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家 · 王劲松 | 为全人类共同的痛感创作,这种“针刺”让我和观者拥有了同步的文化思考

他的艺术实践囊括了当今大部分的艺术领域:油画、行为、装置、雕塑、摄影、数码和水墨。他无拘无束的个性造就了如今的艺术品质。

文娱圈里叫王劲松的人挺多,

就连画画的人里都不止他一个。

这个带着浓厚年代烙印的名字,

注定了他们不会平坦的生命道路:

被大起大落的时代变革推向“战场”,

不再有体制的庇护,

也不像后辈人那样有父母打下的“江山”做依靠,

只有自己是可被掌控的,

也只有自己的拼搏是值得信任的。

王劲松从少年时代就为了自己的命运拼搏:

出生在偏远的黑龙江小县城,

并不富裕的双职工家庭里还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

成绩优秀的他15岁时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

读中专,进工厂,赚钱补贴家用。

20岁那年在一位搞美术工作的“老大哥”鼓励下,

王劲松顶着单位、家人的压力硬跑出黑龙江,

去杭州参加当时浙江美术学院的招生考试,

最后被国画系人物画专业录取。

《大晴天No.8》,油画,200x155cm,2008

《大晴天No.10》,油画,200x155cm,2008

《溺水者NO.1》,重彩,30x25cm,1998

《溺水者NO.4》,重彩,30x25cm,1998

《溺水者NO.8》,重彩,81x41cm,2004

初到大学的两年里,

他跟着老师拼命练基本功,

深受古文达、王广义、张培力、耿建翌、吴山专这批艺术家的影响,

学院里还有一个得到文化部资助的外国资料美术馆,

同时和美国旧金山的艺术学院也有留学生互派合作。

活跃的艺术氛围激发了王劲松潜伏已久的灵感,

他尝试在作品中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述,

并且开始借助多种媒介进行创作。

这样的跨界探索贯穿着他后来的艺术生涯,

除了为人熟知的水墨、油画和摄影创作,

王劲松还做过漫画、装潢、行为、乐队、诗歌,

更是凭借从小就喜欢的机械知识,

发明了诸如遥控画架之类的绘画装置,

申请了好几个国家专利。

《大合唱》,油画,150x150cm,1991

《大气功》,油画,150x150cm,1991

《大晴天》,油画,150x150cm,1991

《大会串》,油画,150x150cm,1991

大学毕业后王劲松没有留在杭州任教,

听从直觉的指引奔赴北京奋斗,

全新的天地让他更加如鱼得水,

绚丽的油彩和厚重的画布也成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没有西画基本功和技法的束缚,

完全自由地以强烈的观念完成作品。

在《北京青年报》庆祝复刊十周年的一个活动上,

被邀请参展的王劲松拿出了《大合唱》《大气功》

《大晴天》《大会串》四幅油画作品,

引起了业界的注意。

他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

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向:

从复杂到单纯,从混沌到清晰。

《又是一个大晴天》,油画,170x200cm,1992

之后的“广州油画双年展”上,

王劲松又凭借《又是一个大晴天》荣获优秀奖,

紧接着1993年陆续参加两个大型展览,

一个是“后89中国当代艺术展”,

另一个是在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宫举办的“中国前卫艺术展”,

他的作品被全部买走,收入了几万美金,

他也借着这个机会出国游了一圈,

把一直向往的艺术圣地德国、法国转了个遍。

回国后很多人以为王劲松要发达了,

一个学国画的撵在了很多画油画的前边,

他却突然放下画笔不再画了。

 

《天安门前留个影》,油画,128x185cm,1992

国外多种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刺激了王劲松,

他通过“四大”油画作品表述了自己

对当下中国社会生存环境和生存状况的关注,

而继续画画只能是把一种情绪复制再复制,

他期待着有更多有趣的方式出现在表达里,

能够把自己旁观世界的心得描述出来。

他也期待着以此唤起人对社会现象与自我的关注、自省,

这种呼唤不是反讽的,

也不是消极抵抗的,

而是充满着蓬勃的正能量,

顺理成章地正面提出问题,期待答复。

《标准家庭》 1996 概念摄影

《百拆图》 1999 概念摄影

《旁观者》照片装置,1994

《双亲》 1998 概念摄影

开始鼓捣摄影是1996年的事情,

他以200个三口之家为拍摄对象,

创作了第一件摄影作品《标准家庭》,

照片中原本是为绘画搜集的素材,

一下子成了艺术的主体,

带着王劲松对计划生育,“小皇帝”,晚婚晚育,

以及数十年后人们单一、直系家庭关系的思考。

画面中的“模特”们,

穿着自己平时最习惯穿的衣服,

理着平日的发型,

用平时最常用的微笑表情,

摆出一个放松的姿势,

却保留下了一个时代的强烈烙印。

如今国家开放“二胎”政策,

意味着王劲松的摄影记录成了无法复制的“孤本”,

也就更让人佩服他的敏锐和智慧。

《水墨风景No.67》,133x65.5cm,2010

《水墨人物No.157》,112x87cm,2012

《水墨风景No.159》,37.5x48cm,2016

《水墨风景No.161》,37.5x48cm,2016

《水墨风景No.163》,37.5x48cm,2016

折腾过摄影之后,

王劲松又回归了自己最熟悉的水墨,

不光是水墨画的创作,

还有水墨研究,

静下心来做自己是他现阶段最关心的事儿。

带着浓重的六十年代痕迹走来,

王劲松把心中想说的想做的都折腾了一个遍,

也给自己折腾出无限可能的未来,

其中不止包含着自身,

更重要的是对社会整体的“大爱”与责任。

·

·

·

END


王劲松

1963年生于黑龙江。

198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科。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穆霖  首席记者│张爽  

编辑│王小轩  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墨,提问现实
『艺术中国』 ——— 王劲松绘画作品鉴赏
这碗鸡汤有点咸,人人都该有的九条艺术观(一)
不亦乐乎杨永乐油画作品鉴赏
王劲松油画作品欣赏
淮左乡愁——2017江淮籍70后画家邀请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