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经兼证(一)
userphoto

2022.12.07 安徽

关注

今天开始学六经兼证。

首先要搞懂六经兼证。

六病是以三个病位、两个病性立名。两个病性又包括寒热虚实四个方面,其中,虛实为正邪力量对比的反映,因为是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所以"虚实无常";寒热既可以是邪性的反映也可以是状态的反映,所以"寒热有常"。

寒热既是邪性,那么,邪性不独寒热,还有风、暑、湿、燥之不同。我们说的"六病兼证"就包括这个邪性反映的兼证和疾病性质为虚性的兼证。

兼证相对于合并病要单纯,简单的合并病有时与兼证没有太大的区别。

展开讨论。

既然"兼证"是邪性或病性的反映,就有病位的不同。

在表位,邪性可为风为寒郁,是正证,已详前期太阳病、少阴病各篇。

那么,在表位的兼证是在正证基础上,有兼风、兼湿、兼热、兼暑、兼暑湿、兼燥、兼津虚之不同。

"风乃百病之长",风性,百病皆可兼,泛言邪,已包括风性,故不特立兼风证,但多兼者例外。以后针对现代"中风"及“卒中”病会有所讨论。

表证失治,邪可入半表半里。在半表半里病位,寒郁、暑、湿、热、暑湿、燥、津虚皆同化为热虚(湿)错杂证,为阳证,大法从少阳病施治;若寒(湿)热错杂互见,为阴证,大法从厥阴病施治。

半表半里失治,邪可入里,也可由表证失治直接入里。

邪具兼性在里位,可表现为热燥合邪(高热恶热,大便干)、湿热合邪(阳黄、小便不利)现象,从阳明病论治;也可表现为寒虚(厥呕哕满痛)、寒湿(阴黄、利、肿)现象,从太阴病论治。

我们从病位的变化到邪性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邪性之在半表半里位,不出少阳病和厥阴病诊治范畴;邪性之在里位,不出阳明病和太阴病诊治范畴。

所以,所谓"六病兼证"多呈现的是邪性在表位的兼证。

根据病性,证分阴、阳。

属阳证的,理论上,有太阳病兼湿证、太阳病兼热证、太阳病兼湿热证、太阳病兼暑证、太阳病兼燥证、太阳病兼津虚证。实际中,太阳病兼湿证与太阳病兼湿热证机理大致相同,可合并为太阳病兼湿证;太阳病兼燥证与太阳病兼津虚证虽有症的区别,但本质上相同,可合并为太阳病兼津虚证。

太阳病兼燥证在讲外科瘙痒症时还会讨论。

属阴证的,理论上,有少阴病兼湿证、少阴病兼热证、少阴病兼暑证、少阴病兼暑湿证、少阴病兼燥证、少阴病兼津虚证这些理论上的组合。而事实上,"少阴病兼热、少阴病兼暑证、少阴病兼暑湿证、少阴病兼津虚证、少阴病兼燥证"都无意义,因为少阴病本质为寒,而热可胜寒,之于"寒"人有助而非具邪性,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有人耐寒不耐热而有人耐热不耐寒,盖体质具阳明、太阴之不同。寒热均不耐者,是亚健康状态,当从太阴论,正强自耐。少阴病兼湿治疗原则上同少阴病。仅黄汗证阴阳两可(可从脉象及兼症是否肿而判阴阳);因多数情况下呈阴象,故归入少阴病范畴。

总结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所谓"六经兼证"只有太阳病兼证和少阴病兼证两大类。

即太阳病兼湿证、太阳病兼热证、太阳病兼暑证、太阳病兼津虚证,少阴病兼湿证及黄汗证六个证型。

下面,逐一讨论。

太阳病兼湿证

1、《金匮》痉湿暍病第20条"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湿家"是指淋雨的人、经过潮湿环境中的人、洗冷水澡的人,凡湿性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范围的这类人群。具体表现为"身上痛",或头昏沉如裹、身重脚沉、腋窝及裆部潮湿或冷汗、黄汗(局部)等。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白朮治疗,并且要注意与天气配合,取微汗。不能用熨背、烤火、曝晒、温灸这类火攻法取汗,因为湿性重滞难去,汗法过于激烈,反而去不掉。

