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可可托海 |家里有矿的牧羊人还会孤独?
userphoto

2023.03.31 云南

关注

今天看到在可可托海生活了半辈子的摄影师陈玉发了朋友圈:

“可可托海”这个地名搭车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第一次上了春晚,有些人不明白舞台设计为什么没有牧羊人,反倒有知识青年的形象。建议大家微信搜一下“可可托海三号矿脉的百年瞭望”这篇文章,看看就会明白了。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可可托海就已经是国家航天事业的“无名英雄”了。如果那时有春晚,可可托海就应该上春晚,上慰问名单了!可可托海,一个缺席春晚半个多世纪的地方!

可可托海哈萨克语是“绿色丛林”的意思,小镇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四面环山,额尔齐斯河穿镇而过。

可可托海镇是依托稀有金属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工业小城镇,曾是新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源头。这里曾由中苏合营成立新疆有色公司阿山矿管处,开始大规模开采珍稀矿藏。1955年苏方撤离时,可可托海已基本形成一个矿山集镇。

可可托海以“地质矿产博物馆”享誉海内外 ,是中外地质学者心目中的“麦加”。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镇,曾经为共和国的“两弹一星”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英雄矿”

三号矿坑则在上世纪60年代,曾为国家偿还了前苏联47%的债务。

还是走近看下真实的可可托海牧羊人日常生活吧!

一、可可托海的冷

之前,没有人知道可可托海在哪里。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可可托海镇甚至没有名字,地图上也找不到,只有一个保密代号:“111矿”。

除此之外,这里算得上是中国的寒极也不为人知,虽然曾经零下60度。

阿勒泰地区地方志记载:1967年1月初,气象专家在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海子口曾观测记录到-63.5℃的低度。但此数据未被认可。2017年1月4日,当年测出最低温度的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子口伊雷木湖,一个机械船静静地停留在封冻的湖面上,这里冰面平均有80-90cm厚。

而在此期间,黑龙江的漠河气象站也测出零下60℃的低温,于是漠河便被定为中国第一寒冷区,而富蕴就只有屈居第二了。但是可可托海冬季降雪比起第一寒极漠河可要多得多:这里年均气温-1.9℃,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37℃。

在这里,寒冷只是一种感觉,随时乘你不备,就会窜入你的体内,直达你的心脏。

最早带“口罩”的,是可可托海的牛。

富蕴县距离可可托海镇56公里,沿途乌恰沟的公路为冰雪覆盖。


镇上的雕塑:一个俄罗斯女人,大雪给她披上了一个厚的大衣。

一个哈萨克牧民家里,土制火墙把房子烧得暖暖和和的,家里的喵星人在上面舒服躺着取暖。家里中午三点后才可以让太阳照射进来,所以这个猫一直都呆在房子里面懒得出去。

小猫跟着主人在冰天雪地里走着。山里的雪很大,哈萨克牧民主人要去前面打扫积雪。

小猫一步步地跟着主人去打扫雪地方。

主人说它一直都喜欢去野外散步,他走到哪里,它就去哪里。

新疆富蕴县额尔齐斯第一村。哈萨克族牧民的家门口,马鹿的雪雕上放着一张让人生畏的狼皮。

骑着骏马、穿着皮衣,高举猎鹰的哈萨克骑手。

滑雪板用马前腿的皮裹在木板上。阿勒泰是世界上最早滑雪的人:因为在这里的岩画上,就有人在滑雪的动作。

铁买克乡被一米多厚的积雪覆盖,村子空无一人。这里的汉族和回族以及哈萨克人很多是从事种植业的,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展,政府补贴每户3.5万,所以很多人在富蕴县买了楼房----富蕴县的房价在1600---2000元之间------大家冬天就去县城过冬了。

铁买克乡的阿克沃巴村哈萨克牧民木拉里.马赞的家,主人今年32岁,他有2个孩子,男孩6岁多,叫阿克左力,女孩儿13岁。阿克左力今年已经上小学了。在阿勒泰的冬天,哈萨克人骑马时不用马鞍,只用一个棉毯:这样的好处是不会挂蹬。

铁买克乡阿克沃巴村,从事畜牧业的哈萨克牧民居多。住在这里的木拉里养了10个牛,20多个绵羊,7匹马,2个山羊。2017年1月7日,儿子阿克左力抱着刚下了一天的小山羊在暖房玩耍。

“三九”的第三天的可可托海镇,一辆最大牵引质量为34.8吨的大型货车停在雪地里。这里1月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37度。

