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国特使觐见乾隆爷,到底跪没跪?

最近,镜子君开始将焦点锁定近代史人物。

之前推送过一篇文章,讲述“洋妞来华风波”——《几个洋妞到广州,鸦片战争差点提前10年爆发!》【近代史之1 

故事发生在1830年的广州——当时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所有跨国贸易都在清政府严格管控之下。

清政府不仅禁止中外贸易扩大,甚至不让外商的女眷到中国内陆(只能在澳门停留)。

这时候,鸦片战争即将一触即发。

归根到底,鸦片战争是一场因为中英之间贸易管道不通畅导致的战争。

为什么贸易不通畅?

是因为外交沟通不到位。

彼此立场不同,是“鸡同鸭讲,鸭同鸡讲”。

可是,哪些具体事情导致双方不能好好聊天?

看完本篇,或许对你另有启发……


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访华

近代史之2

乾隆皇帝

1793年夏天,一个英国人来到中国,想要拜见乾隆皇帝。

乾隆爷岂是随随便便就能见的?

先来看看这个人的身份。

他就是乔治·马嘎尔尼勋爵,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来为乾隆爷祝寿的特使,据说他也是国王的表弟。

这一年,乾隆爷82岁。

1791年乾隆爷过80大寿时,英国人就开始策划要来给老爷子拜寿,现在终于派马嘎尔尼来了。

1792年的926日,英国朴茨茅斯港,马嘎尔尼勋爵带着卫队和三艘炮舰从这里出发。

这三艘船分别是装有64门火炮的战舰“狮子号”、小型护卫舰“豺狼号”和东印度公司的“印度斯坦号”。

马嘎尔尼乘坐在头等战舰“狮子号”上,指挥着使团100人、水手600人,浩浩荡荡地驶向中国。

船上装有乔治三世送给乾隆爷的各种奇珍异宝——都是英国贵族的上等用品:

武利亚米钟(旋紧发条后就能自动行走的机械吊钟)、地球仪、太阳仪、一座精巧的星星仪、最好的韦奇伍德瓷器、一些先进炮舰的模型,等等……

现在看来,这批礼物里,包含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机械物件、最先进的地理和天文科学仪器、最具有威慑力的军舰的模型。

英王乔治三世

马嘎尔尼踌躇满志,决心不辱使命,讨到乾隆爷的欢心。

当时,欧洲人把乾隆皇帝当做一位模范的开明君主看待。

英国高层认为,中英之间在通商一事上遇到的阻碍全都来自于广东的地方官吏,如果能有办法让中国的乾隆皇帝知道,他一定愿意改革并接纳英国人。

举个例子,乾隆时候,清政府所定的海关税则原来很轻,平均不过4%,因为皇帝根本不在乎这一点海关收入,但是地方各层官吏所加的各种奇葩的规定非常多,导致税率常常在货价的20%。这就让英国人非常不爽。

这次马嘎尔尼到中国,就是想“直达天庭”,推动中国皇帝自上而下,解决各种问题。

临行前,乔治三世对马嘎尔尼说:

“去了中国,要入乡随俗,尽量迁就中国的礼俗,但是也不能卑躬屈膝,一定要显示我们大英帝国与大清帝国的平等关系。”

当时的英国内务部长敦达斯也对他一阵嘱托,面授机宜:

“见到中国皇帝之后,记得跟他商量12345……”

辞别国王和内务部长,马嘎尔尼一行人开始跋山涉水、翻山越岭……

大半年后,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

马嘎尔尼的使团于六月二十二日在天津港登陆,六月二十九日抵达北京。很快,英国特使来华的消息便传到了帝国统治者的耳中。

乾隆爷很高兴,跟身边的大臣们说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万里迢迢来给他祝寿,这种行为极大地满足了乾隆的虚荣心。

要知道,这时候的乾隆爷已经八十开外,自称“十全老人”,文治武功,震古烁今:

