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应该生长美好
课堂,应该生长美好——有感于吴非老师的《课堂究竟发生了什么》
[ 2015-7-31 18:13:00 | By: 赵凤霞 ]
 

课堂,应该生长美好

——有感于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知道吴非老师起于《不跪着教书》,了解吴非老师源于《致青年教师》,再次走近吴非老师却是因为新教育。暑假新教育快递给每个星火教师一本吴非老师的新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走进这本书,似乎能看到吴非老师忧虑的双眼,紧缩的眉头,深邃的目光一直注视着未来……

教师,传播美好的天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初学韩愈的《师说》,并没有思考为什么“传道”放在最前面;上班这么久很少再直面这句话,也没有思考究竟为什么“传道”放在第一位。可是看了吴非老师的《教师的价值观必然影响学生》,猛然想起了这句话,想起了这个问题,想来,三者之中“传道”是育人之本。

可是,很多时候课堂上的我们并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会通过课堂影响到孩子,影响到未来。不错,生活中有的老师言语粗暴简单,处理事情过于武断;有的老师无所事事,甚至消极怠工;有的老师故意漏题,干扰教学秩序……这只是个别的,而且就整个教师群体而言,也是可以理解,毕竟五个手指头还伸不齐呢。也许老师压力过大,琐事太多,才会这样;抑或是性格、态度使然。但是无论哪一种,切不可信口开河,最好言行一致,肩负起“传道”的使命与责任,做一个传播美好的使者。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能记住的,往往未必是教科书上的知识”,“他最容易记住的,常常是教师的言行特征”;因为“成长中,教师的品格有可能涂在学生的精神底色上”。

也许正是因为学生“最容易记住的,常常是教师的言行特征”,所以吴非老师在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警报声中,不惜停下语文课,对学生说:男生要尊重女生,学会礼让;女生要举止庄重,学会轻声说话;尊重残疾人,如果有能力,给他们一些帮助;尊重祖国语文,在任何情况下,不说粗话、脏话(《我在警报声中说了些什么》)……也许正是因为“教师的品格有可能涂在学生的精神底色上”,吴非老师没有赶进度,没有顾忌听课老师,不怕浪费时间,眼里只有学生这个“人”,引导帮助学生把“七分钟发言浓缩成三句话”(《怎样评价学生的课堂发言》)。也许正是因为有一腔忧国忧民的教育之情,吴非老师才在课堂上,不惜力气,下大气力去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让思考点亮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最重要的是思维品质的培养》)……他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在孩子们的精神底色上涂上一点儿亮丽的色彩,他希望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一点儿基础。

有时吴非老师悲壮地说:“我未必能改造他,甚至对他也产生不了什么影响,但我有责任让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以另一种姿态在活着,有人用生命去写诗,有人用热血浇灌理想;你也可以为吃馒头而活,但不你不能践踏高尚和美丽。教育,是要让人成为合格的公民,努力地让我们的学生不要去买人血馒头。(《教师的目光》)”

吴非老师肩负使命,在课堂传播美好;吴非老师坚守阵地,渴望“战地黄花分外香”。

教室,生长美好的沃土

读罢吴非老师的《我不愿再肮脏的教室里讲述美好》,心有戚戚焉。

面对肮脏的教室,以前吴非老师会用三五分钟清理一下,但是这次吴非老师对学生说:“我怎么可能在这样肮脏的教室里讲诗词歌赋?”学生默不作声。以后几天学生勉强打扫了教室。有一天走进教室,吴非老师发现一摞两尺高的教辅书堆在讲台上。以前他会把讲台上的杂物抱到一侧的椅子上,但是这次他没有,他在等,他不想再伺候这一大群17岁的青年了。谁都没有注意老师严肃的表情,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无奈,他捧起那摞教辅,把它们扔进了恶臭扑鼻的工具间。

也许性格使然吧,我喜欢干净,也希望自己所站的教室干净整洁。但是很多时候这点小小的要求也不能如愿。教室里不是扫帚拖把横七竖八,就是讲台上尘灰满面。这次你收拾了,下回还得你整理,你不由感叹:这伙学生真懒!冷静想想这是问题的关键吗?有些时候学生的坏毛病是不是也是我们惯的?……也许你要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姑且不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单就现在而言,如果我们不教育,不引导,不处理,孩子们就会把这些不良习惯推向社会,推向世界。当一个孩子在作文本上大谈环保,而面对脏乱差的教室却无动于衷的时候,这难道不是一个讽刺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告诉孩子:如果你能捡起地上的垃圾,老师为你叫好;就算你不能起地上的垃圾,也不能保证别人不扔垃圾,最最起码的你得保证自己不扔垃圾吧?我们是否应该把我们的教育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不应该只在课本上学习那些高大上的理论,而更应在生活中引导、协助孩子们去践行,尽量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当教育、引导、示范无效时,我们不妨向吴非老师那样愤然一掷,不为别的,只为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只为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因为“当教育无用时,惩罚会令他们记忆深刻。”也许一时半会儿你改变不了什么,但是你应该表明你的态度,让他们知道你的情感价值观,而不是漠然视之,甚至不闻不问,他们还以为你默许,甚至习惯了呢。

吴非老师渴望教室里生长美好,教室成了他培养美好的沃土:从 “发展批判思维(《发展批判思维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到“‘没问题’是严重问题”;从“认识你面对的学生”,到“ ‘教参’不过是根拐杖”……他希望能学生从考试中解放出来,着眼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他盼望学生从名次中拯救出来,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吴非老师就这样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落实在行动中,践行在课堂上;就这样吴非老师踏上了培养美好的漫漫长路,风雨无阻!

放下抱怨,丢掉懒散,真正尊重学生,小心呵护学生,把学生当成“人”来教育,这样我们也会摇身一变,像吴非老师那样成为传播美好的天使,我们的教室也就成了美丽的百花园。

教室里本就该生长美好,怎能让“不良”潜滋暗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课堂常规管理制度
徐丹芙:假如我是校长……
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 ———《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延迟评价,给予空间
王晓寒:如何让学生喜欢我
2016年,教师最喜欢的10大教育好书排行榜出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