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平乐章 大宋荣殇—你真的知道吗

安史之乱后的魔咒

两汉三国之后,是西晋,西晋王朝的拐点在于,一个傻子皇帝加嫉妒心极强的贾皇后,从而引来了八王之乱。内耗纷争之时,引来匈奴南下,西晋灭亡。

历史从此刻开始要分两条线走:一条为北方,一条为南方,大致以长江天险为界。

北方先后出现五胡:匈奴,鲜卑,羌,羯,氐;十六个国家:成汉,前赵,冉魏,前凉,前燕,前秦,后秦,后燕,西燕,南燕,北燕,西秦,后凉,北凉,西凉,夏。其中此起彼伏,有走马灯的感觉。十六国中大夏国都城在陕西靖边县,又称统万城,如今偌大的遗址,尽显历史的苍凉,极目望远,无尽的沙漠又在诉说着什么。

同时代的南方东晋宋齐梁陈

(统万城遗址)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由于国家多年战乱,所以出现了很多荒地和无主土地,所以北魏推行均田制,把大量土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给农民,此为均田制。与均田制相适应的军事制度是府兵制,可能大家对府兵制不太了解,没关系。花木兰代父从军中有精彩的叙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均田制下,农民有了土地,有了土地就有收入,所以国家让农民服兵役的时候,要自备装备,保家卫国(府兵制是均田制下的军事制度)。

但是,到了唐朝中后期,社会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土地兼并,农民没了土地,均田制遭到极大的破坏。那么农民没了土地收入,还要自备装备保家卫国,这个太不现实,沉重的兵役压垮了农民,于是逃兵很多,兵源严重不足,募兵制(采用招募的办法征兵)横空出世。募兵制下,唐玄宗在执政中后期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使得边防重镇的实力不断增强,也形成了将帅专兵的局面,国家内轻外重。其中胡人安禄山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拥有职业军队十几万,足可雄兵天下。

右图为安禄山

此外,唐玄宗执政后期宠爱杨贵妃,而杨贵妃特别喜欢看安禄山跳胡舞,安禄山可以形容为灵活的胖子。大家脑补下这个场景,搞定了上级,安禄山更是为所欲为。

图|妖猫传中安禄山胡舞的精彩呈现

天宝14年(755年)安禄山造反,攻入长安,盛世大唐差点见了上帝。唐王朝的高层用的是节度使灭节度使的招,有一种以毒攻毒的感觉在里面。所以平定安禄山以后,唐代宗将安禄山叛将授以节度使,处置严重失当,进一步加强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方镇相望于内陆,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当然,藩镇也分中原型,边防型,东南型,特别是边防型藩镇,严重削弱了唐王朝的中央集权,威胁国家安定。

唐朝的后期就是藩镇割据,群魔乱舞的样子了。要么地方藩镇割据与中央开战,要么地方藩镇之间互相开战,致使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黄巢起义得以应运而生。

黄巢起义如何镇压?这道难题摆在了唐王朝的面前,办法是继续喝毒酒。义军叛将朱全忠(又名朱温,朱全忠是唐皇帝赐名,唐朝皇帝希望他忠心耿耿,但那只是希望)平叛有功,被委任宣武节度使,907年,朱温废唐皇帝,自立为帝,国号梁,定都开封,开启五代十国后梁朝政更乱,朱温的儿子杀了他,然后朱温的儿子互相残杀,弟弟把哥哥杀了。内乱之际,原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乘虚而入,灭后梁,建立后唐

原唐朝节度使石敬瑭献幽云十六州给辽,借辽兵灭后唐建立后晋幽云十六州就是大宋王朝的命门,此举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后面再叙述。刘知远灭后晋建立后汉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郭威养子郭荣继位,本名姓柴,是为周世宗柴荣。

周世宗是五代十国时期少有的有帝王之气,雄才大略的君王,曾立下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可惜39岁便已英年早逝。周世宗儿子七岁继位,禁军统帅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江山姓了赵氏。所以赵匡胤厚待柴氏一族,水浒传中柴进(周世宗柴荣嫡系子孙),曾展示免死的丹书铁券,是有历史依据的。