麻黄加朮汤

麻黄15g,桂枝10g,杏仁10g,白朮20g,炙甘草5g。

从方剂药性可以看出,该方偏温,治疗邪性具风湿热之偏于“寒郁而热"者。

方中白朮甘温,有人说是苍术,性味相同,只颜色不同;白朮健脾祛湿,苍朮专散湿气。记得名医许公岩?关幼波?论文中说过"麻黄配苍朮能发汗,麻黄倍苍朮峻汗,苍朮倍麻黄微汗"。

敝人认为,汗法之调节,有麻黄桂枝之配,有麻黄石膏之配(张锡纯增有麻黄知母之配),麻黄苍朮之配,麻黄甘草之配(前几期均有讲述),其针对邪性之不同则配伍不同、剂量不同,当临证化裁。

2、《金匮》痉湿暍病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这个同样具备上述兼湿证特点,不同的是"日晡所剧",黄昏的时候严重,说明偏热性明显,并且表热明显(A型)。这个病不是淋雨或潮湿造成,是因为贪凉,出汗后吹了风,或者在空调冷环境下呆得时间过长,或者吃了(或饮用了)大量冷的东西。可以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7.5g,杏仁4g,薏苡15g,炙甘草10g。

从该方剂药性可知,该方治疗风湿热之兼热象明显者。

薏苡淡凉,为药食同源,量少了无效,现代研究其有抗癌、抗病毒作用,与知母合用,是抗热性病毒的黄金搭挡。敝人认为,所谓知母与米仁合用之抗病毒,在于知母针对阳明内热之滋而清之,米仁针对阳明之湿,淡而利之。

该方麻杏为利尿峻法,兼有米仁配合,更甚。

3、桂枝加黄芪汤

《金匮》水气病第29条“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润,眶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晚驰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该条大意主述黄汗及黄汗病的几个变化。

①黄汗病者,主症黄汗。

轻微的兼症:两个小腿发冷,身体发沉、可在出汗后有所缓解,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身出有肌肉跳动现象,随即伴胸部疼痛,然后腰以上出汗,腰以下无汗,接着腰月宽部游走不定地疼痛,好像有东西在皮里。

严重的兼症:可在并发轻微症的兼症基础上表现不能吃东西,身上疼得厉害,发沉感也严重,并且烦躁,小便黄而少。

②黄汗病的变证:历节,劳气,生恶疮。

历节:有黄汗,除两小腿发凉外之周身发热。

劳气:有黄汗,吃过东西后就出汗,每到傍晚时分就发昏沉而睡并且在睡中出汗。

生恶疮:有黄汗,吃过东西后就出汗,接着会发热;随着病程延长,身上皮肤粗糙,摸着蹭手,并且发热不止,长期下去,必生恶疮。

阳性黄汗病,用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桂枝加黄芪汤

桂枝、白芍、生姜各10g,黄芪20g,炙甘草6~8g,大枣4枚。日一剂,三煎三服,依桂枝汤法。

黄芪甘平,益气除黄。或说其“甘温除大热”,理论不同,说法不同而矣。吾之应用,认为其性平。王清任“补阳还五汤”量大力雄,当信之,少了无用是真的。针对痿证,邓铁涛老、朱良春老等认为要大剂(30g以上)应用方有效是真言;30g以上降血压,15g以下升血压,15~3Og之间针对体质可升可降。黄芪的副作用是易引起腹胀,陈皮能制;厚朴酌宜。

以方测证,"主之"乃特定,故从该方可以看出,黄汗虽从热天汗后入冷水中浴(也可汗后突然淋雨、汗后猛然移居阴冷潮湿之地)得之,兼症及变化虽复杂,但其主要邪性为风、湿、热,导致"营卫不和"、气血不调和,是人体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这个人得病了,他原来体內就有积热或是热性体质之人,那么,在湿性环境中,如淋雨、冷水浴后,不耐其湿,出现发热,头沉身重,并且眼巩膜、皮肤、尿液发黄现象,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治。

那么,我们看,这也是个有表证兼湿的病证,而且湿性、热性表里皆有,出现发黄现象。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生姜、炙甘草、连轺各10g,杏仁5g,赤小豆30g,生梓白皮20g。

