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延安鲁艺旧址

     延安鲁艺旧址


   921下午,游览过米脂李自成行宫还不到5点钟。我想,路上顺利的话,还来得及赶到延安住宿。于是,抓紧时间出城,向着绥德方向前进。然而就在我们沿着210国道前进了五、六公里,路上便塞车了。可能是到了下班时候,大家急着回家,路上大货车、小货车、轿车、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把整条公路堵得严严实实。尽管有不少交警在路上疏导,由于堵在里面的车辆太多了,只得走走停停缓慢移动。米脂到绥德25公里路开了一个半小时,到绥德市区天快要黑了。不过,这时路上倒空了。于是,我们还是向着延安方向赶。过了绥德县城,天开始黑下来了。那是一条穿行于黄土山丘之间的国道,弯多路窄。到达延川县城已是晚上8点多了。毕竟晚上开车不安全,我们便进城找了家宾馆住宿。

第二天早晨7点,吃过早饭继续向延安前进。这时,我们看到沿路的景色很


美,起伏的群山,清澈的小溪,平整的田畴,在晨雾中显得异常灵秀。上午9点我们进入延安市郊,路边看到去“鲁艺”的指路牌,便决定就近先游“鲁艺旧址”。

到了“鲁艺旧址”门前,看到的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看介绍,


这座教堂建于1934年,由西班牙神甫所建。1937年抗战爆发后,广大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其中有一大批是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的文艺工作者。19381月,为纪念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六周年。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演出话剧《血祭上海》,中共中央一些领导观看了演出。同年2月,由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发起成立以鲁迅名字命名的艺术学院。19384月,鲁迅艺术学院正式成立,校址选在延安北门外云梯山下的文庙台上。19398月,迁至城东桥儿沟,以天主教堂为教室,其余房屋为师生宿舍、图书馆等。这座教堂是延安唯一的石材建筑,所以鲁艺的校舍当时在延安是最好的。1943年,併入延安大学后,改名“鲁迅文艺学院”,简称“鲁艺”。

教堂前面是一片花岗岩铺设的广场,广场中央有块大圆石,上面刻的是当年毛泽东的题字“鲁迅艺术文学院”。广场朝东一排10间窑洞是“鲁迅艺术文学院简史陈列室”。看来,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们办了登记手续,才有一位老同志帮我们打


开窑洞的一扇扇门,让我们进去参观。里面陈列有“鲁艺”历任院长、系主任和教师的姓名及部分照片。当时的“鲁艺”集中了许多优秀的文艺工作者。起初只有7位教员,50多个学生。分戏剧、音乐、美术系,后来又增设了文学系。先后担任正副院长的有徐特立、沙可夫、赵毅敏、吴玉章、周扬等。先后担任系主任的,戏剧系有张庚、田方、符律衡;音乐系有吕骥(上次在无锡游览华彦钧墓时了解到是吕

骥发现的天才音乐家阿炳)、贺绿汀、冼星海;文学系有周扬、何其芳、严文井;美术系有江丰、王曼硕、钟敬之。另外艾思奇、李卓然、李富春、杨松、华君武等都担任过鲁艺的教员。

参观过“简史陈列室”,老同志又带我们去参观“鲁艺”教室。我们看到那些


教室都设在窑洞里,音乐系和戏剧系在同一排窑洞;文学系和美术系在后面的一排窑洞。在窑洞里面我们看到了当年用过的乐器、画板和学员们住宿的房间,一切都


非常俭朴、简陋。学生活动的操场旁边墙壁上挂有当年毛泽东题写的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


   鲁艺成立不久,组织了一个实验剧团,演出话剧、歌剧,有名的话剧有《夫丹河》《流寇队长》《农村曲》《一心堂》《希特勒之梦》,歌剧《兄妹开荒》。贺敬之、丁毅创作的大型歌剧《白毛女》受到延安军民的欢迎和中央领导的赞扬。在音乐方面,鲁艺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成为当时流行的抗日歌曲。在美术方面,办过几次木刻、绘画、摄影展览,影响深远;文学方面出版的刊物有《草叶》《文艺

战线》。由周扬主编,陈荒煤、严文井编辑,先后出刊6期,影响遍于全国。

1945年,延安大学迁往东北办学,“鲁艺”随同前往。中途一段时间,迁校师生曾在张家口待命。19469月到达佳木斯,编为“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至此,“鲁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看过“鲁艺”各系的教室,老同志又打开教堂的边门,带我们到教堂参观,并


说,这里是“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旧址”。走进大厅,主席台正面墙上挂有一面共产党党旗,党旗左侧挂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像,右侧挂的是列宁、斯大林像。主席台上放着9张桌椅,台下放有20多张长条木凳,场面庄严而简朴。看过介

绍,才知道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
17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39位中央部门和地区负责人。会议由张闻天主持,王稼祥传达共产国际指示,毛泽东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会议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克服了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了以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

原来只知道延安有所鲁艺学校,看了鲁艺旧址,革命年代的学校确实非同一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陕北
延安枣园
胡新民:延安文艺工作者眼中的毛泽东
“啊延安”成了他的名字,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旋律都会让人热血沸腾!
延安时期的“窑洞大学”
为人民服务的至乐——延安鲁艺生活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