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无一用文科生?不,我们无所不能!文科生可以这样报志愿


在这个数字化、科技化的新时代,很多人都说“百无一用文科生”,包括我自己,在前段时间也在不停跟友人感慨,觉得自己学的这个专业好没用,不如学个医学,生活中能用得上;也不如学个技术类,能有一技之长。

如今高考生也有这样的倾向,大多都会选择传统上认为容易就业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类专业,而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或人类学等的文科专业成了少数人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选择。

然而,真是这样吗?学文科就一无是处?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了有人介绍美国作家乔治·安德斯写的一本书,叫《你无所不能——“无用”的文科教育的惊人力量》(You Can Do Anything: The Surprising Power of a ‘Useless’ LiberalArts Education),他用大量证据和现实故事展现了文科学习的实用性和潜力。

他指出,长期以来,家长和学生们一直认为文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种观念忽视了现代经济的一个现实:现在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不是哪一个大学专业能够轻松涵盖的。安德斯在书中介绍了哲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专业的毕业生所干的五花八门的工作,包括销售、金融和市场研究。

他说:专业不应该限制了职业选择。而“你可以做任何事”,应该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灵魂。

这刚好契合了我前段时间抱怨过后所思考的内容:现在社会发展太快,生活中需要学习的东西(新事物)太多,导致对个人能力的要求变高,甚至是全方位的提升。在这个时代,永远不要指望学了一门专业就一劳永逸。而这种学习、思维的能力+生活的能力+充盈的精神世界+……,这是文科生具有的。

安德斯说,“一旦首席执行官们看到文科毕业生有用,他们就会觉得自己需要更多此类人才。”(哈哈,CEO们看过来~~)

这是我很想对文科生们,也是对自己说的话。下面就来看看作为文科的高考生们,在报志愿时有些什么思路。以下纯属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01

文科生能报考的学科和专业类别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按:门——类——专业,即“学科门”、“专业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除了军事学学科),101个专业类,506种专业。

参考文章: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的学科目录全名单,报考必用!

从整体上来看,文科生可选择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看起来挺多,但具体到一级学科(专业类)、二级学科(专业),数量并不多。因为500多种专业大多分布在理、工、农、医等门类下面。

哲学包括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4个专业,哲学一般都认为是纯文科专业,但也有个别院校招收理科生。

经济学包括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四大类,17种专业。经济类中文理兼收的专业比较多,具体如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等。

法学包括法学类、政治学类、社会学类、民族学等六大类,共32个专业。法学近年来报考比较火爆,而其中,法学、社会学、公安学类中有很多专业是文理兼收的。

教育学包括教育类、体育两大类共16种专业。其中也有一些文理兼收的专业。

文学是文科生招生的大户,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三大类,共76种专业。大家熟知的汉语言文学、小语种、新闻、广播电视、广告、传播学等专业都属于这一门类。

历史学包括一个大类,历史、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等6个专业。

管理学下设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旅游管理类等9个大类,46种专业。同时也是文理兼收的招生大户,院校开设管理类的专业比较多,文理兼收的专业主要有: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艺术学包括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类等5大类,共33个专业。艺术类大多数专业都在艺术类专业目录中查找。但也有部分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会在普通批次招生,如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等等。

除了以上这些专业外,就算理、工、农、医这些纯理科生占主导的专业,也会有个别院校的个别专业会招收文科生。

以上只是大致的情况,而且一些专业并不是所有院校都会开设的。在报志愿时一定要参考学校发的两本关于招生专业和分数线的大书。

02

文科生报考的部分'热门'专业

以下按类介绍下每年文科生报考的部分热门专业,以供参考。

经济类

这一门类下大多是文理兼收的。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每年都很热门。

学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还有一些地方知名的财经类大学都不错,如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每年分数水涨船高。详情参见:金融学,这么多年的报考热门,还是有道理的

管理类

这一门类下有些是文理兼收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商品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另外,像公共管理类下面的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也是可以报考的;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林业经济管理等与农村相关的专业也适合文科生报考。

法学类

专业:法律、法学等具体的相关专业(含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财税金融法)、知识产权等。

学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等。此外法学里面盛传五院四系,具体参见:法学:文科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就业却屡亮红牌?

师范类、教育学类

专业:师范类的相关专业,特别适合文科生报考,诸如语文、历史师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师范教育专业。还有学前教育、教育学、特殊教育、小学教育。

学校: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东北师大、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等各省市的重点师范大学都可以报考。

中文类

如:汉语言文字学、汉(中国)语言文学、对外汉语、秘书学等。

学校:中文系第一当然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都很不错。具体参见:金钱至上的时代,还要不要读中文系?

