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文人雅士中被传为佳话的八对知己爱侣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和金石家赵明诚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恩爱缠绵、至死不渝的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虽然他们的爱情总是游走在聚散离合之间。李清照与赵明诚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极为难得的一对恩爱夫妻。

   李清照18岁便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为连理。婚后,两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诗词文章,共同研砥钟鼎碑石。经常会有新奇感悟和发现。虽然当时夫妻两人家境都较宽裕,但是为了搜集名人书画和古董漆器,他们居然“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每逢初一和十五,夫妻两人总要到都城开封的相国寺一带的市场上去寻访金石书画,然后倾囊买回家里。如此几年,积少成多,他们的书斋“归来堂”,单是钟鼎碑碣之文书就有两千卷之多。
  在赵明诚编纂《金石录》的时候,李清照给予丈夫全力支持,凭借广博的见识,出众的记忆力,每当丈夫对材料出处有所遗忘疑惑时,李清照总能很快说出出处。长此以往,夫妻之间就以谁说得准、说得快决胜负,确定饮茶先后,胜者往往举杯大笑,致使茶倾覆在衣衫上,反而喝不上。在那段日子里,他们相互鼓励,乐在其中。
  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中秋佳节,赵明诚的好友陆德夫等人来访。陆德夫向李清照施过礼后,转身笑问赵明诚:“赵兄,近日又有几首佳作,能否拿出与大家共享?”赵明诚将夹有李清照填好词的十几篇近作递给好友们,大家传换阅读,吟咏品味。忽然,只听陆德夫拍案叫道:“好一首《醉花阴》,真可谓千古绝唱。”众人也都齐声叫好,纷纷评论说:“《醉花阴》果然是上乘之作,特别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更是绝妙之极。”赵明诚又是高兴,又是惭愧,只好承认这一阙实为夫人所作,并当着众人的面拜夫人为师。
  在爱情的感召下,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她的诗词创作进入成熟期,并形成了情景相生,形神俱似,体物超妙,绝尘去俗的独特风格。就这样,他们在互相激励与学习的日子里,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美好的时光总是不能长久,长期的离别之苦使得李清照的后半生一直生活在对丈夫的思念之中。
  随着赵明诚离家日子的无限延伸,李清照相思之情日甚一日,由于情绪不好,睡眠不足,她的身体渐渐消瘦下来,任何花开花落,秋风春雨,四季更迭的情境都会激发多愁善感的她的创作灵感,用词来寄托和表达自己对爱人的绵绵相思之情成了李清照唯一排解苦闷的方式。
  李清照在得到赵明诚卧病不起的消息时,当天就乘船东下,日夜兼程,与相濡以沫的丈夫见了最后一面。他们夫妇诀别的情景,在李清照所做的《金石录后序》中有十分感人的描述:“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此后,直至客死他乡,李清照对爱人的追忆始终没有消褪。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以悲剧结尾的爱情故事往往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可是,肯定没有人愿意这样的爱情悲剧在自己身上上演,所以,在我们感怀古人的爱情故事的同时,千万别忘记疼惜我们身边的亲密爱人,毕竟,做到“我爱你”并不容易。
  李清照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除了得益于她的天赋才气之外,更得益于她与丈夫赵明诚长期异地分居及以后中年丧夫所造成的相思之苦。

    
                     


                   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佳话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被后人传为佳话,动人得有些失真。今日的我们,无法用这对才子佳人的爱情来作为现实的标准。我们不能迷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之间的伟大爱情,那似乎只是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

蜀中自古出才人,这已成为共识。才子与才女之间的浪漫情事,从来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而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间凤求凰的爱情传奇,更是随着时间而越发醇香。

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字长卿,是西汉大辞赋家。用今天的话说,算得上标准的当红作家。如果搞作家排行榜,大概也是名列前茅的。其《上林赋》和《长门赋》,虽带着汉赋铺排的通病,但也算是千古绝唱。长卿本人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尽管不及苏东坡、李白与杜甫的成就,但也占了一席之地。

