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深圳博物馆之磁州窑展

   磁州窑是宋代以来我国北方兴起的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窑场之一,以富有乡土气息与民间色彩见称,特别是它的白地黑花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景,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民俗、民风画卷。磁州窑所在地的瓷业生产历史可追溯至北朝,历经隋唐的发展,至宋金元达到鼎盛,明、清仍延烧不断。磁州窑传播广泛,影响深远,蜚声中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分布在今河北省磁县境内的漳河流域和峰峰矿区境内的滏阳河流域。其中,磁县观台磁州窑遗址是磁州窑遗址中面积最大、地层最丰富、最具典型意义的窑址。除磁州窑以外,北方许多窑场也生产与之相类的产品,我们将其统称为“磁州窑类型”。迄今发现的“磁州窑类型”窑场,广泛分布在北方10多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于晋、冀、豫三地。

   

   在磁州窑一千多年的烧造历史中,宋金元是其繁荣期,金代达到鼎盛。北宋时期,名窑林立,磁州窑注重模仿学习,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将陶瓷技艺与书画艺术融为一体,创制了剔花、白地黑花等磁州窑典型装饰技法,形成了独特的风貌。金代,磁州窑于战乱中生存下来,不断增加烧制品种,丰富装饰技法,突出艺术特色,扩大生产规模,成为集大成的一个时期,特别是此时出现的釉上红绿彩瓷,对我国后世各类彩瓷的大发展做了技术上的准备。元代,磁州窑瓷器装饰品种减少,以白地黑花为主要装饰技法,但内容极为丰富,其产品除满足内需外,还行销海外。

   剔花是磁州窑瓷器中最精美的装饰技法之一。它通常是在化妆土的器胚上剔刻花纹,利用化妆土与色釉、胚胎质地与烧成后颜色的不同,使纹饰显露出来。在化妆土工艺应用广泛的北方窑厂,剔花装饰颇为流行。从工艺技法和装饰效果看,剔花装饰又可分为胎地剔白花、白地剔黑花、黑(赭)地剔白花,低温色釉剔花等。

   

   白地黑花缠枝花纹梅瓶·金、白地黑花鱼藻纹大盆·元。白地黑花即白地釉下黑彩品种。宋金磁州窑将中国绘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富有笔墨情趣的白地黑花瓷器,其工艺是在成形的胎体上敷一层白色化妆土,再以毛笔蘸黑料描绘纹饰。然后施一层透明釉入窑烧制。形成黑白对比强烈的装饰效果。在磁州窑各类装饰当中,白地黑花可谓是最具代表性的品种。

   

 

   两晋南北朝时期,今磁县的贾壁、峰峰的临水地处中原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自北朝就开始生产瓷器,创立了北方最早的青瓷窑场,是宋金磁州窑的前身。

   唐《元和郡县志》载:“隋开皇十年……置磁州,以县西九十里有磁山、出磁石,因取为名。”此阶段瓷窑以生产白瓷、黑瓷、青瓷为主,器物品种多而不单一,以宋及以后磁州窑的大发展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青釉龙柄鸡首四系壶·北齐,茶酒器。因壶嘴做鸡首状而得名,后柄做龙头饮水状,通体施青釉。

   

   白地剔花莲扮纹行炉·北宋、珍珠地划花钱纹香炉·北宋。行炉为宋金流行香炉式样,一般上部为圆形宽平口沿,中为圆形直腹,下承喇叭形高足,为佛教礼佛时焚香所用。自南北朝始,佛教中有一种修持为“行香”,即手捧香炉围着佛像绕行三圈、七圈或更多,因香炉既可以固定放置使用,也可以手持行走使用,故称为行炉。它的流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金佛教的盛行。

   

 

   红绿彩释迦牟尼坐像·金、红绿彩童子卧像·金。红绿彩瓷属釉上彩绘品种,出现于公元十二世纪。它通常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用红、绿、黄等色料描绘花纹,再入窑经低温烘烤而成。其工艺为明清时期彩瓷的大发展做了技术上的准备。早期的红绿彩瓷器不仅有装饰诗句、花草的盘碗,还有勇猛威严的将军、雍容华贵的妇人、天真无邪的儿童、温文尔雅的文吏和杂剧中插科打诨的丑角等,堪称宋金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录影”,是研究宋金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屋顶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富有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建筑的冠冕。冠冕上有着各种装饰,从龙、凤到飞禽走兽;从神仙到凡夫俗子;从日月星辰到山川万物。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脊饰的最初功能是压住瓦片和屋脊收口的结构构件,是脊端节点的构造衍化,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以装饰为主的构件,用以彰显屋主及建筑本体的身份和地位,因而脊饰能够最有效地反映一个地区的建筑民俗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国脊饰造型古代是以图腾崇拜为基础,是儒道佛思想与世俗观念相结合的产物。