新闻类

专业: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技术),出版(研究),编辑出版学,传播学,新闻采编与制作,新闻学与大众传播,新闻与传播等相关专业。

学校: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具体参见:追求10万+爆款文的时代,学新闻更有前途吗

外语类

如常见的英语、日语、俄语等。报的比较多的基本上是英语。

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其他的传统强势高校。

另外,像 部分医学类专业会文理兼收。有:

医药类,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针灸、护理等;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等。

农学中的园林、园艺等专业,个别院校会有文科计划。

理学中的心理学类,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等,也招文科生。

工学中基本都是理科生的天下,但个别院校的工业设计、城市规划专业也会在文科中招生,但招的很少。

如北京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华中科技大学的城市规划。

(当然,这只是根据之前的招生情况总结而来,具体还得看每一年的招生计划,而且每个省份的招生计划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03

太偏文科的专业要慎重选择

偏文科的专业,如文学类、法学类等,其中很多基础专业,几乎所有院校有开设。每年毕业生人数众多,质量参差不齐。一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会将毕业院校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因此,我认为如果成绩并不好,属于一本边缘或以下的,在选择专业时,最好不要选太偏文科的专业(感兴趣、有资源的童鞋除外),如中文、历史、哲学、新闻、法学等。除非特别出类拔萃,否则毕业后跟其它名校毕业上比,竞争力不大。

不如选一些实用性、技能型的专业,如小语种、会计学、师范类、设计类等。勤加磨练,毕业后也能很好地谋生。

04

理工院校的优势文科专业可考虑

有些考生和家长一看到是理科类院校就直接忽略不考虑了,这样也会丢掉一些机会。

一般来说某个专业如何,学校整体实力是不容忽视的,很多学校虽然是工科或理科见长,但学校整体实力强。比如名列前茅的985大学。这些学校的很多文科专业也不错。

另外,还有一些以理工类专业为办学特色的高校也不乏实力强的文史类专业,或特色文科专业。

例如,管理类,几乎各个高校都有开设。其中最好的当然是北大、清华、南开、复旦、中大等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还有一些本来就具备某种特色的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旅游管理,一个是以森林景观、园林景点的游览管理为特色,一个以铁路交通运输为主体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的强势学科主要集中在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铁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虽然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但其应用经济学也还可以。在2017年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属于B+水平。其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很深的铁路等交通行业背景,各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等政府部门,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都是接受该校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从整体上看,其理工学科仍是王牌主力军,但是最近几年来文科势力异军突起,新闻传播学为其代表。在2017年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名列前茅,仅次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与复旦大学处于同一等级。

英语专业除了大家普遍认为综合类院校和外语类院校外实力较强外。一些高校的英语专业也很有特色,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英语专业有民航业务方向等等。

这些都建立在对相关院校有了解的基础上。所以,高考结束了,考生和家长还不可以放松,报志愿将会是一场残酷的攻坚战。

05

不要轻易放弃外省院校这个机会

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东的家庭,绝大多数都不希望孩子去省外读大学。主要考虑可能一是不想孩子离家远,觉得照顾不到;二是考虑到以后找工作,在本地比较好。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孩子大了,总要学会独立,去下别的省市,可以多体验下不同文化氛围和环境。毕业季的时候回去找工作可能要来回跑,但也并不是解决不了。我有很多同学就是到省外读的大学,毕业后会省内工作的。

真正需要考虑的是,一般省外同等水平的大学招生分数比省内低。同样的分数,选择外地院校会有更多的机会,能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会增加未来的就业机会。

当然,一般高考生都会往沿海大城市考,因为毕业后机会多。如果本身就处于大城市的考生,要留在省内也无可厚非。

但凡事都得综合衡量利弊。

如果在省内上的大学确实是非常普通,但省外却有更好的院校选择。那就不要轻易放弃这个机会,得好好考虑。

比如我们广东的孩子,留在省内,成绩好的选中大,次之选华工暨大广外华南师大,或者深圳大学……但是,若是放眼省外,选择的院校就会多很多。例如之前解读法学专业时,我提到的同学邓大状,他就放弃了省内的院校,选择了法学强校西南政法大学。虽然学校地理位置比不上广东,但不影响他回到广东就业,而且他们很多校友都在广东。

这一点其实同样适用于理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科生可以报考哪些大学专业
文科生选专业选什么?
文科生能报考哪些专业
文科生能报考哪些专业?_土木文化—高考志愿填报
如何破解文科考生选专业的难题
文科考生面临的难题浅谈之专业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