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早的文义谜:曹娥碑之绝妙好辞

文‖秋尘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离合故事要算东汉蔡邕的曹娥碑阴隐语了。习惯上,它也被认为是开了文义谜之先河。

相传东汉汉安二年(公园143年),浙江上虞地方有个女子叫曹娥。曹娥的父亲叫曹盱,按现在的说法,他的职业应该是一个巫师。在一次祭奠海神时,由于水急浪大,曹盱不慎落水而亡,死不见尸。其十四岁的女儿曹娥不相信父亲已死,沿江号哭了十七日,投入江中寻父,五日后父女俩的尸体相拥一道浮出。上虞县令被曹娥的孝义所感动,遂令其弟子撰写文章,记录此事,并勒石为碑。碑文生动感人,令人嗟叹不暇。一日,中郎蔡邕(就是东汉奇女子蔡文姬的父亲)经过上虞,路过曹娥碑时天已黑。蔡邕就用手把碑文一个字一个字地摸着读了一遍,读后题了八个字,表示了对此碑的评价:“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这八个字被人补刻在碑阴,却无人能解其意。据说多年后曹操曾经经过曹娥碑下,从碑背后发现题写的“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遍问群臣,却多不能解。唯有杨修说:“我能解出来。”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想看。”又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随即二人将猜到的答案分别写在纸上。杨修说:“黄绢,指有颜色的丝织品,合成绝字,幼妇就是少女,猜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猜字为好;齑臼,也就是盛装和研磨姜、蒜、韭菜等调味料的器具,它每天接受的都是辛辣之味的东西,所以是辞(繁体为“辤”)。所以谜底是绝妙好辞。”再看曹操写在纸上的答案,果然与杨修相同。曹操也只能感叹自己的才华和杨修的差了三十里。“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蔡邕把“绝妙好辞”四字的形体结构,用离合法分开,再取义写出另外八个字,这确是一个创举,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明代起,特地把这种离合名之为“曹娥格”,因为它是题在碑的背面,所以又称为“碑阴格”,列为二十四谜格之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灯谜知识讲座(1
《全唐诗》中的文义谜——《许氏碑阴谜》
曹操路过一女子墓碑,上面写8字“黄娟”、“幼妇”、“外孙”、“齑臼”,为何走30里后才解释8字的意思...
从《曹娥碑》到曹操以及王羲之的那些事儿
曹操请教杨修《曹娥碑》,杨修回答惹来杀身之祸,皆因情商太低
中国三千年谜语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