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诗歌鉴赏命题新趋势
userphoto

2022.11.09 福建

关注

历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最低,导致很多同学对此题望而生畏,有的甚至放弃了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备考。其实,只要我们明确命题趋势,把握命题规律,加强针对性训练,就能在古代诗歌鉴赏题上得到较好的分数。

下面我们以近年来的高考卷为例进行分析:

选材特点

一、宋词大放异彩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取材范围是诗歌鉴赏备考的关注重点,把握了取材范围就相当于把握了备考复习的方向。2021年高考全国8套试卷的诗歌除新高考全国Ⅰ卷(唐代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浙江卷(清代吴伟业《意难忘·山家》)外,其余6套卷均选用的是宋代诗歌,且南宋、北宋诗歌各占3首。而2020年高考10套试卷考查的11首诗歌(浙江卷为两首唐诗的比较阅读)中,唐诗占6首,宋诗占5首。宋代诗歌为什么越来越受命题人青睐呢?唐宋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无法逾越的巅峰,当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取材领域。与重情的唐代诗歌相比,宋代诗歌更富有哲理意蕴,重在揭示理趣,侧重于对个人情感或心性的体悟、对自然的感悟、对日常生活的品悟。因此,老师命题和学生答题更容易落到实处。这是宋代诗歌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这一趋势启示我们,古代诗歌鉴赏备考的重心应放在唐宋时期一些名家的近体诗或古体诗上,我们可以借助《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全方位地对唐宋诗歌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和模拟训练。

二、打破刻板印象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文本选的是辛弃疾的一首词《鹊桥仙·赠鹭鸶》,第15题主观题考查的是这首词的风格“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看到词作者是辛弃疾,有的学生马上就在大脑中预设一个豪放派词人的语言风格,照搬学习过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语言特色。如此,他可能就无法捕捉这首词的独特神韵,当然也就无法发现辛弃疾在金戈铁马之外的浪漫甚至孩童气了。其实,我们解读《鹊桥仙·赠鹭鸶》时应该做的,就是剥离掉各种刻板“成见”,认真品读词作的题目和上下片的每一个句子。我们会发现:原来诗词创作可以不需要历史典故的衬托,不需要激情澎湃的渲染,也不需要前后呼应的对仗,大白话、心里话、生活中的对话都可以入诗,诗人在娓娓道来中自然成就佳作。山水湖泊、鱼虫虾草、青天白鹭、人鸟私语……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读这首原生态的作品,不由得让人畅想小康生活、田园风光,词人直白的言语中传递的是热爱、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当然,考生在细读诗句的过程中会发现部分词句难以理解,这时不妨从考卷中选择题的选项里寻求帮助,如选项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三、体现教考衔接

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文本选的是刘巨源的《寄江州白司马》,考题中有一个选项涉及对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的考查:“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此题要求考生联系教材中白居易《琵琶行》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从“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可知,《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考题《寄江州白司马》标题中的“江州司马”与之对应。此外,诗歌颔联中“湓浦曾闻似衣带”与《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中描述的地点一致,皆为湓江,据此可推测本诗的写作时间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选项分析正确。

此外,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鉴赏选用的是陆游的《示儿子》,考生自然联想起语文教材中陆游的另一首诗《示儿》,可以说是熟悉的作家、相同的话语对象、不一样的情感内容。熟练掌握课本知识有助于考生正确解读《示儿子》诗句的意蕴。

命题特点

一、客观题命题趋势

近三年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都是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命题人喜欢在诗词的某一细节上设误。这一细节一般是整首诗词的关键,对理解整首诗词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我们通过对诗意逻辑的梳理,用联系的观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作出判断。

(一)考查诗词的写作意图,包括内容主旨、思想感情等。

例:(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認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准确作答此题,考生需要在全诗中关注“躬耕”这一细节。对“躬耕”的态度的理解,直接关系到读者对陆游写作意图的把握。要理解“躬耕”,需要联系诗句颔联思考。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故选C。

(二)考查诗词具体词句的细节,包括时节、地点、事件、人物、动作等。

理解诗句的方法,可以从释义、语境、寄托、纵深这四个层次着手思考。首先是释义,要准确理解字面意义;其次是语境,通过分析意象和语境思考诗词的深层含义;接着是寄托,思考诗歌写的内容跟诗人有什么关系,作者要以此表达什么情感;最后是纵深,要思考作者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常常需要结合个人身世和时代背景来理解。

例:(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准确作答此题,考生需要理解“鸟飞”这一细节。对这一细节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颈联含意的把握。要理解“鸟飞”,需要联系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尾联描绘了曾巩出山时一身清爽的姿态,表达了曾巩对出山和隐居的看法:隐居固然是曾巩所向往的生活,但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也可以放弃隐居生活。在这里,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不如飞鸟自在。故选C。

(三)考查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用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各种手法。表达技巧是广义综合概念,它有时与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词。一般来说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艺术构思)。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内涵,但因为学习的系统性不足,很多考生不能够将相关的概念与内涵准确对应,从而造成误判。

二、主观题命题趋势

(一)命题思路变化:从分析诗句含意到考查思维品质

1.分析诗句含意

诗歌创作贵在含蓄,讲求言近意远。命题者在设计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时,如果发现诗歌的某些诗句或词语意蕴丰富,表情达意较为含蓄,那他往往就会以此为考点命制诗句含意分析题。2019年之前的古代诗歌鉴赏侧重考查对诗句含意的分析,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尾联。如:

(1)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

(3)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

(4)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

考生作答此种类型题目时,需在读懂全诗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好诗句的意思,并深入揣摩其内在含意。

2.分析内容情感

命题者立足诗歌思想内容,要求考生从整体或局部对诗歌的情感、观点、哲理、场景、画面、缘由、层意等进行概括分析。如:

(1)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

(3)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

(4)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

考生作答此种类型题目时,先要明确题目要旨,确定好答案所要涉及的诗句,然后分层分点地运用术语或关键词语概括作答,并按要求做简要分析。2020年的古代诗歌鉴赏侧重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命题人偏好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概括分析。

3.考查思维品质

2021年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既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更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如:

(1)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

(3)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

(4)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讀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

显然,除了第(2)题是考查“语言特色”外,其他几道题都是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答题方法指津:关注已知选项,重视文后注释

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第16题: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通过认真研读客观题的选项,考生可以提取出有效的得分点。由选项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可以迅速搭建鉴赏支架,梳理出该诗的情感基调“鼓励白居易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如意丧失了信心”。考生还可以联系诗后面的注释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和注释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思考,就可以推导出这道主观题的答案得分点:诗人在尾联点明该诗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1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备考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说课稿(探析近四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特点及考查重点)
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1)
古代诗歌鉴赏-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2016高考热点:诗歌比较鉴赏
【命题路径】高考语文备考: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古代诗歌阅读命题路径建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