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伤寒论之体会

六经辨证寄以伤寒者,非拘于伤寒之名,乃內伤外感之辨证大法。伤寒之言六经者实疾病之六个阶段病情演变及病邪所关联也。太阳主表,风邪为甚;阳明主里,热邪为甚;少阳主枢机膜原,升降失序也;太阴主里,湿邪为甚,伤及中气也;少阴乃阴之表;厥阴乃阴之半表里,寒热错杂也。风寒湿合邪致病者多,且风寒湿邪郁则热,热之盛而无湿则燥,热之极则火,暑热者必兼湿。众邪皆可伤阳耗阴,且“一切阴皆为阳用”,“阳虚则阴盛",“阴虚则不涵阳”。纵观齐派医学演绎至东汉时代,上有《本经》及仲景全书,齐门大法备矣。故历诸朝,医者以验方为要。迨宋元而后,始百家争鸣,百花竞放,然终是"罗盘不离子午"也,故后人尊仲景为圣。窃意今人之习医者,皆应宗之而必精研之。

由经络学说知,人体手足阴阳各三经共十二经依时依序周流,循环无端。凡外感之邪(六淫)袭人必由表及里,即由皮毛(或口鼻)而经脉而腑脏。邪之中人,其气必虚。表者三阳经在经之邪偕经而入,此时主症阳象,治以调和营卫枢机,或存阴救阴;亦或次第相传或直中后,三阴为病,此时主症阴象,或兼存阳象,治以助阳劫阴,或温或济;久病阴阳双损,治以固本救脱,非重剂莫行——此六经病证大概。


都知《伤寒论》是经典,要学习。那什么是她的精髓呢?窃以为,两个字:方、证。证是一个症候群加病机的反映,决定了病位和病性。此处的病位非经络学说的实体呈现,是症候群的载体。病性是邪(六淫)正力量对比的属性(虚实寒热)。病机是人体处于自然界邪正力量(外因)的某一节点处的力量对比,它是运动的,同时它包含人体本身的邪正力量(内因),要因机制宜。至于方,要方证对应。方由药构成,药有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平,方随证走,药从方裁,由“机”而变。由此可以看出,中医治病要谨候病机,“战机稍纵即逝”,不可默守成规,教条而机械地使用药物是要吃败仗的。好比两个人打架,是直接对打硬碰硬呢?还是瞅准时机巧胜?亦或从其它渠道使法智胜?不战而曲人之兵方为上策,毕竟“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嘛。


题外话:西医治病讲的是药症相符,硬碰硬,见招拆招,成规成法。中医治病是注重战场的宏观掌控,中医虽有规有法但这个规、法就是“正气存內,邪不可干",看似无招胜有招。(庆萌堂补述于18年初)






仲景群方,精简至要,述的是理,而实源于案,虽曰方,实乃法也。兹举"四逆散"以析之:四逆散药仅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四味构成,然有升有降,升者,柴胡苦辛凉,挟肝脾以升清,降者,枳实苦辛酸凉助肺胃以降浊,“六腑以通为用"也。然升降若过,则以白芍酸苦凉以敛之,甘草甘平者和之。方中既寓“辛甘化阳”以升,又藉“酸苦涌泄为阴”以降,此“雷风相薄"助气斡旋也——乃选兵用将之道。至于剂量,即选多少兵将,要根据邪正力量多寡,因机而配——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也。比如该证“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也"。此之"逆"者,实乃气机升降失序也,升降孰轻熟重,是否要敛要和,均在临证斟酌之中。后世由四逆散化裁方剂甚多,然理皆同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类方讲伤寒》泻心汤1
病机与临床·下篇·第一章·圆机活法
太阳病为六经首 方证病机须谙熟
附子泻心汤证—上热下寒案
谈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陈瑞春
汉传中医 · 经方辨治精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