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电影的门道 丨构图有深意,细看才知道
  本文选自图书《认识电影》(插图第12版)「构图和设计」一节。
  虽然电影在拍摄中是以三维空间安排,但是导演和画家一样须顾及一些绘画般的元素,如形状、色彩、线条、质感。在古典电影中,这种平面的安排通常会倾向平衡、和谐和均势。平衡的需求类似我们双脚的平衡,我们本能地假设平衡是大部分人类的正常情况。
  不过,这种平衡原则在电影中不尽为真理。许多导演会刻意制造不平衡的画面来寻求戏剧效果,比如说,电影中有偏执的角色或事件时,导演便会故意违反和谐的构图。又如全景中,原本将角色放在中央即是平稳的画面,但导演可能会将之放在景框边缘,造成心理效果(见下图)。
  恶狼( Cry Wolf ,又译:豺狼计划,美国,2005)此片的血腥场面故意在构图上失衡。重伤之被害人慢慢往下滑出镜外之黑处。杀手的身体也可看到部分,挤在左下角。整场戏笼罩在蓝色荧光中,镜头画面丑陋又不和谐。这就对啦,混乱场面甚少在视觉上是平静和谐的。(罗格电影提供)
  事实上,构图并无一定准则,像古典主义导演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就常用均衡的构图;而新一代的导演则善用不对称的构图。在电影中,多种技巧均可达到相同的情绪和意念。有些人善用视觉因素,有些人则喜欢对白、剪辑或表演技巧。只要有用,什么技巧都是对的(见下图)。
  麦 克 白( The Tragedy of Macbeth ,美国 /英国,1971)
  人的眼睛会自动以一种规划过的点线面方式搜看银幕上的影像。通常眼睛最容易被对比强烈的部分吸引,它显著的主导性会立即驱策我们的注意力。然后眼睛再沿着次要的区域在银幕框内扫视。例如这张图片,我们的眼睛先被麦克白夫人的脸部所吸引,因为它的光线对比非常强,并且被其他黑色区域包围。然后注意到麦克白夫人与她丈夫之间的空白——次亮的区域,之后才是麦克白若有所思的脸部——光源更晦暗的部分。本图中视觉的焦点与影片的内涵相呼应,因为麦克白夫人逐渐陷入疯狂边缘,并在精神上觉得与丈夫愈来愈疏离。(哥伦比亚提供)
  麦克白( Macbeth ,美国,1948)
  现实主义者与形式主义者用不同的视觉技巧方式解决不同的问题。波兰斯基运用写实手法来呈现麦克白夫人的精神状态(如演技和灯光效果);威尔斯则采用较形式主义的手法以外在的道具形式来传达人物内在世界的状态,此图中铁栏杆产生像刀片的光柱,似乎要刺穿麦克白夫人的身体。在此,栏杆的效果并非写实,而是有其功能:威尔斯主要是拿它来作为象征意义,模拟她内在的混乱。(Republic Pictures 提供)
  事实上,人眼相当敏感,能同时观察七八种构图因素的运用。导演常会指引观众视线到对比最强的区域(dominant contrast),因为该区域会在其他较含蓄对比的区域凸显而出。在黑白片中,导演常用光线对比来指引观众,对比强处常比对比弱处先吸引观众的目光。例如,若导演希望观众能先看到演员的手而不是脸的话,手部的灯光就会比脸部还强烈。彩色片中,某种色彩也会脱颖而出。其实,各种形式因素(如形状、线条、质感),都能造成对比强烈的焦点目标。
  其次,我们的眼睛会注意到对比次强的区域(subsidiary contrasts),创作者往往将它用来平衡整个构图:即使是在绘画和照片上,人眼也很少停驻于固定区域。我们先看到某些东西,然后再注意到较不有趣的部分。这不是巧合,因视觉艺术家构图时非常慎重,所以有一定的脉络可循。简言之,电影中的运动并不只由明确运动的人或物所控制。
  美利坚帝国的衰落( 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Empire ,加拿大,1986)