赵匡胤去世并未传位于儿子,而是传给他的弟弟赵光义,此次交接,疑点重重。但历史就是如此,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没有儿子,于是让宋孝宗继位,而宋孝宗是赵匡胤一脉,难道这就是江湖上的,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我们总结下,安史之乱以来的魔咒就是武将篡位,天下走马灯式的改朝换代。从唐朝算起到宋朝,国家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换了8次姓,8个家族,而宋朝初年,也在家族内变了一次,共9次。所以武将篡位就是大宋王朝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达摩克利斯之剑

01

制服武将

俗语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脑补下场景,宋朝初年,高层目睹了,见证了,读史看到了9次被蛇咬。所以如何制服武将,成为国家的重中之重。

首先,加强大宋王朝的中央集权

1、在地方削减一级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以上的职务,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设通判,使其互相监督。地方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权。使得地方“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极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2、在中央,相权一分为三,设二府三司。在军事上,禁军不设最高统帅,将禁军划分为三司: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杯酒释兵权,逐步收回节度使和大将的兵权,任用资历浅,容易驾驭的人担任,实行更戍法,壮大中央禁军,拱卫汴京开封。

此外,实行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从而彻底结束了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破除了达摩克利斯之剑的魔咒。

02

宋辽大战

我们首先看下北宋的疆土:

从地图上看,北宋只是统一了中原地区,而周边国防压力还是很大的,周边有辽国,西夏国,云南大理,吐蕃等政权。看着比较复杂,其实用 金庸小说 的人物可以将这些政权串起来:

,916-1125,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开创,制度:五京制度,东京,上京,中京,南京,西京),两院制,本族制契丹,汉人制汉。天龙八部中大哥乔峰大侠,契丹名萧峰,就曾任南院大王,因为他从小在中原长大,熟悉汉人。

,1038-1221,党项族,李元昊建国,番汉两元制。天龙八部中二哥虚竹的梦姑,就是西夏公主,而他成为了西夏驸马。

,1115-1234,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开创。射雕英雄传中,杨康又称完颜康,被称金国小王子,也就是神雕侠侣中杨过的父亲。

大理,937-1094,白族,天龙八部中迷恋神仙姐姐的三弟段誉,就是大理国的小王子,而神仙姐姐王语嫣,自然就是王室王妃,按照剧情的喜欢程度,应该是王后。

宋辽大战第一次大规模是灭北汉,公元979年,北宋军队势如破竹攻入了幽州境内,在围攻幽州城时,久攻不下,北宋大军被辽国大将耶律休哥在高粱河(今天的北京西直门外)打败,宋太宗乘坐驴车仓皇回国。这一次,再一次,印证了我们前文所讲的幽云十六州是大宋的命门。

幽云十六州其实不仅仅是北宋的命门,而且是中原地区的北大门。

从地图所指,其实就是今天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山区,山区中,分布着各式各样的险要关隘,战事频繁。

宋辽胶着的战事就幽云十六州展开,一直打到北宋灭亡。

明朝与蒙古军队的战争也是幽云十六州的地区,只是明朝占有很大的优势,拥有幽云十六州地区,但明朝也有战略失误。

朱棣时期,是在幽云十六州地区长城以外有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的,长城以北的卫所前出,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但是后来遭到了荒废和遗弃,从而退守长城沿线。特别是河套地区,位于黄河沿岸,地理位置更是及其重要,条件优越,对明王朝来说是极大的损失。

明朝末年,清军突破幽云十六州地区的山海关,势如破竹,一举统一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讲,前朝的宋朝如果知道这些,足可让其心惊胆战。

宋真宗(清平乐剧中宋仁宗的父亲)时期,辽国军队势如破竹,打入了河南境内,寇准力主宋真宗御驾亲征,辽国主将被宋朝弩机射死,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其实此次宋朝很占优势,只是宋真宗积极求和,在胜利的情况下,签下丧权辱国之约,每年向辽国缴纳岁币10万。

