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座城的传承,漫话面塑感悟民俗

面塑艺术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数千年历史。它是用小麦面粉制作成各种艺术形象的面食,以表达人们希望吉祥、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我国民间饮食文化自古形成的传统习俗。

在胶东民间,面塑盛行,风俗甚广。烟台面塑由来已久,制作题材涉及婚丧嫁娶,有结婚喜庆、满月百岁、烧七祭祀、上梁大吉等,尤以岁时节令为多。

烟台面塑融传统面塑技艺与现代绘画艺术为一体,以做工精细传神,画风古朴典雅为特点,是人们婚嫁、生子,盖屋上梁等民俗节庆必备的物品,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爱收藏的艺术品。

凡婚嫁、生育、寿诞乃至丧葬等几乎一切喜庆礼仪活动,民间都要制作精美的面塑食品,以寄托美好愿望。


在婚嫁面塑中,娘家陪送的脸盆中用来压盆的莲子、石榴、金凤、玉龙等历来被誉为面塑中的精华。特别是一对龙凤,采用切、压、剪、粘、叠等多种手法,精雕细塑,形神逼真,栩栩如生,是婚礼中人们争相观赏的艺术品。

生育礼俗中,以小孩满月后第一次走姥姥家所抱的面塑老虎最有特色,民间俗语有“来去欢虎送,小孩无灾病”之说。此虎以硕大为美,有的人家制作的面塑甚至与婴儿一般大,形态威猛,但又不失可爱之态。老人寿诞,儿女们要带上面塑的寿礼为老人祝寿。其中女儿所带的是八个面塑的大寿桃,寓意“八仙献寿”;而“桃”与“逃”同音,又有祈愿老人避过灾难,长寿百岁之意。

盖房上梁要做面塑,有彩绘小燕、一对老虎,木匠安装脊檩后要拔斗,斗中装着33件做成虎、龙、凤、花、佛手、桃、蝴蝶等形状的面塑,木匠站在屋顶上,边唱喜歌边从房顶扬下,喜歌唱道:“我扬饽饽,把饽饽扬,邻里帮忙来盖房,先敬天,下好雨,再敬地,打好粮,东西南北敬神灵,小孩若把饽饽抢,吃上一口就好养;老人若把饽饽抢,吃了饽饽福寿长。”下面的人们纷纷争抢食之,上梁仪式达到高潮。

小孩过百岁要做长命百岁面塑相送。一种叫做“岁”的面食,长条形,中间粗两头细,类似线穗,谐音为“岁”,上染红点或彩画,长约半尺,两头用木梳压上条纹,用红色写上长命富贵之类的吉语和画吉祥如意图案。

丧葬祭祀面塑,则主要是用面塑猪、羊、鸡等代替牺牲,也有传统戏曲内容,如梁祝化蝶、八仙过海、五子登科、刘海戏金蟾、民间称之谓“戏出子”或“祭转”,其捏制的各色人物,个个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花饽饽(面塑)欣赏
[中华美食]吃的文化
肥猪拱门发大财,农村上梁的民俗讲究,你知道几个?
勇依欣--面塑艺术传承人做客中国牡丹书画院
文化观察丨山东大馒头为啥频上热搜
中华文化的瑰宝,面花指尖上的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