  一群女人在健康俱乐部一起健身、聊天和欢笑。而她们的男人在家里准备晚餐,圆形的构图
  强调了女人之间的同盟情谊,如此 画 面 的 设 计 具 体 化 了 她 们 彼此所分享的经验及互动的联结。(Cineplex Odeon Films 提供)
  一般来说,对比最强的主导因素往往与戏剧趣味相关。由于电影的时间因素与戏剧因素同样重要,有时主导对比的即是“动作”本身,也就是美学家所称的内在趣味(intrinsic interest),即观众在剧情过程中,知道有时视觉上不吸引人的地方,事实上在故事的戏剧性方面是很重要的。因此,一把枪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我们知道它在戏剧性方面很重要,虽然其位置不明显,却仍将是焦点所在。
  《这个杀手不太冷》
  即使三流导演也知道用“动作”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因为动作永远是最自然而然的对比最强的区域。也因为如此,许多平庸的创作者会忽略影像的丰富潜力,仰赖动作来吸引观众。此外,有些导演会改变对比因素,有时强调动作,有时则以动作为辅。动作的重要性也依镜头而不同:在远景中,动作显得较不吸引人;在特写中,动作则极为凸显。
  超 人( Superman , 美 国/英 国,1978)因为景框的上半部看起来比下半部重,导演通常将地平线置于构图中间更高处,并将大部分视觉注意力摆在景框下方。然而当导演想强调角色毫无防备的脆弱时,地平线通常就会更低一点,而有时候重量最重的视觉元素会摆在角色之上。例如图中这幅巧妙设计的宣传照,主角克拉克(Clark Kent)的父母被自己领养的小孩的超能力吓坏了——他们觉得自己可能有生命危险。(华纳兄弟提供)
  不过,如果构图内有八九种因素在运作,就会对观众产生困扰。有时导演会故意利用这种困扰,制造戏剧效果,如战争场面。一般说来,我们的眼睛会极力整合不同的元素。例如,在一个复杂的设计中,眼睛会结合相似的形状、颜色、质感等等。如果形式上的元素一再重复则代表经验的重复。这种关联形成了视觉上的韵律,让眼睛跳过设计的表面,而理解到整体的平衡。视觉艺术家有时会将构图因素称为“重量”。
  一般艺术家会将“重量”平均分配,以取得平衡感(尤其是在古典电影中),但完美的对称是很少发生的。在完全对称的设计中(剧情片不可能有这种情形),视觉的“重量”分配得很平均,构图的中心是轴心点。而大部分的构图都是不对称的,甚至两种不同元素的“重量”也会相抗衡,例如形状的“重量”和颜色的“重量”相抗衡。心理学家及艺术理论家认为构图的特定部分有其本质上的“重量”。
  《这个杀手不太冷》
  如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夫林(Heinrich Wölfflin)就认为人眼在观看时,习惯上是由左而右,所以左边的“重量”往往会加强以取得平衡。尤其是在古典构图中,这种情形更普遍。构图的上半部永远比下半部重。因此,导演常对垂直的摩天大楼、柱子略略仰角拍摄,使上端显得较细小,压迫感也不那么重。如果影像的重心较低,画面也会显得较为平稳。所以水平景观的地平线往往会比画面中心点略低,不然天空会产生太重的压力。但像约翰·福特或爱森斯坦等史诗片导演,恰恰会运用天空的压力,制造对平原及人物的压迫感。
  单独的人或物也会比群体显得重,所以有时导演会孤立出个人角色与群众。虽然两者在人数上不成比例,但人物的孤立会使两者在心理上的重量看来相似,如黑泽明《用心棒》(Yojimbo)中著名的场景即为一例。
线条的运用亦能产生一些心理效果。从运动的方向来说,水平线给人由左到右的感觉,而垂直线则予人由上而下的运动感觉。水平或垂直线条看来稳定,斜线或歪线却具“动感”。许多导演即利用斜线制造心理效果。比如说,他可以利用斜线使角色显得浮躁不安,即使场面本身不具戏剧性,其影像和剧情间仍能营造张力。
