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地图展现广州300年变迁
看着今天高楼林立的广州,能够想象当初的老广州只是一个地域比越秀区还小的小城吗?这个拥有两千年历史的都市,它的过去是个什么样子,它是怎样演变而来的?让我们从一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的《广州府图》和1907年德国人所绘的《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河南附)》,以及新中国成立前1949年5月出版的《新广州市街道详图》,来看看广州前后几百年的变化。
300年前广州地图是幅山水画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的《广州府图》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广州的城墙,这幅图其实是一幅很美的山水画,在广州城外,有山的地方就描绘成一座山,山上面的各种树木栩栩如生,河流用蓝色描绘,还能清晰地看到激起的浪花。当时的广州城就背靠着山,环绕着水。地图中除了城中央的衙门之外,没有什么明显的商业标志,只是突出注明了广州府内的越秀山、五层楼、番禺府、南海府,城南还有珠江、海珠寺、琵琶州及其东西炮台。
1907年广州地图已没有了城墙
随着广州市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城墙使城内外交通很不方便,故清末已有拆城之议。民国初年开始拆正东门,1918年起,广州开办市政,城墙大规模被拆毁,修了马路。广州就这样经历了“无城—有城—无城”的历史。
1907年德国人所绘的《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河南附)》集中反映了“有城—无城”的这段历史。同时,这张地图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一张由外国人测绘制作、在国外出版的地图,是一张用先进测量技术绘制的广州地图。这张地图上已经初步显现西关商业的兴起,沙面的繁荣。当时的租界东至西嚎口,西到新豆栏街,北到十三行,南到珠江边。
1949年地图反映广州西进东拓
1949年5月出版的《新广州市街道详图》,由武昌亚新地学社印刷,图上详细标示了街巷、马路、村镇、公园、珠江北岸众多码头的位置与名称。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广州的中轴线,西关密密麻麻的商铺,东部过去的“禾田”也变成了住宅区,广州在解放前已经在西进和东拓。
与以前的地图相比,《新广州市街道详图》的重点在于西关的发展和东山的崛起。当年,荔湾区称为西关,即指广州城西地区。民国时期,西关是由黄沙、陈塘、逢源、长寿、西禅、南岸、沙面7个小区组成。1950年6月合并为3个区, 1952年9月3个区合并为西区,是当年最富有的地区。“西关大屋”即指富人的居处。在古地图上能看到,当时住在西关的潘、卢、伍、叶四大富户的住宅。潘氏住在颜家巷连庆桥附近的海山仙馆;卢氏住在十七甫;伍氏的住宅在十八甫,现在的富善东、西街就是它的两个正门;叶氏住在十六甫。这幅地图上还有成行成市的商业街:长寿里的土杂货批发业、同兴街和荣阳街的洋杂货批发业、西关福德里的鞋业、杨巷的布业、下九甫的丝绸业、新胜街的蚊帐床具业、大新街的象牙玉雕业等,而高第街则以小商品荟萃而著称。
过珠江为何叫“过海”
广州人从珠江南岸坐船到北岸,不说过江而说“过海”,外地人对此不理解,广东地理学大师83岁的曾昭璇教授感慨地说,这正是反映了广州的沧海桑田。他告诉记者,原本粤地是临海的,广州珠江“一河两岸”也不是自古就有的。据考证,广州现在的位置,原是大海,其原始地形是两个半岛:一是东面的番山、禺山南北相连形成的一个半岛(今北京路以东),一是西面的坡山形成的一个半岛(今惠福西路),当中港湾为古西湖,以后随着不断的冲积,两个半岛连接,有了广州这块陆地,并且岸线不断南移。所以广州人仍习惯称过江为“过海”。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珠江已经推移到今天南方大厦的西提,宣统三年(1911年)长堤全部建成。1931年长堤一带填为陆地,海珠石并入北岸。1958年大沙头经人工填筑与陆地相连,珠江北岸从此基本固定下来。
中山四路原为衙门一条街
今天,当你走过中山四、五、六路时,你会看到这里沿途都是店铺,热闹非常,是名副其实的商业街,但在清代的古地图上,这里却是官府衙门一个接一个,是货真价实的衙门一条街。
从清代地图看,中山四、五、六路原名惠爱街,因惠爱坊得名,从大东门到西门,是全城东西交通的主干道,也是商业主街。它汇集了众多的衙门:布政使司、广东巡抚部院、广州府、将军府、番禺县等,此外,附近还有两广部堂、左右都统等。
北京路原是清代接官大道
众所周知,北京路的名字,是1966年开始使用的,此前这条马路叫永汉路、汉民路。但古地图上显示,永汉路也只是1920年这里开通马路以后的地名。在整个清代,北京路由北至南,依次为承宣直街、双门底上街、双门底下街、雄镇直街和永清街。当时北京路是一条“接官大道”,清代的大小官员,从中央或外地到穗,多数都是坐船,到天字码头上岸,然后循北京路到今天位于中山四路的衙门。古地图显示,历史上北京路曾盖有接官亭。在古地图上北京路的延伸发展,也见证了广州城区不断发展南拓,“吃掉”珠江江面的进程。北京路一直是清代广州市中心向南通向珠江边的干道,而随着广州城每一次向珠江江面“要地”南拓,北京路就向南延伸一段。今天位于北京南路的“禺山路”,名字就来源于清代珠江上的半岛——禺山。古地图显示,到了清代后期,珠江江面的大致格局才最后形成,北京路今天的长度也最后确定。
最近和北京路“千年古道”遗迹同时发现的拱北楼遗址,在古地图上也得到证实,在清代康熙年间的广州府舆图上,就画有拱北楼。地图上清晰地显示,清代的拱北楼是“双门”两个并列的拱门结构。
图片说明:图①广州府图。图②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河南附)。图③新广州市街道详图。图④广东全图,广州府用两个小方框表示,旁标“广州”。图⑤广东总图,绘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以后,广州府城和各县城均按城的形状勾绘,城内标注地名,城外四周标注四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最简单的设置手机店铺优惠券?
古地图现300年前广州面貌
广府丨从古地图看广州千年版图之变化
收集的一些有意思的网站和APP等
读懂广州
广州 | 这座城市的温情,是因为爱她之人而产生的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