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家!689年

昨 天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各地高考作文题目陆续出炉。由于许多省份采用全国统一命题的试卷,今年的作文题目不像往年那样五花八门:

但是,与往年一样,关于高考作文的吐槽段子、试水作文、满分样本还是相继铺天盖地地袭来。说实话,这些作文题目拿到手上,馆儿君一时还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笔,毕竟已经过去了最会写作文的高三,不知道有才的诸位感觉如何呢?

吐槽也好,恶搞也罢,大家对高考作文题的关注是不言而喻的。这一方面是因为高考作文占分比重大,很大程度上能决定高考生的整体成绩。另一方面,则是作文这个话题门槛相对较低,人人都能参与。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国家写“高考作文”的历史已经很久啦。在科举开试的年代,科考的受重视程度就类似于现代的高考,而在古代“高考”时,一篇文章甚至就能决定命运。所以,谁能小瞧高考作文呢?那么,古代的“高考”状元们都写了些什么呢?这还要从科举考试制度开始说起——

科举考试制度

在以“批判旧世界”为主要任务的大革命时代,人们无暇顾及科举制度的方方面面,而主要揭露它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的弊病……然而,在废除科举百年后,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正确评价科举。

—— 《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序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中国科举时代读书人所尊奉的信条。大魁天下,高中状元,是读书人一生梦寐以求的目标。

然而,状元的产生却实为不易。科举制度从隋朝创立到清末废止,在其存在的近1300年中,有据可考的文武状元约770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人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优秀的一批读书人。

那么,状元们的答卷是怎样的呢?今天还能见得到吗?

大陆唯一状元卷真迹

遗憾的是,这些资料大部分都已经遗失了。目前大陆已知唯一留存的一张殿试状元卷真迹(馆儿君听说台北故宫馆藏宫廷档案中还有几份清代状元卷),现藏于青州博物馆,而这位试卷的主人名字叫:赵秉忠。

小资料】赵秉忠是明代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高中状元,时年二十五岁。人们现在看到的状元卷,是赵秉忠的第13代孙赵焕彬先生于1983年捐献给国家的,是国家一级文物。

此次殿试的题目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赵秉忠在一天之内(从清晨到傍晚)完成了这篇堪称书法作品的答卷,论述了帝王与百姓、政策与法治、法制与德制的关系,彰显出自身的才智和国学基本功。(不过,邓洪波教授在整理研究中,发现其多处文理不畅,不能句读。)

一些细节:

皇帝的称谓顶格写在了句首。

所有的自称“臣”字都是小字号的。

古代“高考”满分作文(689年-1904年)

除了这卷状元真迹之外,历届科举考试的状元殿试卷有无存档?即使真迹遗失,有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于世呢?馆儿君从浩瀚文献中找到了一些状元们的“满分作文”,在此分享给大家。

● 唐永昌元年(689)己丑科

这一年,武则天正准备废唐建周,登基做皇帝,需要大量人才。除开进士科取八人外,又开贤良方正、明堂大礼二科。而此时张柬之已经65岁,满腹才华却难以施展。

殿试策问:唐天顺圣皇太后武则天

贤良方正科第一名殿试卷:张柬之 (节选)

● 唐开元十八年(730)庚午科

殿试题:冰壶赋 以“清如玉壶冰,何惭宿昔意”为韵(唐玄宗李隆基)

状元殿试卷:陶翰

● 宋宝佑四年(1256)丙辰科

本科状元大家一定听说过:文天祥。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他年仅二十岁。在集英殿上,恭受御策题,文天祥就题命意,文思泉涌,洋洋万言。(因为文章太长,想看全文的盆友,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宋理宗赵昀问道,“道久而来洽,化久而围城,天变洊臻,民生寡遂。人才乏而士习浮,国计殚而兵力弱。符泽未清,边备孔棘”,应该如何是好?

文天祥回答,要皇帝自我振作,以远古盛世帝王为标准,不要以汉唐两代的局面为目标,“臣始以‘不息’二字为陛下勉,终以‘公道’‘直道’为陛下献”,在答对中大胆地提出了自己改革政治的各种主张,深得皇帝的赞许,被点为状元。

赐状元文天祥以下

宋理宗赵昀

道久于心化未成,乐闻尔士对延英。

诚惟不息斯文著,治岂多端在力行。

华国以文由造理,事君务实勿沽名。

得贤功用真无敌,能为皇家立太平。

● 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

本科状元刘春霖,是中国最后一个状元。这次科举考试距上次考试仅隔一年,按常理1903年之后,下一科应该是1906年,但1904年恰逢慈禧七十大寿,故开此恩科。

清德宗载湉在殿试策问开始就提到,“本年恭值皇太后七十万寿,庆榜特开,冀求时彦集思广益,以沃朕心。”

刘春霖的一段策论写道,“臣对:臣闻王者不吝改过,故盛世有直言极谏之科;学者义取匡时,故贞士有尽忠竭愚之志。昔汉文帝除诽谤之法,而后贾山、贾谊争致其忠谠之谟;武帝崇尚儒术,诏举贤良,而后董仲舒、严安、徐乐之徒群集于阙下;宋仁宗复制举诸科,除越职言事之禁,而后苏轼、苏辙对策极言时政阙失。其于任官治兵之要,裕财正俗之方,类能指陈利害,上广人主聪听,下系四海安危,非仅在词章之末也。夫殷忧所以启圣,多难所以兴邦,势有必然,理无或爽。”

关于刘春霖,可能有些人或多或少听过一些趣闻轶事,比如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进士名次的评定,就有这样一种流行的错误说法

事实上,确定前十本殿试卷名次的是光绪而非慈禧,加上按清朝科举定制,进呈的试卷仍然是密封的,光绪皇帝也无法看到试卷作者的籍贯和姓名,要等最后名次确定后才拆封。

比较可靠的说法是:

读卷大臣评阅完毕定好初步名次,依例前十名试卷进呈,由皇帝最后钦定名次。各科殿试进程试卷,有依原先次序发下者,也有移动次序而发下者。甲辰科主考官最初进呈的名次是朱汝珍第一、刘春霖第二、张启后第三、商衍鎏第四,光绪看了进呈殿试卷,认为第二卷比第一卷更好,第四卷比第三卷更好,于是将一、二卷名次对调,三、四卷对调,结果钦定名次变为刘春霖、朱汝珍、商衍鎏、张启后。

所以说,古代的科举考试,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可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传说中的“运气”都是骗人的。如今我们再看状元们的殿试卷,不是在看一份试卷,而是在看一件件堪称书法作品的策论。

古人说“天道酬勤”,真正在考试中折桂唱名的,靠的不是偶然和取巧,更多的还是时时刻刻能收走我们这些后辈膝盖的实力。

一直以来,经常有人抱怨现代高考之难,觉得在科举时代,考试只有几道题,难度比现在要低很多。殊不知,当前我们面对的这些命题作文,已经是最大限度的在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再是之前刻板地限定模式和固化思维了。

尾巴了,顺便祝福一下今年的高考生们都能写出一篇高水平的作文,顺利实现自己的高考愿望。

(参考文献:《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上海教育出版社。)


【 关 于 我 们 】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交流群:47522520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状元考卷真迹:全篇两千多字没一处出错,笔迹像是印刷出来的
名“字”重要不,看完就知道!
殿试述略
古代高考故事,科举的演变历史和演变过程中的有趣故事
闲谈古人“高考”那些事儿
古代科举考试的那些趣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