六岁的哈萨克女孩儿阿拉亚,和自己家的猫在家门口的雪雕前。


阿拉亚的舅舅很风趣,他今年42岁,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

早上,从三号矿坑抽出的地下水,吸引来了一群野鸭。

镇上最大的百货超市里,一个蒙着国旗的模特儿。

一个可可托海居民拉着装载液化气罐的爬犁。可可托海矿区发现于1930年。1950年,根据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成立“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阿山矿管处”。

一个几乎被积雪掩埋的奶制品广告牌,冬天这里积雪常在一米以上。

塔拉特村一户哈萨克牧民家。

正午,额尔齐斯河道里白桦树影。

道路很滑,经常可以看见人们拉着爬犁在街上走。

两个十三岁的哈萨克少年在雪地中抓马。父亲不让他们偷偷骑马,害怕把马累坏,也担心孩子摔伤,但不会骑马的孩子也会挨揍。

一匹两岁的小马,它很喜欢吃方糖。

用雪堆成的毡房,里面有长凳和炉子。

暖暖的太阳下,陈玉在中国西部最冷的村庄里的“葛优躺”。

冬日可可托海的旅行,充满温暖的记忆。寒冷的极致也预示着它的终结

哈萨克传统舞蹈“黑走马”被朋友自由发挥后.....

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很孤独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是游牧的哈萨克人。每年,牧人每年都要循着祖辈探出的轨迹,迁徙至适合放牧的草原,俗称“转场”。转场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牲畜的体质,但是途中也不得不克服恶劣的天气和旅途的劳顿。转场以家为单位,日出动身,日落择地而居,一般要连续数日。

9月中下旬,可可托海镇周边,跟随哈萨克族牧民的转场走了好几天。期间也住在帐篷里,晚上大家一起喝奶茶。早上比牧民起来的还早:因为晚上风大,没有睡好。

在新疆,人们这样形容传统的哈萨克游牧部落:世界上路走得最多的是哈萨克人,世界上搬家最勤的也是哈萨克人。对于哈萨克人来说,转场这种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承载着游牧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而这种方式已经延续了千年。

迁徙转场的目的非常明确,每年5、6月是去山区寻找水草丰美的草场,每年9月、10月则是寻找避风和雪薄的区域过冬。转场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牲畜的体质,但是途中也不得不克服恶劣的天气和旅途的劳顿。同时转场也非常艰苦,为了保证牛羊不走丢或者混入别人家的群中,一家老小都要一路小心照看。

为了防止丢失,家里的骆驼身上写上了字,马和牛身上则烙上了印记。

这种游牧生活看似自由浪漫,更被在路上自驾和徒步的城里人心生羡慕。在他们眼里,这更像是一场心灵和身体的放逐。但是当羊群挤满山间道路,这时候跟在羊屁股后面的车子就只能望“羊”兴叹。在长途跋涉中,只有肥壮的牲畜才能走完全程。因为大多数牧道是在山里行走,一路上尘土飞扬,前行的羊有的会得肺病,其中老弱的羊会被提前淘汰掉。

可可托海三号矿坑旁的小道,则是一条使用年限上千年的古老牧道。

赶着牛羊经过富蕴县塔拉特村的“可可托海牧羊人”铁列别克。他今年35岁,有二个孩子,家里有150只羊,二匹马,七只牛。他自己的家在萨尔托海,夏天去可可托海西沟放牧,每年冬天都要这样赶着牛羊回到家里过冬。

五岁的哈萨克族小孩子阿曼在和他的猫一起玩耍。为了防止猫在转场途中丢失,母亲用绳子把它拴在桌子上。当天全家人都在河边扎营,妈妈把茶烧好之后,就去山里帮父亲赶牛去了。

可可托海西沟,大部分牧民都已经转移走,之前牛羊遍野的牧场变得空荡荡的。

传统牧道上的一位牧民。随着新公路的修建,很多牧民已经使用货车来进行转场。

有时候牧民为了轻便,在转场途中也开始使用便携的户外帐篷。

以前牧民在转场途中通信不便,相互联系非常不容易。如今公路沿途和部分山区都有手机信号,转场途中的牧民就可以时刻保持联系。

可可托海隧道。道路交通越来越便利,以前作为转场主力的骆驼已经不再受到青睐。

近年随着人口增加、过度放牧、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使得能利用的草地大量减少。草场退化严重的地区,能够养活的牲畜也越来越少。

