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道韫:柳絮风起


    一、论诗咏絮

 

   咏絮一事,是谢道韫一生中最为人所称美的轶事,她的才女之名,也由此事而得。《世说新语·言语》记其事道: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在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即谢安,是东晋后期支撑半壁江山、当政时期战败了荷坚百万大军的一代名相,死后追赠太傅。《世说新语》是刘宋时刘义庆所撰,追记前朝的事情,所以写谢安最终的官衔,那时谢道韫还是小女孩,还没有出嫁,文中称她为'王凝之妻',也是后人追书之词。
   文中的胡儿,是谢朗的小名。谢朗是谢安二哥谢据的儿子;谢道韫是谢安长兄谢奕(宇无奕)的女儿,她和谢朗是同祖的嫡堂兄妹,同为谢安的亲侄。谢朗也不是等闲之辈,上引《世说新语》同条刘孝标注引刘宋人擅道鸾《续晋阳秋》谓:'朗字长度,安次兄据之长子,安早知之,文义艳发,名亚于玄,仕至东阳太守。'又《世说新语·文学》'林道人诣谢公'条刘注引何法盛《中兴书》曰:'朗博涉,有逸才,善言玄理。'可知也是才情出群的人物。他以向空中撤一把盐来比喻下雪,形象能力也不错,不过这个比拟...乏诗趣,所以不如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的比喻贴切而雅致,赢得了叔父谢安的欣赏笑乐。只有在几个同样有才情的人之中比较,隽才方能显得更出色。如果谢道韫是和另一个庸人相较,也不足为奇了。 上面所引'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一条,提到'与儿女论文义',没有记述所论的内容和问答情况,但同书《文学》篇另有一条记此事: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
   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公曰:'訏谟定命,远猷后告。'
   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文中的遏,即谢道韫的亲兄弟谢玄,也就是后来在淝水之战中亲率三万晋军击败苻坚百万大军的那一位。他所欣赏的四句诗出于《诗·小雅·采薇》的末章。谢安所念的是《诗'大雅·荡之什·抑》的第二章的两句。但《世说新语》这段记载,或有阙文,《晋书·王凝之妻谢氏》即道韫本传中所记的当是同一事:

  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
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安谓有雅人深致。

  前面的'问《毛诗》何句最佳'和结句谢安的评语'有雅人深致',完全相同,可知当是同一件事。谢道韫所推赏的四句出于诗·大雅,荡之什·丞民》末章结尾,与上面谢安所欣赏的两句同属于《荡之什》,两诗都是周王朝两位老臣忧心王事的咏叹。谢安是有志于事功的人,关心天下安危,喜欢这类诗是可以理解的;谢道韫竟也喜欢这样的诗句,和她的叔父情操相同,似乎很可怪,但我们从下面的叙述中。却也能悟出她之所以欣赏这类政治诗的原因,这正表现了她的性格的男子气概那一个方面。

二、缨簪世家

   要探究谢道韫的性格,必须先看一下她的出身。
王、谢两个家族是西晋已经崛起、至永嘉南渡后达于鼎盛、迄齐、梁而仍是冠冕南朝的缨簪世族。唐人羊士愕诗《忆江南旧游二首》第一首道:'王谢风流满《晋书》。'刘禹锡《金陵怀古》诗也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王、谢两家当时的显赫。梁武帝时,挟有重兵从北方来归的实力派侯景,后来逼死了梁武帝、一度篡夺江山的这位风云人物,曾向武帝要求与王、谢通婚,武帝答道:'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下求之。'(《南史·侯景传》)就是说,要高攀王、谢,连门儿也没有;江南世族朱、张、顾、陆尚且不行,必须在朱、张之下找个户头才有希望。王、谢两家的身份由此可知。所谓王、谢,谢只指陈国阳夏谢家;王却有琅邪王与太原王之别。太原王氏虽也贵官名士辈出,但比起辅佐晋元帝司马睿、奠定东晋江山的功臣王导(系属琅邪王)一家来,犹有逊色。所以说王、谢之王,实际上还专指琅邪王。东晋初期由于王敦、王导弟兄掌握兵政大权,尤以王导在中枢秉政,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谣,王氏的声势高于谢氏;到了后期,由于谢尚、谢安、谢万、谢玄等兄弟父子成为南朝的中流抵柱,谢氏的声势便高过了王家。其所以要说明这一点,是因为这个背景对谢道韫的性格颇有关系。
   谢道韫的祖父谢裒曾任太常卿、吏部尚书;谢裒有五个儿子:奕、据、安、万、石。谢奕曾任安西将军、豫州刺史,除了女儿谢道韫外,共生子四人:康(后来出继给谢尚)、渊、靖、玄;其中最杰出的当然是谢玄,他以后因大破苻秦立功,封康乐公,诗人谢灵运就是谢玄的孙子。谢道韫就是这样一个人才济济、门庭显赫的大家族的长房小姐。
   谢奕的性格可能对女儿谢道韫颇有影响。《晋书·谢安传》附奕传(《世说新语》有类似记载)说:

