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北抗联将士撰写的对联
 

东北抗联将士撰写的对联

 

 

   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风餐露宿,眠冰卧雪,在大山深处、密林丛中坚持抗日,为着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不计个人安危,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这两句至今仍保留在长白山密林中的联语,便是当年转战在白山黑水之间抗联战士战斗经历最好的例证。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章。

   抗联第十三路军第十二支队代理支队长徐泽民在三肇地区开展抗日斗争,曾组织袭击肇源、肇州两城,共击毙击伤日伪军警659名,解除警察武装,烧毁肇源县公署,砸开敌人监狱,释放“政治犯”400余人,缴获各种枪炮331件,子弹250发。1941年2月,在兰西县检查工作时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入狱。在监狱中,徐泽民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敌人无计可施,判他死刑。他毫无惧色,用手指甲在牢房门板上刻下了“大丈夫为国捐躯身虽死英名永在;奇男子舍生取义志未遂勇敢长存”的对联,英勇就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抗联英雄赵尚志,智勇双全、骁勇善战,敌伪谈虎色变:“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1934年秋,驻哈尔滨的日本宪兵队将赵尚志的父亲赵式如(当时名叫赵志远)逮捕入狱,威逼他给赵尚志写劝降书。赵式如机智地与敌人展开斗争,保持气节。在被营救出狱后,流亡天津、香港、重庆、西安等地。赵尚志辗转得知父亲的遭遇后,只能暗自垂泪,深知此时此刻为抗日救国舍小家为大家,忠于国家,孝于民族,方为大忠大孝,乃书一联自勉:“放胆白山驱日寇;忍悲黑水灭夷蛮。”1940年1月,赵尚志正在苏联抗联北野营与周保中等交换意见,却传来被北满临时省委错误地“开除党籍”的消息。对此,赵尚志毫不气馁,仍要求杀敌报国:“我死也要死在东北战场上。”这期间,他写了两幅激励自己的对联,其一:“打日冠岂忧飞雪暴;杀爪牙何惧朔风寒。”其二:“几点委屈何妨碍卫国志士;瞬时落寞岂中伤保家男儿。”1940年3月,赵尚志渡乌苏里江回国,任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在三江平原东部密林沼泽间进行抗日游击活动。此前,抗联五军三师师长张镇华在一次激战中被俘,宁死不屈,在伪三江省省会佳木斯被杀害。5月30日,赵尚志悲愤地撰写了一幅挽联痛悼战友,登载在他任主笔的《东北红星壁报》上:“锅盔山前皎洁雪地透红斑应知将军经鏖战;宝石河头凄凉月夜对清流岂料英雄殉节休。”挽联深沉哀婉,悲切动人,表达了赵尚志对为抗日救国而捐躯的烈士们的深切悼念之情和继承遗志,把抗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

   1940年7月抗联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和张兰生正在朝阳山里办一个短训班,学习用品十分困难,支队决定让抗联第三路军三支队政治委员赵敬夫(又名长岭)进山学习,并把缴获的油印机送到总指挥部,其行动被沐河警察大队长董连科发现,他率警察给日军引路,一直跟踪到朝阳山。当抗联战士发现时,敌人已将总指挥部包围,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赵敬夫率领教导队40余人一连打退了敌人的数次冲锋,使敌人无法靠近抗联阵地一步。董连科以下10余人被击毙,赵敬夫掩护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安全突围,这就是著名的朝阳山密营保卫战。在这场战斗中赵敬夫等21名同志壮烈牺牲,其中北满省委委员张兰生也在这场战斗中牺牲。总指挥部机要秘书兼电台台长崔清洙,最后被敌人包围,眼看电台就要落入敌人手中,他毫不迟疑地砸毁电台,壮烈殉国。赵敬夫,黑龙江桦川人,年仅24岁。张兰生,黑龙江呼兰人,年仅31岁。时任三路军政治委员的冯仲云书写了挽联,一同哀悼张兰生、赵敬夫、崔清洙暨朝阳山战斗中牺牲的抗联诸同志:“为民族争生存,数载战斗,忠魂长绕朝阳巅;求国家求独立,千里转战,热血遍洒嫩江畔。”这既是对战友的深切悼念,又是对抗日斗争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卢骅:丹东天桥沟发现赵尚志与抗联将士两幅合影照片
慷慨悲歌14年,46万将士血染雪原
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东北抗联以少胜多的“冰趟子”伏击战
东北抗联的历史真相大揭秘 东北抗联死了多少人为什么失败
抗联英雄赵尚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