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七千年龙文化

《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在东汉年代,已经有先人描绘出龙的形象: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而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不管是真实存在还是虚构出来的,但至今一直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

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至高的权力和帝王的东西:龙种、龙颜、龙袍、龙宫等。而龙种类繁多,比如有龙生九子,五爪龙、四爪龙、三爪龙,又有蛟龙,火龙,龙,螭,虬,蛟,蟠,虺,夔等。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特色,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关于五爪龙、四爪龙、三爪龙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又代表了文化,权力里面的哪些方面因素呢? 

元以前的龙基本是三爪的,有时前两足为三爪,后两足为四爪。实例可参见唐、宋、元的瓷器纹饰。明代流行四爪龙,清代则是五爪龙为多。 

周朝“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 民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于清代

5爪——皇帝;4爪——王爷;3爪——王爷子;2爪——王爷孙;1爪——王爷玄孙.

民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于清代,主要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差别,皇帝穿”龙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但这只是名称上的差别而已,从龙的形式上来讲无论龙和蟒都是四足蛇类,形状无差异。

中国有句古话: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五百年为应龙。那今天也和大家科普一下这几种有什么区别,并且代表了什么含义:

虺: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蛟: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鳄鱼。 

角龙: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便是龙中之老者了。

应龙:有翼的龙称为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在中华,龙文化、龙的传说蕴涵着中国人所重视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互主体观的诉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

中国龙文化内涵丰富,从性质和内涵来看,龙文化可分为三大类型:宗教龙、政治龙和艺术龙。

宗教龙即把龙当作圣物或神灵来崇拜,把龙视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护神等。

政治龙是统治阶级利用人们普遍崇拜龙的心理,把帝王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用以维护统治。

艺术龙就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对龙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塑造、绘画、舞蹈、神话传说、竞技活动等方式表现龙。希望大家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图、龙字、龙文化之扑克欣赏(绝对珍藏版)
你相信龙这种动物的存在么,且看南山空同新作《中华神龙传》(共上下两部分)
《红楼梦》中的龙文化
全国暴雨的“幕后黑手”曝光!快一起来看龙王爷的前世今生!
灵蛇图腾与“龙文化”
关于龙的一些作品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