是来自“玉屏风散”为基本方。

中医的经典方——玉屏风散,即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主药是用来治表虚自汗的,常见汗出、怕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也可治身体虚弱的人容易伤风感冒。补气固表,使人体不易受外邪侵袭。

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升麻助黄芪升阳举陷;陈皮、茯苓健脾渗湿;生姜、大枣理气和胃,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

【服用方法】
六剂,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每次约 150 mL。

第二类  血虚体质


【体质特点】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指甲淡白。失眠健忘,心悸,眼睛干涩,耳鸣。舌淡胖。


此类人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容易受感染。预防重点:益气健脾、气血双补。


【预防方药】
党参 15g    黄芪15g    当归 9g  
白芍 10g    川芎 6g    陈皮6g

【方义】
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党参、陈皮益气健脾;当归补血活血,补而不滞,辅以白芍养血益阴,川芎活血行气。六药配伍,共奏气血双补之功。

【服用方法】
六剂,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每次约 120 mL。

第三 气阴两虚体质

【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两目干涩,头晕,乏力,气短懒言,心烦失眠。舌红少津,苔少。

预防重点:益气生津养阴。

【预防方药】
西洋参 6g    生黄芪15g    北沙参 9g  
百合 6g    知母 9g   北五味 6g

【方义】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黄芪助西洋参益气,兼升阳固表;北沙参、百合养阴生津润燥;知母佐以清热泻火,生津润燥;北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诸药合用,共奏益气生津养阴之功。

用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不拘时服,连服3~5天

第四  阳虚体质

【体质特点】

形体多白胖。面色淡白、眼睑晦暗,口唇色暗,常自汗出。手脚发凉,胃脘部怕冷,喜热饮食。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喜欢睡眠。

舌淡胖,有齿痕。

预防重点是温阳驱寒、健脾温中。

【预防方药】
柴胡 6g    制附片 3g 桂枝 6g 干姜 3g 

 藿香 9g    陈皮 10g  大枣6枚

【方义】
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制附片、干姜、桂枝温肾暖脾,助阳散寒,化气行水;藿香解表辟秽,祛湿和胃;陈皮和大枣健脾和胃,消食调中。

用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45分钟,煎煮取汁,加水,二煎时间 30 分钟,共取汁300ml,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服3~5天
每次约 100 mL。

第五 痰湿体质br


【体质特点】
体形肥胖或苍瘦;腹部肥满松软,肌肉松弛。面色黄胖,油脂较多,面部多油,易生痘痘,眼胞微浮,多汗且粘黄,口有粘腻感。疲倦,肢体重,懒动,嗜睡。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
预防重点 健脾燥湿化痰。

【预防方药】
姜半夏 6g    陈皮9g    茯苓 10g  
炒白术 15g  炒苍术6g   砂仁 9g    藿香 9g

【方义】
姜半夏、陈皮理气燥湿,降逆止呕;茯苓、苍白术健脾渗湿;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藿香解表辟秽,祛湿和胃。诸药合用,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

【服用方法】
六剂,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每次约 120 mL。

      以上不同的方案,总的思路就是把体质偏颇的地方给调整过来,往健康的方向去引导。中医总以阴阳平衡为和。这是一个调理体质的过程,让身体更健康也就增强了预防能力。

中医是祖国文化的瑰宝,采用中医养生之道,选择食疗,也很有效。

  预 防 措 施 - 食  疗 

1 早晨喝一杯生姜汤。

       《本草纲目》记载:生姜“生用发散、热用中和、解食野禽中毒或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病。”生姜既有营养价值,又有医疗作用,成为多功能的食疗佳品,其用途之大,药食两用堪称无与伦比。民间流传的“饭不香,吃生姜。”,“上床萝卜,下床姜。”,“冬吃萝卜,夏吃姜。”,“呕家圣药”,“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等,这些都是对生姜功能形象而精辟的概括。

生姜可以散寒驱邪,有助于预防感冒。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保护脾胃。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染。特别是阳气不足型的适合多喝。气血虚者加红糖红枣和生姜同煮汤。生姜、红枣的剂量和比例是根据人体寒热调节的。以后专门发文介绍。

但是注意,一般不宜晚上服用。阴虚内热者不宜服用。


2 西洋参片泡茶喝,益气扶正。

很多人知道西洋参是常用补品,在海外也用得很多。它最大的优点是补气养阴、润养五脏,无温燥上火之弊端。西洋参与人参的功效区别在于,人参补气,偏于助阳;西洋参补气,偏于养阴。

