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美长城”被抹平?万里长城知多少?

?

长城对于国人之意义非同一般,作为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长城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变迁。近日,“最美野长城”被抹平一事引发广泛关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最美野长城”被抹平?

被民间称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省绥中县小河口长城近日受到各界关注,网传这段具有700年历史的长城如今完全看不出长城的样子,变成一堵蜿蜒的“白灰墙”,令人扼腕叹息。

“合理合法”?

根据现场图片来看,山野中的多段长城地表与墙体被抹成一个平面,表层呈灰白色,早先起伏破碎的长城墙体消失不见。此事曝光后引发舆论关注,对此,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网友提及的“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说法并不准确,此次长城修缮使用的材料并不是普通砂浆,且修缮经过国家文物局的审批,方案的每一步都“合理合法”。

总结来说,这一事件始于痛惜者的发文呐喊,盛于爱好者的“怒斥”,最后得到的回应是相关部门一句“合理合法”的解释。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国家文物局的回应

在国家文物局的官网上可以查询到关于小河口长城的修缮信息。

联合调查组专家付清远表示,所谓“被抹平”并不准确,“该段长城因损毁严重,维修前就没有城垛和女墙,按照原状修整,原始长城就没有青砖,石头都没了”。“所谓水泥路面并不存在,工程采用的是12厘米的三七灰土外壳,起保护作用。这层外壳将在三五年左右风化消失。”

据其介绍,维修该段长城所用工艺为归安加固,即稳固结构为主,并不修补破损残缺部分,遵守最小干预原则。

“最美野长城”美在何处

小河口长城坐落在绥中县永安堡乡西沟村一带雄险陡峭的燕山山脉上,因其雄居于险峻山岭,所以又有“第三八达岭”之称。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是辽宁境内的明长城主干线,大约长8.9公里,约有31座敌楼、18座战台、14座烽火台。

小河口地势险要,两山夹一沟,小河口长城因远处深山老林,鲜为人知,是原汁原味的野长城。更令人赞叹的是,小河口长城的门窗拱框上刻满了狮子绣球、木马兰花、祥云彩带等图案。据说这些雕花的图案,出自浙江义乌的将士(即长城修筑者)之手,源于南方人细腻精雕的工艺本性,具有着独特的阴柔之美,被专家学者称为“女性长城”。

浩浩长城近万里,小河口长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那么,关于万里长城,你又知道多少?

长城的历史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其东西南北交错,宛如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沙漠,绵延起伏于祖国辽阔的土地上。

古代名称

长城

这是长城最通用的称谓。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管子》记载:“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

方城

这一称谓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使用,楚国长城被称为“方城”。《春秋左传注》中记载:“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塞、塞垣、塞围

“塞”,指古代边境上的险要地段,古时常建关于塞,一稽查行旅,称为关塞。但在秦汉及之后的个别时期,又曾指代长城。《后汉书》说:“秦筑长城,汉起塞垣。

边墙、边垣

是明代使用的长城称谓。明代是修建长城最多的王朝,但基本上没有使用长城一词。明朝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防卫,沿长城置九镇,称为九边,并称长城为边墙。如《明史》记载:“请修筑宣、大边墙千余里。”明代兵部辑、由兵部尚书主持编纂的记录长城修建和戍守的文献,称长城为九边

长城塞、长城亭障、长城障塞

是把长城同塞并在一起合称长城的一种表示形式。这种称谓在史书中也很常见,如《晋书》记载:“遂开拓旧境,却地千里,复秦长城塞。”

长城沿线各地对长城还有一些民间称谓。如《宁夏古长城》记载,宁夏民间将黄土夯筑的长城墩台称为“长城蛋蛋”。长城沿线的村民常将明以前的长城称为“土龙”、“黑土龙”或“黑地龙”等。

长城的修建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修建,到了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长城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历代修建的总长度达五万多千米,绵延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先秦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纪,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随后其它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根据防御对象不同,史学家将“先秦长城”分为北长城和南长城。

北长城

北长城的修筑以秦、赵、燕三国为代表,主要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袭击和掳掠。

秦国的长城位于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赵国的长城自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燕国的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抵御东胡。

南长城

南长城主要以楚、齐、魏、韩、中山国等为代表,主要目的是为了抵御其他诸侯国的进攻。

楚国长城筑于楚怀王三十年之前,其位置从今河南泌阳北到叶县,经内乡东北而达湖北竹山县境内。

齐国长城是利用堤防连接山脉陆续扩建而成的,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而又保存段落或遗迹较多的古长城,原长度1000多千米,西起济南长清区,东至青岛市黄岛经济开发区,横穿山东半岛。

南长城

魏国长城有两道:一是河西长城,二是河南长城。河西长城南起今陕西华县华山北麓的相元洞,达内蒙古的固阳。在魏惠王晚年,为了保护国都大梁而修筑了南长城,经今河南原阳县境转向东南,向西直达郑州新密市。

韩国长城为郑国所筑,在韩国灭郑国之后,继续修筑使用。

中山国长城是为了防御西南赵、晋的侵扰而修筑,其位置在今河北、山西交界。

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巩固帝国不受外族侵袭,始皇帝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然后修筑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自秦始皇筑长城之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据相关文献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动用了近百万的劳动力,“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地就在于此。秦长城不仅在构筑方法上有自己的风格,而且在防御设施的建置也有一定的特色,以石筑见称。