连轺,即连翘的根,味苦平,清热除湿;赤小豆甘平,利尿排脓;生梓白皮苦凉,可以桑白皮替代,桑白皮辛凉,清热化痰。

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本不归太阳病兼证方,属合病方证,之所以在此讨论,是因其兼湿象。

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当发黄无汗,与桂枝加黄芪汤发黄有汗相对。

此两方另一鉴点是:桂枝加黄芪之有汗是仅为黄汗,皮肤发黄是微黄,巩膜、尿液可不黄;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无汗,皮肤发黄较明显,且伴眼巩膜、尿液发黄。

此太阳病兼湿证三方证的鉴别点在于:

①麻黄加术汤和麻杏苡甘汤病位仅限于表位,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病位表里双兼。

②三方病性虽皆热,但麻黄加朮汤病性偏寒郁兼湿,麻杏苡甘汤病性热虽显而微且湿重、或伴微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病性热湿相当且甚、必兼发黄。


少阴病兼湿证

1、《伤寒论》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伤寒八九日"是约略之数,这个人头昏沉、身重脚沉乏力,身体痛得连转身都困难,是有湿象;"不呕"排除少阳病半表半里证,"不渴"排除阳明病里证,脉浮是表证、虚而涩是津液亏少,所以是少阴病兼湿,用桂枝附子汤主治。

桂枝附子汤

桂枝20g,炮附子10~20g,生姜15g,炙甘草10g,大枣4枚。

从方剂组成可以看出,除去了"调和营卫"之"和营"的芍药、在生姜大枣的协同下,让卫气自振以解肌去湿,加炮附子强壮机能,以速生津液。

桂附的配合,时方家说是"引火归元";在经方里,温振之佳配,内振机能,外助气卫。

2、《金匮》水气病第28条"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主之"。

这是以问答方式说明黄汗的机理。

黄汗这个病,其表现为身上水肿、口渴,说明津液链循环有障碍,发热(A型或B型),有汗出、这个汗是如黄柏汁般的黄汗,沾在衣上都洗不掉(多见于腋窝、裤裆,严重的,不限于此两处),脉象是沉的,好像体内有积水的脉,这是少阴病兼湿的证候,请问老师,这个病是怎么得来的?

老师讲,这是热天出汗、特别是热天出大汗后,到冷水中去洗澡,水从汗孔进入皮肤,从而阻碍了人体正常的津液链循环。这个不是机能不振,是卫气虚而兼湿,要通过调和营卫补虚并解肌祛湿来治疗,用黄芪桂枝芍药苦酒汤主治。

敝人补充,黄汗病之阴证,亦可酌与真武汤治疗,此与“于寒湿中求之”之主旨符合,病机或有不同,但方向不误。

有关真武汤,仲圣以古天文学之代表北方的“真武(或称玄武)"命名足见其方制义广,后期合并病篇可详说。

黄汗病之阴阳鉴别要点:

黄汗之脉,也可不沉而浮,虽或见肤肿但不严重者,可归属太阳病兼湿证;若脉沉,水肿明显,归属少阴病兼湿证。

前期《论寒热,初判阴阳》中说过,寒阴热阳,这个黄汗只有热象,怎么归于少阴病兼证呢?——因其脉沉,大象不及,其热为假热。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黄芪25g,芍药、桂枝各15g,苦酒(即醋)50m|。初服当心烦,以醋阻隔所致,五、六天后可缓解;若心烦不止者,减量苦酒。

这里,有关黄汗与黄疸、发黄还要讨论一下。

黄汗与“发黄"或"黄疸"都有"黄"。

发黄或黄疸形成有湿热、寒湿、瘀血之不同。而黄汗有发热现象,看似与寒无关,只跟湿、热相关,尤其是湿;其为真热者,从太阳病论治,其为假热者,少阴病论治,那么兼湿是一定的。总之,无论发黄或黄疸还是黄汗,都跟人体津液链之运化"黄"的功能异常有关。

