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家 · 梁鸿:用一个“梁庄”IP,出了三部曲,游刃有余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

新锐小说家,不断在真实与虚构间转化视角。

因书写“梁庄”而被人熟知的作家,

如今又出了新书《梁光正的光》,

学者梁鸿也成了“新锐小说家”。

44岁的梁鸿说:“我试图保持一种充满平衡感的矛盾。”

故事从吴镇梁庄生发——

一个非典型农民梁光正,

一生不甘心老老实实种地,

晚年突发奇想拉着四个人至中年的子女四处寻亲报恩,

他的过去随之展现在儿女面前。

“梁庄”是虚构的,

写梁光正,

也因梁鸿的父亲而起。

写作过程中,

她很好地保持着小说家的冷静和疏离。

她嬉笑怒骂,

透过一个高度戏剧化的人物来细细参详人生,

呈现当代人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

以及个体跟社会的关系。


在梁庄人眼里,

梁光正不务正业、

爱出风头,

他体面的白衬衫就是一个笑料。

但是,

所有人又都不自觉地围绕在梁光正周围,

他的乐观、荒诞和不可理喻,

是卑微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慰藉与光亮。

这个人物在梁鸿心中存了好久,

她写《梁光正的光》,

也并不是写农民不热爱土地这件事,

而是要说,

农民的心里是有更远的东西在的,

他希望能够超越土地,

超越自身。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梁鸿,

早年的求学经历很特别,

她是师范生,

这意味着,

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

可以吃到商品粮,

有了非农业户口,

每月可以领到工资,

温饱问题解决了,

每月把节省出来的2元钱塞在枕头里面,

是最有安全感的事,

从此人生不再恐慌。

师范毕业后,

她到乡下小学教书,

整整三年,

每天傍晚,

她都坐在一个被围成圆形的花坛状的东西上,

看书、和别人聊天,

夏夜,

她还躺在上面看星星。

直到离开学校的那天,

学校老师告诉她,

那是一座寡妇的坟。

其实,

被玉米地围在中间的学校,

一共有五座坟。

寂寞、孤独、封闭,

在这里,

可以体验到一种忧伤,

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元素种形态,

渗透到肉体和灵魂深处的忧伤。

还有另一种忧伤,

是觉得生命永远被阻隔在某一个地方,

无法突破笼罩在前面的浓雾。

“在某种意义上,

那三年也铸造了今天的我的某种形态。”

梁鸿曾说:

“我能鲜明地说我不敢写城市。

因为我骨子里对城市不太了解,

不太有精神上的感知。”

在她的内心里,

城市生活是有一点憋闷的,

觉得自己不够会展,

不够自然,

很紧张,

包括跟人交往,

尤其是在一些场合里面,

总是觉得自己不知所措。

这是一个文明形态,

不是一个自然形态。

回家这个举动,

对她来说可能是一个“打开”。

梁鸿写这本书的时候,

也在找一个平衡,

“梁光正一生帮了那么多女人和女人的孩子们。

他对每一个女人都是真心实意的。

这个人实际上是最有道德感的。

但为什么他一生如此地清冷、失败?

这是跟我们整个社会文化的形态、

制度的形态、人性的形态是有关系的。

我们的文化不允许人说真话,

即使辛劳也得不到回报。”

从非虚构著作《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

到今天的小说《梁光正的光》,

梁鸿一直避免让自己有一个虚构和非虚构的界限。

在她眼里,

有些东西适合用小说写,

比如《梁光正的光》,

那就用小说写。

非虚构和虚构之间,

对于写作者而言不是不可逾越的,

都是在描述社会,

描述人生,

只不过出发点和起笔的调子不一样。

只是写小说会更愉快、更投入,

天马行空发挥想象,

创造是开心的。

从梁庄里“长”出来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人物,

梁鸿要把“梁庄”打造成一种符号,

继续写下去,

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虚构的故乡,

亦真亦实,亦虚亦幻。

梁庄已深深扎根在心里。

社会的变革过于宏大和剧烈,

但现实的细部纹理却足够微妙,

她不断地在真实与虚构之间转化视角,

希望可以呈现出暧昧本身的形态。

她相信,

会有火焰从土地里喷薄而出,

会有回声来自冰层的更深处。

·

·

·

END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创转载请注明


加入我们,一起向有情怀的生活迈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梁庄,聊聊我们的亲人梁光正
活动预告丨我会联合主办的梁鸿教授乡土文化讲座将于12月举行
诺奖之外,重读李敬泽论非虚构|本报访谈
没有了他,世界过于空旷
扬子江评论·名家三棱镜 | 李洱:梁鸿之鸿
《梁光正的光》:这一次用小说继续讲述未完的梁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