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动化——与波士顿变化小组的对话(I)

作者:Daniel Goldin, MFT, Psy.D.

翻译:邹柳

本文发表于2017年IAPSP会刊

摘要

精神分析家们越来越关注行动化了,这一现象既难以在当下捕捉,也很难在理论上定义。一些作者,特别是来自关系学派的,认为行动化是由解离产生的(Stern, 2004)。波士顿变化过程研究小组(Boston Change Process Study Group, 2013)认为,行动化发生在此时此地的两个参与者之间。治疗师和病人之间互动的渐进式转变有一个临界点,跨过这一临界点,似乎突然就将二人带到关系组织的另一个层次了。我认为,这两种观点是从与主体相关的不同角度和深度得出的。解离模型是从个体整体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提供了一个视角。系统模型则是从交互的系统影响方面来定义的。

关键词

叙事引导与叙事摹拟,解离,行动化,叙事

在过去的10年间,经典、关系和人际精神分析学派的临床学家们越来越关注行动化,这一现象在当下很难处理,理论上也很难界定。近来许多作者,特别是来自关系学派的学者们,认为行动化是由解离产生的。自我或他人的某些品质无法被精神分析中的一方或双方所知,这似乎是个僵局,会导致通过对话呈现体验的过程转变为精神分析师和病人之间自发性互动张力过大、破坏性的模式。病人的内在无意识冲突变成了病人和分析师之间的斗争,Stern称这个过程为“人际个性化的解离”(Stern, 2010Stern, D. B. (2010), Partners in Thought: Working with Unformulated Experience, Dissociation and Enactment. New York: Routledge. [Google Scholar])。

波士顿变化过程研究小组批评这种“从一个场景转移到另一个场景”的方法速度太快了,脱离了两名参与者的动作和反动作,而转向了一个人的心智,并将这个人的心智视作一个拥有意识区和无意识区的容器,所有资料进入后即被分门别类地归入相应区域。研究小组认为,最好将行动化理解为此时此地的两个参与者之间发生的事情。治疗师和病人之间互动的渐进式转变有一个临界点,跨过这一临界点,似乎突然将二人带到关系组织的另一个层次。这种转变更多地是为了让两人更适合彼此而进行的斗争,而不是逃避一方或双方的自我认知。

我认为这两种观点是从与主体相关的不同角度和深度得出的。解离模型是从个体整体的、发展历史的角度提供了一个视角,系统模型则是从交互的系统影响方面来看的。虽然不可能同时持有两种观点,但我相信在两种观点之间来回切换是具有临床价值的。

定义“行动化”:持续进行的过程vs离散事件

波士顿变化过程研究小组和关系学派作者之间的争论特别强调了关于行动化的不确定性。正如我们提到的,Stern将行动化定义为“人际个性化的解离”,这是一种通过理解其意义而下的定义,而不是为了定义而定义。这让他的观点具有了一点循环的味道,关系学派的作者会认为这是对行动化的矛盾本质的说明。行动化只有在我们发现它的意义之后才能被定义。因为我们在行动化的过程中是游离的,我们不知道自己身在其中,直到我们自己发觉,然后才能去探索是什么阻挡了我们去觉察。

这就引出了Stern自己提出的难题:我们如何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看到我们被禁止看到的东西?就像他说的,“眼睛如何自己看自己?”Stern提出,有一种理智上的激怒预示我们正在进行行动化,但他拒绝具体说明这种激怒的来源。

波士顿变化过程研究小组强烈反对这一观点。他们认为,行动化并非源于两名参与者的成长史中一些不连续或离散的关系性事件,而是分析师和病人之间持续进行的过程中的一种转变,尽管他们并没有确定这种过程转变的性质。

为了让我们对行动化的定义更加清晰,我接下来会讲一个虚构的小片段。当我们思考这个故事的时候,试着同时从两个角度去考虑:行动化是一个人将其体验分离到正在发生的关系中的行为,行动化是此时此地的过程转变。

虚构的故事

一位病人对妻子要求他找了一份让自己很烦的工作而感到羞辱,但他不允许自己意识到自己对妻子的满足。他常常和治疗师讲一些无关紧要但有趣的故事,让自己保持愉快的状态,远离那种他想象中一整天听别人说话的工作的无聊与厌烦。治疗师需要把自己看成一个投入的、关注的存在,于是他可能会努力想要抓住这些故事的意义,而注意不到自己的兴趣正在减退。

让我们想象一下,随着这种讲述模式以略微不同的形式不断重复,一遍又一遍,两个人会开始一点一点地针锋相对。我们假设在某一次的治疗中,治疗师非常疲累,在病人的某个故事中陷入了不相关的沉思,很明显与病人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联结。我们假设病人用愤怒来回应这种失去联结。

理解跟在变化之后。可能在这个爆发之后,病人和治疗师会一起去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是在爆发之前他们不知道的,比如病人解离掉了早已受够了这份工作,以及厌恶自己总是满足妻子的要求的感受。在病人的想象中,治疗师会对他的故事感到厌倦,而且这个假设会指导他当下的表现,这就是解离。不曾意识到的过去通过现在的行为表现出来,这是解离的模式。

但是用波士顿变化小组提出的,把病人和治疗师之间发生的事情看作一个过程的转变,是在此时此地的互动中发生的渐进的转变,也可以理解上面说的这个情况。问题还是:什么样的过程转变?我们如何识别?

除了坚持认为这一过程转变是在“局部层面”发生的之外,该小组并没有进行其它具体的说明。“局部层面”指的是一种先于语言的即刻的和直接的互动。他们认为,无法进行语言沟通的婴儿和其照料者之间内隐的意图和交流在成人的交流中会继续发生,而且这是对体验更直接、更基本的获取途径,语言只是通过事后不充分的描绘来进行标记。“治疗中的改变是由内隐的而不是表征的交流产生的,”该小组坚持说,“认知上的理解是变化之后发生的,并不是它创造了变化。”理解两个人之间正在发生什么并不一定要通过语言,他们只是像婴儿和照料者之间正在做的一样,一起前进,融入彼此,在这个过程中达到组织中更高的层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思维导图的应用领域
打造一个“完美”计划,只需这2招!
行政楼里的大学老师也需要被考核评估吗?
【连载】跟师学习钦安卢氏医学的感悟(一)
《变形金刚5》太遥远,他这部燃爆新片可先解馋!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念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