一般来说,西洋参茶适合于年龄较大、久病体虚的老年人,以及容易受风寒、着凉感冒的虚性体质人群。

年轻体壮和容易动气发脾气的人,不适宜饮用。

3 每天吃五谷杂粮

《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
 植物的种子都是吸收天地精华,能量最强。充足的营养,对人体是最有益的。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使人精力充沛。尤其是五谷杂粮含有的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健康,毒素排出,对人体健康很重要。

4 重视调理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抵抗疾病的正气来自脾胃运化所产生的精微之气。肺的呼吸功能正常,源自脾胃的运化。如果我们希望体质强,不生病,一定要从调理脾胃入手。健脾食疗,比如山药粥,莲子粥等,都很推荐。

多吃蔬菜类,少吃荤腥之品,减少胃肠道负担,保持肠道通畅。“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大便不能及时排出,则肺容易受邪。所以,注意照顾每日饮食,保持饮食节律,大便正常。

5  此外,以下食材/药材 根据个人情况以及所在地区的情况,适当预备一些,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使用。

生姜:解表散寒,温肺止咳,止呕

桂枝: 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草果:是常用调料,温胃祛湿化浊

苍术:健脾祛湿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
牛蒡:咽喉肿痛、胃火便秘用它效果很好
甘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化痰止咳,解毒,调和药性……好处太多了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藿香:芳香化湿浊,健脾。

以上是预防感染的措施。此外非常关键的就是,当你有了感冒征兆的时候,就要立即发觉,并在第一时间扼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人体有一点点小火星的时候,立刻扑灭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小火苗,逐渐发展壮大,成了肺炎,那就难控制了,所以一定要重视感冒初期的症状。如果处理得当,一天之内把它控制住。小火星立刻扑灭,就用不着大火时动用消防队来了。

关于感染症状的早期处理方法,这部分重要内容我们下一期继续分享。

附:其他预防方剂参考

陕西
(一)成人预防方

生黄芪15g、炒白术10g、防风6g、炙百合30g、石斛10g、梨皮30g、桔梗10g、芦根30g、生甘草6g

(二)儿童预防方

1、组成:生黄芪9g、炒白术6g、防风3g、玄参6g、炙百合9g、桔梗6g、厚朴6g、生甘草6g

2、用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ml,每日分2~3次口服,连服3~5天


湖北
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号方

苍术3g,金银花5g,陈皮3g,芦根2g,桑叶2g,生黄芪10g

(开水泡,代茶饮,7-10天)

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二号方

生黄芪10g,炒白术10g,防风10g,贯众6g,金银花10g,佩兰10g,陈皮6g(煎服,每日一付,分二次,7-10天)

浙江

生黄芪9g,生白术9g,防风6g,金银花9g,广藿香9g, 生甘草6g。

甘肃:

生黄芪15克、防风9克、麸炒白术15克、

麸炒苍术6克、连翘9克、荷叶6克、生姜3克。

煎服方法:加水500毫升,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200毫升,不拘时服。

某地预防1号方

黄芪15g 白术、连翘、山银花各9g
藿香、石菖蒲、防风、甘草各6g

此方注明适用人群为“成年人的预防用药,可连服3-5天。

解析:

多数预防方,来源中医的经典方——玉屏风散,即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

对于平时经常感冒的人是有益的。黄芪在方里非常重要,提升正气。也有很多方子里有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物。很多预防方用了玉屏风散加清热解毒药的思路。有的加了祛湿药,有的加了养阴药。


这里我们有必要搞清楚一个概念:

提高免疫力不等于补气

抗病毒不等于清热解毒

因为玉屏风的使用必须是气虚而又容易出虚汗、易伤风感冒的人才能使用,不虚的人不能使用,用了不仅没有增强免疫功能,反而会上火。

清热解毒的药物,也不等于抗病毒。如果是阳虚寒湿体质,应慎用板蓝根等清热药,否则寒上加寒,反而让人体更虚弱。

中药在使用前,辨识自己的体质。分清寒热虚实,是一个基础。如果比较复杂,难以分辨,建议咨询一下专业的中医大夫。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中药方。孕妇慎用!

中医养生调理之道,重要的是让身体保持阴阳平衡,气血充足,经络通畅。

适合自己的方案才是最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伟达:低烧特效方】
重症肌无力者越来越多,医生劝你:服用这几味中药能有效改善!
整天疲倦乏力喊累是不是气虚?补气应该怎么补?
黄芪,丹参,枸杞,西洋参,大枣泡水能喝吗
补气的中成药有哪些?
健脾祛湿方健固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