他在位的1755年到1792年间,清王朝平定了准噶尔、新疆回部、大小金川,征服了苗人、台湾人、缅甸人、安南人和廓尔喀人。

(准噶尔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部落、史上最后的游牧帝国,活动范围大致在现在的中国新疆。大小金川位于中国四川。安南:越南。廓尔喀:在今尼泊尔境内。)

乾隆帝狩猎图

现在,又有万里之外的英国人前来祝寿,像极了上述这些番外部落的“朝贡”,乾隆帝当然高兴。

甚至连使团的食宿他都要亲自过问,命令各级官员一定要好好招待,不可怠慢。

而英国人方面,也在打着自己的算盘:

名为“祝寿”,实际上这是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动,甚至是刺探情报的“间谍活动”(后面会提到)。

英国人的目标很明确——

“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武力获取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权力”。

在马嘎尔尼携带的国书上,英国政府有以下几点主张:

1、       中英建立外交关系,英国派全权大使常驻北京。当然,也欢迎清政府派使节常驻伦敦,英国一定优待;

2、       清政府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等地为贸易口岸,准许中英商人之间的正常货物买卖;

3、       清政府明确并统一关税,减少双方贸易阻碍与摩擦;

4、       英国希望中国特批一个小岛,供给英国商人居住及贮藏货物;(就像葡萄牙人在澳门一样。)

……

(当然,这些国书只有见到大清帝国的皇帝之后,他才会拿出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政府安排了英国特使觐见乾隆帝的行程。

由于当时乾隆正在承德避暑山庄消夏,马嘎尔尼又跋涉了两百多公里山路,这才赶到了中国皇帝身边。

自从马嘎尔尼天津登陆、开始接触中国官员之后,一个烦人的事情便随之而来,这就是中英双方关于觐见礼仪的争论。

从天津往北京进发的路上,清政府的陪同官员便提出,英使觐见乾隆帝时,需要像中国官员一样,行“三跪九叩之礼”(跪一次加三叩首,连续三遍)。

马嘎尔尼当即表示拒绝。

拒绝的理由很简单,在马嘎尔尼看来,他不是清朝臣民,如果向对方国君行这种大礼,有损大英君王的尊严。

当时的英国人,早已取得了海上霸权

一行人在六月二十九日到达通州,陪同的清朝官员再次提出跪拜之礼,马嘎尔尼非常无奈,隐忍之中想起了自己的使命,委婉地说:

“我不熟悉贵国的礼节,还是按照我们英国的习惯来吧……”

陪同的清朝官员非常天真,以为英国人真的不会行使跪拜之礼,于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当场示范给他们看。(公务员不好当啊!)

可是,马嘎尔尼还是拒绝接受这种礼仪安排。七月十五日,英国使团到达圆明园。这时候,清朝陪同的官员再次提出礼仪问题,马嘎尔尼再次推脱:

“到北京城里再说吧……”

进入城里,清朝官员找来了传教士劳克司神父,前来游说,还是因为礼仪的事。(真是煞费苦心啊,中国公务员真不好当。)

马嘎尔尼没办法,他想起出发前国王对他的训勉,还是决定不能“失礼”。

他拿出了随身携带的英王和王后的肖像,说道:

“我可以依照中国的礼仪觐见大清皇帝,但是在此之前,也请贵国委派一位跟我职位相当的官员,先行跪拜我大英帝国的国王和王后。否则我恕难从命。

这一怼,让清朝官员十分为难。恰好乾隆帝当时在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归期未定,马嘎尔尼需要前往热河拜见,大家干脆把礼仪一事暂时搁置,等到了热河行宫再说。

马嘎尔尼将随身携带的大件礼物放在圆明园后,离开北京,启程前往热河。

八月初四日,马嘎尔尼抵达热河,这次负责接待的人变成了和珅——乾隆帝的宠臣、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

和珅听说了一路上的礼仪之争,连续派人与马嘎尔尼交涉,无奈双方仍然达不成统一意见。

最后时刻,和珅询问“英王接见时,行何礼仪?”