虽然司马相如是汉代文学家,但他广为流传的,还是与卓文君的爱情。司马相如年少得志,春风得意,曾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后来,他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司马相如并不满意,于是借病辞官,返回蜀中投奔临邛县令王吉。王吉是司马相如的哥们,他以为在京城混迹多年的司马相如早已飞黄腾达,没想到老朋友却是穷酸潦倒,甚至连婚姻大事也没着落,非常着急。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相如归,家贫,无以自业。”实际上,此时的司马相如不过是个能说会写的无业游民。临邛县头号大富翁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容貌秀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不折不扣的才女。当时,卓文君刚刚离婚,王吉灵机一动,觉得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倒是绝配,便极力撮合。

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最终财色双手的千古骗局就这么开始了。近来有些吹毛求疵的文人,非要说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不是骗局,不能污蔑了他们的千古爱情。我们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伟大,但也不能否认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时,确实别有用心。

因为司马相如曾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尽管现在是落魄穷酸,但临邛当地人依然视之为衣锦还乡。在王吉在策划下,司马相如在临邛故作神秘,他每天躲在宾馆里,并不急着抛头露面,也不急着与当地富豪见面。按当时的风气,司马相如这种级别的文人返回故乡,当地头面人物是要摆酒席迎接的。卓王孙被王吉和司马相如搞得一头雾水,他坐不住了,在家中设筵款待司马相如。这正中下怀。

席间,司马相如侃侃而谈,尽显风流才子的本色。酒足饭饱之后,司马相如兴致颇高地弹起了琴。这当然不是乱弹琴,长卿是有目的的。倜傥的司马相如边弹边唱:“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那时候,卓文君这般卓越的女子也不能随便如厅堂,可见封建礼教是何等害人。卓文君只得躲在帘子后面,倾听着席见的谈笑风生。对于司马相如,她当然不会不知道。当卓文君听到司马相如的《凤求凰》时,心弦被撩拨了,怦然心动,沉寂已久的情感之河再度波涛汹涌起来。后来,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倾心,约定私奔。

汉代的风气,已然是相当开放了。司马相如可以直白、坦率,甚至赤裸地表达对卓文君的倾慕,卓文君也不顾世俗义无返顾地与如意郎君私奔。

卓王孙是大富之家,岂能容忍大小姐与人私奔?但是,爱情的魔力无限,卓王孙哪能拗得过被爱情冲昏了头的卓文君。卓文君随司马相如来到成都后,才发现夫君一贫如洗。不过,倔强的她倒没有垂头丧气。卓文君是相信爱情的,她相信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为了维持生计,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在古代的琴台路上开了一家酒铺,她亲自当垆卖酒。淡妆素抹的卓文君完全没有了大家闺秀的模样,她站在土台上卖酒,不卑不亢,神态自如。司马相如也不风雅了,与酒店的伙计一样提壶洗碗干杂活,谈笑风生,怡然自得。

后来的故事更加让人羡慕。卓王孙见女儿这般辛劳,心里确实过不去,便赏给小两口财富无数,仆人若干,语重心长地让小夫妻回家好好过幸福日子。司马相如一夜暴富,成为百万富翁,财色双收。

再后来,司马相如重回朝廷做官,面对人老枯黄的卓文君,长卿也犯了所有男人的毛病,他给妻子写信表明想要修她。但是,才华横溢的卓文君也回诗一首,司马相如接信之后,惭愧不已,从此断了念头,与卓文君白头偕老。

两千多年以后,斗转星移,琴台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惟一不变的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美好爱情。这是个白头偕老成为笑柄、天亮之后就分手的年代,但是,依然有不少人向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长厢厮守。

 

夜窗同梦笔生花

——诗人张问陶与“四川才女”林颀夫妇的诗意生活

    一个兼擅丹青的诗人冬日无事,亲手为其妻子画了一幅像,虽然画者说只是得其神似而已,但其妻子已为夫君此举而芳心缱绻、心醉神迷了,因而在像上题诗说:爱君笔底有烟霞,自拔金钗付酒家。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于是这位作画的丈夫又和了一首:妻梅许我癖烟霞,仿佛孤山处士家。画意诗情两清绝,夜窗同梦笔生花。

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夫妻生活呀!这样的丈夫,这样的妻子,这样的夫妻生活,这个婚真是结得值了,此生真的也不枉了!

