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疏议》

编/南宫葭月

一、诗体,即诗歌的体裁。

1、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 抒情诗通过抒发诗人的感受来反映社会生活。 叙事诗以叙事和写人为主,通过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说理诗侧重于讲道理和发议论。

2、按形式分:有中华传统诗和外式诗两大类。中华传统诗有古体诗、格律诗(律诗和绝句,又称近体诗)、词、曲等;外式诗,习惯称“白话诗”,有十四行诗、自由诗等。即现代诗。

二、古体诗和近体诗。这里我们主讲中华传统诗,即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也叫做古风、古诗。要注意,这里所说的古风不是现在网络上乱七八糟的“古风”,“古风”一词最早便是古人用来称呼古体诗的,而现代所谓的“古风”不过是望文生义产出的不知所谓的一个词,至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所以我反对现下任何所谓的“古风”,我所说的古风均是指古体诗,希望各位牢记,以免以后误会。古诗用严格术语来说是指古体诗。近体诗不能叫古诗。但是人们一般把古代的诗简称古诗应当是不科学的。例如有的教科书说古诗两首,这里的古诗就是指古代诗,而不是严格意义的古体诗,这方面我认为教科书应当加大教育力度,毕竟诗歌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瑰宝是非常值得传承的。

2、近体诗:即格律诗,产生于隋唐之际,成熟与杜甫时期,而不是产生于近代。格律诗即时有严格格律限制(平仄构成)的诗。相对于古体诗无格律来说。

三、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古体诗与近体诗的辨别归纳起来基本上五种方法:

1、看时间,隋唐以前。(隋唐以后不是绝对的)

2、题目。曲,引,吟,歌,行等字。

3、看字数,古体诗字数不限。

4、看押韵,古体诗可以押仄韵。

5、看格律,古体诗无格律。

(一)、时间。古体诗一般很好辨认,第一种方法是看时间。从先秦时期到隋唐时期都是古体诗(古风)。这里的隋唐时期也算是个模糊概念,因为在南北朝庾信时代格律诗已经开始发展了(萌芽),当然我们不纠结这个总之,隋以前的诗称作古体诗是没有问题的。如:《诗经》《离骚》《汉乐府》《采莲曲》《古诗十九首》等,这些在隋唐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如:陶渊明,东晋人,他的诗就是古体诗。三曹、潘安、庾信、鲍照都是隋唐以前,都是古体诗,当然已经与近体诗有相似之处。例如陆凯的《曾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如果我们不知道陆凯是哪个朝代,可能就认为这是五绝了。但是陆凯是三国或南北朝时期的人,所以这首诗仍然是古体诗。当然这里说的都是诗体,如果是散文、骈文自然不能说是古体诗了。但是隋以后的诗不能都说是近体诗,这是必须要注意的一点,近体诗出现后古体诗并没有消失,隋唐以及以后朝代仍有大量古体诗,例如李白就以乐府,七绝,五绝最为出色。这里的乐府就是古体诗,如:《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眺楼送别校书叔云》、杜甫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问:引和吟是什么?

答:古体诗中歌行体的一种类别。古体诗也可以细化成多种分类,此处不一一介绍(事实上要想弄清楚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说清楚的),只需要知道都是古体诗就可以了。

(二)、看题目,如题目有曲,古诗,乐,歌,行、吟等字眼基本上就是古体诗。如:琵琶行、丽人行、古相思曲、子夜歌、子夜吴歌、李凭箜篌引。像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题目有“引”,也是歌行体,属于古体诗。虽然李贺是唐朝人,但是他的这首诗仍然是古体诗。也有一些文章语言像诗一样工整比如:《洛神赋》、《与朱元思书》、《秋声赋》、《前后赤壁赋》。这些都不是诗体而是文体。所以不是古体诗,不是古风。

注意不要把词当成古体诗了。如《敦煌曲子词》就不是古风。

(三)、看字数,古体诗的句式有一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文。,近体诗字数有严格规定,为五言、六言(六言格律诗虽然很少,但是确实是存在的)、七言,近体诗没有杂言。近体诗又分绝句、律诗。绝句一律是四句(每个逗号是一句)、律诗多为八句,也有排律(超过八句)和小律(三句)。李白有一首《宣州谢眺楼送别校书叔云》,一看就是古风诗,因为字数不等,很明显的。但是切忌把词纳入,比如《蝶恋花》、《清平乐》、《水调歌头》这些就是词了,不是古体诗。

问:古体诗的每一句的字数是可以不等的吗?

答:可以。例如《诗经·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四)、看押韵,古体诗可以押仄韵,近体诗不能押仄韵。古体诗可以每句押韵,可以换韵。可以通韵。如:据传出自汉武帝的柏梁题就是每句押韵。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是柏梁题,每句押韵,可以仄韵。用仄韵的有几首家喻户晓的。比如李绅的《悯农》、孟浩然的《春眠》。一些认为这是古绝,既不是古体诗,也不是近体诗。这点我认为是没必要的,毕竟格律诗没有形成以前是不存在绝句的,称为古体诗更为妥当。

问:古体诗可以压仄韵是什么意思?有的诗不能押吗?