  《四百击》(The 400 Blows,法国,1959)通常摄影机与角色间的空间会保持净空,使我们能无阻地看到角色,但有时候导演为了呈现戏剧化或心理观点,会故意阻隔观众的视线。大部分时候,《四百击》这个鲁莽的小男孩主角试图表现坚强,即:装酷!别让他们看到你哭。有时电影场面不允许导演太露骨地表达戏剧内文和角色性格,只能纯由视觉传达。此处,男主角内心的焦虑和紧张经由某种形式技巧表达。斜线的网叙述了他内心的激动,而过紧的特写景况、模糊的背景和带有阻挠意味的前景铁网,按时他那里也去不了。
  弯曲的线条也是电影工作者常利用的表达方式。多年来证明,S、X、三角形和圆形是艺术家最喜欢的形状。这种构图通常都运用得很简单,因为大家认为这些线条的差感是与生俱来的。视觉艺术家也常用特定形状来凸显象征概念。
  比如,双边对称的结构强调平行——几乎每两个镜头就暗示成双或双重倍数共享一个空间。
  以下四帧宣传照均是一男一女的对话,但每一景都以不同的距离,暗指不同的基调。它们都有相似的题材,但其形式决定了内容——此处完全是以演员间的距离决定的。
  《街头嘻哈客》(Hustle and Flow,美国,2005)两人的亲密距离充满情色活力,角色几乎是脸贴着脸。
  《情归新泽西》(Garden State,美国,2004)两个主角虽然互相吸引,但保持着审慎的距离,彼此尊重对方的空间。
  《远离她》(Away from Her,加拿大,2007)角色之间是老夫老妻的距离,妻子患了老年痴呆症,对丈夫越来越疏远,焦虑的他只能看着深爱的女人渐行渐远。
  《无线春光在险峰》(Zabriskie Point,美国,1970)两人几乎说不上话,其社会性的而距离带有相当怀疑和保留的味道,在心理上他们相隔很远。
  三角结构则强调三个主元素之间的强烈互动。
  《玩酷子弟》(美国,2002)一个疏离的儿子和母亲的男友互不关心。三人坐的位置意义明白。三角形的构图中,恶毒的母亲和她邪恶的男友占据同一空间,沉思中的儿子则被孤立在左边。
  圆形则暗示安定、封闭和女性特质。
  游泳池(Swimming Pool,又译:泳池情杀案,法国 / 英国,2003)她是个艺术和情感都封闭的作家,此镜头充分显现她的紧绷感,无法解脱,也无力重拾创作活力。奥宗如此构图,将主角深埋在红白红条中,宛如一幅抽象画。(焦点提供)
  设计通常与主题的理念配合,至少在一些绝佳的电影中是如此。像在《朱尔与吉姆》中,特吕弗不断用三角形的构图来象征主角的三角关系,片中三人的关系就是经常变动而且总是彼此纠结的。此片的影像象征性地使用了浪漫的三角形来表现戏剧性的内容,三角构图的设计强化视觉,让三人的关系失去平衡,不断产生变化。
  《游泳池》以 三、 五 或 七 等 奇 数 组 图 案 来 组图,通常象征变动、不定的关系。而二、四、六则相反地表示稳定和谐的关系。
  朱尔与吉姆( Jules and Jim ,法国,1961)图中或多或少的构图与本片的主题——三个人物之间变动的爱情关系——相关。这个女人与两人之间的关系几乎不变地立于三角形的顶端——这是她一向喜欢的方式。(Janu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尺度,是他拍电影的信条
电影 | 《飞跃疯人院》:他们飞越的不是疯人院,是心中的栅栏
看完这部电影,你的拍照技术提升10倍!
12部高分电影中的构图技巧!
什么是摄影中的视觉重量,在摄影构图中如何使用视觉重量?
摄影要做到构图平衡,掌握好视觉重量、画面分区和地平线三个要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