这对夫妻就是清代乾嘉时的张问陶和林颀。

   船山初婚是21岁时,娶妻周氏,婚后两年周氏病故,幼女阿梅也夭折。幸而船山否极泰来,结了才女缘,周氏去世不到一年,成都通省盐茶道林俊将美慧多情、工诗善画的女儿林颀许配与他。船山《砚缘诗四首》其四写道“袖中已遂襄阳癖,林下犹逢谢女才。娶妇也须无俗韵,生儿应免出凡材。”诗里充分表现出对这位可为之画眉、可与之讨论读书画的佳人才女的高度欣赏和深切爱意,得遇知音的遂心得意之情流露不尽。船山25岁进京赶考,中第后又留京学习,离别的日子里小夫妻相思情重,船山频以诗词相寄,《春日忆内》曰“房帏何必讳钟情,窈窕人宜住锦城。小婢上灯花欲暮,蛮奴扫雪帚无声。春衣互覆宵寒重,绣被联吟晓梦清。一事感卿真慧解,知余心淡不沽名。”理学盛行的明清,狎妓者不少,直言爱妻终是少数,船山大胆向封建观念挑战,不讳房帏钟情,益显纯洁。数年后船山与林颀一起再度入京,爱妻相随,奔波也甜蜜,《车中赠内》诗说“春衣互覆五更寒,铃语遥遥梦转安。一笑车箱稳如屋,闭门终日坐相看。《斑竹塘车中》诗说“翕翕红梅一树春,斑斑林竹万枝新。车中妇美村婆看,笔底花浓醉墨匀。理学传应无我辈,香奁诗好继风人。但教弄玉随萧史,未厌年年踏软尘。”生活安定后,他们的日子“婢解听诗妻解和,颇无俗韵到闺房”,温馨又清雅,尽管船山很想得子,但为官期间一直没有娶妾,晚年为了子嗣曾密蓄一妾,林颀知道后不免因爱陡生醋意,船山煞是后悔。虽有此小风波,二人的感情始终无间,更传为佳话的是,船山在一个冬日为林颀画像,船山自云“得其神似而已”,而林颀已芳心缱绻,在像上题诗说“爱君笔底有烟霞,自拔金钗付酒家。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痩似梅花。”船山又和曰“妻梅许我癖烟霞,仿佛孤山处士家。画意诗情两清绝,夜窗同梦笔生花。”船山与林颀的这份美好姻缘在文士中引起了普遍的艳羡。

    

赵孟頫与管道升---令人一唱三叹的经典爱情!   

   管道升是青浦小蒸人,字仲姬。这位管家二小姐自幼工诗善画、聪颖异常,不知是不是因为才气非常,她到了28岁仍待字闺中。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他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父亲早亡,赵家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亡之后,在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于江南”的过程中,赵孟頫被推荐给忽必烈,元世祖视赵孟頫为“神仙中人”。由此,赵孟頫一路平步青云,仕途顺畅。
不知是一见钟情,还是相互倾慕,赵孟頫与管道升两位旷世才人终相成眷属,二人既各有千秋,又珠联壁合。但是,像任何一对凡尘俗世中的夫妻一样,即使是天造地设的绝配也有唇齿相磨的时候。夫妻二人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中年危机”。
   夫妻二人结为连理已有二十余载,中年的管道升被岁月消磨了月华水色,已是“玉貌一衰难再好”,风流倜傥的赵孟頫其实心中已生倦意,想要纳妾。况且在那时,纳妾是再平常不过,同朝为官者有谁不是姬妾成群。
管道升心中酸楚难以言表。她行至案前,铺纸研墨,缓缓写道:“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拿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然后,将咱们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写毕管道升亲自将字笺送至赵孟頫的书房,静静地等待着未知的结局。
   其实,赵孟頫心中本就七上八下,难舍发妻,见了这至情至性泣血之言,心下顿时懊悔不已。他顿时了然:纵有倾国倾城之貌,人面终不能恒久如花,鲜花犹有凋零时,美色又如何能相伴一生。真正弥足珍贵的,是那份心意相通、相知相守的温情!
   赵孟頫遂至夫人处赔罪,绝口不提纳妾之事。从那天起,赵孟頫和管道升把这两张字笺工整地誊写下来,贴在案旁,时时引为笑语,二人之间再无间隙。
   大概管道升也未必料想到,几百年间,这首至情至性的小词,被世人广为传颂,赵孟頫管道升之间的故事也随之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里。
             沈复陈芸夫妇恬淡自适、雅致脱俗的婚姻生活