  奕字无奕,少有名誉。初为剡令,有老人犯法,突以醇酒饮之,醉犹未已。安时年七八岁,在奕膝边,谏止之;奕为改容,遣之。
与桓温善,温辟为安西司马。犹推布衣好,在温座,岸帻笑咏,无异常日;桓温曰:'我方外司马。'奕每因酒,无复朝廷礼,尝逼温饮,温走入南康主门避之。主曰:'君若无狂司马,我何由得相见!'
奕送携酒就厅事,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怪。'温不之责。

  这里有两点极堪注意,一是他十分器重小弟弟谢安,老人犯了法,他灌老人吃酒,谢安一劝谏,立刻中止了恶作剧。以后谢道韫也极尊重和传信这位叔叔,而且向叔叔倾吐心腹,不能说与父亲对谢安的信赖器重没有关系。二是谢奕真是够狂的,桓温当时是掌握重兵、生杀在手的权臣,他是桓温的部属,竟逼酒逼得桓温走投无路,奔逃到老婆南康公主的房里去;而他却视桓温为'老兵',找了另一个桓温部下的兵帅喝起来,认为两个对象并无高下之分。这种狂傲之态,我们在谢道韫的身上也能发现。
   显然,由于谢道韫十分倚信叔叔谢安,谢安也因她的聪敏而十分钟爱她,所以她颇有谢安的风致,在家庭中俨然象谢安一样品评规诫她的弟兄。《世说新语·贤媛》有一则道:

  王江州夫人语谢遏曰;'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

  王江州即王凝之,即谢道韫的丈夫,后官居江州刺史。谢遏是谢玄的小名,谢道韫的弟弟。她公然高高在上,批评平辈人没有进步,讥责他'尘务经心,天分有限',可说相当狂傲。同时,也显示了她自视甚高,目无下尘。而谢玄也十分敬重他的这位才女姊姊。上引《贤媛》篇另一条道: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两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张玄即张玄之,字祖希,曾任冠军将军,也是吴兴张氏大族,属于江南的朱、张、顾、陆四大姓之一,和谢玄同称'南北二玄',名仅亚于谢玄(见《世说新语·言语》'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条刘注引《续晋阳秋》)。其妹无考,所嫁的顾某或即顾敷,待考。但从深通世故、不愿得罪任何一方的济尼的评论,就可以听出她的皮里阳秋来。张玄之妹只是普通闺秀而已,而谢道韫则有'林下之风'。这在魏晋人是最高的评价,即出尘脱俗之意,较之闺秀,超迈得很远。谢道韫在当时人的口碑中,就是这样一位超越凡流的人物。

三、才压诸王


   士族家庭的婚配恪守门当户对的原则,谢道韫当然必须嫁给门第相当的人家。她嫁给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王、谢两家是世交姻亲,王羲之与谢安都是一时人望,两人交情深厚,依理说这是一桩美满姻缘。
虽然,《晋书》称王凝之'亦工草隶',和乃父一样是个书法家,以后做官也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但在王羲之几个儿子中却并不出色,后来的事实还证明他是一昏赜之至的糊涂蛋。所以谢道韫嫁过去以后十分瞧不起丈夫,对这桩婚姻极为不满。特别是将丈夫和自己娘家的兄弟一比,更觉得委屈。回娘家来向她最信赖的叔父谢安诉苦,发小姐脾气。《世说新语·贤媛》记此事道: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材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逸少,王羲之的字;阿大、中郎,指叔父谢安、谢万之辈;封,指谢韶;胡,指谢朗;遏,指谢玄,末,指谢渊,都是他们的小名。这些都是当时有声于世的人才。谢韶是谢万之子,官至车骑将军司马;谢朗,前已见,官至东阳太守;谢渊,谢道韫的亲兄,官至义兴太守;亲弟谢玄,更不必说,个个可称芝兰玉树,胜过王凝之。相比之下,怎么能不叫她恨恨地喊出'不意天壤之间,乃有王郎'的愤词呢?'王郎'的潜台词,是'窝囊废'。
   这里夹着家道正在上升、趋于鼎盛的谢家和虽未衰落却在王导死后势望已大不如前的王家的对比。家门的兴衰在于家族中的人物,由于谢家的人才济济,当时连王家的人也很趋奉谢家,王羲之本人对待谢家的人就比对待自己的内弟郗家(也是阅阀高门)人要殷勤得多。《世说新语·贤媛》有一则记此事道:

  王右军郗夫人谓二弟司空、中郎曰:'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

  司空,即郗愔,官至司空;中郎,即郗昙,官至北中郎将,也非平庸之辈。二谢,指谢安、谢万。王家人见二谢到,就倾箱倒架的款待;自己的小舅子来,却招待得马马虎虎,以至王羲之的夫人愤愤不平,吩咐两位兄弟以后不必再上门了。
王羲之厚于谢家而薄于岳家的态度,也影响了他的儿子们。郗愔主是王献之(子敬)兄弟的母舅;郗愔的父亲,即王羲之的岳父郗鉴,也是东晋元勋,父子两人都曾任显职,但后来退居闲散;郗愔的儿子郗超(嘉宾),即王献之兄弟的姑表,为桓温所器重,倚为亲信。桓温是当时第一号权势人物,王家必须另眼看待。郗超一死,郗家人物已无后劲,王氏兄弟的态度大变。《世说新语·简傲》有一则道: 王子敬兄弟见郗公,蹑履问讯,甚修外甥礼。及嘉宾死,皆着高屐,仪容轻慢。命坐,皆云:'有事不暇坐。'既去,郗公慨然曰:'使嘉宾不死,鼠辈敢尔!'

  古代席地而坐,入室必须脱屐蹑履。着高屐入室,是为失礼。外甥晋见舅父是不该如此轻慢的。见面之后,请他们坐也推故不坐而去,情薄之极,难怪郗愔齿冷。可见虽是至戚,也以盛衰而易心变脸。比起王家来,郗家已经败落。但比起人物辈出、势望火红的谢家来,王家此时也已处于下风。谢道韫虽然未必如此势利,但这种门庭盛衰的比较,也不能不微妙地影响着她的观感,嫁到王家隐隐地有一种类似降尊纡贵的感触,于是有向谢安发泄的那一幕。
然而即使不满意,也无可奈何,何况王家毕竟是头等门第;比起谢道韫、谢玄姊弟来,王凝之固然被比下去了,但王凝之人材倒底也还'不恶'。王凝之对这位聪敏能干而且好强的夫人,显然也很敬重,所以也就相安了。
谢道韫在王家是显过身手的。《晋书》本传记一事道: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幛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魏晋人盛行清谈,一场辩论的胜负,常常传为人间话柄,影响人物的声望,当时不少士大夫的名誉、前途常常由清谈的才辩所决定。谢道韫帮小叔子解围,所以要'申献之前议',即用王献之的见解来发挥,就是要证明王献之立论的正确,以维护其声誉,同时也是为王家人争光。嫂子亲自出面为小叔子解围,充分表现了谢道韫的胆识、才能和她在王家的地位,也表现了她的好胜之心;当然也显示了她的才华远在王献之兄弟之上,因为王献之又正是王氏兄弟中最卓越的一人。


四、凤仪高迈

                
   晋安帝隆安三年(39),谢道韫随丈夫王凝之在会稽内史任。当时发生了孙恩起义。孙恩是奉五斗米道号召浙江沿海贫民反抗东晋朝廷的首领,先被东晋官兵战败,逃到海上,这时由海上纠集了徒众反攻,攻陷了上虞,进击会稽,王凝之在这次兵乱中遇难。关于此事,以《通鉴·晋纪》三十三的记载较为详备,引录如下:

  孙恩……逐攻会稽。会稽内史王凝之,羲之之子也,世奉天师道,不出兵,亦不

设备,日于道室稽颡跪咒。官属请出兵讨恩,凝之曰:'我已请大道。借鬼只守诸津

要,各数万,贼不足忧也。'

  及恩渐近,乃听出兵,恩已至都下。甲寅,恩陷会稽。凝之出走,恩执而杀之,并其诸子。凝之妻谢道韫,美之女也。闻寇至,举措自若,命婶肩舆,抽刀出门,手杀数人。乃被执。

  这可说是一幕滑稽的悲剧。孙恩奉的是五斗米道,其实就是王家奉的天师道;天师道的起事徒众攻杀天师道的信奉者王凝之,可噱者一。一个守疆土的一郡长官(内史与郡太守同,因为会稽是会稽王的封郡,故称内史),迷信神道,只知请天神、借鬼兵来防御,还说得十分有把握,可噱者二。敌人逼近,神道不灵,才听许官属出兵,而他仓皇出走,连眷属也不顾,终于被虏身死,可噱者三。王凝之其人的愚昧、昏(目贵)和无能,可说到了家。难怪谢道韫嫁了他要大喊'不意天壤之间,乃有王郎',才女谢道韫确实是遇人不淑,她才是真正的悲剧。
《通鉴》只叙至谢道韫从容杀敌被执,对王凝之的昏黯无能和谢道韫的从容沉着作了一番对比为止,关于谢道韫的结局略而不书。关于当时的情况和谢道韫的结局,可引《晋书》本传作补充:

  ……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婶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自尔嫠居会稽,家中莫不严肃。

  在乱兵之中,白刃加身,还能慷慨陈词,保护幼弱的外孙,愿意自己先死,以至孙恩也为之改容,刀下留人,保全了自己和亲戚的遗孤。其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的胆略和血性,不愧为巾帼丈夫,王凝之在地下应有愧色。传文也说明了她寡居以后,终老于会稽。
   她到晚年仍不改其风流高雅的所谓'林下风气',本传记有她与刘柳交谈一事:

  太守刘柳闻其名,请与谈议。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修整带,造于别榻。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
   柳退而叹曰:'实顷所夫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道韫亦云:'亲从雕亡,始逼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一个聆听了才女的谈议,瞻仰了她的高迈的风仪,佩服得五体投地,叹为'实顷所未见'。一个在亲属丧亡之后遇到了一个略可对谈的佳士,从他的谘问中得到启发,能重展胸中所学而感到欣慰,女才人晚年的寂寞心情也于此可见。
谢道韫的集二卷今已不存,所著的诗赋诔颂均已不可得见。清人严可均和近人丁福保只能从《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白宋六帖》等类书中收集零简残文,编入《全晋文》和《全晋诗》之中,真正是吉光片羽了。
两书所收的谢道韫著作,共只文一篇,诗两首,都篇幅极短,不妨照录。
《论语赞》一篇,类似读书笔记,收于《全晋文》第144卷,其文如下: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庶则大矣,比德中庸;斯言之善,莫不归宗;粗者乖本,妙极令终,嗟我怀矣,兴言攸同。
   孔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按,这篇赞显然是残文。前一段引了《论语·卫灵公》中孔的几句话,作了八句叶韵的赞语。后一段只引了也是《论语·卫灵公》篇的孔子一段话,按例应有赞语,但没有赞语,可知有阙文。《艺文类聚》卷五十五《杂文部.经典》所引同,为《全晋文》之所出。可知在唐初此文就已残阙了。
  丁福保的《全晋诗》卷13中收有谢道韫诗两首,一首是《泰山吟》,诗题《诗纪》作'登山',全诗如下:

  峨蛾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气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字,可以尽天年。

  此诗《艺文类聚》、《诗纪》、《道藏》所载,文字少有出入,诗题作《泰山吟》也可疑。南北朝时,泰山大部分时期沦于北朝境内,谢道韫也不可能越长江去登泰山。首句的'东岳',疑指会稽的东山,也就是谢安挟妓登临啸傲之地。谢安钟爱谢道,游东山时也可能携侄女同游;以后王凝之任会稽内史,谢道韫重莅此地,遂有'屡迁'之叹,'宅斯宇'之愿,这是顺理成章的。另一首是《拟嵇中散咏松诗》,五言八句: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雕。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飖。

  嵇康是魏末名士的冠冕人物,'林下风气'的首领,为两晋名士所倾仰。王导过江以后,就只谈三篇文字,其中两篇就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养生论》,认为它们'宛转关生,无所不入',可以尽天下之理(事见《世说新语·文学》篇)。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王家当然崇仰嵇康;谢安是对竹林七贤不敢赞一词的崇奉倍至的人(见《世说新语· 品藻》'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条),对嵇康自然心向往之;谢道韫家的父叔兄弟也无不是嵇康的崇拜者,她要写嵇康的拟作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从诗的末两句品味,可能此诗是她罹夫难后所作,因此与嵇叔夜悲凉的命运有同声同气的感受。虽然哀而不伤,悲苦之情吐露得十分委婉,但怅悒之感仍难以掩饰。
   最值得注意的是,谢道韫保存的三篇作品中,没有丝毫的脂粉气,如果不说明作者,简直无法辨出是一个女性的手笔。诗虽然算不得十分隽特,也不会是她的代表作,但这种男子气概的风格,却也和她临危不乱的丰姿和她与人娓娓谈议的高迈  风韵相一致。
   生为封建社会的女子,社会制度限制了这个旷世女才人才能的发挥,不能如乃叔乃弟那样建功立业于时;但仅从留下来的一点一滴的轶事,她的才华、风致和处事的气派也已为一般男子所不及,无怪于瞧不起女性的封建文人也要以她为鉴,大喊'尔男子,当自警'了。


    一、论诗咏絮

 

