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能走向另一种否定

不能走向另一种否定

随着李炳亭被抓受审的曝光,网络上《杜郎口肥皂泡的破灭,李炳亭是个大骗子》、《“课改教父”李炳亭被审,为什么引来全民狂欢》、《大快人心,顶级砖家受审,高效课堂成笑话,教育和教师幸福真来了》等文字一时引发刷屏。。

我对一个人狂妄到否定一切过去和传统、以教育真理拥有者自居,以及以不合理手段推进一种教学模式、试图以一种模式解决教育中所有问题的做法是持反对态度的。同时,我也算比较早地(2010年7月)意识到“高效课堂”的提法和实践存在问题(《高效课堂: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3ca1d0100kxes.html),并在2015年预言过《“高效课堂”的概念几年内可能无疾而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3ca1d0102vjjg.html)。

但就网络上的批评文章以及所谓“全民狂欢”、“教育和教师幸福真来了”,我却有一些隐忧和担心。因为文章背后似乎有另一种否定一切的苗头。

我以为,我们需要反对为敛财而进行的改革,反对未经论证而进行的“改革”折腾。但教育不能不改革,教育不能没有改革。我们不能以为不改就是“教育和教师的幸福”,以自己的舒适拒绝改革。我们可以批评李炳亭的做法和方式,但却不能情绪性地否定其中某些有价值的实践探索。以杜郎口的改革为例,我们要承认还有很多的不完善,而且即便完善也不一定适应所有的情境、所有的地区、所有的老师,因此不能全部照搬和硬性推进。但杜郎口改革充分解放、释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表现自己的学习成就和收获的探索,我以为还是具有现代教育特征的,值得研究和尊重。

李炳亭对现实的一切否定是我不赞同的,现在李炳亭出事了我们不能来另外一种否定一切,我们不能在批评和检讨中,为教师独霸课堂唱赞歌,让教师独霸课堂借尸还魂。

写于2016年12月11日


附:

个人预言:“高效课堂”的概念几年内可能无疾而终 

陈大伟 

周日(412日),一些做教师培训的朋友到成都学习,主办方邀请我讲“教研观念变革与观课议课”。我提前到会场,一位朋友邀请我到他们县讲课,并说他们志在高效课堂。一方面因为他说的时间学院有课,另一方面我自己总对“高效课堂”的提法有所质疑,不愿意为“高效课堂”推波助澜,于是婉言谢绝。

交流自己的话题需要提供理想课堂的愿景。在谈及有效教学时,我说了这样一个观点:“'高效课堂’这个概念三年后可能无疾而终。”说完以后自己也感到吃惊。这两天一直再想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是否说错了。现在想来,三年的时限只是直感(或者过于乐观),而对“'高效课堂’这个概念可能无疾而终”的判断自己早已有之。

四年多以前(2010年7月23日),自己写过这样一个博客:

高效课堂: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3ca1d0100kxes.html)

在课堂教学因为表面化、形式化以致效率低下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研究应运而生,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研究生发了高效课堂的概念和实践。我以为,有效教学研究是大势所趋;但过犹不及,高效课堂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其实践很值得怀疑。

曾经和一位朋友交流,问为什么把有效课堂改成高效课堂研究。这位朋友说:“有效教学研究是一个伪命题,教学总是有一定效果的,也就是总是有效的,现在我们的研究是让效率变高。”我并不赞成这样的说法,因为并非所有的教学都是有效的。有效之“效”有效果、效益、效率等含义。效果是行为产生了预期的结果,没有产生预期结果的行为属于无效果的行为。一个简单的例子,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说“请大家看黑板”,有多少同学有跟随的行为,如果没有学生看黑板,教学就是没有效果的。到课堂上看一看,老师讲话没人听说多么普遍的现象,所以,“教学总是有一定效果的”的假设未必合理,让学生愿意跟随教师是有效教学最基础的一个研究。其次,有效果未必有效益,南辕北辙的教学行为比比皆是,比如我们让学生练习,本意是巩固和迁移知识,但过多的练习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这就是有效果可能无效益的教学行为。对此,我自己的一个体会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追求优先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效性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要合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合理性又不能以鼠目寸光的标准衡定,这也是有效教学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有了效果和效益的前提,研究有效率的教学才有可靠的基础和方向;也就是在满足前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率如何更合理、如何实现更合理的课堂教学效率本身就有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仅从效率本身研究是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和实践的片面化、狭窄化,可以说,有效教学的研究并不过时。

从效率本身的角度,我是主张“合适效率”而不主张“高效”的。我们都应该承认,教学效率是由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大多数学科而言,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是有学生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带来的)带来的,“合适效率”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度和密度是合适的。真理向前迈进一步也就成了谬误,合适时我们追求的,但不要过度追求“高效”。因为“高效”需要高强度和高密度的学习活动支撑,而高强度、高密度的学习活动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古人就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人总不是机器,我们要把学生当人,而不能把学生当成机器,课堂上总要需要放松,需要身心从紧张到闲适的转换,需要从紧张与紧张之间的放松的过度。在追求教学效率的时候,我们需要聆听另外一个声音“教育是慢的艺术”。从效果上看,现在中小学搞“高效课堂”,把学生的油榨干了,学生不想学习了,大学和成人学习效率该高不高、越来越低。从这种意义上,理想的学习效率趋势是:中小学舒缓一些,以后主动性、积极性强一些,学习效率再逐步提高。

总结起来,站在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而不是执教者追求效率)角度,站在学生年段层次、个性特征有差异的角度,不仅从学生的学知识应对未来选拔和挑战,而且从学生要享受现实的愉悦的课堂生活的角度,我以为还是效率以合适为好,而不是越高效越好。

附带的一个角度是同事之间相互合作的角度,一个常识是,高强度、高密度的学习活动在这节课把学生的油的榨干了,学生以疲惫的身心状态走进下一节的教室,后面老师的教学很吃力,也很吃亏。这一节的“高效”可能导致下一节的“失效”,这可能是一种只管自己、不管合作的教学方式。

或许可以这样说,适可而止,高效课堂可以休矣!

写于2010年7月23日

新近再思考这个问题,并坚定这样的判断,一是发现实践中的“高效”侧重在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情意领域的发展、生命的生长被“高效”的片面追求中被挤压和被扭曲;二是意识到当前学生的厌学,以及个别学生的轻生,可能和追求高效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生活的乐趣有关;三是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标准”不仅是国家对相关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也是相关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三个“标准”都有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要求;四是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又是要“健康快乐成长”。

凡此种种,个人见解和预言:“高效课堂”的追求和实践可能是教育发展过程中走过的一段弯路,“高效课堂”的概念有可能在几年的时间内无疾而终。

写于2015415日星期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离我们并不遥远
高中数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从目标教学的维度谈“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构建中,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者不同上课参考标准》学习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