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科学四年级实验教案
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课  题
探究静电
课型
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能够流动起来并产生电流。
教学准备
为每组同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引入:出示充满气的气球
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漂亮的气球小朋友,可是,它有一些烦恼,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头发,太难看了。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帮助它长出漂亮的发型。
演示:用气球与学生的头发相摩擦,然后吸引小纸条
教师谈话:哈!真不错啊,小气球变得真漂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追问,深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并抓住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出“静电”一词。
(用气球和头发摩擦去吸引小纸条,经过几次试教,四年级的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静电现象是没有问题的。提问学生,并深入追问学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初始认识。)
教师谈话:你还见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呢?利用身边的物品(如:文具、书本、衣服、头发、桌椅等)通过摩擦等方式体验静电现象。
学生演示交流自己找到的静电现象,并试着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试着对自己找到的静电现象进行解释:
你用了哪些材料?
你用了什么方法?
你怎么知道它带上了静电?
为什么会带上静电?
小结: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带上静电,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也是静电现象,但它们不一定是通过摩擦的方法(介绍其他几种静电现象)这些也都是静电现象,静电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之中,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自身在内。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试着让他们做出解释,使学生感受到静电现象并不稀奇,它随时随地在我们身边,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到学生对静电现象的了解)
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认识电荷
教师谈话: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静电现象,同学们不觉得奇怪么?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中带有静电呢?
正电荷和负电荷
讲解:物质同时带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质呈中性。当物质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
(出示:用塑料木梳梳头发)讲解:当用塑料木梳梳头发时,木梳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负电荷发生了转移,跑到木梳上,由于木梳上有了多余的负电荷,所以木梳就带正电,头发缺少了负电荷就带上了正电。
(此部分是采用资料和形象的课件的方法,向学生对静电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完成了学生从初始认识向科学认识的发展,当然这个发展对学生来是还不是很深入的,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只能认识到这个程度了)
2、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了解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活动一:用充气气球摩擦头发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出示气球和头发的示意图,结合学生对第一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来进行整理和分析:如果气球和头发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头发应该带什么电荷?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同时完成示意图。
活动二:让两个都用头发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让学生做上面实验,观察了上面的实验后,运用图形记录结果,组织学生对上面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
两个都和头发摩擦后的气球带什么样电荷?当它们相互靠近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课  题
连接简单电路
课型
实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连接简单电路。
教学准备
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
一、导入创造场景:
1.(出示灯)同学们这是什么?你知道今天研究什么吗?和它有关的。
2.我让它亮起来了。你知道灯泡为什么会亮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电。(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等。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点亮台灯的电是220V的,对我们人是有危险的,我们不有随意去接触和操作它,如果家里的电出现了故障,要请电工也维修,不要自己动手去拆卸维修。不过在这堂课上,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操作没有危险的材料,让同学们当一回小小电工,任务是点亮小灯泡(板书:点亮小灯泡)。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二、观察研究小灯泡的构造:
1.要当好小小电工,点亮小灯泡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我们要了解哪些知识呢?
2.观察电池(出示),说说电池的简单构造?哪里是正极?哪里是负极?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3.同学们认识小灯泡吗?那么这小灯泡的构造又是如何的呢?你有什么问题或疑惑?
请同学们观察小灯泡,把小灯泡构造用简单的图画在纸上,尤其是要表示出内部构造。你们能把它画出来吗?(学生画出小灯泡的实物图,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解剖的灯泡并出示完整的灯泡构造图。(出示,特别是画出两条线,引导让学生重新修改画图。)
电流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呢?
4.和你们原先的想象一样吗?从刚才的观察活动中你们有什么收获?(特别是要引导到加强平时细致观察的习惯;可设问灯泡平常见的多吗?为什么对它不了解。)
5.你们知道灯泡是谁发明的吗?(介绍爱迪生)
三、连接电路:
1.点亮小灯泡还要什么材料?下面就请同学们点亮小灯泡,不过在操作以前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能做到吗?
每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里有两组器材,两人操作,两人观察并把他连接的电路图画在纸上。一个小组里推选一个代表发言,现在请同学们分工。
2.分好了吗?操作完后把器材放在桌子的角上,认真倾听同学和老师的发言,哪个小组表现的好,老师就把这些材料送给他们。
仔细观察你们连接的电路,试着用简单的图画出点亮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请你们相互合作、相互讨论把点亮小灯泡的电路用红笔在连接装置中画出电的流动路线。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同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接亮的方法最多;
(2)仔细观察连接的电路,试着用简单的图画出连接装置。每接亮一种,就用示意图画下来;不亮的也用示意图画下来。
(3)思考亮与不亮的原因,试着用红笔画出电在电路里流动的路线!
3.学生实践。教师统计成功的小组并表扬他们的合作。
课  题
导体与绝缘体
课型
实验
教学目标
认识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实验记录表及实验盒:橡皮泡沫、回形针/图钉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简单电路接通电源让灯泡发亮,提问:灯泡为什么会亮?并追问:电由电池流到灯泡靠的是谁?引出导线。
2. 指名说说导线的组成后,提问:电是通过铜丝还是塑料流通的?塑料皮能使电流通过吗?引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板书: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导体,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绝缘体。从而引出课题。
二、学习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法
1. 出示,提问:你认为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怎么证明?让学生分组讨论方法。
2. 学生汇报后: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检测方法,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一种更加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录像里是怎么做的。媒体播放自录检测橡皮过程的录像。
3. 强化检测步骤: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检测过程要做到科学规范还蛮复杂的噢!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老师这里把检测过程提炼成了几个关键词,不知同学们能不能把它和录像中的
三、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 提问:学习了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你能用它来检测一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吗?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有信心吗?
