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蕲春地名掌故:狮子畈上塆石桥与斩龙剑的传说
·蕲春地名掌故·
畈上垸石桥及“斩龙剑”的传说

胡景全


蕲春县狮子镇畈上垸村口的小河上有一座古老而高大的两孔石桥。关于这座石桥的来历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畈上垸座落在大山脚下。两山之间的那条河叫“哭天河”,河东岸的山崖上有座“龙王庙”,庙对岸河床下有个“龙潭”,龙潭里有条孽龙。每当风雨大作,山洪暴发时,孽龙就出龙潭,沿河而下,摇头摆尾,搅得畈上垸这段河堤决桥塌,害得老百姓苦不堪言。山崖上那座“龙王庙”就是当地的人们为祈祷孽龙不兴风作浪、祸害百姓而修建的。
俗话说,修堤容易架桥难。河堤决了口修复还较容易,桥塌了要修复则很难。而畈上垸村口处是出村进村的交通要道,河上没座桥是不行的。所以,畈上垸人决定在村口河上架座高大坚固、一劳永逸的石桥。

这年冬天,畈上垸人集中人力建桥,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干,高出河堤1.5米的棱形桥墩建好了,4根巨大的石梁也分别放在滚筒上慢慢牵引来了。可是问题也来了,怎么将这4根笨重的石梁架上去呢?建桥工们正无计可施时,来了一个陌生的检粪老人。

建桥工中的一个头头见来了位老人,就上前请老人帮他们出个架桥梁的主意。这位老人笑着说:“我这七老八十的人,黄土快埋到颈上来了,能出什么好主意呢!”说完这句话,老人就不见了。

建桥工们很是奇怪,议论纷纷:“这老人怎么眨眼之间就不见了呢?莫非他是神人?”
“若是神人,那他这话里就一定有文章。”
“‘黄土埋到颈上来了’是什么意思呢”?
人们猜着,猜着。

有人说:“这不明摆着,老人说他是要死的人,要埋入土里嘛!”
有人反驳说:“不对,要是这个意思,那对我们架桥有何用?”人们议论纷纷。
忽然,那个头头惊叫一声:“有了!‘黄土埋到颈上来了’这话,是老人用暗语提示我们:用黄土把桥孔填满,与桥墩平,把桥梁架上去,然后再挖掉所筑的黄土不就成了!”

经头头这么一说,众人恍然大悟,高兴得欢呼雀跃。当时正是水落石出的冬季,河里也没什么水,民工们在河底安个大水管出水,用黄土筑平桥墩,就把桥面架好了。后来人们架石桥就用填土筑孔的方法架桥梁。

桥面架好的第二天早晨,有人过桥时发现桥墩上边的三角处竖有一块长条形石碑,走近一看,上刻“斩龙剑”三字,人们十分好奇。

第二年6月中旬的一天,老天爷猛降暴雨,山洪暴发。龙王庙龙潭里的那条孽龙又出来兴风作浪,河水猛涨,有几处快要漫堤了!孽龙行到离石桥二、三丈远的地方抬头向桥上一望,见桥上有一把“斩龙剑”,大吃一惊:“这是鲁班老儿所立,这桥梁也是那老儿扮作捡粪老头用暗语启示民工架上去的,真是气死我也!看来,我若直接从桥下经过,很可能性命不保。”于是,孽龙就摇身一变,变成一条漂亮的小鲤鱼,摇头摆尾地向桥孔游来。当小鲤鱼快要进入桥孔时,那“斩龙剑”飞身而下,将小鲤鱼斩为两截,然后又飞回原处。

从此,畈上垸这条河和这座石桥安然无恙。


附注:畈上垸这座古老的石桥不知是1978年还是1978年改河道时毁掉了!很是可惜!
(载2004.3.10《鄂东晚报》、2006年收入《蕲春民间文学集成》)


望江寨白马洞的传说
蕲北山区狮子镇望江村东南部有一座海拔600多米高的山,名叫望江寨。望江寨有三峰相连,由北向南依次名为大尖、二尖、三尖。无云雾的早晨,站在三峰的任何一峰上都能望见长江,故名望江寨。

大尖浑圆,绕尖有石砌寨墙,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以备当地群众躲避战乱之用,寨墙和城门至今保存较为完好。二尖像锥刺天,尖东南侧有一石洞,名曰白马洞。

我小时候(20世纪60年代)听我父亲讲过有关白马洞的传说。我的老家与望江寨隔河相望,可一直没去白马洞游玩。80年代初去过一次,石洞门前草木丛生,洞门较窄,只能一人侧身进入,我们没敢进去探个究竟,未免遗憾。可父亲讲的故事还记忆犹新。

父亲说,那洞很深很深,在洞口烧火,三叠石东北干螺蛳墩大樟树(白马洞西北方向,直线距离大约三千米)那里冒烟。洞里有鸡公蛇(我至今还不知道鸡公蛇是个什么样子)、老虎等虫兽出入。那洞原先是没有名字的,现在之所以叫“白马洞”,是由一个悲剧故事而得名的。

那是太平天国天京失陷后,洪秀全起义军(当时被称为“长毛”)的一支转战到蕲春狮子一带,被官军围剿。这支两百多人的队伍占据了望江寨石城。侦察人员侦察地形时发现了二尖石洞。官军历时半月,攻破了石城的西门、北门,红巾军拼死抵抗,伤亡过半。剩下的近百人从南门逃出,直奔二尖石洞藏身。官军赶到后却无人敢进洞门。守了半天后,官军大部撤走,只留下10余人守住洞口。这10余人守了两天后也决定离去。临走前,守洞头目使出一计:把一匹白毛战马栓在洞口边的树上,在马尾巴上系一面铜锣和一支锣锤,马尾巴甩动一下,铜锣就响一下。

这一计果然厉害,洞里的红巾军听见洞外马叫锣响,以为官军还在洞外而不敢出来。近百人就这样被困死饿死在洞中!那匹白马也饿死渴死在洞口!

