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疆的千年地下暗流,与长城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如今仍在使用

古丝绸之路上最美的葡萄驿站“交河驿”,因其可追溯及极佳的位置等因素,被称为是新疆吐鲁番境内的一颗明珠。据1973年阿斯塔纳古墓群出土的“马料收支账”中列出的唐时期驿站,“交河驿”就名列其中。

如今这里已经新建成了以西域风情、历史文化观光为主,占地面积126亩,建筑总面积23000平方米的景区,景区内设有:驿馆议事大厅、驿丞宅、马帮、烽燧、地下坎儿井源、晾房博物馆、古商业街、葡萄长廊等景点,生动的呈现了当年驿站的繁荣,展示了吐鲁番悠久的文化传承。

交河驿景区内最为出名的景点,要属坎儿井文化馆里的坎儿井源,它的名称为阿不来孜·阿吉,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全长4公里,最深处55米,最浅处18米,流经亚尔村和恰章村。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这种特殊的水利工程型创始于西汉,因此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现存有水的坎儿井仅有214条,如今仍在被当地人使用。

从坎儿井源观光区直径20米的洞穴步行进入,乘观光电梯直达深60米坎儿井的源头,可以亲身体会古人如使用一锹、一镐、一篓缔造完成这个中国“地下运河”的。

坎儿井水源的形成是来自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山上会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挖掘出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竖井可达90米以上。

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会聚到渠道里来,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由于吐鲁番的土质为坚硬的钙质粘性土,加之暗渠越深空间越窄,仅容一个人跪着向前掏挖而行,因此要付出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据说,天山融雪冰冷刺骨,而古代工人掏挖暗渠必须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因此长期从事暗渠掏挖的工人,寿命一般都不超过30岁。

暗渠流出地面后,就成了在地表上流动的沟渠。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和调节水作用的蓄水池,这种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就称为涝坝。

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但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通往西域欧洲的主要交通要道。正是因为有了这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把地下水引向地面,灌溉盆地数十万亩良田,才孕育了吐鲁番各族人民,把这里的沙漠变成了绿洲,成为了丝绸之路上重镇。所以来吐鲁番旅游一定要来这里看看,亲眼目睹一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珍贵人文遗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比万里长城和大运河还要伟大的工程, 至今仍发挥巨大作用
新疆坎儿井 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新疆的坎儿井
坎儿井: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 坎儿井的原理是什么?
这项工程堪比万里长城,2000多年来一直仍在使用,感叹古人智慧
中国史上被人遗忘的奇迹:新疆坎儿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