从这一角度讲,大宋王朝是幸运的。后来的战争也是如此,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进军突破山西、河北北部防线,山西河南及中原地区沦陷。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后,解放军急行军入山海关,之后平津战役、辽沈战役结束,长江以北再无战事,统一全国指日可待。

第二次宋辽大战是在986年,宋太宗气势汹汹,兵分三路誓师收复幽云十六州,东路军是曹彬,曹彬就是清平乐剧中曹氏皇后的祖上,进军幽州。中路田重进军河北飞狐口,西路军潘美、杨业攻打云中(今天的大同)。此次战事本来很顺利,但是问题出在了东路军曹彬身上,曹彬急功近利,战线前出,被辽国将领耶律休哥打败,其他两路军只好后撤。

后撤中,杨业和主帅潘美本约定在陈家谷设伏,杨业断后,潘美带军队后撤,等杨业的军队撤退到陈家谷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支援,杨业孤军奋战,战死,长子杨延玉战死。杨门一族,守卫大宋边疆,忠心耿耿,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京剧、晋剧等戏曲多有表现,传诵。此次战役仍然以幽云十六州展开。

03

宋夏战争

宋仁宗(清平乐剧中王凯扮演)在位时期,西夏李元昊在1038年称帝,与大宋发生战争,宋夏战争发生在今陕西延安、宁夏隆德、宁夏固原地区,宋军惨败。后范仲淹(清平乐人物刘钧扮演),韩琦(小鲜肉杨玏扮演,他爸杨立新,老戏骨,小鲜肉曾出演匆匆那年电视剧男主人公)出马,实行坚壁清野固守,才稳定战争,宋夏之间在1044年,签订庆历和议条约,宋向西夏缴纳岁币7.2万。

那么我们总结下,大宋王朝为何在辽、西夏过程中惨败?

一、国家制度机制问题:为了解决武将问题,把武将打入了地狱,地方没有军权财权等,等实力最强的中央禁军到了边境,战争都结束了。

二、失去了战略要地:幽云十六州。

宋仁宗

01

宋仁宗走向舞台中心

仁宗是宋真宗的儿子。宋真宗早年当王的时候,看中了美女刘娥。刘娥就是清平乐剧中垂帘亲政的太后。

刘娥祖籍山西,后迁至川地,早年父母早亡,成为歌女,后嫁给银匠龚美,后随之去汴京开封谋生。

机缘巧合,当时仍为王的宋真宗赵恒很喜欢刘娥,但出身不明,遭到了宋太宗的反对,另外娶妻。而刘娥寄养在下属家,那个下属为了避嫌,也不敢再回家,搬去他处。

宋真宗

997年,宋真宗即位后,接刘娥入宫,刘娥在宫中风生水起,一直到1012年,被册封为皇后。

宋真宗皇后刘娥

原为刘娥的侍女李氏受到了宋真宗的宠幸,诞下了当时唯一的皇子,刘娥就抱过来自己养,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宋真宗晚年多病,处理朝廷政务,多依赖皇后刘娥,澶渊之盟的功臣寇准密谋太子监国,以免天下落入刘娥之手。不料,密谋败露,曹利用告密给了刘娥,刘娥经过一番运作,将寇准一党流放远离京师,而一代名臣寇准也客死他乡—雷州。

 

——大宋名臣寇准

1022年宋真宗驾崩后,皇后刘娥垂帘亲政,独揽朝纲,将当年参与太子监国,宫廷纷争等人,流放贬黜。

1033年太后刘娥病逝,刘娥在位期间,始终未还政于宋仁宗,遭到世人的非议。特别是其去世后,遭到朝臣和八大王的流言蜚语的般的诬陷,说刘娥下毒害死了宋仁宗的生母李氏。宋仁宗开棺验尸,发现李氏以礼厚葬,水银养护,面色如生。这样才还了太后刘娥的清白。

