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文字学角度来说,李斯是否配得上千古一相的称号?

原创:文章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文字对于一个国家的文明来说至关重要,史学界普遍有一种观点认为:判断一种文明的诞生要看其是否有相应的文字对应。尤其在上个世纪中国古史辨派那里,他们认为东周以上无信史。 

近日随着大秦赋的热播,秦始皇与李斯又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网上看到贬低李斯的人不乏其辈,有的人说李斯是小人,有的人说李斯是伪君子,有的则说李斯是秦朝灭亡的导火索,有的则认为秦成也李斯败也李斯,而我则一直认为:尽管李斯有诸多的可耻行为,但是李斯毫无疑问是千古一相。下面我就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

文字是检验民族或文明存在的试金石,尽管我们扬言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即使有《史记》为证,西方学术界仍然不相信夏王朝的存在,其中根本原因是夏朝没有被考古发现的书面记录或文物证据。

汉字的形成过程中,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古代文字,西周考古出土的青铜器上留下了丰富的铭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诸侯国使用当地风格的文字,造成同一种文字竟有多种写法的局面,直到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文字乱象才宣告结束。

近些年,考古发现了大批的简帛文书,综合来看,这时期的文字分为秦系简帛与楚系简帛两大类,篆书的隶变就是在这一阶段开始,并成熟于汉简。到了东汉时期,古文经学派代表许慎《说文解字》的成书,是篆书隶变的伟大成果,也是我们通向古代文明的桥梁,透过它,我们可以破译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字、“死文字”。而在中华文明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史上,李斯尤为重要。

第一、李斯向秦始皇提出了“大一统”的治理措施,统一文字让中华文明从文字的根源上由战国的乱象走向统一。

在秦的统一事业之中,一个重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文字。中国的汉字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从最早出现在陶器上的符号,刻划在兽骨龟甲上的甲骨文,和铸造在钟、鼎上的金文,以及到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文(大篆)。只有在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等人才用小篆统一了中国文字。李斯曾经说过∶上古创造大篆字体,广为流传,但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多不能认识。所以现在删掉繁杂笔划,省略异体字形,改进成为小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对发展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李斯可以称得上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可以考据的书法家。其小篆纤细优美,至今是众多篆书书法研习的案头文书,而且《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等可信度非常高,“金石难灭,永留不绝”,这留给后人相当宝贵的历史文献。李斯小篆刚柔并济、圆浑挺健,对中国汉字的规范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纵观中国书法史,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到李斯小篆,再到隶楷行草的演化,只有小篆是凭一人之力影响中国汉字。从字形的辨认来说,小篆从先秦的天书一般的文字演变为迄今为止可以清楚辨认的字体,其功不可不说大,其业不可不说伟。现存的李斯小篆,有《会稽铭文》、《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及《峄山刻石》。

李斯峄山刻石全本(后附高清分享)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先后五次远途巡视各地。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 年),他出巡山东齐故地登陶县的峄山(今山东邹县东南)时,登高远望,激情满怀,对群臣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铭,遗传后世。"李斯当即成文篆字,派人刻碑石于峄山之上。这就是著名的秦《峄山刻石》。

峄山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 219)李斯书 高 218 厘米,宽84厘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原立于邹县城县衙大堂,民国初年移入孟庙致敬门内,1973 年移入启圣殿内保存,现存于邹城市博物馆

李斯峄山刻石全本(后附高清分享)

李斯的字在秦代是一流的。他还有一套书法理论,他在谈到用笔的方法时说∶ 写字,用笔要急速回转,折画要快,像苍鹰俯冲盘旋一样。收笔好比游鱼得水,运笔就像景山行云,笔画的轻重、舒卷,应自然一体,大方美观。

从《峄山石刻》可以看出,李斯的书法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书艺之高超掩灭先轨,散绝后贤,使一切写小篆的人皆难入其境,成为后世临摹学书之佳。

《泰山刻石》

秦始皇统一文字,命令全国禁用各国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以秦小篆为统一书体。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标准字样时,“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小篆的名称也是为了尊崇大篆而卑称其“小”的。紧接着,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仓颉篇》七章,每四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从此,隶书便作为官方正式书体,始于秦,盛于汉,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但作为书法艺术,篆书、隶书因其独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中国书法四大书体真、草、隶、篆,隶、篆占其半壁江山,李斯之功,功及千秋。

收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的《泰山石刻》

但是,在千古一相这个问题上,个人还是认同李斯做中国历史上的这把交椅。并且以歌咏之“千古一相是李斯,逐客一文千古雄。纠纠秦人强何在?唯才是举有客卿。”简而言之,只有千古一相才配得上千古一帝。尽管李斯也备受争议,甚至有人认为“秦成也李斯败也李斯”,一度有人将他称之为“小人”,主要因为以下三点:

其一、见贤妒才,妒杀韩非。李斯妒杀同门师兄弟韩非,“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其二、李斯身为丞相,要为大秦灭亡负一定的责任,焚书坑儒的建议与他脱不了干系,因为李斯、韩非皆是法家思想的崇拜者。作为政治上的对手,李斯自然要扫清与自己政治意见相左的儒家。其三、最不可恕的便是李斯竟为了保全自己的相位,勾结赵高与胡亥,害死公子扶苏。

后人对于李斯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李斯被称为“千古一相”一点都不为过。总的来说,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思想的。李斯在他生平的后期,虽然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化,但是他仅仅是一个提出者,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并且,此时的李斯,已经彻底蜕变,他写《督责书》,很大的原因是为“阿二失意,欲求容”,此时的李斯,已经没有了“以法治国”的志向。他已经不再代表法家了。因此,李斯后期的思想是否应该归入法家的体系,是值得商榷的。

毛泽东:孟夫子一派主张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对秦始皇。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属于荀子一派,主张先法后王。

李斯的文学和文字的造诣令后人景仰。他的文章论证严密、气势贯通,洋洋洒洒,如江河奔流,鲁迅先生曾称赞李斯: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则有殊勋。”他的书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称为书法鼻祖。

上蔡李斯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文解字》、李斯与王羲之“变古”:浅谈篆书在书法史上的意义
朱玲霞:独立千古的李斯小篆
篆书二十四品【19】
千古名相李斯,更是"篆书鼻祖‘’
中国书法史话(秦)
秦丞相李斯书文--小篆“半两”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