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清代的中国书法]
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
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
清代的中国书法
此轴笔法沉厚浑朴,笔力雄健,线条粗细富于变化,既师原文之意,得其形,又独具风骨。近人向燊评其书云:“昌硕以邓法写石鼓文,变横为纵,自成一派。”此轴结字以上下左右参差取姿,用笔遒劲,气息沉郁雄壮,自具新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清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
类别
中国书法
年代
清代
文物原属
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
现藏故宫博物院
文物介绍
书轴,纸本,纵:149.5cm,横:82.3cm。
释文
田车孔安鋚勒既简左骖
旙旙右骖騝騝逜(午)以年个阳于原逜(午)
止□宫车其写秀弓寺射
麋豕孔庶鹿雉兔其又
何其□大出各亚吴执而
勿射庶□□麋豕君子逌乐右临
猎碣第三
吾家赖父先生尝谓:临石鼓宜重严不(而)不滞,
宜虚宕而不弱,近时作者唯臯文张先生能之,缶
愿学焉而已。乙卯夏五月客沪上,吴昌硕
本幅临石鼓第三鼓“田车”篇,末款“吴昌硕”,下俊卿之印”、“昌硕”印二方。此轴书于1915年,吴昌硕时年71岁。本幅无藏印。
吴昌硕是清末的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他诗、书、画、印四绝,书法中,篆、隶、行、草均擅,其中篆书最负盛名。他篆书早年学过邓石如杨沂孙,后学石鼓文,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吴昌硕一生临了大量的石鼓文,传世作品较多,今介绍的是他八十岁时所书一件临石鼓文轴,可以说是他晚年'复归平正'的作品。吴昌硕有不少篆书写的左低右高,特征虽明显,但习气也显而易见。这件篆书作品不同,结字方正,略有倚侧,用笔苍茫老到,不温不火,是一件很好的作品。
文物所在地
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
1959年刘国钧先生捐
吴昌硕(1844年~1927年),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七十岁后以字行,浙江安吉人。二十九岁补试秀才,遂绝意进取,从杨见山进修文艺,钻研诗、书、篆刻。
吴昌硕的书法以石鼓文最为擅长,此书用笔结体,一变前人成法,力透纸背,独具风骨。[1]
作品赏析
吴昌硕的楷书,开始学习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颜鲁公,隶书学习汉代石刻,篆书学习石鼓文,吴昌硕的行书,学习黄庭坚王铎风格。吴昌硕的篆刻,今天学习的人很多。日本篆刻家河井荃庐从1898年开始就向吴昌硕请教,并向日本篆刻界介绍,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吴昌硕的书法创作中,无疑以篆书、行草为主,但吴昌硕学习隶书的时间并不短,在青年时期便曾临习汉碑,如“张迁碑”、“嵩山石刻”、“张公方碑”、等,同时又受到邓石如、吴让之、杨见山等人的影响,笔法近似杨见山,他在三十五岁时书的一幅隶书还是“张迁”的风格,结体方正,用笔尚拘谨、小心。吴昌硕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已变长,取纵势,如这幅“奉爵称寿,雅歌吹笙”,用笔雄浑、饱满,从一些线条看,具有篆书的痕迹,可以说这时吴昌硕早已将篆、隶溶为一体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目。
吴昌硕的楷书遍临《汉祀三公山碑》《张迁碑》《嵩山石刻》《石门颂》等汉碑。中年以后,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选择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数十年间,反复钻研,并不以刻意模仿徒求形似为满足,参以秦权铭款、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文字的体势笔意,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自出新意,风格独特。60岁后所书尤精,圆熟精悍,刚柔并济。喜将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
参考资料
[1]
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 · 常州博物馆[引用日期2012-07-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昌硕书法作品欣赏
清代书法的主要作品简介
20世纪中国十大书法家,第一名是谁?
吴昌硕石鼓文学习指要
历代文人书法之一百??清末四大家
陈大中:吴昌硕书法综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