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安石:睡眠养生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列宁也誉他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晚年隐居在江宁(今南京)半山,有感于五代时陈抟的睡眠养生,故作《无题》一诗,表明其对睡眠养生的认同。

   诗的内容是:“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华山处士”是指五代宋初时著名道教学者陈抟(871~989年),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合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隐居在华山,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觅睡方”就是寻找睡眠的处方。也就是说,最好的长生药是睡眠。

   《无题》一诗描写出这样一个温馨的意境:透过花间竹影的幽窗,一位老寿星正在酣睡。他睡得很香甜,世界上的一切俗事都暂不理会了。他就是华山处士陈抟。全诗通过对陈抟高质量睡眠的赞誉,道出了他的长寿秘诀――“不觅仙方觅睡方”。


   你若见到这位神仙一样的人,知道了他“得道”长寿的秘方,你就会什么方法都不求,只求怎样高质量地睡眠这一妙方就足已。

王安石认为,人的根本是人的身体,调气、养生,都是为了使肉体强健。要紧的是要宁心,道德上要至诚,使人心安理得,不做到这一点,就谈不上养生了。

    “诚”在中国儒家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亦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睡眠是养心的最佳方法。

   “静”,就是要求心气平和,宁静无虑。王安石认为,有了清静,人的心神就能敛藏,保存旺盛之心神,这才有利于抗老防衰。

   近几年来,有些年轻人猝死引网络热议,无论是因过度加班而劳累致死,还是由网瘾者过度网游而毙命,皆因睡眠不足而引发的。古人云:“静者寿,躁者夭”。躁动的心神,必然造成身体在物质上的消耗枯竭。人必须达观,要善于凝神静思,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多睡眠,才能健康长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梦谁先觉
历史 | 古诗中的养生经
华山传说:典故和民间故事(一梦八百年的神仙--陈抟)
陈抟与赤松子、壶公、吕洞宾
陈抟老祖诗词
古人的“春、夏、秋、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