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作被称为“小兰亭序”,真迹时隔70年重现江湖,大半行书都因此黯然失色

我们都知道“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已经不在人世了,流传在世的毕竟只有摹本,气韵的通畅和用笔都无法与原作相比。

那《兰亭序》留下的遗憾真的没有办法弥补了吗?答案是有,五代十国的重要书法家杨凝式,曾经写过一件行楷《韭花帖》。在几千年的书法史上,只有这件作品有“小兰亭”之称,位列“天下第五大行书”

《韭花帖》是杨凝式在午睡醒后,正值饥饿难耐之际,吃到美味的韭花饼之后,信手拈来的一件小作,是在极其偶然的情境下写下的,然而它不论是从用笔还是从气韵上来说,都可与《兰亭序》相媲美。

《韭花帖》用笔多为敛锋,结字端庄,整体呈现出清俊文雅,含蓄内敛的文人气度。

清末民初的重要书法家、文物鉴赏家李瑞清先生说:“杨景度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韭花帖》笔笔敛锋,《兰亭》法也。”

在章法布局上,《韭花帖》坚持宽绰至上,字距大,行距也大;甚至行距大于字距,这种章法布局方式在《韭花帖》之前是绝无仅有的,完美地营造出了萧散而清新脱俗的魏晋气韵。

《韭花帖》成功地跳出了唐人的藩篱框架,又下启宋人“尚意”书风,对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书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气韵上又直追魏晋。

《韭花帖》现在有三个版本传世,分别是从清宫内府中流出,现在收藏在无锡市博物馆的“清本”、台北兰千山馆藏的“兰本”、清末书法家罗振玉曾经收藏的“罗本”

这三个版本在具体的用笔、气韵上也有差异,学界认为以罗本为最佳。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第一行的“寝”字,兰本和清本是纯粹的圆笔,只有罗本是方圆并用,底下的彐和又,兰本和清本更方正,也只有罗本是欹侧取态。

这也正符合明代书法家董其昌鉴赏此作时所说的敬侧有态,故是少师佳处徐邦达、启功先生也一致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罗本才是真迹。

根据史料记载,《韭花帖》真迹在元代时被收藏家张晏收藏,明代时又经项元汴等人递藏。

后来《韭花帖》真迹在清代时被传入内府,当时的鉴书博士眼红此作,偷梁换柱将摹本和宫中的真迹进行了调换,所以现在无锡市博物馆中的清本其实是摹本。真迹流落在了宫外,后来被收藏家罗振玉收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罗本。

很可惜的是,罗振玉收藏的真迹在1945年他寓居长春时被盗,从此佚失。直到前些日子,日本二玄社将罗振玉当初的真迹影印本重新发行,称为珂罗版,时隔70余年《韭花帖》真迹才又重现江湖,大半的行书都因此黯然失色。

二玄社的珂罗版,也成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韭花帖》流传版本中最真实、最还原的版本,并且此前在市面上从未发行过。学习这件“五代兰亭”,我们才能感受纯正的“兰亭风度”、魏晋气韵,以及王羲之精妙的用笔。

我们采用进口微喷技术,将这件作品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连细节处的牵丝映带都与原作别无二致,见此作如见原作,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兰亭序高清图
书圣王羲之生平及作品欣赏(54P)
兰亭雅韵,《兰亭序》书法欣赏
兰亭序高清(一)
《兰亭序》三本比对,耐人寻味
旧拓兰亭序行书帖《陆继之摹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