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的反对美的

1968年,广东顺德一个农村里的基层干部在发愁,他的乡亲们连一天六角钱的活的找不到。权衡之下,他决定自己干。

骨子里就流着经商血统的广东人何享健那年26岁,只有小学学历。他召集了23个乡亲一共集资5000元,以“生产自救”的形式建起名为“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的轻工业作坊,生产工具是简陋的手动设备,连20平米的厂房都是组员自己搭建的。

小作坊最开始生产的是塑料瓶盖,后来在干部的带领下,升级到玻璃、五金制品,还做过汽车配件,大工厂缺什么他们就卖什么。凭借何享健天生的商业嗅觉,他们从小零件卖到大零件,在体制之下寻找着存活的机会。

到了改革开放的1980年,何享健接到了一单来自广州第二电器厂的单子,要生产风扇零配件。当时粤港澳来往加深,来自境外的家电产品很受欢迎,年轻人拍照都要扛着一台大大的录音机。何享健又一次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商机,直接开始谋划制造电风扇整机,于是,这才有了后来家喻户晓的家电品牌——美的,也让何享健走上亿万富豪之路。

从小作坊成立到今天已经过去53年,半个多世纪,美的一路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也参与了中国家电企业的从零到一,直至今天,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和出口地,美的也从一个顺德本地小作坊成长为全球化的企业,在国内家电行业中排名市值第一。

不过,大佬的位置美的坐得并不安生。当村里大妈的家里都不缺冰箱空调洗衣机“三大件”的时候,市场就算摸到天花板了,买传统家电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少。对应的,人人都开始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这些都是新时代的硬技术。在这些技术上,“后生仔”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显然更有优势。更何况,家电产业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造手机的,做App的,这些企业纷纷进来,都恨不得在你家的四面墙上塞满电路板、传感器和触摸屏。这时候还一门心思只造家电,很可能就被时代淘汰。

传统企业面对新时代,的确有过很多来不及转型而被淘汰与抛弃的案例。彼时,美的和很多家电巨头就处在这个“大象转身”的关键节点,它们共同面临的课题叫做数字化转型。

美的想转型,也是有一定的“精神基础”的——在很多年前,“敢为天下先”的何享健就带领公司做出过不少创举。

这个小学毕业的顺德人,和中国很多第一代企业家相似,出身田野,却靠着一股野生的冲劲与狠劲,从无数次一线的商业实操中学习企业管理方法与开阔的眼界。

中国的证券交易市场1990年才开放,美的1992年就领头全国开始了股份制改革的试点,1993年成功上市,成为中国证监会批准的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那一年,深交所总共上市的企业还不到100家。

何享健后来还推行了在当时绝对前卫的“年薪制”,年薪最高可达20多万元,极大推动了公司内部所有人的积极性。那时在国企里做会计的我妈,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700块钱。

美的电器(后来才改组为美的集团)上市以后,何享健推动了一次巨大的内部改革,直接沿用至今,可以说没有那次改革就没有今天美的的发展。

那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美的销售额从30%的正增长一下子跌倒了-13%,何享健后来回忆说“1993年上市到1996年这几年非常痛苦,非常辛苦,企业发展处于最艰难的时候。”在他看来,美的已经出现了“大企业病”,业务臃肿,管理跟不上产品线的扩张。

他酝酿了一次巨大的组织变革——事业部改制。这是一套由美国通用汽车开创的西方体系,目的是让业务繁多的大企业分权,避免内部管理的集权和混乱。

何享健以产品为中心将美的划分成5个事业部,总公司将利润下放,各事业部以利润为中心,各事业部下属工厂以成本为中心,总部由此摆脱了平衡各部门利益纠缠,抽出身来,从新高度进行决策。改革的第一年,美的就扭转了下滑的业绩,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与之相伴的还有股权改革。美的同年启动的管理层回购(MBO)计划,让这家公司管理层在21世纪初收购了代表地方政府的第一大股东,真正成为了民企。

之后的美的一路顺风顺水,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营收规模从百亿到突破千亿,直接翻了十倍。