一家牧民毡房门口停着各种车辆和摩托车。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疆就开始扶持和鼓励哈萨克族牧民定居。游牧生活更让哈萨克牧民的医疗、教育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让完全依赖草地资源的地区由游牧转为定居,通过牲畜圈棚、饲草饲料,可以提高牧草利用率。新疆定居已经使得哈萨克人的传统文化发生了变化,年轻的牧羊人已经不骑马而改骑摩托车了。

一个在搬家的牧民把民族乐器:冬不拉放在车顶,而车子的下层是用来拉牛的。移居城镇后,定居房屋、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已经让哈萨克人的生活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有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借助转场这一传统活动,来开发当地民俗旅游资源。

虽然移居城镇,但对草原的不舍和怀想,依然在每一个哈萨克人的心中时刻缠绕。

三、可可托海人家里有矿

内陆的朋友问我:可可托海很穷吧?

可可托海镇是一个因矿产而建立的集镇。早在1930年,这里就发现了稀有金属矿。最负盛名的三号矿脉到目前为止共发现了86种矿物,包括多种稀有及放射性元素。1950年,中、苏两国成立“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阿山矿管处”,开始有计划地开采可可托海的矿石,来用于核武器、航空航天等军工产业,曾为我国“两弹一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被誉为“世界地质矿产博物馆”,世界各国地质学家心中的圣地:可可托海三号矿脉盛产世界上已知的140余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成带之分明、开采规模之大国内独有,世界罕见。

三号矿坑则在上世纪60年代,曾为国家偿还了前苏联47%的债务。

如今,可可托海镇的地质陈列馆里宝贝也不少。

1979年夏,可可托海矿区地质工程师韩凤鸣,在额尔齐斯河畔发现了一块拳头大小的白色半透明自然晶体,细心的韩凤鸣发现它状似石英,质地又不同石英,经偏光显微晶观察,其折光率为1.502,比石英低0.044,属光性均质体,初步认为它可能是一种新矿物。

世界上仅有的新矿物,在新疆可可托海镇第一次和公众见面。

如今额尔齐斯石是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的“镇馆之宝”。至今还没有找到它的工业、商业应用价值,它的珍贵在于学术和科研领域,其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陈列馆众多矿物珍品:16公斤重的海蓝宝石、17公斤重的黄玉、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都是地质科研人员研究地质矿藏最珍贵的实物。

四、可可托海的难题

图片归陈玉版权所有

这幅可可托海三号脉夜景照片取名“历史的脉络”。一开始有人问能不能发网上,我就明确地说:谁都可以用,谁能可以发,只要是有利于传播可可托海和老矿山人。相对而言,可可托海矿还是较为幸运的老旧矿山,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留在那里的矿山二代三代人可能有机会通过为游客服务而获得一些收入。曾经被人民日报储安平誉为“阿山之巅”的友邻单位阿勒泰三矿就更为困窘一些。

--------陈玉

如今,随着被誉为“地质圣坑”的三号矿脉资源储量逐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社会保障负担日益加重。2012年9月,历经70年的稀有公司主要生产企业关停,稀有公司整体职工(931人)和产业结构面临全面调整。

可可托海的前世今生,记录着新疆有色的发展历程。企业转型发展,则和每一个“有色人”命运息息相关。

可可托海水电站建于额尔齐斯河与卡依尔特河交汇处,当年因考虑战争和保密等因素,被隐藏在地下136米处。目前,水电站是可可托海唯一盈利的企业。去年电站办理了上网许可证, 正式并入国家电网。技术改造后,新厂365天24小时连轴运作,从不停工。职工四班三倒,每周上班48个小时。

水电站职工家属区藏在深山之中,通往镇上的山路有一段是开凿出的山洞,天气一冷,洞内就要依靠电热幕保温,不使用时也要关上门,要不在寒冷的冬天,黑漆漆的洞内全都是冰。

2013年元月,可可托海北疆明珠旅游公司成立,旨在依托地质遗存和功勋文化,加速特色工业及红色旅游项目开发。

 如今,弥漫“矿味”的可可托海镇街头,随处可见很多报废机器设备;荒芜废弃的厂房车间正在被整修成民宿和工作室。

曾经,在地质学者心目中,可可托海是圣地“耶路撒冷”;现在,在旅游者眼里,可可托海是世外桃源般的天堂;可对于默默奉献了几十年的可可托海人来说,这里承载过光荣和梦想,也负担了辉煌后的失落,而前路漫漫,还看不清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可可托海,匍匐祭拜之地!
可可托海,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气势磅礴的哈萨克牧民转场
太壮观!新疆牧民大转场,这是没几个人见过的大场面!
阿勒泰哈萨克牧民转场
走近哈萨克牧民夏季转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