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洲历史上的“中国热”

 

 

一 博(本文选自《语文报·高一版》201512月)

 

  现在很多中国产品是对西方国家产品的模仿。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17世纪前后,欧洲也掀起过模仿中国产品的热潮。

仿造品注明“中国制造”

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很多产品就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欧洲,与当时欧洲落后的工艺技巧水平相比,中国产品是真正的“巧夺天工”。无论是丝绸、瓷器、漆器还是其他工艺品,都让西方人大开眼界。

据记载,有一次恺撒曾穿戴一件中国丝绸做成的袍子去看戏,结果在罗马引起了巨大轰动。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终点站之一,威尼斯基本上仅凭丝绸贸易就获得了空前的繁华。

欧洲匠人很快便学会了织蚕丝的技巧,开始仿造中国丝绸。到16世纪之前,意大利、法国已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丝绸基地。因为“中国热”的影响,欧洲人十分推崇中国出产的丝绸。虽然后来欧洲的丝绸在质量上已与中国货平起平坐,但仍然大量采用中国图案,比如龙、凤、花、鸟等等,而且要特别注明“中国制造”,这样才不愁销路。

一件瓷器可换几个奴隶

在中国瓷器进入欧洲以前,西方人日常应用的器皿都是以陶器、木器和金属为主。所以轻薄漂亮的瓷器一传入欧洲,立即得到了所有人的追捧。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埃及和阿拉伯,瓷器的价格就相当于几个奴隶的价格。瓷器的制作工艺对欧洲来说也是个秘密,当时葡萄牙的商人们猜测瓷器的原料是贝壳、蛋壳和石膏。

由于昂贵的价格和华丽的外表,16世纪的欧洲人甚至认为瓷器有一种超自然的魔力,他们确信假如在中国瓷器里盛放毒药的话,瓷器会开裂。到了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从中国带回大量的瓷器,收藏中国瓷器成为欧洲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

在最早和中国进行贸易的葡萄牙,王后、公主的手镯都是用瓷器制作的。葡萄牙国王赠予意大利国王的礼物也经常是中国瓷器,并且王后还委托人在中国订制烧有自己肖像的餐具,赠予有功的士兵。

欧洲宫廷充满中国元素

“中国热”一直延伸到英国女王的宫廷中。18世纪初,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形容说:“女王本人爱好穿中国服装,我们的屋里充满了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在当时欧洲成为了品位和地位的代名词。宫廷里面挂着中国图案的装饰布,中国瓷器被视为珍宝,只有在西班牙和法国等大国的宫廷里才能见到较多的瓷器。王宫里的贵妇们纷纷摇起了中国式的扇子,巴黎街头出现了中国轿子。贵族家庭也以摆设瓷器来附庸风雅,炫耀地位。

167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突发奇想,在凡尔赛建了一座“中国宫”。中国宫的装修是令人目眩缭乱的“中国风格”。宫内的檐口楣柱、墙角四边屋顶都贴着艳丽的瓷砖,室内模仿中国的青花瓷器白底加蓝色的图案,到处都摆上了中国的瓷花瓶、绸帐与金流苏。

(摘自《奥秘》)

 【推荐人语】

      现在国人多推崇国外的东西,这样仿佛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殊不知,欧洲曾经也掀起过模仿中国产品的热潮。这让我们好奇之外,也产生了一种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洲17世纪中国热 巴黎街头出现中国轿子
欧洲历史上的“中国热” 15
欧洲历史上的“中国制造”:恺撒穿中国丝绸袍看戏
历史上中国瓷器有多牛?一件中国瓷器可换数个奴隶
中国瓷器——闪耀世界300年
欧洲曾出现持续两百年的“仿造中国”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