   沈复,字三白,生于清乾嘉年间,祖籍苏州,能作诗文,擅长花卉绘画,起初秉承父业习幕,继而改行贩酒经商,亏本后仍操旧业习幕,后来因为失欢于父母而偕妻长期离家别居,辗转于浙、苏、鄂、鲁、陕、京等地,曾经作为随员赴琉球。因思平生“天之厚我,可谓至矣”,“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沈复撰《浮生六记》“记其实情实事”,今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四记,后二记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佚失。

   陈芸,沈复“舅心余先生女”,字淑珍,与沈复同年生,娴女红,会作诗,十八岁嫁于沈复,二十三年后客死扬州,育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
   从古到今,婚烟总是被视作爱情的坟墓,多见缠绵浪漫的爱情,鲜闻幸福美好的婚烟。而据《浮生六记》载,沈复、陈芸夫妇“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婚后,二人之间的感情不是日渐平淡,形同“左手握右手”,而是与日俱增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二十三年,实在令人称道。到底是什么让二人相互吸引,保持美好婚姻而恩爱以终的呢?
   陈芸四岁丧父,不仅没有一个有钱或有权的“富爸爸”依靠,而且“三口之家仰其十指供给”,从小就挑起了养活母亲和弟弟的家庭重担。彼时的女子,没有好家境,有身好容貌也是不错的依托。尽管陈芸“瘦不露骨,眉弯目秀”,但“两齿微露,似非佳相”,谈不上绝色美人,还被沈复未卜先知“福泽不深”。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家境不富、长相凡常、福分欠深的女子,沈复却决绝地禀告母亲“非淑姊不娶”,铁了心要娶陈芸为妻,概因被其隽秀才思、兰心蕙质打动,全然不顾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诫律。
   沈复虽出身于“衣冠之家”,却非“高干”子弟,虽通文墨,却非秀才举子,虽慷慨豪爽,却无殷实资财,只是一个幕僚小人物、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颠沛流离的困窘“打工者”而已。“无根而固者,情也”。对于陈芸为何钟情沈复,《浮生六记》没有直述,似乎“爱没有理由”。但从陈芸爱好吟咏的志趣看,沈复吟风弄月、多情重诺、落拓不羁的文人气质和才情,当是吸引陈芸的主因。按当下“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沈复这样的人,做个第四感情的“署”或情人还差不多,倘若嫁给他,不免委屈了自己,那些以家境优劣、财产多寡、职业高下为择婿标准的女子,想必会笑陈芸傻。
   如果说沈复、陈芸结为连理归因于彼此对对方才思、品性的欣赏爱慕,那么二人能保持美好婚姻,则与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志趣相投不无关系。
  “芸作新妇……每见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沈复知陈芸“恐堂上道新娘懒惰”后,“虽恋其卧而德其正,因亦随之早起”。其时夫高于妻、男尊于女,沈复尽管迷恋床第之欢,却充分尊重陈芸的自由行为选择,非但没犯“大男子主义”,对陈芸颐指气使,反而从此受感染跟着陈芸一道早起。陈芸认为“世间反目多由戏起”,不仅敬上和下,而且与沈复再亲昵,也是恭敬有礼。二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沈复和陈芸之间,亦偶亦友亦知交。二人冰心玉壶,相知相惜,琴瑟和鸣,亲同形影。
   沈复应友之邀观赏太湖之神诞辰祭拜盛况后,为平抚陈芸“惜妾非男子,不能往”的遗憾,竟生计携陈芸女扮男装夜观水仙庙“花照”。沈复应父之命将赴吴江吊丧,陈芸又“欲偕往一宽眼界”,沈复亦不惜冒险慨然满足……无怪乎陈芸认为“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感叹嫁给沈复“真成烟火神仙”。
   陈芸之于沈复,“能察眼意,懂眉语”,“笑之以目,点之以首”,“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堪称眉目传心,心领神会,心心相映。尤其是在长期一贫如洗的日子里,陈芸既没像时下一些怨妇那样动辄抱怨男人窝囊废,没本事,更没以离婚相威胁,而是“情之所钟,虽贫不嫌”,愿望仅仅是“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宽慰丈夫“布衣菜饭可乐终身”,即便是自己“拨钗沽酒”,卖掉首饰款待丈夫的朋友,也是“不动声色”。甚至还绞尽脑汁想给沈复纳一个妾,后来当物色好的“美而韵者”憨园被有权有势者夺去,陈芸“竟以之死”。陈芸对沈复的爱,抵达了“你好我就好”、“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的高尚境界。王韬先生曾说:“盖得美妇非数生修不得。”林语堂也盛赞陈芸“是中国文学上的一个最可爱的女人”。人生“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从沧浪亭畔“课书论古、品月赏花”,到我取轩中“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从月下“联句遣怀”,到萧爽楼“品诗论画”;从居家,到旅居,沈复夫妇不仅经常进行思想和精神交流,甘乐与共,而且常于平凡中创造出逸趣、于烦乱中演绎出闲情、于困窘中生发出清欢,把“一地鸡毛”的平淡岁月妆扮得活色生香。近无森林,沈复就“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食无佳肴,陈芸却“善不费之烹庖,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家无园圃,二人即倾心盆栽,“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在富足之日少、贫苦之日多的二十余年里,无论起居服食,还是器皿房舍,沈复夫妇就是这样创造出了恬淡自适、雅致活泼、清香悠远的婚姻生活,使“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颠覆了“贫贱夫妻百事哀”之说,证明幸福婚姻是一种艺术创造和情趣经营,与金钱、权势、名利没有必然联系。
名妓柳如是与钱谦益的老少情缘

