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名瓷出醴陵:釉下五彩瓷何以成为“红色官窑”?|五彩瓷器|醴陵

导言: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自古就有“天下名瓷出醴陵”之称,被称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醴陵瓷瓷质细腻,图案画工精美,尤其釉下五彩瓷器,五彩缤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红官窑扁豆双禽巴拿马瓶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历史发展】

早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生产釉下青花粗瓷。

清末民初:创造出醴陵釉下五彩瓷器

1904年,湖南凤凰人熊希龄(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总理)与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赴日本考察。在日本期间,他们发现日本瓷业技术先进,产品精良。第二年回国后,熊希龄在文俊铎陪同下,前往醴陵的主要粗瓷产地进行调查,找出了醴陵瓷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同时又看到了醴陵进一步发展瓷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消费市场广阔,瓷土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随即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当年,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正式开办,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龄任公司总经理,文俊铎任学堂监督。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独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

此前,醴陵瓷器用单一的氧化钴(俗称土墨)作彩饰原料,手工描绘粗犷花草图案后,施釉覆盖,烧成釉下青花瓷。1907年至1908年,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湖南瓷业制造公司的绘画名师和瓷业学堂陶画班的毕业生,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它的问世,立即得到业内人士和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和好评。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就是醴陵瓷在当时赢得的良好评价。

民国醴陵瓷孔雀图花口花盆

发展中期:远涉重洋走向世界

1909至1915年间,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相继在武汉劝业会、南洋赛会、意大利都朗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分别获一等金奖、一等奏奖、最优奖和优奖金牌。醴陵釉下五彩瓷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

1915年,醴陵瓷器远涉重洋,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的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瓷瓶和贵州茅台酒同获最高荣誉,为中国赢回了两枚金牌奖章。扁豆双禽瓷瓶是1911年湖南瓷业公司的经典之作。瓶高46.8厘米,撇口直径20厘米,瓶体洁白如玉,造型宛如凤尾,线条流畅,其釉面晶莹润泽,色彩沉稳典雅,花色构图生动自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被国外舆论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自此,醴陵瓷器举世闻名,采购客商络绎不绝,一批私营细瓷制造公司相继兴建,当时的盛况大有与景德镇并驾齐驱之势。

釉下五彩瓷在经历了短短的一、二十年发展期后,二十年代末,受多次战争影响,生产开始下滑,醴陵百余家瓷厂停产,最早生产釉下五彩瓷的湖南瓷业制造公司也于1930年倒闭,釉下五彩瓷生产中断。

民国醴陵瓷釉下彩鱼藻纹印章

历史性转变:获得“国瓷”美誉

1949年,醴陵和平解放,奄奄一息的醴陵瓷业有如枯木逢春,以后几年中,醴陵瓷业迅速得到恢复并取得长足发展。1954年,为恢复中断20多年的釉下彩瓷生产,经过有关部门多次寻访,找到了原湖南瓷业学堂陶画班首届毕业生、釉下彩艺人吴寿祺。此时吴寿祺已年近古稀,正在农村安享晚年。吴寿祺出山后,一面培养釉下彩绘人员,一面改革传统工艺,将“三烧制”改为两次烧成,釉下五彩瓷生产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此后,湖南陶瓷研究所、醴陵瓷器公司艺术瓷厂(群力瓷厂)先后成立,成为专门从事釉下彩装饰研究和生产的单位。

1955年,在湖南瓷业公司和湖南瓷业学堂的基础上,成立了湖南省陶瓷研究所。1956年成立了湖南省醴陵瓷业总公司,将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归入旗下。同年,陶瓷研究所聘请名师传授技艺,使已停产25年的釉下五彩工艺重获生机。

1959年国庆十周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器被选为首都十大建筑中的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工人体育馆用瓷,胜利杯成为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用瓷。1964年国庆十五周年,醴陵又成批精制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宴餐具和国家礼品瓷。此后,毛主席专用餐具、天安门城楼用瓷、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用瓷都指定由醴陵生产。作为国家用瓷和国家礼品瓷,醴陵釉下五彩瓷被人们誉为“红色官窑”。

解放初醴陵瓷山水纹笔筒

这一时期高档产品以精选的高岭土、石英、长石为原料,胎质坚密洁白,釉面光润,彩料艳丽,以最富盛名的“毛瓷”为代表。据《醴陵文史》载,毛泽东晚年喜爱醴陵瓷,群力瓷厂曾多次接受为毛泽东烧制瓷器的任务。1971年9月2日接受为毛泽东试制釉下彩餐具和烟灰缸的任务,并按时完成送往北京中南海。1974年5月奉命烧制带盖鱼盘,计42厘米,40厘米的各30件,15.5厘米浅型大碗80件。1974年11月承制内外饰釉下彩薄胎碗40件,茶盅40件,盖杯40件。1974年,又研制内外双面花、轻便耐用、保温性好、无铅毒、不含镉、不褪色的釉下五彩餐具。瓷厂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采用在生坯上绘画,碗内双勾描线、釉下分水填彩的工艺,这在当时为首创,设计出“芙蓉”、“月季”、“菊花”和“梅花”四季图案。一共烧出成品逾两万件,从中精选出佳品40件。