汉初,匈奴不断越过秦长城进行掳掠,在汉武帝登基之后,将其驱逐至漠北,并修复了秦长城,同时又建起外长城,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千米的长城。直到此时,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其军事防御作用也随之终结。

为了应对突厥南下的袭扰和掠夺,隋文帝杨坚自建国伊始,就把修筑长城、巩固边防,视为重要国防政策。隋炀帝杨广即位以后,曾先后两次修筑长城。隋朝两代统治者先后7次调发近两百万劳力,于北部和西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增建城垒,在前代北魏和周、齐修筑长城的基础上,使东迄紫河,中经朔方、灵武之境,西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隋长城大部分段落沿用了秦昭襄王时期长城,而隋长城又被明长城沿用。

“唐代无长城”在学术界已成定论,但唐代确实修过长城,位于山西省榆社县,但与传统意义上的“拒胡长城”不同,这条长城的目的是统一战争。《新唐书·地理志》载:“东南八十里马岭有长城,自平城至于鲁口三百里,贞观之年废。”现唐长城遗址位于马陵关一带。

宋金

山西省岢岚境内发现的长城遗址,经专家考证后认定为北齐、隋、宋三个王朝修筑,是宋朝在北齐和隋朝长城的基础上修筑的。这是中国首次发现宋代长城,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长城史研究的空白。

金长城开始修筑于明昌五年,全长约1650千米,设有副壕马面、烽燧,边堡和屯兵城。北起内蒙古莫旗七家子村,经扎赉特旗额尔吐村北,至吉日根,再经阿勒坦浩特嘎查,至林西凌家营子,折向西行,经达里诺尔北岸至商都县上二股地,再至四子王旗白音希勒,终止于武川县上庙沟。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是目前保存的最为完整的长城。

“内边”长城

“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内三关”长城

“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清代曾有过康熙“不修边墙”的命令,但只是形式大于意义,实际上清代长城的规模相当大,且地域跨度空前,其修筑范围基本包括了淮河以北所有省份,黄河以北尤为密集。清长城多为清政府后期所建,前期是不屑于修,后期仅是权益之计,而今人又过多的关注康熙的“豪气”之言,故多以为清朝无长城,其实非也。

清长城与明长城及历代长城不同,是用于对内血腥镇压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的工具,对内而不对外。清长城相对粗糙且保存不多,因此很少被提及。

代表地段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在这之中有很多代表性的地段。

山海关

山海关城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威远城和宁海城七大城堡构成,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省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全长26千米,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

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比山海关早建九年。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与山海关、镇北台、嘉峪关并称为中国长城三大奇观。

镇北台

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位于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镇北台呈方形,共4层,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64米,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

居庸关

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居庸关是万里长城上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关隘之一,“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

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障墙、文字砖和挡马石是金山岭长城的三绝。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是居庸关的重要前哨,也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雁门关长城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是明万里长城中最坚固最雄伟的一段,更是今天唯一一段完整保留了明长城最精华部分原貌。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北部的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北,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评价“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司马台长城堪称中国长城之最。”是中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

古长城生存现状

生存现状堪忧

2003年9月,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古遗迹基金会公布了2004年度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万里长城榜上有名。

2014年中国长城学会调查显示,长城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以明长城为例,明长城的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而74.1%的保存状况较差,甚至只剩下了地面的基础部分。

国家文物局前副局长童明康介绍,目前明长城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公里,按照《长城资源保存程度评价标准》,已消失的部分占明长城总长度的三成。“目前保存较好的513.5公里、保存一般的1104.4公里、保存较差的1494.7公里、保存差的1185.4公里,已消失的1961.6公里。”

长城为何在变“短”

究其原因,无非有两种—自然和人为。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洪灾、流沙、风雨侵蚀、植物生长、啮齿动物破坏等。而给长城带来破坏的人为因素却很复杂,主要有交通及其他工程建设、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不当开发利用、不按原状修缮等。自然因素造成的破坏往往历经时间较长、进程较慢,而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却是迅速且具有毁灭性的。

长城修缮并无统一标准

就拿这次小河口长城修缮来说,著名长城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类似此段长城修缮所有手续合规,结果却破坏了文物风貌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全国长城修缮并无统一、可操作的标准。目前长城属于各地分片保护,各地在修缮时的立项、设计、施工等虽然会经过层层审批,但由于地方认识不同,对长城的修缮规划也不一样。

长城保护亟须的是出台全国统一的标准,根据土长城、砖长城、石头长城的不同类型,确定长城修缮方案。以现状保护和最小干预为原则,保护长城原有的风貌。

王夫之曾说:“人皆有不敢之心,行于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中。”对于历史与自然,人应当怀有敬畏之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需要国家和国人共同努力,一起保护、传承这笔宝贵遗产!

作者:“还原社”公众号(hysociet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最精华的一段长城,比八达岭人少,比野长城安全
最美野长城小河口曾经有多美?
万里长城的「无人禁区」被曝光,彻底震撼国人:这才是长城的真实面貌!
万里长城 居庸关
长城万里长,长城内外是故乡
长城还是”野“的有味道,探访辽宁境内保存最完好的明长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