马嘎尔尼回复,“屈一膝并吻王之手”,并亲自做了示范。

双方这才基本达成一致意见。

与此同时,乾隆帝对远道而来的英国使者非常感兴趣,倒也宽宏大量,于是就以英国人的礼仪达成了这场“君臣之礼”。

八月初十日,马嘎尔尼持国书在万树园觐见乾隆皇帝。

为了表示喜庆的场面(入乡随俗的一种表现),马嘎尔尼身穿一件“花团锦簇的红色天鹅绒外衣”,头上戴着一顶装饰有大白羽毛的红底帽子。

为了这次会见,和珅安排了盛大的场面。

当马嘎尔尼和护卫来到万树园时,他看到了拔地而起的硕大帐篷、还有数百名文武大臣环立四周。十六人用软轿抬着皇帝缓缓而来,仪仗队前后有序地行进,护卫着乾隆帝来到帐篷里的御座前。

乾隆帝在御座上坐定后,马嘎尔尼开始向帐篷走去。他捧着嵌金缀玉的宝盒,里面装的便是英王乔治三世的国书。

 以下这段文字便是马嘎尔尼递交国书的全过程:

“他庄重地走着,走上通往御座的台阶,把装着信函的宝盒交到了皇帝本人手中。皇帝接过来,看了一下,把它递给了身边的大臣和珅,和珅把它放在垫子上。”

根据清廷惯常的礼仪,乾隆帝赐给马嘎尔尼一柄“玉如意”,接着又跟英使寒暄了几句。之后,马嘎尔尼在清朝官员的陪同下游览了避暑山庄。

上图为英国人所绘的觐见时的情景

在清政府看来,外使觐见之礼已经结束,英国使团的任务收官,可以走人了。在他们启程离开中国之前,清廷再找一些赏赐品回赠他们,就算完事了。

可是马嘎尔尼不这么想,他认为自己来华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回到北京后,马嘎尔尼向清廷提出了一系列的外交要求,再次强化了国书中提到的那些主张。

但是,这些主张遭到了清廷的断然拒绝。

在乾隆帝回复乔治三世国王的回函中明确表示: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并警告他们不要再到浙江、天津等地贸易,“天朝法治森严”,各地都不会允许他们停留,如果不遵守禁令,将立即被驱逐:

“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预也……”

在天朝的这种闭关政策下,马嘎尔尼碰了一鼻子灰,不得不离开北京,返回了伦敦。

马嘎尔尼此行,见到了中国皇帝,也带回了乾隆帝捎给英王的大量礼物,以及使团成员得到的各种赏赐,但是所有政治和外交上的要求却一无所获。

马嘎尔尼的“中国梦”落空了,不仅没能扩大与大清帝国的商业往来,甚至连外交关系都没有丝毫进展。

后来,在欧洲称帝的拿破仑曾经评价马嘎尔尼,他说:

“一切有理智的英国人应该把拒绝叩头看成是不可原谅的错误,觐见中国皇帝却要遵行英国的习俗,这是没有道理的。”

拿破仑坚定地认为,外国使臣没有权利按照自己的习俗行礼,而必须按照所在国的习俗给出使国的君主行礼。他还说:

“如果英国的习俗不是吻国王的手,而是吻他的屁股,是否也要中国皇帝脱裤子呢?”

马嘎尔尼觐见乾隆图。

该图由英国画家托马斯·阿罗姆先生根据英国

马嘎尔尼使团随团画师威廉·亚历山大的画稿重新画出

虽然马嘎尔尼铩羽而归,但是他的中国之行也并非没有意义,他于八月十七日返回北京,九月十四日离开北京前往广州,直到十二月初九日,他的庞大的使团才离开中国,返回英国。

马嘎尔尼和他的使团在中国足足停留了半年时间!