如何成就一个大企业,何享健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是:“美的成功的两大关键,一是开放用人,二是科学管理。”用人是放在管理前面的。何享健至今为人称道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敢放手用人,甚至用了一个“外姓人”来做董事长,完全接替自己的位置。

把时间拉回到1992年,一个25岁的安徽小伙来到了美的顺德总部,入职总裁办,担任内刊编辑,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写总结、报告还有发言稿。在看与写的过程中,他也总结出了一些自己对公司的观点。某次随老板何享健出差时,他壮着胆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给何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后来,这个叫做方洪波的年轻人经历了老板的多次试探,常常临危受命,被“甩”到不同的岗位上历练。

二十年过去,他被锻炼成一个称职的职业经理人。这时的何享健已年近古稀,美的的主角逐渐替换成了方洪波,何在2012年正式交棒,而且是“退得干干净净,连董事会都不参与。”

成为新的掌舵手以后,方洪波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同样是转型。

已经进入到千禧的第二个十年,美的在自己的老家顺德北滘,建起了32层的总部大楼,它旁边的一条宽敞的大路叫做“美的大道”。美的的规模在不断膨胀,员工人数直奔20万而去,国内外的生产基地有20多个,产品线繁多,几乎所有你见得着的家电,美的都在做。

危机向来是暗藏在表面的繁荣之下的。人民生活富裕了,更加追求消费质量了,换句话说,消费升级潮来了。然而当时美的中低端产品占到七成以上,毛利率和盈利能力在不断下降。放眼行业,价格战是抢市场的最重要手段,对手卖599,自己就卖499,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已经出现了问题。管理层也逐渐意识到,像原来那样到处建生产基地、买设备、扩张生产能力的模式已经过时了,追求规模效应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新的时期,消费者更重视产品质量,而提质量才能提利润。

和上次事业部改制不同,这次转型是让企业的思考方式转向,而二者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伤筋动骨”的。

方洪波带领美的,开启了新一轮的自我变革——从追求数量的大规模制造模式开始逐渐向去库存的订单模式转变。

>现在再回到开头那个“数字化转型”课题上,方洪波就是美的转型的主策划师,他带头开启了美的的数字化1.0时代。

一个家电产品从元器件到组装再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的环节繁多,提升生产环节的效率和整体流程速度,是所有制造业一直所追求的。2012年起,美的初期召集了1万多人参与到公司总流程的设计当中。当时美的各个事业部已经相对独立,想从顶层设计一套适用于全集团的流程,要考虑的要素繁多,工程浩大。据参与其中的高管说,当时整个中国区的所有软件公司和咨询公司都被美的用空了。

美的作为制造业转型的先行者,遇到的困难众多,仅仅看“数据”这一个点就“千头万绪”:制造业不比互联网企业,生产、销售的数据长久以来都靠人记,甚至没有记录。而美的的业务复杂,涉及的数据量巨大,要将它们全部转到线上,就这一基础任务就足够巨大了。为此,团队先先统一包括财务、客户、供应商在内的主数据,还要将过去分散在各个事业部的数据进行汇总,统一清洗整理,处理因部门交叉导致的重复。类似的困难还有很多,这番转型几乎相当于一次打碎后的回炉重造。

好在,何享健的冲劲狠劲也传到了方洪波身上。面对数字化转型,他的决心是:“哪怕二三十亿打水漂也要做。”董事长亲自“挂帅”推动,将项目提升到集团战略层面,管理层全面参与变革。

到2015年,第一套自建的运营系统在美的所有事业部正式上线,这处于数字化初期阶段,它解决了设备上线连接的问题,通过系统可以监控所有设备数据。其次,整个美的全价值链系统运营全部打通,实现了业务运行的全部在线。

上一阶段可以大致总结为“线上化”,这为接下来美的进入深度的数字化2.0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现在可能习惯了这个场景:明星在某个综艺节目上穿的衣服,第二天所有电商平台上就都有了“同款”,再过几天,就有不少网友穿上了街。这对传统的家电生产流程来说几乎不可能,从产品设计、研发,再到生产、运输,放进线下的零售商门店,经过层层部门的批准和流转,可能一两个季度就过去了。