改革开放的早期1979至1986年间,醴陵瓷业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醴陵瓷器产品共有45种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群力瓷厂釉下五彩餐茶具两次获得国家金质奖。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独特的技艺和艺术效果,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醴陵釉下五彩瓷从生产工艺、制作规模、装饰手法、色料品种及艺术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釉下五彩瓷重放异彩,以至获得“国瓷”美誉。截至目前,“醴陵瓷器”产量占湖南省陶瓷总量的94.7%,占有全国14%,占世界日用瓷产量的9.6%。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作品:其乐融融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艺术特色】

器型特点:既有传统古韵又有创新新风

清末民初,湖南瓷业公司创烧的釉下五彩瓷的造型有其自身的特点,既有传统的古韵,又有创新的新风。如玉壶春瓶,在清代器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增长颈部,增宽腹部,产生夸张的视觉效果,令人赏心悦目。又如凤尾尊,是醴陵窑的独特器型,它综合了传统的尊和觚的特点:喇叭状口,颈部挺拔,腹部圆鼓,圈足外撇,底圈多为二层台圈足,因瓶颈至瓶口外延似凤尾而得名。值得一提的是,一百年前,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的代表作“扁豆双禽瓶”,其器型就属于凤尾尊类。

据《醴陵县志》记载:醴陵细瓷产品的造型分圆器、琢器、三班器、模型器四大类。据统计,早在1946年,醴陵有细瓷产品500多种,其中圆器200多种、琢器160多种、三班器100多种。醴陵五彩瓷的器型讲究造型轮廓线的韵律美和阴阳美,同时也讲究器型的个性化和多样性。

纹饰艺术:没有“生搬硬套”中国绘画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纹饰,虽然蕴含着中国绘画的基因和特点,但始终没有离开陶瓷装饰艺术特有的本质特征。五彩瓷的纹饰虽然追求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但始终没有生搬硬套地按中国绘画的审美标准及创作原则进行创作。五彩瓷的纹饰设计,不仅要考虑装饰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更要考虑纹饰在三维空间中,与胎质、造型、色彩、意境如何浑然一体、珠联璧合。

题材范畴:广泛丰富生动活泼

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题材有个发展过程,清末的五彩瓷题材多为花鸟题材,反映南方农家庭院的蔬菜瓜果以及乡间花卉、草虫鱼藻等题材十分普遍,从图形结构上赏析,常将蔬果花草进行有机结合,并遵循主宾、疏密、争让等美学规则,体现了均衡、变化、对比、统一的艺术法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彩瓷的题材广泛丰富:它包括人物、动植物图案、几何纹样、吉祥图案和书法文字等。人物图案有戏曲故事人物、神仙高士、吉祥寓意的财神等,其中有些素描形式的图案具有时代性特征。植物图案比较常见的有牡丹、菊花、莲花、牵牛花、石榴、灵芝、枇杷、松、竹、梅等。动物图案既有神异的龙凤,也有生动的孔雀、云鹤、雁、鹅、猫、兔等。动、植物图案往往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清釉下五彩花卉葫芦瓶高30cm 底款: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

装饰构图:与中国绘画“同源同理”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装饰构图,与中国画的构图同源同理。之”字为左推右让、“甲”字为上重下轻、“由”字为上轻下重、“则”字为左实右虚、“须”字为左虚右实。醴陵釉下五彩瓷在传承传统的构图章法中,有其鲜明的特点。其讲究灵活变化的散点透视法。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醴陵瓷界大师邓文科、陈扬龙、王坚义、宋定国为世博会设计创制了釉下五彩《万花赏瓶》,将参加世博会的100多个国家的国花组合在一个画面上,喻示了“百国同贺中华盛世,共享美好生活繁荣”的主题,这种大胆构图突破了国界、花种等时空局限,千百年来,百国的国花首次与醴陵釉下五彩亲密融合,产生惊艳的审美效果。另外,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装饰构图还强调构图疏密有致、密而不繁,疏而不空,主次分明,虚实相生。

装饰形式:与中国绘画“不谋而合”

千百年来,中国陶瓷装饰与中国绘画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在中国传统陶瓷装饰艺术中,绘画性装饰是其重要特征之一,而釉下五彩瓷艺术则在继承唐代长沙窑的基础上,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将这一绘画性的特征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釉下五彩瓷装饰艺术借鉴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在器物上反映中国绘画的特点,并使这种艺术风格成为装饰的主流形式。尤其是在初创时期,匠师们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移植或借鉴到陶瓷装饰中,装饰题材和对题材的处理都与中国绘画不谋而合。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装饰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中国画形式、西洋画形式、图案画形式。中国画形式又分工笔画形式、写意画形式、工笔画与写意画相结合形式;西洋画形式又可分为素描画形式、水彩画形式;图案画形式又可分为具象图案画形式、抽象图案画形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釉下五彩瓷及其历史发展
“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么区别?什么是青花?
釉下五彩瓷
醴陵窑釉下五彩瓷
去醴陵旅游,惊叹朋友收藏的60件釉下彩瓷,看完我生气了
【国臻艺苑】特别推荐~当代著名工艺美术师(瓷板画)名家:王佩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