   咏絮一事,是谢道韫一生中最为人所称美的轶事,她的才女之名,也由此事而得。《世说新语·言语》记其事道: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在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即谢安,是东晋后期支撑半壁江山、当政时期战败了荷坚百万大军的一代名相,死后追赠太傅。《世说新语》是刘宋时刘义庆所撰,追记前朝的事情,所以写谢安最终的官衔,那时谢道韫还是小女孩,还没有出嫁,文中称她为'王凝之妻',也是后人追书之词。
   文中的胡儿,是谢朗的小名。谢朗是谢安二哥谢据的儿子;谢道韫是谢安长兄谢奕(宇无奕)的女儿,她和谢朗是同祖的嫡堂兄妹,同为谢安的亲侄。谢朗也不是等闲之辈,上引《世说新语》同条刘孝标注引刘宋人擅道鸾《续晋阳秋》谓:'朗字长度,安次兄据之长子,安早知之,文义艳发,名亚于玄,仕至东阳太守。'又《世说新语·文学》'林道人诣谢公'条刘注引何法盛《中兴书》曰:'朗博涉,有逸才,善言玄理。'可知也是才情出群的人物。他以向空中撤一把盐来比喻下雪,形象能力也不错,不过这个比拟缺乏诗趣,所以不如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的比喻贴切而雅致,赢得了叔父谢安的欣赏笑乐。只有在几个同样有才情的人之中比较,隽才方能显得更出色。如果谢道韫是和另一个庸人相较,也不足为奇了。 上面所引'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一条,提到'与儿女论文义',没有记述所论的内容和问答情况,但同书《文学》篇另有一条记此事: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
   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公曰:'訏谟定命,远猷后告。'
   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文中的遏,即谢道韫的亲兄弟谢玄,也就是后来在淝水之战中亲率三万晋军击败苻坚百万大军的那一位。他所欣赏的四句诗出于《诗·小雅·采薇》的末章。谢安所念的是《诗'大雅·荡之什·抑》的第二章的两句。但《世说新语》这段记载,或有阙文,《晋书·王凝之妻谢氏》即道韫本传中所记的当是同一事:

  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
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安谓有雅人深致。

  前面的'问《毛诗》何句最佳'和结句谢安的评语'有雅人深致',完全相同,可知当是同一件事。谢道韫所推赏的四句出于诗·大雅,荡之什·丞民》末章结尾,与上面谢安所欣赏的两句同属于《荡之什》,两诗都是周王朝两位老臣忧心王事的咏叹。谢安是有志于事功的人,关心天下安危,喜欢这类诗是可以理解的;谢道韫竟也喜欢这样的诗句,和她的叔父情操相同,似乎很可怪,但我们从下面的叙述中。却也能悟出她之所以欣赏这类政治诗的原因,这正表现了她的性格的男子气概那一个方面。

二、缨簪世家

   要探究谢道韫的性格,必须先看一下她的出身。
王、谢两个家族是西晋已经崛起、至永嘉南渡后达于鼎盛、迄齐、梁而仍是冠冕南朝的缨簪世族。唐人羊士愕诗《忆江南旧游二首》第一首道:'王谢风流满《晋书》。'刘禹锡《金陵怀古》诗也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王、谢两家当时的显赫。梁武帝时,挟有重兵从北方来归的实力派侯景,后来逼死了梁武帝、一度篡夺江山的这位风云人物,曾向武帝要求与王、谢通婚,武帝答道:'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下求之。'(《南史·侯景传》)就是说,要高攀王、谢,连门儿也没有;江南世族朱、张、顾、陆尚且不行,必须在朱、张之下找个户头才有希望。王、谢两家的身份由此可知。所谓王、谢,谢只指陈国阳夏谢家;王却有琅邪王与太原王之别。太原王氏虽也贵官名士辈出,但比起辅佐晋元帝司马睿、奠定东晋江山的功臣王导(系属琅邪王)一家来,犹有逊色。所以说王、谢之王,实际上还专指琅邪王。东晋初期由于王敦、王导弟兄掌握兵政大权,尤以王导在中枢秉政,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谣,王氏的声势高于谢氏;到了后期,由于谢尚、谢安、谢万、谢玄等兄弟父子成为南朝的中流抵柱,谢氏的声势便高过了王家。其所以要说明这一点,是因为这个背景对谢道韫的性格颇有关系。
   谢道韫的祖父谢裒曾任太常卿、吏部尚书;谢裒有五个儿子:奕、据、安、万、石。谢奕曾任安西将军、豫州刺史,除了女儿谢道韫外,共生子四人:康(后来出继给谢尚)、渊、靖、玄;其中最杰出的当然是谢玄,他以后因大破苻秦立功,封康乐公,诗人谢灵运就是谢玄的孙子。谢道韫就是这样一个人才济济、门庭显赫的大家族的长房小姐。
   谢奕的性格可能对女儿谢道韫颇有影响。《晋书·谢安传》附奕传(《世说新语》有类似记载)说:

