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酒礼:中国人从古至今坚持的礼仪
userphoto

2022.10.23 福建

关注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到今天表现对于礼的尊重,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在餐桌礼仪上。酒礼和餐礼有一定的交集,但也不完全一致。如果一个人回到古代,最熟悉的礼仪,一定是餐礼。

一、餐礼

中国人餐桌礼仪讲究十分多,到今天依然有很多流传下来。这些都是酒礼的基本,是需要每个喝酒的人需要明白的礼节。若是对基本餐礼都不了解,那就无法了解酒礼。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需要注意的餐礼:吃饭的时候,主人先动筷子,客人后动筷子。吃饭前不能搓双手,避免给人感觉贪婪。饭菜比较烫,可以放置不吃,但不能用手扇,那样看上去过于粗野。吃饭的时候不能弄得满桌是饭,满桌是汤,看上去不洁净。吃饭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不能在盘子里用筷子、勺子乱翻,不能当席剔牙。吃饭的时候不能把筷子插到米饭上。

二、宾主酒礼

宾主酒礼是酒礼的基础部分,属于酒礼的地基。饮酒之人,这些礼节应该烂熟于胸。

1.宾主定位

进行酒宴,要有座次。一般情况下,主人做上首,客人坐主人左手下首,主人的陪客位于客人的下首。在客人一定在主人落座之前,一直保持站立姿势,等到主人落座,客人才能坐下。基本原则“左为上,右为次”。这是源自《礼记》的习俗“席南乡(向)北乡(向),以西方为上”的含义。

2.敬酒之礼

敬酒之礼简称“酒过三巡”。在中国喝酒,前三杯酒不是对某一个人的,而是主人对于客人的敬意,体现了酒席的主题。第一杯酒,一定是主人敬客人。第二杯酒,一般是客人酬谢主人,第三杯酒,则是主人接受客人酬谢后的回敬。在三杯酒的间歇,从喝酒前动筷子,以备让妇女儿童可以进食,到第三杯酒喝下,一共摇动五次筷子,这就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喝酒的同时,可能要伴以赠送礼物、舞蹈、诗歌吟唱等一些物质或精神的交流,酒杯也由汉人的小杯变为少数民族的大杯。但是中国酒桌前三巡的酒礼却是哪里都有,只有不饮酒的民族没有这些讲究罢了。这里能清楚看到,虽然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但是在民族习惯上还是有相通的礼仪。

3.敬酒仪式

在“酒过三巡”之后,就是单独敬酒环节。在中国,单独敬酒有很多方式,最常见的碰杯礼,在中国有些地方,甚至一定要双方酒杯相碰发出声音,酒飞出杯子为最佳。但是这一习俗随着文明发展,渐渐被舍弃,双方变成轻轻碰杯,而且客人的酒杯一定低于主人的酒杯。但是随着酒桌越来越大,很多时候无法碰杯,于是发明了轻磕桌面的礼仪。但是在磕桌之后,举杯的方式不能一只手,一般是两只手举杯,形似抱拳,是中国“抱拳礼”的延伸,而且一定要主人先饮,客人后饮。有些地方,客人饮酒后要将酒杯倒扣与主人面前,以示行跪谢大礼,出现这种礼仪场合比较罕见,不能轻易滥用。在少数民族,如壮族、苗族、彝族等地区,还有交杯礼、交臂礼、转转酒等当地礼节,一般客随主便,这个时候客人一定要按照民族兄弟们的要求饮酒。

4.长幼有序

中国自古敬孝道,体现在酒桌上,那就是长者的位置一定是在幼者的上首。以至于有些时候,虽然是主人,却把主位让给客人长者,以示主人对客人的尊敬,这种习俗能充分体现客人在主人中心目的地位。在这种酒席宴上,长者客人的身份相当尊贵,即使同为客人,也不能提出自己与长者是同样的人,应该享受相同的礼节,相反的,是普通客人要把长者客人当作主人,在酒席中应把长者客人当作主人一样礼遇。比如,同为饮酒,长者客人不须全部饮闭,但是客人一定要清空酒杯。再比如长者客人对主人的陪客下的命令,在餐桌上就相当于主人下的命令。这是中国孝道“长幼有序”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孝道文化在餐桌上的体现,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少有这种特色。

三、君臣之礼

一般情况下,主客身份是会随着时间、地点发生变化。比如今天我请客你饮酒宴,明天就变成你请客我饮酒宴,这个时候只是主客身份变了罢了,不影响彼此感情。但是中国古代有一类宴席,永远不可能变成你我身份变更,这就是君臣之宴,在这种酒席上君臣之礼非常重要。

君臣之宴中,餐具摆放就不一样。《礼记》有记载“凡尊必尚元酒,唯君面尊……大夫侧尊用棜,士侧尊用禁。”由此可见同为酒器,君的酒器与大夫、士都不一样。同样的饮酒礼仪也不一样,君臣礼中“酒过三巡”同为君发起。根据古代“君仁臣忠”的观点,在喝酒时食菜,也必须根据君命才能执行,而且臣子必须由近及远,臣子前面距离君近的臣子尚未动筷子,则臣子绝对不能动筷子。