移动互联网直接颠覆了我们消费的方式和渠道,同样颠覆了美的人。为了能让用户指导生产,也就是“用户喜欢什么,我们就产什么”,并且加速将产品送到用户手里,2016年起,美的开始实施“T+3”的柔性生产模式。T+3是指将接受用户订单、工厂收集原料、生产以及发货四个周期优化,产供销联动进一步压缩供货周期,每个周期由7天压缩至3天甚至更短。这极大地削减了库存,优化了生产效率。

自此,美的数字化也进入了2.0时代。

2016年的另一件大事是当时家电行业最大的收购案,美的以292亿元收购了“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国库卡,它带来的先进工业技能,为美的打开了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大门。

为什么说工业互联网重要?现在全球可能没有一个国家能在制造硬实力上匹敌中国,但是工业互联网恰好比拼的是软实力,比如说工业软件,这正是美国对其他国家“卡脖子”的领域。

2016年成立的美云智数就承担着国产化工业互联网的重任,美的有软硬件优势,又有积累多年的制造业知识经验,2018年首次对外发布美的工业互联网1.0——M.IoT,集“制造业知识、软件、硬件”三位一体。

一组数据充分展现了由工业互联网带来的企业价值效益:生产空调的美的南沙工厂是首个引入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M.IoT的试点项目,其在设计时的生产量仅为4000人生产30万套/月,经过工业互联网改造后,2020年平均实现了3000人生产超过了90万套/月,工厂的净利润也比改造前增长了近20%。

去年10月,美云智数发布了美的工业互联网2.0升级版本——M.IoT美擎,通过八大矩阵,将医疗自动化、智慧物流、产业金融、精密模具、自动化工厂和供应链协同紧密融合,以国家家电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形成工业云生态。

美的工业互联网2.0从下到上包含了能力层、应用层、商业层、产业层,每一层都设置了对应的安全防护策略。能力层,分为IaaS和PaaS层,IaaS层是通过“美的云”提供云基础设施,Paas层包含了工业大数据的能力,同时也开放给合作伙伴;应用层贯穿了营销、研发、制造、管理等相关的领域;商业层,主要是基于平台应用和能力的底座,可直接对企业提供智能物流、精密模具、自动化工厂、智慧楼宇、医疗自动化等商业服务。

尝到工业互联带来甜头后的美的集团,将眼光转向了家电圈以外的生态伙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通过美的工业互联网“四横八纵”的平台架构,助力多行业多领域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共享数字化、智能化的盛宴。至今,通过美云智数向外赋能40+细分领域、300+行业领先企业。

长安汽车、永辉超市、古井贡酒、华为、OPPO……这些企业,都用上了美云智数的能力。你每一天坐的车,无时无刻用着的手机,饭桌上的举杯畅饮,这一切场景背后,可能都有美云智数在支撑。

53年,半个多世纪,美的一路见证中国改革开放,也参与了中国家电企业的从零到一。直至今天,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和出口地,美的也从一个顺德本地小作坊成长为全球化的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市值第一。

那个26岁的农村青年或许从没想过自己会是这一切的创造者,也难以预料这半个世纪来世界天翻地覆的转变。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不仅是这家企业的文化传承,更是它经营的一种理念。2012-2021年,投入120亿+专门做数字化,美的经历数字化1.0到2.0的转型,变革的基因深深扎进这个企业。转身以后的美的集团,正在成长为国产工业科技力量的排头兵。而未来,还会有无数个时代机遇,等待着这样的企业去挑战。

今年三月,我们带白金会员一行来到美的佛山总部交流参观,与美的高管探讨了美的集团五十几年风风雨雨的发展之路,以及在在“智能制造”、“智慧家居”的时代潮流下,美的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4月28日下午,名企走访2021第四期,我们将带领大家走访创维集团、大族集团,两家足够优质的公司。我们诚邀更多的企业家读者前来参加。
参观名企,收获挚友。一同思辩个人、行业、与国家的关系。
4月28日,我们在深圳等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洪波的这100条思考,解释了他为什么是中国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数字工业化企业安全规划之路
全球“灯塔工厂”增至103家,中国占37家
2023家电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指南。
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从1.0到4.0
壮士断腕!美的集团的经营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