  奕字无奕,少有名誉。初为剡令,有老人犯法,突以醇酒饮之,醉犹未已。安时年七八岁,在奕膝边,谏止之;奕为改容,遣之。
与桓温善,温辟为安西司马。犹推布衣好,在温座,岸帻笑咏,无异常日;桓温曰:'我方外司马。'奕每因酒,无复朝廷礼,尝逼温饮,温走入南康主门避之。主曰:'君若无狂司马,我何由得相见!'
奕送携酒就厅事,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怪。'温不之责。

  这里有两点极堪注意,一是他十分器重小弟弟谢安,老人犯了法,他灌老人吃酒,谢安一劝谏,立刻中止了恶作剧。以后谢道韫也极尊重和传信这位叔叔,而且向叔叔倾吐心腹,不能说与父亲对谢安的信赖器重没有关系。二是谢奕真是够狂的,桓温当时是掌握重兵、生杀在手的权臣,他是桓温的部属,竟逼酒逼得桓温走投无路,奔逃到老婆南康公主的房里去;而他却视桓温为'老兵',找了另一个桓温部下的兵帅喝起来,认为两个对象并无高下之分。这种狂傲之态,我们在谢道韫的身上也能发现。
   显然,由于谢道韫十分倚信叔叔谢安,谢安也因她的聪敏而十分钟爱她,所以她颇有谢安的风致,在家庭中俨然象谢安一样品评规诫她的弟兄。《世说新语·贤媛》有一则道:

  王江州夫人语谢遏曰;'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

  王江州即王凝之,即谢道韫的丈夫,后官居江州刺史。谢遏是谢玄的小名,谢道韫的弟弟。她公然高高在上,批评平辈人没有进步,讥责他'尘务经心,天分有限',可说相当狂傲。同时,也显示了她自视甚高,目无下尘。而谢玄也十分敬重他的这位才女姊姊。上引《贤媛》篇另一条道: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两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张玄即张玄之,字祖希,曾任冠军将军,也是吴兴张氏大族,属于江南的朱、张、顾、陆四大姓之一,和谢玄同称'南北二玄',名仅亚于谢玄(见《世说新语·言语》'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条刘注引《续晋阳秋》)。其妹无考,所嫁的顾某或即顾敷,待考。但从深通世故、不愿得罪任何一方的济尼的评论,就可以听出她的皮里阳秋来。张玄之妹只是普通闺秀而已,而谢道韫则有'林下之风'。这在魏晋人是最高的评价,即出尘脱俗之意,较之闺秀,超迈得很远。谢道韫在当时人的口碑中,就是这样一位超越凡流的人物。

三、才压诸王


   士族家庭的婚配恪守门当户对的原则,谢道韫当然必须嫁给门第相当的人家。她嫁给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王、谢两家是世交姻亲,王羲之与谢安都是一时人望,两人交情深厚,依理说这是一桩美满姻缘。
虽然,《晋书》称王凝之'亦工草隶',和乃父一样是个书法家,以后做官也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但在王羲之几个儿子中却并不出色,后来的事实还证明他是一昏赜之至的糊涂蛋。所以谢道韫嫁过去以后十分瞧不起丈夫,对这桩婚姻极为不满。特别是将丈夫和自己娘家的兄弟一比,更觉得委屈。回娘家来向她最信赖的叔父谢安诉苦,发小姐脾气。《世说新语·贤媛》记此事道: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材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逸少,王羲之的字;阿大、中郎,指叔父谢安、谢万之辈;封,指谢韶;胡,指谢朗;遏,指谢玄,末,指谢渊,都是他们的小名。这些都是当时有声于世的人才。谢韶是谢万之子,官至车骑将军司马;谢朗,前已见,官至东阳太守;谢渊,谢道韫的亲兄,官至义兴太守;亲弟谢玄,更不必说,个个可称芝兰玉树,胜过王凝之。相比之下,怎么能不叫她恨恨地喊出'不意天壤之间,乃有王郎'的愤词呢?'王郎'的潜台词,是'窝囊废'。
   这里夹着家道正在上升、趋于鼎盛的谢家和虽未衰落却在王导死后势望已大不如前的王家的对比。家门的兴衰在于家族中的人物,由于谢家的人才济济,当时连王家的人也很趋奉谢家,王羲之本人对待谢家的人就比对待自己的内弟郗家(也是阅阀高门)人要殷勤得多。《世说新语·贤媛》有一则记此事道:

