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苏州范文穆公祠

 苏州范文穆公祠


   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去世后谥号“文穆”,故位于石湖北渚茶磨屿下的范成大祠的正式名称叫“范文穆公祠”。

学生时代吟诵过的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仍朗朗上口: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夹蝶飞。

628日,因到石湖的时间太晚,既没有进治平古寺、石湖书院、古石佛寺游览,更没有看到范文穆公祠。1022日与时云彬同游苏州时,便再次来到石湖风景区。我们在上方山公园售票处得知,“范文穆公祠”在石湖北渚茶磨屿下,要从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门进入。购过门票进入景区大门,沿着石径进园,右折便看见


一片杏黄色墙面。走到近处,坐东朝西的门洞上方镶有一块“治平寺”匾额。走过拱形门洞,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天王殿,大殿正中供一尊弥勒佛,笑迎八方来客。


   天王殿后面是一片宽阔的庭院,院中有块下沉式凹地,凹地正中有眼古井,八角形井栏上刻着“越公井”等几行字。旁边有一篇简介:越公井,位于治平寺内,位置较高,属山泉井。历代方志均有记载,称其为吴王大井。隋越国公杨素曾移吴县县治于寺内。《吴郡图经续》记载,“寺旁有巨井,深不可测,井有石栏,栏侧有隋人记刻。”范成大《吴郡志》云:“隋开皇十年(590)越国公杨素筑城创斯井焉。时屯师众多,日饮万人。”《吴门表隐记》载:“唐张又新品定,……第四泉在治平寺内,即杨素井,明初此井已湮没。”《石湖志》记载:“吴王大井,一名越公井,上有亭匾曰‘吴井子泉’。”宋《施清臣记》云:“创之于吴,则井为台设;竣之于隋,则井为城用。此言有理。”民国十五年(1926年)李根源在《吴郡西山访古记》中记载:“越公井尚存,阔丈余,泉甘冽,隋人刻字井栏,寻不获,毁于兵火?不可知。十六年置一井栏,八角柱形,……井栏壁镌刻越公井,隋开皇十年越公杨素凿。李根源题,民国十一年张一麐补书。”2007年9月,在李

根源题井西南6米处发现古井一口,井台四方,低于地表1.1米,中台为青砖铺成,中有青石制八角台体井栏一个,上有绳痕30余道,可见年代久远。专家推测,此进不晚于明代,应为明代湮没的越公井。

院中的银杏树已经落叶,阳光斜照下,遍地金色,异常绚丽。庭院后面是大雄宝殿。殿侧廊壁镶嵌明代才子唐寅所撰“治平寺造竹亭疏”石刻,及明蔡羽撰写的


《石湖草堂记》等石刻。

继续向东步行,绿树掩映下是三间卷棚歇山顶平房。进门,堂上悬挂“石湖草堂”匾额,落款:文征明。有介绍说,石湖草堂在治平寺内,历代文人雅集处。唐


代诗人朱佐月、花鸟画家滕昌祐、元代书画鉴赏家柯九思等都曾寓居于此。明代王宠曾郊居石湖,与唐寅、文征明、王守、汤珍诗文往还,结成文社。明正德十六年(1522年),王宠被推为文社领袖,从四月开始到六月竣工,造三间厅堂。文征明题额“石湖草堂”,洞庭西山人蔡羽作《石湖草堂记》。新落成的石湖草堂“左带平湖,右绕群峦,负以茶磨,拱以楞伽,前却修竹,后拥清泉,映以嘉木,络以薜萝,翛然群翠之表。”草堂建成之后,又在其侧建竹亭一座,唐寅为之作《治平寺造竹亭疏》。智晓和尚在草堂周围遍植海棠,为一时之胜。王宠曾画《楞伽水隐图卷》一轴。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文征明之侄文伯仁绘《石湖草堂图》……。抬头看,草堂木屏上刻有一幅《文社聚会图》,两侧庭柱上挂有一副雅宜山人王宠撰书的楹联:“取静于山,寄情于水;虚怀若谷,清气若兰”。堂上陈设罗汉床、画桌、书柜、琴台等明式家俱。

游览过“石湖草堂”,我们已经到了茶磨屿东端。踏着石径小路绕过一片树林,是一组江南庭院风格的建筑。三间门厅前后都是玻璃短窗,室内光线明亮。走进门厅,后梁悬挂一块顾廷龙先生题写的“范文穆公祠”匾额。堂上置一架木屏,屏风正面写有一篇《范文穆公祠简介》:范文穆公祠由御史卢雍于明正德十五年


