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历代主要迁徙
                                  历代主要迁徙
据唐温佶碑和温邈墓志记载,源于夏代温国的温氏于周初开始迁徙,别封于郄地后又迁徙至太原祁县(另一说为直接迁徙至太原祁县)。这一支温氏在祁县人才辈出,成为望族。

     另据《隋书·康国传》云:“自汉以来,相承不绝,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这个温姓的月氏人,应该是西周时期温人融入月氏者。其一部人温人未能越葱岭者,遂留居于新疆南部,建立起温宿国(今温宿县),成为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臣服于汉朝。这是见于资料最早的温氏迁徙。

温氏的迁徙在秦末汉初已开始见于史料之中。

     汉朝时,温姓已经在山西太原形成望族,并在华北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汉代的常见姓氏之一。

      汉初温疥因帮刘邦破楚军有功,被任燕相。后又在燕地发现燕王造返阴谋,告诉刘邦,协助刘邦平叛了燕王,又因功被封栒顷侯。其孙温何徙居太原祁县,为太原温氏开派始祖。

      东汉时期,温序的三个儿子,温寿封邹平侯,温益为兖州刺史,温恕为琢州太守,分居河北、山东等地。

      温姓在汉代为汉代常见姓氏之一。太原郡(祁县)、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枣强)、平原郡(今山东平原、清平、高塘、临清、武城),均成为温姓郡望。特别是太原郡,人才辈出,最为辉煌。

汉晋南北朝时期,因战争频繁,温姓人和其他姓氏一样,人口急剧减少。为避战乱,温姓人和其他姓氏一道,开始向南播迁。

东晋时,有大批温氏先人随晋室南迁。最著名的是祁县温峤,辅佐晋元帝渡江,任江州刺史,其子孙开始在江西繁衍。

                温氏向南方的迁徙

一、 温峤后裔的南迁

东晋时随晋元帝渡江任江州刺史的温峤,其十二世孙温皋于唐武德元年(618)入籍浙江,温皋之孙温颙于唐咸亨三年(672)又到江西任虔州(今赣州市)刺史,其子温誗于唐开元年(713)任虔化(今宁都)县令,遂家于宁都。

温誗七世孙少四郎迁石城,为江西石城县温氏迁徙始祖。少四郎生同保公,同保公生九子,后裔播迁甚广。

二、 温彦博后裔的南迁

江西赣南有一支温氏系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

唐咸通九年(868)十一月,庞勋玫陷彭城(徐州),徐泗观察使崔彦鲁及其幕府温庭皓(温彦博裔孙温庭筠弟)等被俘。庞勋以刃胁迫庭皓为他向朝廷草表,求为节度使。廷皓假装应承,回家与妻儿诀别,命二子启泰、启佑远徙江右虔州。次年四五月间,彦鲁被杀。庭皓亦遇害,诏赠兵部郎中。

庭皓生四子:启泰、启佑、启昌、启训。启泰生祥清,祥清生友德、友诚。启佑生祥谓,祥谓生伯诚。启昌生天祐,天祐生庆衍。启训生天仁,天仁生庆衎。

启泰、启佑逃离徐州,来到虔州,居赣城南门。至友诚公迁居宁都温川山,伯诚公迁居宁都大路口。伯诚公之子魁二公迁居吉水小木林乐具地。友诚公七世孙谅直公(1062-1103)迁至吉安府永丰县瑶田赤岭开基。

三、 温大雅后裔的南迁

太原郡温氏“三彦”之长兄温大雅(彦弘)五世孙温佶南迁到河南省河清县(与温县同属温孟路,而今济源市境内小浪底北岸),与洛阳隔河相望。温佶后裔人丁兴旺,繁衍于洛阳一带黄河沿岸。其子温造官至礼部尚书。

宋朝末期,洛阳温氏温文宁(1210-1280),讳敬,字周穆,号东升,宋咸淳四年进士,官居岭南南雄知府,后随南宋抗元迁至广东新会,后裔枝繁叶茂,被称为岭南温氏始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玄则后裔农学家王从德——祁县历史名人补考_武殿旺
太原王氏源流世系总述
王姓前世今生: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开闽王氏、三槐堂王氏世系图
世界王氏——中华王氏历代名人(王氏通谱)<1>
温氏源流概说
温姓始祖,今有定论,温家人都来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