人体津液链内而脏腑外而皮毛,从病位而言,黄汗多在表,黄疸多在里,发黄全身三个部位全覆盖,这仅其大概而言,不绝对。

大家回顾一下《从"脉浮缓,手足温"辨太阴病》篇“身当发黄”。发黄之本源,虽不一定属太阴病但可″系在太阴",其机转阴阳,为寒为热,在于"黄"之浅深。


综合上述阴阳两大类六种证型可知:

湿邪的共征是可伤及人体津液链。

第一显征是头身沉重、乏力、伴身痛并可伴其它表证现象。

第二显征是发黄,说明已渐及于里(含留连于半表半里)。

第三,特殊情况下,可有黄汗。

湿邪在半表半里位及里位也可伴食欲不振或利等,在此,不予讨论,后期讲现代各型肝炎病时,专门讨论。

这里,我们要串述一下三个时方理论的治湿名方。

①吴又可之"达原饮"(及现代"募原论")是对少阳病兼湿证的补充。

②吴鞠通之"三仁汤"是湿在里位治疗的补充。

③《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藿香正气散"是治太阳少阳太阴合病兼湿剂的补充。

三方的机理暂不讨论,以后学习了合并病知识,可触类旁通。

学医,要能吸他人精华为己用,这个“己"是指自己所修习的主要学术体系,而不是指“自己″。

看不懂该篇或理解有难度者,是前期六病框架未扎好,当从头检查、复固、纠错,必须在框架完整的情况下,才可进入。反过来,若你能理解,证明你的基础可靠。该篇依基建高,所以,也是自我检测篇。

相对来讲,该篇内容,结合入门级六病,特别是太阳病、少阴病、阳明病、太阴病内容,对新冠治疗有直接指导临床的意义。

新冠致病后发热、咳嗽、或身痛是表证表现,全身乏力、转侧不利是多兼湿,咽部不适、咽痒、咽痛、流黄稠涕,是少阳、阳明病表现,纳呆、消化不良、流清涕或利是太阴病兼湿表现,可综合病情予以相应治法。大法既立,斟酌辅以化湿;新冠毒力已成强弩之末,“一剂知,二剂已″应没有太大问题。

窃意,习中医者,虽有恃无恐,但个人预防仍应做好,此其一;其二,真不幸感染,及时有效的治疗,在身体"正气"自动排异功能启动下所产生的抗体,相对来讲,比新冠灭活疫苗还要好,因为这种自生抗体具特异之性,针对侵入自体病毒所产生的免疫力更强。当然,这只是敝人的推论!推论!推论!推论不足为凭,讨论一下,能培养发散性思维,没有临床数据支撑的东西不可当真,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从严防控。毕竟,生命至上,无人敢妄言,我更不例外。

这里谈到疫苗,不妨闲聊几句。

敝人师承新安名医之后人。“新安医学"是“新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安文化集佛、儒(理学、朴学)、道、医等之大成,稳居"中华三大显学"之首,足见新安医学积淀深厚。

疫苗最早在我国明代皖南泾县民间就已应用,原始用法是将病人之衣物中截取物按“菌法"保存再用于其它被传染之人,为家传秘法。后经波斯商人(今伊朗)买通家奴,强行购买,转卖与一英皇室落寞贵族进贡给英皇,经优化后,在广州埠反哺中华,售价奇高。此时,中华已是清代,官方搜索民间,修订了医书,《医宗金鉴》有载,专设痘科,此即免疫学传染病科雏形。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更新迭代,现代免疫学才走上全球共享时代。

总有人说,国外的月亮才叫"圆"。孰不知,自家院中藏着珍宝而不知。

夜郎自大固然不可取,然此身生中国,正如"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老所言“科学技术无国界,但科学技术工作'者`是有国籍的",“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的事,断不可为。

下期讨论太阳病兼热证。


关注我,对话框输入《中医入门之太阳病<一>),搜索,依次阅读。也许,有意无意间,坚持个一年半载,你竟也成了自己的中医师。

观点或有不同,不置言辩,是骡子是马,用过便知。


共同学习,共促成长!

欢迎点赞、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渡舟伤寒论第20条
太阳少阳合病变证
硬货!胡希恕治疗颈椎痛、腰椎痛、关节痛的方药大法
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证
【三阳病 辩证】
三步开方法学习笔记 1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