   柳如是与钱谦益这对古代的老夫少妻,一个是当时名气好大的绝色美女,一个是被下放回家的没落大官,她们之间的年龄又相差36岁,但这一切,并没有使两位的爱情变的逊色,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爱情是没有年龄界限的,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柳如是(1618-1664 年) 浙江嘉兴人,本来叫杨影怜,后改姓名柳隐,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又称“河东君”、“蘼芜君”。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与才女。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被列为“秦淮八艳”之首,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
   柳如是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幼年就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在徐的教养下,柳如是不但出落的娇媚绝色,长袖善舞,而且在音律、绘画、书法、诗词方面也负盛名,有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评论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赞赏她的书法“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柳如是个性坚强,为人正直,有着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在明王朝面临危难之际,她尽全力资助和慰劳抗清义军,为反清将士呐喊助威。她喜欢穿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

   由于柳如是气质高雅,才色并茂,当时有不少公子文人大献殷勤,纷纷求婚,但她虽然身处青楼,择婿的要求却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只与他们保持着普通朋友的友谊。16岁时才真心喜欢上松江举人当时已经是复社领袖的陈子龙,两人情投意合,过了一段男欢女爱的甜蜜生活,可是不幸的是,陈子龙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早早地结束了这段美好的婚姻。

   柳如是与钱谦益的相识是在崇祯十一年的初冬,当时已经是礼部侍郎的钱谦益,因贿赂上司之事被揭露,被朝廷免去了官职,贬回原籍常熟。在南归途经杭州时,前往西湖荡舟闲游,以排遣愁怀,休息时就到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说来也是缘份,此时,恰逢柳如是也客居杭州,是草衣道人门上的常客,在草衣道人的搓合下,两人相识了。
   哪个男人不爱美女,况且是钱谦益这样一位曾经是礼部侍郎的大人物,一见到柳如是,他就被眼前这位长得娇小玲珑,楚楚动人的美人迷住了。柳如是性格本就开朗,又是见过世面的女子,并且有一肚子的才学,虽然面对的是鼎鼎有名的钱谦益,但毫不拘束,在泛舟西糊时,置身于秀水美景之中,柳如是谈诗论景,随心所欲,银铃般的笑声不时地在西湖上飘荡,这无疑使这位刚丢了官职,猝遭巨变,正处在心灰意冷、心境黯淡悲凉中的钱谦益忘却了心中的悒郁。也是这次相聚,年轻貌美的柳如是在钱谦益的心头刻上了深深的印迹。

