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火花上的《西厢记》

《西厢记》是我国元代大戏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是中国古典戏剧中典范性作品,也是前无古人的上乘佳作。《西厢记》的故事流传至今,在文学艺术上时有表现。曹雪芹就在红楼梦中巧妙的插进了《西厢记》,表面上让看到宝黛情窦初开的甜蜜快乐,实际上在暗示宝黛最终的悲凉结局。

除了在文学艺术上,在平面收藏品上也常有展现。邮票、连环画、火花等均印制过《西厢记》的故事。图上是南通火柴厂2003年印制的一套《西厢记》火花,全套16+2枚,贴标16枚,标幅51*35(mm),封标2枚,标幅102*70(mm),火花图案借用人民美术1963年出版的,王叔晖所绘的《西厢记》连环画翻印。(该连环画在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中获一等奖)

 

 

 《 西厢记》的原著是元稹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一问世,就广爱读者喜爱,成为一部经典爱情小说。以下是《莺莺传》故事的梗概:

 

贞元年间,张生是一位英俊飘逸、性情柔顺的青年,23岁还没有交过女友。张生出游到蒲州,住在了城东不远的普救寺,恰逢崔莺莺一家回长安,止留在普救寺内。

由于蒲州军中有人作乱,大掠蒲州百姓。崔氏一家,财产较为丰厚,奴仆也多,借住在寺内,又惊又怕,不知谁能救其一家于危难之中。正好张生与蒲关守将杜确私交很深,就请杜确捉了乱军首领,灭了乱军,确保了莺莺一家安危。

崔夫人为感激张生的伸手相救,设宴答谢,席间,请欢郎、莺莺拜张生为兄,以示对张生的感戴之恩。张生一见莺莺,容貌艳丽,光辉动人,一时竟不能自持,急于向莺莺示爱,在红娘的穿梭之下,两人从书来信往,到夜间私会,柔情密意,难舍难分。

谁知张生到长安去了数月,回来后却冷淡了莺莺,到张生二去长安,再也不言男女之情,正所谓:“始乱之,终弃之”。莺莺心碎之后,躲进老夫人房,心伤泪下。第二年,张生试考不第,留在了京城。一年后,莺莺委身他人,张生也另有所娶。后来张生路经莺莺居所,想以外兄求见莺莺,莺莺拒不迎见。张生再三肯求,莺莺只回词道:“自从消瘦减害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数日后张生将要离开,莺莺又回绝了一首:“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元稹(779——831)是唐代 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元稹以诗的成就最大,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会真记》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一段真实的爱情生活。与《西厢记》不同的是前者是悲剧故事,而后者以崔张二人幸福结合结束。张生就是元稹本人,崔莺莺是元稹母亲崔姓远房亲戚的女儿崔双文。元稹辞别崔双文后,赴京应试,被当时京兆尹韦夏卿赏识。元稹嫌崔家此时已无权势,于是巴结韦夏卿,娶其女韦丛为妻。后来元稹还想两次再见崔双文一面,可是均被拒绝。元稹在他的诗作《离思》中就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句子,充分反应他对往事的怀念。

元稹的这种行为,不仅薄情,而且势利,这比始乱终弃更让人愤恨。因此,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大骂元稹,“自私自利,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其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莺莺传》是怎样炼成《西厢记》的
中国古代才女:唐代篇《崔莺莺》
夜月明三五(唐·元稹)
【经学红楼】之《会真记》
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鉴赏
崔莺莺的真人真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