2. 幻灯片出示实验要求:老师知道同学们肯定能检测清楚,而且还知道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肯定能做到以下要求:
3. 提醒学生补足材料:由于时间匆忙,老师没能准备齐25种物体,还差7种,怎么办?提醒学生可以从自己身边、身体、教室里、老师身上寻找补充材料进行检测,尽量补足。
4. 提议:这次材料很多,同学们在检测过程中可以每检测五种材料换一个同学检测,每人都来检测几种。
【意图:一项活动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让每个组员都有动手机会。】
5. 出示实验记录报告单,提醒学生实验中别忘了记录科学实验报告单。
简单讲解:用“√”表示灯泡会亮,用“×”表示灯泡不会亮,填入相应物体下面栏目。别忘了把研究中的特别发现也记录下来。
【意图:改变实验报告单设计的用意是减少学生填写栏目,节省时间;同时增加“特别发现”栏帮助学生记录诸如“金属做的物体都是导体”“铝箔纸一面能导电,另一面不能导电”等发现。】
6. 材料员领取材料,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检测中的不规范现象,尽可能满足学生想要检测的诸如水、湿布等补充材料要求。
7. 汇报交流:《导体与绝缘体科学研究报告会》现在开始。在报告会的过程中,要求下面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思考别人问题。每个小组汇报完以后,我们都留一点时间,给在座的听众提问。
9. 请汇报员上台展示实验报告单并汇报研究结果、发现的问题等,然后让其他学生质疑提问。
1)针对学生研究中出现的铅笔芯能否导电争议现象,师生共同演示:让检测头在铅笔芯上滑动显示灯泡亮和不亮现象,明确铅笔芯主要成分为石墨,是一种非金属导体。
针对学生研究中出现的铝箔纸或螺丝刀等材料有些会亮,有些不会亮现象,指明有些材料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要分清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
针对部分组出现的检测出错情况,帮助查找原因:如没有接触好、检测头互相接触了等。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从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情况看,导体基本上都是哪些物体?那么其他非金属物体是否都是绝缘体呢?
根据学生检测中出现的人体等不能使灯泡发亮情况,引出用万用表进行检测:灯泡不亮的不一定都是绝缘体。以后生活中,千万不能光用这种简单工具就判断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人体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需要借助一种更加先进的检测器——万用表。介绍万用表并检查其正常与否后检测人体、不纯净的水是导体。
【意图:对于人体、水等材料,用简单电路检测器检测是测不出的,而学生的生活知识告诉他们这是导体,因此设计使用电工常用工具万用表帮助学生的思维认识进行一次飞跃,也使学生的认识更具科学性。】
四、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 让学生找一找教室电器设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绝缘材料。提问:这些绝缘材料有什么用处,里面的导体有什么用处?
小结:我们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用电的地方,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3. 出示一些安全用电图片让学生辨析认识,小结教室中要注意的安全用电事项:
A.不要用湿手、湿抹布触碰开关、插座等带电物体。
B.不能用教室里的交流电做实验。
C.不要用铅笔芯、铁钉等导体去插插座等带电物体。
课  题
做个小开关
课型
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回形针,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若干,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
一、观察手电筒:
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
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
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
二、做个小开关:
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
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
5、交流汇报:
(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2)解决了哪些问题?
(3)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4)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
(5)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课  题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课型
实验
教学目标
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两节电池(配电池盒)、两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几根。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
一、导入:
1、师:生活中的这些用电器,我们只能看到它们外面的样子,难以看到它的内部结构。但不管多复杂,它们都是有一些简单的电路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组合而成的。那都有哪些连接方式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不一样的电路连接(课题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满足学生获得新知识经验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
二、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
1、出示接线盒
师:这是一个接线盒。如果把它接入这个完整的电路中,哪个部分能让电流通过?哪个部分不能让电流通过?(铜钉能,塑料盒不能)回答的真好。能让电流通过的是(通路),不能让电路通过的是(断路)
那任何两个铜钉都能让电流通过吗?(不能)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观察下它有什么特点吧。
2、师生共同观察接线盒(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
师: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盒子的外面,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更多的信息?(有四个铜钉,上面还有数字)再打开来看看又有什么发现?1和3之间连了一根导线)这导线有什么用呢?(让电流通过)怎么检测?(电路检测器)
3、讨论: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出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断路?
4、小组实践用电路检测器实际检测。
5、汇报:跟之前的猜测一样吗?
活动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
1、过渡:这也是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里面也有导线连接着,不打开盒子能知道哪几个是通路?哪几个是断路吗?
2、学生讨论检测顺序
3、学生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一中。
1-2
1-3
1-4
2-3
2-4
3-4
通 路
断 路
检验完后,根据检验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把推测结果画在记录在表格二上。
4、各小组汇报推测结果,并讨论哪种推测是合理的。
5、打开接线盒,让学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连接的。
三、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活动一: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师:还记得怎样让两个小灯泡同时点亮吗?
1、学生用提供的材料同时点亮两个小灯泡
2、学生作品展示,选择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启发思考:这两种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小灯泡有什么不同?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
设计意图:这环节原来是第二个活动。但之前学生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时,已经出现这两种连接方法,因此提前来上,让后面的活动让更能学生接受。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两种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这样做更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本质不同。
活动二: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师:给你两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你还能点亮它吗?有几种方法呢?
2、学生用两节电池点亮小灯泡(若学生无法连接,让其参考教科书的电路连接方法)
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四、拓展活动:
两个灯泡,两节电池,能让小灯泡同时点亮?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课  题
观察油菜花
课型
实验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准备
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
(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
(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
·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
(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
(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
(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
(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
5、交流与小结。
(1) 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
(2) 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
《》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案
教学目的: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1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谈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引用和价值
做思共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本质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如何以学习支持单支撑单元教学,打通学生思维进阶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