   明崇祯十三年的冬天,柳如是来到了常熟,此时的钱谦益已今非昔比,门前冷清,很少有人来访。但柳如是的心中还记着两年前在杭州结识的那位丢了官职的老者,便前往“半野堂”拜见钱谦益。当在客厅见面后,看着一身兰缎儒衫,青巾束发,一副典型富家书生打扮的柳如是,钱谦益觉得似曾相识,可搜索枯肠,始终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看着钱谦益若有所思的表情,柳如是的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她轻声吟出一首诗来介绍自己:“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冷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话音一落,钱谦益大声朗笑,双手抱拳道:“真没想到啊!原来是柳姑娘光临寒舍!”
   钱谦益万万没想到,西湖一别,柳如是竟然不辞辛苦,跑到常熟来看他,而且还别出心裁地女扮男装而至,给了他一分额外的惊喜。钱谦益不胜感激,他急忙请柳如是入座,命人上了最好的茶。也许是被长久的冷落,一番寒暄后,钱谦益的心中滋生出了一种难舍的依恋之情,他试探性地留柳如是在“半野堂”住上一段时间,没想到柳如是欣然应允,这使的钱谦益大喜。自此以后,曾经寂静的“半野堂”中,经常会听到这一老一少一的欢笑声。白天,他们一同去踏雪赏梅、寒舟垂钓,傍晚,他们便一起品茶论道,煮酒谈心。如此温情,使这个年过半百的落魄老人心中得到了莫大的宽慰。钱谦益虽然丢了官职,但白花花的银子还是有的。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钱谦益命人在附近的红豆山庄中为柳如是建筑了一座精美典雅的小楼,并借《金刚经》中“如是我闻”之句,将小楼命名为“我闻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小楼落成之日,钱谦益还特写诗抒怀:“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一个在妙龄时就坠入风尘的女子,一个历尽坎坷的女人,成名后,虽然常常有人捧有人请,可是又有几人是付出真情的呢?那无非都是逢场作戏罢了!柳如是对钱谦益的一片深情感动不已。也许是同样尝过生命的苦涩,也许是有着相知相感的缘故吧,柳如是深深地体会到,钱谦益这位花甲老人给予她的那份浓情,要比一般的少年公子纯真的多,高贵的多!与钱谦益在一起,柳如是觉得生活是那么安稳恬静、有滋有味。尽管年纪相悬很大,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她要嫁给这位老人,一生相守相依!
   面对柳如是的一片痴情,钱谦益于一个阳光明媚的夏天,正式将柳如是娶进了家门。他们的婚礼办的简单而别致:在一只宽大华丽的芙蓉舫上,摆下了丰盛的酒宴,钱谦益与柳如是在十几位朋友们的喝彩声中,饱含深情地喝下了交杯酒。
   不知道是谁的创意,这对老夫少妻也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举行的是“旅行结婚”,他们相携着出游了名山秀水。之后,在风光明丽的西湖畔修筑了一座五楹二层的“绛云楼”,夫妻俩安居其中,欣赏着西湖上的朝霞夕雨,春花秋月,过着如诗一般的浪漫生活。
   婚后,由于时局的动荡,朝代的更换,他们的生活曾一度受到冲击。为了抵抗清的统治,他们甚至想到过投水殉国。也由于钱谦益不甘寂寞,重新步入仕途后,因案件受到株连入狱,是柳如是在病中贿赂官员,上下打点,将钱谦益营救出狱。几凡沉浮,钱谦益看破了红尘,不再谋求政治地位,不在希望东山再起,他一心一意地守着柳如是,开始了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温馨生活。
  1666年,钱谦益以八十三岁的高龄病殁于杭州,此时的柳如是还不到五十岁。丈夫的离去,使这位身体弱小的女人,失去了靠山,为了家产之事,柳如是受到了钱氏家族的排斥,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一代风流才女,香消玉殒!