这期间,他仔细观察了中国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回到英国以后,他将自己的所闻所见公布出来,在整个欧洲引起轰动。

通过这次访华,马嘎尔尼了解到了真实的中国,后来,他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清政府好比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击败他并不困难……”

换句话说,中国在乾隆晚年逐渐走向衰败的形象,也开始改变欧洲人对大清帝国的看法。以前的那种崇拜的眼光,开始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虎视眈眈的觊觎之心。

有的观点认为,马嘎尔尼带着战舰来到中国,本身就有耀武扬威的意味,因此不愿意在叩拜礼仪上妥协,也是因为英国是海上霸主的地位使然。

虽然清政府严辞拒绝了跟英国的合作,但是英国却迟迟没有派出坚船利炮攻击中国,乃是因为这时期拿破仑开始在欧洲崛起,几年以后的1799年,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掌握法国政权,开始搅动整个欧洲的近代局势发展。

也正是在1799年,乾隆帝在太上皇的宝座上离世。

英国因为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无暇顾及远东。

而此时的大清帝国和他的统治者们,仍然继续做着他的“天朝上国”的迷梦。

(本文完)


再补充三段史料:

一、

马嘎尔尼访华时,带来了大量代表当时欧洲先进科技的礼物,有地球仪、太阳仪、星星仪、走时精确的机械钟等等,其中特别带了一艘英国当时最先进军舰的模型,上面配有最先进的火炮、火器。

这虽然带有英国炫耀和威胁的成分,但是却没有引起清朝统治者的重视,反而被当做“奇技淫巧”锁在了圆明园的库房里。

186010月,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烧杀抢掠,他们发现,马嘎尔尼赠送的这些礼物,仍然原封不动地放在库房里。

二、

就在马嘎尔尼使团刚刚离开北京后十天(九月十四日),乾隆帝查问:

“英吉利是不是廓尔喀的披楞部落?”

解释一下,“廓尔喀”是现在的尼泊尔,“披楞”不是部落名号,而是一个地名,位于“噶哩噶达”(加尔各答),与尼泊尔相接,其相接点距离阳布(加德满都)约三十余日路程,廓尔喀与披楞不是隶属关系,而是紧邻的两个地名

我们知道,英国早在17世纪便已经在印度半岛进行殖民统治,并一直向北、向东发展,逐渐将触角伸向了尼泊尔和中国的西藏地区。

虽然把“尼泊尔”与“加尔各答”的隶属关系搞错,但是乾隆当时就已经有了警觉:在加尔各答的披楞与在广州贸易的英国人实际上是同一群人。英国的势力已经深入到了临近中国西藏的南亚次大陆。

我们也由此了解到,乾隆对外界的认识并非一无所知。

清廷清楚地捕捉到了英国势力在印度崛起的情报信息,因此拒绝英国人通商的企图也是情有可原,再加上清政府官兵曾在广东海域搜查到夹带大量军火的商船,更是对中外贸易产生了不信任感。

由此镜子君得出一个结论,乾隆皇帝并非是纯粹的自大狂,他的“闭关锁国”的政策在以上方面来讲,是建立在对外国渗透势力的清晰认识上,而并非一无是处。

三、

马嘎尔尼使团来华之后23年,嘉庆21年(1816年),从拿破仑战争中脱身的英国又派遣阿美士德使团访华,企图再次与清朝商谈通商事宜,并借此打开中国门户。然而这一次更糟糕,由于英国使者拒绝向嘉庆皇帝行三跪九叩礼,再加上时间仓促未能准时赴约,阿美士德连嘉庆皇帝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直接驱逐回去了。

再过26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谢谢您关注“人为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嘎尔尼使华为何只能换来失败结果?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拿破仑教育英国人:你去中国当然要三跪九叩
托马斯?斯当东:一个孩子梦破之后
清朝为何不愿打开国门做生意?清朝人的世界秩序观是什么样的?
【岛读】两百多年前错失的那次机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