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服】凤尾裙

 

  裙子是从裳演变而来的一种服饰。古代“裙”、“群”二字同源,群表示多,就是指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所以有“裙”的名称。穿裙子大约是汉代以后才开始的风习。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完整的裙子实物,用4幅素绢拼制而成,上窄下宽,呈梯形。裙腰也用素绢,裙腰的两端分别延长一截,以便系结。整条裙子不用任何纹饰,也没有缘边,当时称“无缘裙”。劳动妇女穿长裙劳作时,需要将长裙撩起来,系在胯间使其短些,以便于操作,称作“缚裙”。

红暗花绸刺绣马面裙

 

  用绸缎裁剪成大小规则的条子,每条上绣以花鸟图纹,在两畔镶以金线,拼缀成裙,下配有彩色流苏,称为“凤尾裙”。

  魏晋以后,裙子的式样不断增多,色彩也更加丰富,装饰也日益讲究。两晋时期流行起一种名为“间色裙”的裙子,以两种以上颜色的布条间隔而成,整条裙子在制作时被剖成数道,几色相间,交映成趣。开始间色裙每幅较宽,色彩搭配有红绿、红黄等。后来,整条裙子间色的布幅变得愈来愈窄,颜色也愈来愈丰富。隋代妇女的裙子样式基本承袭南北朝时的风格,但长度更长。间色裙常被剖成12间道,俗谓“十二破”,在当时有“仙裙”之美誉。
 
  到了唐代,妇女的裙子长度有了明显的增加,长裙曳地是常见的现象。为了显示裙子的修长,妇女穿裙时常将裙腰束在胸部,甚至束在腋下,裙子的下摆则盖住脚面甚至在地上还拖曳一截。为了不妨碍活动,劳作时也要将裙幅撩起并系在腰间。唐代妇女的裙子宽度一般以广博为时尚,大多数都用6幅布连接而成,因而有“裙拖六幅湘江水”的形容。裙子色彩也非常丰富,年轻妇女最喜爱的是一种鲜艳的红裙,人们称之为“石榴裙”。武则天《如意娘》诗有言:“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后来“石榴裙”就被当作妇女的代称。另外,还有染成晕色的裙子,即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染成色彩相间之状,两色之间的交接部分无明显界限,过渡自然,呈现出晕染效果,因此被称为“晕裙”。这个时期裙子上的装饰也名目繁多,有在裙上作画的,称为“画裙”;有在裙子上镶嵌珍珠的,称“珍珠裙”。最为精美的是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所创制的百鸟毛裙,以百鸟之羽织成百鸟之状,正视为一色,旁视又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又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可见其精巧至极。

 

郁金裙:古时用郁金染制的金黄色裙。亦泛指黄裙。 唐 杜牧 《送容州中丞赴镇》诗:“烧香翠羽帐,看舞郁金裙。”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之五:“淡黄衫子郁金裙,长忆箇人人。” 清 龚自珍 《隔溪梅令·<羽陵春晚>画册》词:“郁金裙褶晚来松,倦临风。”
  宋代妇女的裙子色彩以素雅为主,裙身仍然很宽,通常的裙围都在6幅以上;随着裙幅的增加,裙上的折裥也就明显地增多。裙子施裥,裙幅便可增加,裙围也可增大,这样,穿着者蹲坐行走都比较方便。裙上施裥是东汉以后出现的风习,宋代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裙幅越多而折裥越细,因此有“百叠”、“千裙”的形容。宋代士庶妇女出行,喜欢骑驴,为了乘骑的方便,多穿一种前后开衩的“旋裙”。富贵之家还有用郁金香草来浸染裙子的,染出的裙子多为黄色,在身上能散发出阵阵香气,称为“郁金裙”。
  辽金元时期,汉族妇女所用裙式基本沿袭宋代遗制。而少数民族的女裙,则较多地保留了本民族的特点。如辽金时期的契丹、女真族妇女多穿一种襜(chān)裙,颜色以深暗为主,上绣连枝花木,周身有6裥,裙内用铁条圈架作裙衬,使裙摆扩张蓬起,显得华丽富贵,与我们现在穿的欧式婚纱相似。
  明代恢复了汉族习俗,女裙形制仍然保存着唐宋时的特色。曾风靡于唐代的红裙,宋代的百裥裙,到了明代再度流行。裙子的长短、裙褶的多少,随流行之风不断变化。明初女裙崇尚质朴、清淡,没有明显的纹饰。到了末期,则追求起华丽的格调,如以缎裁剪成条状,每条绣花,两畔则镶嵌金线,因为造型与凤尾相似,故被称为“凤尾裙”。另有一种画裙,折成数十细褶,每褶各用一色,轻描淡绘,色彩清雅,五色俱备,风动时色如皎月之光华,因此取名为“月华裙”。更有一种“百花裙”,裙上绣或织有大小相间、形态各异的花朵,成为明代礼服中的一种裙式。
弹墨裙:又称“墨花裙”,是用弹墨色而成,故名。雅淡得别具风致,清代时甚流行。   是用墨弹在裙口子上,雅素而别具风格,象一幅水墨画,渲染出千姿百态的变化
  清代初期的女裙,仍保存着明代的遗俗,有凤尾裙、月华裙等式样。后来随着时代的推移,也有许多新型的裙式问世。如“弹墨裙”,它是以浅色绸缎为底,上用弹墨工艺印上黑色小花,因色彩素雅,花纹别致而深受欢迎。凤尾裙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在裙腰间下缀绣花条凤尾;第二种是在裙子外面加饰绣花条凤尾,每条凤尾下端垂小铃铛;第三种是上衣与下裙相连,肩附云肩,下身为裙子,裙子外面加饰绣花条凤尾,每条凤尾下端垂小铃铛。这第三种凤尾裙,在戏曲服装中称为“舞衣”,在生活服装中也作为新娘的婚礼服用。
  此后,裙子的式样越来越多,随时有变,有在裙上装满各种飘带的;有在裙幅底下缀以无数小铃,使之叮当响的;也有裙幅下绣满水纹,随着人体的行动,一折一闪的。而传统的百裥裙在这个时候也经过了改制,成为前后有20厘米宽的平幅裙门,裙门的下半部为主要的装饰区,上绣各种华丽的纹饰,边加缘饰;两侧各打细褶,每个细褶上都绣有精细的花纹,上加围腰和系带,底摆加镶边。鱼鳞裙,形式与百褶裙相同,因百褶裙的细褶日久容易散乱,后来以细丝线将百褶交叉串联,若将其轻轻掰开,则褶幅展开如鱼鳞状。襕干裙,形式与百褶裙相同,两侧打大折,每褶间镶襕干边,裙门及裙下摆镶大边,色与襕干边相同。马面裙,前面有平幅裙门,后腰有平幅裙背,两侧有折。裙门、裙背加纹饰,上有裙腰和系带。还有红喜裙,为新娘的婚礼服,式样有单片长裙及襕干式长裙,以大红色地绣花,与大红色或石青色地绣花女褂配套。红喜裙在民国时期仍为民间普遍使用的女婚礼服。(来源:中国社会出版社《服饰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服饰特点
马面裙
历史小说写作素材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
罗裙,袅纤腰
裙子不嫌多 | 六款时尚女裙图纸
霞裙曳彩虹——清代女裙中的诗经之美 | Pola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