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蜀道难》教案

《蜀道难》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讨论。

3、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步骤:

一、诊断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释题:蜀道难,古乐府旧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2、范读全诗(师范读,或指名范读)

  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3、自读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

  提问: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交流)

  明确:

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板书)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三、研读全诗,重点感悟

  1、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它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2、写剑阁的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3、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讨论,交流、明确)

4、诵读全诗,感悟其思想内容。

四、布置作业:完成自主探究一、二题;抄写课文。

五、教学反思:诗歌朗读占用时间较多。但本课一定要通过朗诵体悟诗歌的雄阔壮丽的意境,非读不足以现其美悟其义。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本课时是以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整体感知,以便下节课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诵读全诗,突破难点

 1、回顾上节课要点,指名诵读(配乐)

 2、提问: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唐诗别裁》)对此,你怎样看?(讨论,交流)

明确:这段话既形象又概括,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就《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而言的。

 3、提问:《蜀道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讨论,交流)

A.善用反复:

   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拉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B.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C.夸张到极至的技巧:(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

D.多样的诗歌意境: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字。

E.神秘的传说: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字。

4.课堂小结:章法灵活,气象宏伟。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由此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灵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再说气象宏伟。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二、拓展迁移,鉴赏美点

 4、提问:这首诗中有许多精美诗句,你能就你最喜欢的诗句,作一简要的赏析吗?

 讨论明确: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秦蜀之间,重山叠岭,一览无余。地貌之雄奇,世之罕见。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想钩连”——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神力和人工的伟大由此可见!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神气而美妙的画面:六龙拉着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急流被大山所阻激起无数旋涡!极言山之高大。

清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言登山之难,壮山之高大。如一组镜头,从眼前闪过。这是奇特的想象,这是蒙太奇的手法。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途中所见景物,画面如此凄清,使人感到孤寂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画面极为惊险,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

课堂小结: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岂虚语哉!

三、研究性学习:

1.本诗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明确:

第一,表现在夸张手法的运用上。诗人以四万八千岁夸张叙述蜀国亘古闭塞的状况;以黄鹤飞不过,猱猿愁攀援夸张描写蜀道难行;以百步九折夸张山路的曲折盘桓;以六龙回日”“去天不盈尺”“扪参历井夸张山峰的高峻。

第二,表现在民间传说和神话的运用上。诗人以羲和驾六龙载太阳神的神话传说表现蜀道之上壁立千仞的险峻,以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蜀道开凿过程中人和自然的斗争,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开天辟地的伟大力量。

第三,表现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上。作者借助神奇的想象:想象六龙回日,想象扪参历井,想象畏途上的凄清感受,使全诗罩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第四,表现在本诗以散文化句式入诗而形成的不同凡响的节奏和旋律上。

2.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试举例划分节奏,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诗中有许多散文化的诗句,它们的节奏变化多端,例如: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青天!②上有/六龙/回日//高标,下有/冲波/逆折//回川。③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④剑阁/峥嵘//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们是诗人在描写奇险无比的蜀山蜀水蜀道时,感情的熔岩奔涌而出,不能自已,冲口而出的诗句。这样的散文诗句夹杂其间,显得辞气起伏,荡气回肠,表现了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形成了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四、作业       

 1、结合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再查阅相关资料,就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及其表现手法作一探讨。

五、教学反思:课堂容量太大,拓展鉴赏的步骤其实是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的同时既完成背诵的目标更得到美的陶冶,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畅所欲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只能在下一课时进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探究《蜀道难》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当堂背诵并检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蜀道难》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步骤:

课前诊断,交流作业。

二、研究性学习:

1.本诗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讨论明确:

第一,表现在夸张手法的运用上。诗人以四万八千岁夸张叙述蜀国亘古闭塞的状况;以黄鹤飞不过,猱猿愁攀援夸张描写蜀道难行;以百步九折夸张山路的曲折盘桓;以六龙回日”“去天不盈尺”“扪参历井夸张山峰的高峻。

第二,表现在民间传说和神话的运用上。诗人以羲和驾六龙载太阳神的神话传说表现蜀道之上壁立千仞的险峻,以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蜀道开凿过程中人和自然的斗争,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开天辟地的伟大力量。

第三,表现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上。作者借助神奇的想象:想象六龙回日,想象扪参历井,想象畏途上的凄清感受,使全诗罩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第四,表现在本诗以散文化句式入诗而形成的不同凡响的节奏和旋律上。

2.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试举例划分节奏,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诗中有许多散文化的诗句,它们的节奏变化多端,例如: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青天!②上有/六龙/回日//高标,下有/冲波/逆折//回川。③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④剑阁/峥嵘//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们是诗人在描写奇险无比的蜀山蜀水蜀道时,感情的熔岩奔涌而出,不能自已,冲口而出的诗句。这样的散文诗句夹杂其间,显得辞气起伏,荡气回肠,表现了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形成了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三、朗诵,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背诵,同位间相互检查。老师提问默写。

五、布置作业:1、预习杜甫诗三首之《秋兴》,并将它改写为写景抒情散文。

六、教学反思:

  《蜀道难》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

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高一学生阅读的古体诗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所以这一课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在上学期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加强赏析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从而为学习这单元的其它诗歌开个好头,也为学习必修四中的宋词打好基础。对于李白,在探究学习中虽有涉及,但预期的作用不是很好,估计是因为时间太仓促学生没有充分把握材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蜀道难教案
必修四:《蜀道难》学案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李白?蜀道难》教案9
《蜀道难》说课稿
《蜀道难》教学设计1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