答:这是相对于近体诗来说的,古体诗平仄韵通押,近体诗则只能够押平声韵。

(五)、看格律,古体诗没有格律,近体诗有格律。(格律以后再讲)近体诗出现以后,诗人们为了写古体诗往往在诗里大量运用拗救,散句,多使用三平三仄收尾(如“三重茅”、“长林梢”、“沉塘凹”、“入竹去”、“自叹息”、“冷似铁”等),有意识地避开律诗的句法句式,以体现出古奥、质朴的风格特色,多用奇崛古朴的语言,以体现折拗郁勃的特色,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对于精通格律的来说判断一首诗是古体诗或者近体诗就更加精准了。

四、近体诗

1、近体诗的分类:

近体诗分五绝、六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小律。五言和七言的绝句律诗较为常见。

近体诗起于南北朝末年,成熟于中唐,杜甫就代表了近体诗(格律诗)的成熟,也就是说隋朝和初唐、盛唐时期格律诗并没有成熟,我们熟悉的初唐四杰、陈子昂、李白、孟浩然。这一些诗人的时期格律诗不是成熟的,所以他们的诗往往并不是完全与格律诗一样。这一时期还是格律诗的发展与探索时期,贡献较大的有:初唐四杰、陈子昂、宋之问(好吧,虽然这是个人渣)、李白等。

问:意思是格律还不完整吗?

答:诗最早是用来歌唱的,《诗经》序言说:“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经》中的诗大多数都是民间的歌谣,也就是歌词。而后来形成的格律就相当于作曲,等于是定下曲子来填歌词。为了音律的和谐格律的形成是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和过渡的,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我们以前教科书也曾讲过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三人喝酒打赌让歌姬唱他们的诗的故事。宋朝时苏东坡也让朝云为其唱词,可见诗词最初其实都是歌词,只不过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了一种文学体裁。

2、格律诗的格律构成。

上面说了近体诗都是有格律的,格律就是一个个平仄所构成的提前谱好的曲。格律是具有严格限制的,每一个平仄都不能随意的变化。(不是不能变化)

例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可能有人已经发现了,平仄并不难,某个字的读音与平仄有密切关系,具体说就是读音为阴平、阳平的它的平仄就是平;读音为上声、去声的它的平仄就是仄,许许多多的的平仄组在一起就构成了格律。单个平仄不叫格律。几个平仄构成一句诗才叫格律

平仄概念用通俗说法跟声调有关,现在通行的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就是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阴平和阳平是平;上声和去声是仄,这一点必须记住了。

如果有会粤语等方言的就会发现你们的语言跟普通话不一样。它的四个声调是:平、上、去、入,这一点是跟隋唐时期的古音保持了一致,所以粤语等语言其实才是最接近我们先祖的语言,普通话则是建国以后推广的北京方言,我们知道,北京地处燕云十六州,历史上曾多次被少数民族的政权所统治,并且是他们的首都,比如十六国后晋以后北京基本上就处于辽、金、蒙、满少数民族的绝对控制下了,也导致了有宋以来的对少数民族的屈辱政策。仅仅明朝恢复了两百多年,所以他们的语言生活习惯文化等方方面面,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少数民族的影响,再异族的高压政策下语言也胡化了。而南方地处偏僻,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语言保留了大量古语特色。所以用粤语等方言读唐诗据说更加好听。

问:这里的平,上,去,和前面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什么不一样吗?

答:普通话没有入声字,入声字并入另外三个声调了。平分成了阴平和阳平。

古音的平,上,去有些在普通话中已经变了,有的平变成上。当然只是举例说明,具体情况不必纠结。

现在普通话是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但是古代和现在不一样,古语平是平,上、去、入都是仄。由于时代变迁,很多字读音发生改变。音调也变了。例如:“斜”这个字古代读“xia”现在读xie。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斜在古代读xia,所以这一句诗押韵。

还有,嫁于弄潮儿;打起黄莺儿。等诗句,现在读不押韵,但是古音是押韵的。如果有会粤语、闽南语、客家话、上海方言的应该会体会到。你们读“儿”就是“ni”的读音。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下古语发生了变异。

这是我近年来学习诗词所了解到的一些东西,整理了大量资料和融入自己一些见解,希望能用这些给予初学诗词者一些萤火般的启蒙,如果存在不足或者错误之处,敬请斧正。琅嬛文学为梦想而生,喜欢文学的朋友欢迎砸稿公众号和部落!你的订阅就是我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古体诗、古风,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 的概念
律诗的用韵、平仄、对仗等格律_明理傲
入门古诗,最重要的是语言通顺还是符合格律
怎样写古风(转)
诗词格律(三)
4、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