世人有言:刘娥有吕后和武则天之才,却无其之恶。虽生前,穿龙袍祭祀太庙,但始终并未称帝,对大宋王朝来说,是有功的。民间的狸猫换太子的剧本,是着实委屈了太后刘娥,是一种诽谤,不太符合历史事实。

从政治的角度讲,宋仁宗的生母品阶太低,对宋仁宗成为皇帝帮不了什么忙,反而养母刘娥作为皇后,实力雄厚,拥有强大的政治资本,也尽心尽力辅佐其登上皇帝宝座,治理天下。

我想,宋仁宗的心理,对于太后刘娥来说是,有爱有恨,但更多的是感激。对于生母是无限的愧疚,所以清平乐后期剧情,宋仁宗将最疼爱的女儿嫁入生母李氏家族,也是一种弥补。不论如何,宋仁宗君临天下,拥有了皇帝宝座,成为最有权力的人。

02

群星璀璨

宋仁宗:1010年-1063年,在位时间1022年-1063年,在位42年,在位期间的年号有: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宋仁宗一朝,真的可以用群星璀璨来形容。

当然群星璀璨也是有一定社会基础的。我们前文累述大宋军事上的失败,但上帝关了一扇门后,又开启了另外一扇门,大宋就是这样的。大宋王朝的经济和文化空前繁盛,所以有唐宋变革,宋朝城市革命,商业革命。比如宋朝的市坊界限被打破,夜市繁荣,抑制商业的放松,娱乐的繁荣:勾栏,瓦舍,说书等。

——清明上河图展现的大宋繁荣

首先是宋初的三先生:胡瑗(993-1059),孙复(992-1057),石介(1005-1045),是宋学的开山鼻祖。

然后是王安石(1021-1086),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安石变法,但由于用人不当,青苗法等在执行中的扭曲等综合原因,遭到了最终的失败,剧中的曹皇后是宋神宗一朝,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派代表,但王安石变法是大宋王朝最亮的那一道光,只是大宋王朝无福消受。

然后是司马光(1019-1086),写下了资治通鉴,但司马光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派大臣,文史造诣很高。

然后是苏轼(1037-1101,当然苏门三学士,他弟苏辙,他爸苏洵,也成就非凡),苏轼文化造诣很高,但也可能太刚,不善于处理官员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太有才了,遭到了嫉妒,因为乌台诗案差点掉了脑袋,剧中的曹皇后在晚年,曾力主保住苏轼的性命,也是一件善事,要不然我们也读不到:大江东去,浪淘尽了。

苏轼应该属于中间派,他认为王安石和司马光都不对,改革确实要改,但王安石没有处理好高层贵族的关系,遭到了排挤,而司马光的守旧也对大宋王朝是没什么好处,可能会加速王朝奔溃。

据传,苏轼曾与王安石有过好几天的促膝畅谈,我想那是一种相见恨晚的高手对决与惺惺相惜。(我中学的时候多有读苏轼,现在想想,我认为苏轼适合在地方任职,你看杭州西湖的苏堤,时至今天,风采依旧,不得不说是一个真实现照。苏轼不适合在中央任职。)

同一类型的我认为还有范仲淹(989-1052),范仲淹在地方任职政绩卓越,心中有天下,心中有百姓,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绝对是知识分子的无上理想。但在中央任职后,庆历新政昙花一现,已然跟王安石一样,没有处理好高层权贵的关系,淹没在政治斗争的洪流中。但在我心中,还是很喜欢范仲淹的,早年经历坎坷,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自己勤学苦读考取功名,是为宋朝版的屌丝逆袭。

晏殊(991-1055),宋朝大词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柳永(987-1053),我最喜欢的一首词出自于他手,其诗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不知为何,喜欢至今,我的很多笔名也出自此处。

此外还有欧阳修,韩琦,吕夷简,富弼,包拯等。

还有宋明理学的大儒,周敦颐(1017-1073),张载(1020-1077),二程(1032-1085,1033-1107)。

还有写儿科著作的钱乙(1035-1117)。沈括(1032-1096)写下梦溪笔谈,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科技著作。