后来,人们就把此洞叫作“白马洞”。

(2006年收入《蕲春民间文学集成》)
注:以上2篇民间故事是笔者根据家父胡甸侯(谱名致富)早年(笔者小时侯)的讲述凭记忆整理而成。


“留公河”的来历
胡景全

今天的“刘河”在公元12世纪时叫“留公河”,而不叫“刘公河”。传说,“留公河”的来历与龚均公有关。

南宋孝宗(公元1162年至1189年在位)时,龚寰公之次子均公,由国子监出任南昌府太守,原配何氏恭人。公德才兼备,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深爱万民爱戴。公疾恶如仇,因进谏惩恶扬善而触怒朝庭贪官污吏,,遭贬谪至蕲州府,居府在刘河土君垸。土君垸百姓亦敬慕爱戴均公夫妇。

数年后,朝庭又启用均公到异地为官,何氏夫人深知官场险恶,恐再遭不测,乃力劝夫称病婉拒上任,而公为报效国家,造福一方百姓,决意去异地上任。公夫妇二人一向恩爱有加,现在又要分离,何氏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公上路之日,何氏出门相送,一直送至金丝港。送君千里,终需一别。分手时,夫人没什么东西给公,就把头上的发簪,手上的镯子取下送给公作念想。公走后,夫人还在此哭了大半天,金丝港就成了龚何夫妇的分手港。

金丝港是蕲河中段的一条支流,在董畈入蕲河,时人为纪念何氏夫人留公心切,盼公早归,就把这段河(蕲河中部金丝港段)叫作“留公河”。后人误将“留”写为姓刘的“刘”,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刘公河”,即现在简称的“刘河”。

附记:龚均公后来告老还乡,逝后与何氏夫人合葬于今刘河镇粮管所蟹子地。
(2006.11.1据龚永国口述整理,载2009.6.10《黄冈日报》)


闲话蕲春地名
胡景全

蕲春,建县于公元前201年(西汉高祖6年),以境内“水隈(音:wei;义:弯曲的地方)多蕲菜”,取义蕲菜之春,故名蕲春县。
读《蕲春县志》及其地图时,留意各乡镇村垸山水地名,集而观之,举凡数字方位、五颜六色、动植矿物、文雅粗俗,丰富多彩、无所不有,颇具趣味。现录下笔者所知地名供读者朋友一乐。
数字地名:一龙井、二房垸、三家店、四流山、五里墩、六溪冲、七里桥、八里湖、九棵松(村)、十里畈、百丈河、千亩畈、万章(乡、村)。
方位地名:上界岭、下马沟、东山冲、西河驿、南门畈、北风头、中路村。
颜色地名:红石桥、赤东湖、白水畈、黄土岭、青风寨、黑洼。
动物地名:龙凤寺、老虎头、豹子山、狮子口、马屁股、牛皮坳、白羊沟、狗头冲、狗屁眼、毛狗洞、野鸡洼、鹞鹰岩、燕子石、白鹤林、鹅包水库、鸭咀电站、螺蛳港、蟹子地、鲇鱼地、蜘蛛山。
植物地名:莲花街、桂花湾、泡桐树(村)、槐树山、檀树坳、枫柏柳(村)、桐梓乡、茅山村、巴茅街、草铺村、松树岭、桃冲、李垸、黄梅坳、桔子林、果子畈。
金属地名:金城、银山、铁灵咀。
官职地名:大王山、石王寨、驸马坳、将军山。
姓名地名:张玉芳村、胡志高村、胡祖虞村、陈德元村。
店铺地名:药铺村、酒铺村、油铺村。
水域地名:江坳村、河西上村、湖塘角村、胡海村。
物名地名:水车河、火炉铺、灯笼湾、枕头山。
宗教地名:灵山、仙人台、和尚石、罗汉尖。
气温地名:温泉、凉亭、寒婆岭。
特色山名:剥皮山、半边山、笔架山、石马山、碎石山、乌石山、青石岭、石板岩、朗山、雾云山。

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狮子高中读书时,我们狮子公社的同学把狮子区所辖的狮子、万章、汪坝、鲇(年)鱼、黄赵5个公社名称用谐音串连起来,戏弄其它4个公社的同学:“王八(汪坝)黄鳝(黄赵)鲇鱼一碗装(万章),狮子一口吃”。简直把其他4个公社的同学气歪了。

这些年,又有人荼余饭后把县内乡镇名称调侃为:最穷的是茅山、白水、黄土岭,最富的地方是富沟、黄金洞(村名),最美的地方是花园,最红的地方是赤东,最硬的地方是青石,最不讲理的地方是横扯(车),最不敢去的地方是狮子口,最公平的地方是大公,最廉洁的地方是清水河,最理想的地方是大同。

(写于2004.1.2,载2009.5.27《黄冈日报》)


分享到新浪微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蕲春长林村:霜天红叶 秋水长天
再忆向桥乡狮子堰村
走进皖南山区(五)小桥流水
我眼中的渣济
保定名桥伍仁桥
1914年的张公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