   素胎点黑彩力士脊饰·金、素胎点黑彩武士脊饰·金

   

 

   素胎点黑彩摩羯脊饰·金、素胎点黑彩海狮脊饰·金

   

 

   彭城窑是明清民国时期磁州窑的杰出代表。明代碑刻记载“彭城陶冶利甲天下”。到了清朝初期,其日用瓷覆盖了民间市场,民间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至清末,由于受到“洋瓷”的冲击而开始衰落。

   民国时期,彭城的瓷业一度恢复了短暂的繁荣,并对制瓷工艺有所改良,开始生产青花、五彩和粉彩等当时社会流行的瓷器品种,民间有“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赞誉。

   白地黑褐彩太平有象灯台·清、白地黑褐彩寿星骑鹿烛台·清

   

 

   白地黑褐彩虎形灯台·清、白地黑花送子观音像·清

   

 

   白地黑褐彩模印人物桃型倒流壶·清、白地黑褐彩菊花云蝠纹葫芦瓶·清

   

 

   青花山水花鸟纹枕·清、青花山水图四方瓶·清

   

 

   青花五彩模印贴花杂宝八棱瓶·清、白地绿彩山水图双耳瓶·民国

   

 

   青花五彩花鸟图盖罐·民国、白地黑褐彩人物纹罐·明

   

 

   白地黑花“招财进宝”文字罐·清。此罐前书“招财进宝”,后写“日进斗金”。罐侧的几行“打油诗”读起来十分有趣,倒是有几分警示的作用。从罐口独特的形状看,其功用大概等于现在的储钱罐吧。

   

 

   白地黑花福寿夔龙纹罐·清

   

   观台窑位于太行山东麓,漳河右岸,为磁州窑中心窑场之一,最具代表性。它创烧于五代末宋初,元末明初衰落。其考古发掘地层清楚,出土丰富,为宋、元磁州窑进一步综合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黑釉长颈花口瓶·元、白地褐彩散草纹花口瓶·元

   

 

   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元、白地黑花卷云纹四系瓶·元

   

 

   伽陵频迦,又名妙音鸟,来源于印度神话和佛教传说,它借鉴了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有翼神祇天使的某些形象特征,是印度神话、希腊罗马神话相结合的产物。据佛经记载他是半人半鸟的神鸟,被作为佛前的乐舞供养。

   黄绿釉伽陵频迦立像·金

   

 

   瓷枕是陶瓷制品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除了作为寝具外,还被用于辟邪、号脉及随葬等,同时兼具清凉沁肤、爽身怡神的功用,因而唐宋以来非常流行。

   宋金元是陶瓷枕烧造地域分布最广、品种最丰富、生产数量最多、艺术水平最高的一个时期。其中磁州窑陶瓷枕更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宋金元陶瓷枕中的翘楚。磁州窑陶瓷枕的造型多样,有如意形、腰圆形、叶形、长方形、人物和动物形等;装饰技法繁多,有白地黑花、三彩、剔花、珍珠地划花、红绿彩等不同品种;装饰题材丰富,除山水、花鸟、龙、凤等纹饰外,工匠们更把诗、词、曲、赋、杂剧、平话以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以书法和绘画的形式表现于枕面之上。透过这些造型各异、工艺精湛、内容丰富的陶瓷枕,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从中还可以领略到宋金元时期的世风民俗和社会生活中的以幅幅鲜活画面。

   白地黑花元杂剧长方形枕·元、白地黑花“升仙图”长方形枕·元

   

 

   白地黑花“欲做高堂梦”腰形枕·金、白地黑花“落梅风”长方形枕·元

    

 

   白地黑花“童子赶鸭”图长方形枕·元、白地黑花“猛虎望月”图长方形枕·元

   

 

   白地黑花一束莲纹八角形枕·金、白地黑花蓖划水波如意形枕·金

    

 

   白瓷珍珠地卷草纹亚腰枕·北宋、白瓷划花牡丹纹叶形枕·北宋

   

 

   白地黑花仕女枕·元、蓝褐彩仕女枕·清

   

 

   胶胎方枕·唐

   

   绿釉划花荷花纹长方枕·金、黄绿釉划花瓜瓞纹腰型枕·金

   

 

 

   部分文字引自展览介绍与有关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涨知识】历代磁州窑的这些事你都不知道,怎样玩转收藏?
磁州窑瓷器的鉴定与鉴赏
宋代金代磁州窑瓷器赏析
元青花:瓷器上的水墨画
磁州窑——民窑中的珍品!
谈谈磁州窑青花瓷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