03

天下并不太平

宋仁宗一朝,虽然经济繁盛,文化群星璀璨,但天下并不太平。宋仁宗在位期间,与西夏的战争中,遭到惨败,宋夏达成庆历和议。此外,广西侬智高起义(1052年),在中越边境,幸有军中大将狄青平叛,但狄青这样的武将,在大宋并不待见,特别是受到了中央朝臣的诋毁和不屑,结局不太好。历史上,配合较好的中央朝臣与武将,当属张居正戚继光,虽戚继光也是武将,有时候也会遭到明枪暗箭,但朝中有张居正保护,武将戚继光在明朝混的风生水起。

——大宋名将狄青

此外还有王伦起义张海起义湖南瑶民起义(都发生在庆历三年)。王则起义,庆历七年。这么看来庆历新政的社会背景还挺丰富的。

农民起义

04

宋仁宗之后的世界

宋仁宗于1063年病逝,无奈三个儿子早夭,其他都是女儿,于是认宗室赵曙为太子,继位后称宋英宗,宋英宗在位不到四年,迎来宋神宗,天下进入风起云涌的王安石变法。大宋王朝的走向,其实还不明,等待他们的是靖康之变

大宋荣耀

言归正传,大宋的荣耀何以体现呢?我想,首先是文化的大放异彩。

比如唐宋八大家,宋朝就有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占了八大家的75%。宋朝的知识分子地位很高,不会像后来的王朝,写错了年号,写错几个字就被砍头。所以宋朝的知识分子犯错一般多是流放,而我们各地现存的文物古迹和典故有很多就与宋代流放官员有关。

比如:海南儋州的东坡书院,要不是东坡流放,怎么会有东坡书院。还有万宁的东山岭,与大宋流放官员李纲有关。李纲被朝廷流放到万安,结果路途遥远,到达海口的时候,诏令赦免了他的罪,所以还没到流放地,就停止了流放。李纲当时那心情,真的应了那句东山再起。还有美丽的杭州苏堤(苏轼任职苏州时所建),确实是美不胜收。

还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虽然被京官外放,但那也挡不住滚滚而来的才气,流传千年。大宋的荣耀精髓在于文化的大放异彩,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场景:宋朝的皇帝跟大臣商议国事的时候,会争执的面红耳赤,但无论如何,很少有掉脑袋的文臣。而且大臣商议国事,是站着的,是赐座可以坐的。但后面的有些王朝,就不一样了,跪着商议国事,在气势上知识分子就首先丢了,那因为犯了文字忌讳,都会掉脑袋,何况是龙颜大怒,株连九族。而宋朝文臣犯错,多外放反省而已。

当然,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

比如城市革命,清平乐中有一个很经典的场景,宋仁宗年少很喜欢吃一个巷子里大娘做的蜜饯,结果由于受到市坊制度的限制,大娘的店铺不得不停业。而仁宗去她家里吃到了,因为家中有久病不起的亲人,所以要一边做生意,一遍照顾病人,而家里与市场相去甚远,所以只好停业,生计受到了威胁。

宋朝打破市坊界限,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释放了国家的红利。夜市可以不受限制,官府也放松管理,释放了国家城市、商业、市场的活力,造就了繁荣,所以清明上河图之出现,展现了大宋荣耀的经济社会。当然,中国四大发明,也在两宋之际,较多外传,中外交流频繁。

一个尊重知识分子的王朝

注定不平凡,荣耀当之无愧。

国破山河在

01

大宋国家态势

大宋王朝国家态势:东北边有辽朝,西北部有西夏国,处于辽夏的两国夹击之中。辽宋的边境:主要在于幽云十六州,此地一直悬在宋朝的头顶上。幽云十六州其实不仅仅是北宋的命门,而且是中原地区的北大门。

从地图所指,其实就是今天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山区,山区中,分布着各式各样的险要关隘,战事频繁。宋辽胶着的战事就幽云十六州展开,一直打到北宋灭亡。在宋辽的战争中,山西境内,因尚有雁门关等一线险要地区可以防守,问题不大。但河北地区,地势低平,辽国军队可以长驱直入,澶渊之盟就是现实演绎,辽国军队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河南境内。