(1520年)创建,以纪念乡贤、南宋名相范成大。“文穆”是范成大谥号,故俗称范公祠。因内设书院,又名石湖书院。祠堂位于茶磨屿前,背山面湖,与石佛寺为邻。据记载,建祠时移置宋孝宗御题“石湖”碑刻于祠中。次年于享堂内塑范成大像,并将范成大手书《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摹刻石上,嵌于祠壁。明代大学士王鏊撰《范文穆公祠堂记》,历述范公事迹。明、清时期屡经修葺,直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尚存祠宇三进,后年久失修,日渐倾废。新中国成立后,于1963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市政府拨款整修,重建门头、正厅及回廊,1986年10月对外开放。2005年重塑范成大青铜像。将遗存的范成大手迹《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七方石刻妥加保护,并补刻范成大《蝶恋花》词碑一方,以复旧观。门内雨廊间嵌有王鏊《范文穆公祠堂记》等碑刻二十方,历史及艺术价值兼具,弥足珍贵。

走过一片庭院,二进是“寿栎堂”,堂上匾额落款:石湖居士,为范成大撰




书。厅堂正中是范成大青铜坐像,身后是一幅《湖山胜境图》。两侧庭柱上挂着一副楹联:“千秋崇庙祀,行春串月感怀时;万里记吴船,蜀水巴山经过处”。上联说的是范公祠所在位置,“行春串月”是石湖北渚行春桥九个桥孔,八月十八月明之夜见到的景观。下联说的是范成大为官经过的地方。

另有一篇《范成大生平简介》:范成大(1126—1193),平江吴县人,字至能,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田园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四大诗人”,官至参知政事,是继北宋范仲淹之后,苏州又一名相。范成大少年时居石湖,父亲早亡,由母亲抚育成人。二十九岁中进士,初任户曹,后监和剂局、处州知府。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宋孝宗派“祈请使”出使金国,协商两件大事:一是祈求归还北宋帝陵所在的巩、洛之地;二是重议两国递交国书礼仪。这时距北宋灭亡已有40多年,南宋与金国以淮河为界,并以“侄儿”身份卑事金国。孝宗皇帝想以“祈请”的方式收回失去的山河与尊严。此行不啻于与虎谋皮,且凶多吉少。左相陈俊卿、吏部侍郎陈良祐均因劝阻遣使而遭贬,满朝大臣无人敢领命。而范成大挺身而出,慨然而行。临行前宋孝宗说:“朕不败盟发兵,何至害卿。啮雪餐毡,理或有之。”无疑孝宗皇帝要他作好苏武牧羊的心理准备。出使金国途中,范成大写下大量日记,记载沿途所见山河破碎及百姓苦难状况。取东汉名士陈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之意,将日记汇集成《揽辔录》。还赋写七十二首绝句记载风土人情及百姓困苦,汇成《北征小集》。例如,到了北宋京城汴梁,看见父老乡亲日夜盼望宋军前来收复淮北半璧江山,写下一首《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还写过一首《清远店》反映南北分隔,骨肉分离,百姓遭奴役的痛苦:

女僮流汗逐毡并,云在淮乡有父兄。

屠婢杀奴官不问,大书黥面罚犹轻。

范成大出使金国三个月时间,面对威逼,申辩不屈,虽未达到孝宗皇帝目的,却能全节而返,受到朝野称道。甚至连金主也认为范成大忠于职守,其行为“可以激励两国臣子。”

淳熙五年(1178年)范成大擢升参知政事(副宰相),但终因与孝宗意见不合,二月之后便解职。乾道七年,受命出帅静江府(广西桂林),行程数千里,途中游览了名山大川,写下大量游记、诗词。之后,取韩愈咏桂林“远胜登仙去,飞鸾不遐骖。”诗意,将沿途诗文归入《骖鸾录》。

晚年,范成大归隐故乡石湖种梅栽竹,自比陶渊明。那时常与下层农民接触,创作出描绘农村景物,风俗人情,以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这些诗作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成为他诗词创作的巅峰之作。


这些诗在南宋时期就有很大影响,到了清代更是被诗家推崇备至。与他同时代的田园诗人杨万里在《石湖居士诗集序》中说:“大篇决流,短章锋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文字之陈陈,一唱之鸣鸣,不可得也。”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评价范成大:“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之集大成者。”《四时田园杂兴》之二,被选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上方山之高,孕育出范成大临难不屈的傲然之气,石湖之秀浸润出范成大清新明快的田园诗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石湖风景区景点:范文穆公祠
苏州石湖西岸的范成大祠
姑苏石湖 - 范成大祠及治平草堂
探幽上方山(二)
百里奚荐蹇叔,群贤毕至,秦国大治
井栏壶竟然有这么款,紫砂老玩家都不一定全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