这种繁琐的“君臣礼”今天最常见的是商务餐,即同为平等的商务伙伴,但是因为市场地位不同形成不同的供求关系,形成隐形的“君臣之礼”。最典型的出现就是酒器不同,主人用小杯,客人用大杯。若是形成默契,这就是典型的君臣之礼。在君臣之礼的商务餐中,会随着需求不同,体现的酒礼不同。比如在特定的菜品中,酒席中“君”的菜品就与常人不一样。党的十八大之后,基本上这种酒礼在行政机关已经消失,改为自助餐和冷餐宴。但是在一些民间商务宴席上,这种情况还有存在,对于普通人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人会有特别深的认识,对社会产生深深的恐惧。

寒言冰语

中国酒礼是中国酒文化应用最广的一种文化,它的实用性和应用广泛性是中国古典文化之最。文中所描述的简单酒礼都属于常识性必须要明白的内容。酒礼也是中国餐饮文化的一环,除非一个中国人自小吃汉堡、牛排长大,对于中国酒礼完全不懂,做一个“香蕉人”,这种人也不必自称是中国人,他只是长得像中国人而已。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男人,要喝酒,就必须把这些酒礼记得滚瓜烂熟。

因为这些酒礼是一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比如前文所说“餐礼篇”内容,若是一个人在吃饭的时候一点都不懂,这种人叫做“粗野之人”,也就不必一起吃饭。若是有人饮酒前能做到,但是饮酒后做不到,说明这个心口不一,用俗语说就是“飘”了。这种人城府不深,属于秋后的蚂蚱,长不了。

再比如宾主之礼,在酒过三巡之前有固定的仪式。若是有客人在餐前突然跳出来表示不合适,这个人要么是“贵宾”,主人忽视的客人,要么就是“跳梁小丑”。这种情况主人应该随机应变,若是有真正的贵客,还是要请上主位。若是跳梁小丑,主人该怎么处理及时处理,避免影响酒宴进行。

在一般宴席中,年轻人最常犯的错误是“叩杯礼”。酒场上叩杯礼等同于长跪大叩之礼,一般是指酒宴中气氛热烈,客人对于主人行大礼表示感谢,一般主人也会欣然陪同。一般进行叩杯礼时,客人的酒杯要大,主人的酒杯要小,若是同样大,就没有必要举行叩杯礼。若是年轻人在酒席之初就行次大礼,主人一般会警觉,这是客人故意下的绊子,还是客人打算将主人灌醉有什么企图,这种酒宴往往会不欢而散。这是因为年轻人不懂礼仪,不明白叩杯礼要用大杯,只是模仿别人将杯中酒清空,却不知道这是一种礼节,若一定要行此叩杯礼,也一定要举个大杯子。

在古代记载中,违逆君臣之礼一般都是坏人所为。如金朝金熙宗完颜亮,此人心狠手辣,最后被拔去皇帝名号,被称为海陵王。他在君臣宴中会亲自持剑监酒,若臣子不饮酒他会当席杀人。所以简简单单的酒宴就能看出完颜亮的操守,这种对饮酒都如此苛责的人,必定没有好下场。同样的违背君臣礼的也有臣子,比如唐昭宗饮宴时,权臣李茂贞曾逼皇帝饮酒,可见当时朝纲败坏。难怪有人说那个时代“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李茂贞的出现证明大唐的气数已尽。

中国酒礼本身是中国儒教礼教文化的延伸,属于一种男人文化,带有明显的男人气质,对女人极不友好。在这种客观情况下,女人要视客观情况而定,莫要贸然在酒场行动。若女人遵守和男人一样的酒令,和男人饮同样的酒,此时会被酒桌男人认为是“女中豪杰”“巾帼英雄”,会非常受到男人欢迎。

在今天酒宴中,最常见的一种公然违反酒礼的行为是“抗酒”。中国酒场有潜规则,即“非酒莫言”,就是说不喝酒的人,在酒桌上不要说话。毕竟今天物质丰富,酒桌上菜品不少,不喝酒的人吃菜就行,没有人会要挟不会喝酒的人喝酒。但是实际上有人是不会喝酒,但是会“安排别人喝酒”,这就是“抗酒”。这种人是女人则属于“后宫干政”,是男人则属于“太监专权”,属于酒场非常令人讨厌的一类人。另一类的人则属于不能喝酒,酒量差,在酒场上认个错,一般没人会为难。但是怕有些人以“酒量不行”为理由胡言乱语,甚至用手捂酒杯,这就是一种非常差的品质,俗称“奸佞小人”。

酒场知礼,本质上是在酒场看“酒德”。有的人看上去文质彬彬,但是喝了酒后会唱歌、发酒疯、对女性骚扰说话,这都是非常不雅的行为。能够看出这种人道貌岸然,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是典型的伪君子。在酒场,要熟知各种礼仪,避免酒场犯错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更要以酒修德,不能喝酒就不喝酒,不喝酒就更不要说话。在酒桌上,嘴的功能是吃饭喝酒,绝对不是说话,虽然酒场上是交流的很好地点,但是一定要控制自己的嘴,说话直奔主题,不该说的话不要多说。

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绝对不是为了喝酒而喝酒。酒背后所蕴藏庞杂文化体系,攀枝错节,需要人细细体味,既是酒味,又超脱普通饮酒味道。对于中国人,饮酒往往意味着气魄,是一个人心胸大小的体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敬酒和罚酒为什么都是三杯,看了这些你可以去当博士了
酒宴上的礼仪
最打动人心的酒桌礼仪和说话技巧
你知道请客点菜的礼仪吗[图]
中秋请客吃饭,祝酒词不会说?祝酒词顺口溜来了,不愁喝酒没话说了
酒桌礼仪:挡酒、劝酒、以茶代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