按照现今两地的距离大致150公里左右,难怪宋真宗在取得一定优势的战争态势下,仍然签订缴纳岁币的条约。此外,引发了宋朝朝野迁都的议论,范仲淹曾建议宋仁宗营造洛阳,但未成型。

宋朝在与辽夏之间的战争中,有一个天然的劣势:骑兵。骑兵需要良马,而中原王朝向来重视农业生产,而养马需要草场,中原地区天生不足。这一方面,西汉却有着优势,保有着河西走廊等地的天然草场,使得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中节节胜利。

02

大宋国家战略失误

关于北宋的灭亡,我只服一个人:章惇

我对此人印象不是很好,因为中学时代读苏轼的时候,苏轼连续被贬就与此人有关,虽然早年两人有交情,但后来不和,分道扬镳。

之所以服此人,是因为在宋朝皇帝继承问题上,大家都让宋徽宗赵佶继承皇位,唯独章惇,目光深邃,识人眼光不错,认为宋徽宗赵佶轻佻,不能继承皇位。如果章惇能运作朝中政治势力,像对待苏轼那样的狠,对待赵佶,说不定历史可以改写。但历史不能假设,赵佶还是继承了皇位,是为宋徽宗。

宋徽宗,完全是一个被皇帝耽误的文艺青年,书法绘画等非常精通,其身旁纠集了一大帮的大臣,精通书法绘画。

北宋的战略失误在于:一,联合金朝灭辽。二,金朝以幽云十六州为诱饵,北宋信以为真,同意结盟。这无异于与虎谋皮,金朝给北宋的是一座座空城般的幽云十六州。(北宋不识:自己和辽国都是金朝的盘中餐)后来金朝灭了辽国后,转身就灭北宋。金朝进攻路线大致是从山西,河北两个地区推进,两军会合于开封。河北地区一马平川,金朝军队度过黄河,直逼开封。山西地区山地较多,军事价值很高,金朝军队在山西受阻。

此后,金朝军队又按照同样的进攻路线,攻入开封,史称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等皇室三千多人,沦为阶下囚,二帝受尽凌辱,病逝于五国城,让人唏嘘不已。赵佶的第九子赵构,算漏网之鱼,如惊弓之鸟,一路狂奔,惊鸿未定(此种经历,就可以解释为何要给岳飞下十二道金牌,谈金兵色变),一直逃到了临安(今天的杭州),才安定下来,但由于受到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只好在后来,将皇位传给了养子宋孝宗,而宋孝宗又是赵匡胤的第七世孙。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南宋并没有吸取教训。国家战略严重失策。南宋的战略失误在于:一,与蒙古军队联合灭金;二,蒙古军队以开封故地为诱饵,北宋信以为真,同意结盟。(南宋不识:自己和金国都是蒙古军队的盘中餐)结果金朝灭亡后,南宋军队进入洛阳地区,蒙古军队以逸待劳,出其不意,偷袭南宋军队,宋军大败。

此次战争为蒙古南下提供了借口,也严重削弱了南宋的国防能力。蒙古军队灭了金朝后,随后就开始灭南宋,1279年,崖山之战,南宋败后,彻底灭亡

03

国破山河在

蒙古军队三次西征,打到了欧洲,灭国很多,横扫西夏,金朝,但最后灭的是南宋,从这一点看,南宋已然够血性,是蒙古军队的劲敌,不到一百年,蒙古的元朝,被汉族驱逐出塞,蒙古帝国的衰亡,仍然栽在了南宋故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从南往北的统一。而明朝初年国都,是南宋故地。

小桥流水残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历史上的辽国和金国,是如今的哪些省份?你知道吗?
为何辽国能够控制蒙古,金朝却始终没有征服蒙古
宋、辽、夏之间的战与和——中国古代版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既有名臣,又有明君的庆历新政为何会失败?
北宋名将杨文广简介 杨文广是怎么死的?
北宋」宋朝第4位皇帝为何要实施“庆历新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