                                            冒辟疆与董小宛

                   



   作为秦淮一带才色双绝且名气很大的歌妓,董小宛的芳名早已在冒辟疆耳朵里生根。而作为风流自喜且是“四公子”之一的高名才子,冒辟疆的大名也在小宛与其他名流宴集时常有耳闻。也许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两人未曾谋面就已生爱意,相互倾慕。
   崇祯十二年,冒辟疆到南京乡试落第,情绪低落,他一边访胜探幽,一边打听董小宛的下落。某日,冒辟疆得知小宛住在半塘老屋,便前去访寻。可是,小宛却已被他人邀去,没有见到小宛。次年,冒辟疆再次来到苏州时,几次前往董家,终于有了短暂的见面与交谈。小宛见了冒辟疆,心中喜欢.而冒辟疆也觉小宛与一般欢场女子大相径庭,思路清晰,谈吐不俗,见解独到。爱情的种子就此播下。
   崇祯十五年春,小宛的母亲去世,又遭受田弘遇抢夺佳丽的惊吓,患了重病,数十日闭门不出。冒辟疆再次登门探望,不但治好了小宛身体上的病痛,也治好了小宛的心病。是年冬天,在名妓柳如是的周旋下,冒辟疆为董小宛赎了身。
   崇祯十六年初春,经过一冬的边走边游,冒辟疆带着小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如皋。冒家十分通情达理,顺利地接受了董小宛这位出身青楼的儿媳,热热闹闹地为他们办了婚事。小宛嫁到冒家后,心细明理,恭敬顺从,不但精于书画,又烧的一手好菜,倍受冒家长辈疼爱。闲暇时,小宛经常与冒辟疆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过着夫唱妇和的悠闲生活。
   好景不长,这样安逸的日子仅过了一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入关南下,江南一带燃起了熊熊战火。为了逃避战乱,小宛随夫南逃,住嘉兴海盐水绘阁。
   战乱过后,冒家辗转回到劫后的家园,但生活已今非昔比,日子变得十分艰难,缺柴少米,饮食难饱,而辟疆又连续几场大病,需要不分昼夜地照顾,使得小宛的身体顷刻间垮了下来,虽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方法用尽,但终难凑效。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在冒家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在丈夫冒辟疆痛彻心扉的哀哭声中仙逝,年仅28岁,葬于如皋影梅庵。
                              陆游和唐琬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这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结婚第二年,因与婆婆不合唐琬就被逐出家门。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伤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已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可望而不可及。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题词之后,怅然而去。
   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含泪也和词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晚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忧死。陆游得知唐婉的死讯,痛不欲生。
   四十年后,陆游沈园重游,含泪写下《沈园》五首诗以纪念唐婉。其一是“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诗中不乏刻骨铭心的眷恋与相思,最后一首:“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也充满不堪回首的无奈与绝望,真是荡气回肠,震烁人心。带着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于也追随着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才子配才女:中国古代十大知音夫妻排行榜
除了钱钟书与杨绛,还有哪些势均力敌的夫妻档?
中国文化史上十大经典爱情
中国历史上8对才华卓绝的知音夫妻,才高情更浓!
赌书消得泼茶香
古代四大经典爱情传奇,道尽朝朝暮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