  王右军郗夫人谓二弟司空、中郎曰:'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

  司空,即郗愔,官至司空;中郎,即郗昙,官至北中郎将,也非平庸之辈。二谢,指谢安、谢万。王家人见二谢到,就倾箱倒架的款待;自己的小舅子来,却招待得马马虎虎,以至王羲之的夫人愤愤不平,吩咐两位兄弟以后不必再上门了。
王羲之厚于谢家而薄于岳家的态度,也影响了他的儿子们。郗愔主是王献之(子敬)兄弟的母舅;郗愔的父亲,即王羲之的岳父郗鉴,也是东晋元勋,父子两人都曾任显职,但后来退居闲散;郗愔的儿子郗超(嘉宾),即王献之兄弟的姑表,为桓温所器重,倚为亲信。桓温是当时第一号权势人物,王家必须另眼看待。郗超一死,郗家人物已无后劲,王氏兄弟的态度大变。《世说新语·简傲》有一则道: 王子敬兄弟见郗公,蹑履问讯,甚修外甥礼。及嘉宾死,皆着高屐,仪容轻慢。命坐,皆云:'有事不暇坐。'既去,郗公慨然曰:'使嘉宾不死,鼠辈敢尔!'

  古代席地而坐,入室必须脱屐蹑履。着高屐入室,是为失礼。外甥晋见舅父是不该如此轻慢的。见面之后,请他们坐也推故不坐而去,情薄之极,难怪郗愔齿冷。可见虽是至戚,也以盛衰而易心变脸。比起王家来,郗家已经败落。但比起人物辈出、势望火红的谢家来,王家此时也已处于下风。谢道韫虽然未必如此势利,但这种门庭盛衰的比较,也不能不微妙地影响着她的观感,嫁到王家隐隐地有一种类似降尊纡贵的感触,于是有向谢安发泄的那一幕。
然而即使不满意,也无可奈何,何况王家毕竟是头等门第;比起谢道韫、谢玄姊弟来,王凝之固然被比下去了,但王凝之人材倒底也还'不恶'。王凝之对这位聪敏能干而且好强的夫人,显然也很敬重,所以也就相安了。
谢道韫在王家是显过身手的。《晋书》本传记一事道: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幛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魏晋人盛行清谈,一场辩论的胜负,常常传为人间话柄,影响人物的声望,当时不少士大夫的名誉、前途常常由清谈的才辩所决定。谢道韫帮小叔子解围,所以要'申献之前议',即用王献之的见解来发挥,就是要证明王献之立论的正确,以维护其声誉,同时也是为王家人争光。嫂子亲自出面为小叔子解围,充分表现了谢道韫的胆识、才能和她在王家的地位,也表现了她的好胜之心;当然也显示了她的才华远在王献之兄弟之上,因为王献之又正是王氏兄弟中最卓越的一人。


四、凤仪高迈

                
   晋安帝隆安三年(39),谢道韫随丈夫王凝之在会稽内史任。当时发生了孙恩起义。孙恩是奉五斗米道号召浙江沿海贫民反抗东晋朝廷的首领,先被东晋官兵战败,逃到海上,这时由海上纠集了徒众反攻,攻陷了上虞,进击会稽,王凝之在这次兵乱中遇难。关于此事,以《通鉴·晋纪》三十三的记载较为详备,引录如下:

  孙恩……逐攻会稽。会稽内史王凝之,羲之之子也,世奉天师道,不出兵,亦不

设备,日于道室稽颡跪咒。官属请出兵讨恩,凝之曰:'我已请大道。借鬼只守诸津

要,各数万,贼不足忧也。'

  及恩渐近,乃听出兵,恩已至都下。甲寅,恩陷会稽。凝之出走,恩执而杀之,并其诸子。凝之妻谢道韫,美之女也。闻寇至,举措自若,命婶肩舆,抽刀出门,手杀数人。乃被执。

  这可说是一幕滑稽的悲剧。孙恩奉的是五斗米道,其实就是王家奉的天师道;天师道的起事徒众攻杀天师道的信奉者王凝之,可噱者一。一个守疆土的一郡长官(内史与郡太守同,因为会稽是会稽王的封郡,故称内史),迷信神道,只知请天神、借鬼兵来防御,还说得十分有把握,可噱者二。敌人逼近,神道不灵,才听许官属出兵,而他仓皇出走,连眷属也不顾,终于被虏身死,可噱者三。王凝之其人的愚昧、昏(目贵)和无能,可说到了家。难怪谢道韫嫁了他要大喊'不意天壤之间,乃有王郎',才女谢道韫确实是遇人不淑,她才是真正的悲剧。
《通鉴》只叙至谢道韫从容杀敌被执,对王凝之的昏黯无能和谢道韫的从容沉着作了一番对比为止,关于谢道韫的结局略而不书。关于当时的情况和谢道韫的结局,可引《晋书》本传作补充:

  ……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婶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自尔嫠居会稽,家中莫不严肃。

  在乱兵之中,白刃加身,还能慷慨陈词,保护幼弱的外孙,愿意自己先死,以至孙恩也为之改容,刀下留人,保全了自己和亲戚的遗孤。其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的胆略和血性,不愧为巾帼丈夫,王凝之在地下应有愧色。传文也说明了她寡居以后,终老于会稽。
   她到晚年仍不改其风流高雅的所谓'林下风气',本传记有她与刘柳交谈一事:

  太守刘柳闻其名,请与谈议。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修整带,造于别榻。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
   柳退而叹曰:'实顷所夫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道韫亦云:'亲从雕亡,始逼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一个聆听了才女的谈议,瞻仰了她的高迈的风仪,佩服得五体投地,叹为'实顷所未见'。一个在亲属丧亡之后遇到了一个略可对谈的佳士,从他的谘问中得到启发,能重展胸中所学而感到欣慰,女才人晚年的寂寞心情也于此可见。
谢道韫的集二卷今已不存,所著的诗赋诔颂均已不可得见。清人严可均和近人丁福保只能从《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白宋六帖》等类书中收集零简残文,编入《全晋文》和《全晋诗》之中,真正是吉光片羽了。
两书所收的谢道韫著作,共只文一篇,诗两首,都篇幅极短,不妨照录。
《论语赞》一篇,类似读书笔记,收于《全晋文》第144卷,其文如下: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庶则大矣,比德中庸;斯言之善,莫不归宗;粗者乖本,妙极令终,嗟我怀矣,兴言攸同。
   孔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按,这篇赞显然是残文。前一段引了《论语·卫灵公》中孔的几句话,作了八句叶韵的赞语。后一段只引了也是《论语·卫灵公》篇的孔子一段话,按例应有赞语,但没有赞语,可知有阙文。《艺文类聚》卷五十五《杂文部.经典》所引同,为《全晋文》之所出。可知在唐初此文就已残阙了。
  丁福保的《全晋诗》卷13中收有谢道韫诗两首,一首是《泰山吟》,诗题《诗纪》作'登山',全诗如下:

  峨蛾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气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字,可以尽天年。

  此诗《艺文类聚》、《诗纪》、《道藏》所载,文字少有出入,诗题作《泰山吟》也可疑。南北朝时,泰山大部分时期沦于北朝境内,谢道韫也不可能越长江去登泰山。首句的'东岳',疑指会稽的东山,也就是谢安挟妓登临啸傲之地。谢安钟爱谢道,游东山时也可能携侄女同游;以后王凝之任会稽内史,谢道韫重莅此地,遂有'屡迁'之叹,'宅斯宇'之愿,这是顺理成章的。另一首是《拟嵇中散咏松诗》,五言八句: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雕。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飖。

  嵇康是魏末名士的冠冕人物,'林下风气'的首领,为两晋名士所倾仰。王导过江以后,就只谈三篇文字,其中两篇就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养生论》,认为它们'宛转关生,无所不入',可以尽天下之理(事见《世说新语·文学》篇)。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王家当然崇仰嵇康;谢安是对竹林七贤不敢赞一词的崇奉倍至的人(见《世说新语· 品藻》'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条),对嵇康自然心向往之;谢道韫家的父叔兄弟也无不是嵇康的崇拜者,她要写嵇康的拟作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从诗的末两句品味,可能此诗是她罹夫难后所作,因此与嵇叔夜悲凉的命运有同声同气的感受。虽然哀而不伤,悲苦之情吐露得十分委婉,但怅悒之感仍难以掩饰。
   最值得注意的是,谢道韫保存的三篇作品中,没有丝毫的脂粉气,如果不说明作者,简直无法辨出是一个女性的手笔。诗虽然算不得十分隽特,也不会是她的代表作,但这种男子气概的风格,却也和她临危不乱的丰姿和她与人娓娓谈议的高迈  风韵相一致。
   生为封建社会的女子,社会制度限制了这个旷世女才人才能的发挥,不能如乃叔乃弟那样建功立业于时;但仅从留下来的一点一滴的轶事,她的才华、风致和处事的气派也已为一般男子所不及,无怪于瞧不起女性的封建文人也要以她为鉴,大喊'尔男子,当自警'了。
显示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咏絮大才女 王谢堂前燕
(五)乌衣巷,王谢家
“咏絮”典故缘起东晋建康城一场大雪
谢道韫孤胆震叛首
《世说新语》中有关谢安的记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