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青诗词集纳
 



清晨睡意尚朦胧,锣鼓震天响叮咚。
 
疑是邻居初嫁女,或为娶妇入家中。
 
噪音刺耳鸣不歇,下榻开门将情察。
 
但见巷内挤满人,纷纷议论小声说。
 
孟家有子小青年,榜上列名赴乡间。
 
今日聚众敲锣鼓,提醒响应要争先。
 
孟氏家长发言道,儿子仅读小学校。
 
如何能够算知青?此情实在非所料。
 
劝者声言你不明,知识多少并非凭。
 
因为号召太伟大,去否只须看年龄。
 
如此一连四昼夜,谁人能经此敲打?
 
忆昔一九五八年,麻雀受惊也坠下。
 
同时还曾有扬言,对抗领袖罪无边。
 
父母生计在谁手?停业停产例有前。
 
茅屋卖力一穷户,本来畏官如畏虎。
 

事关全家死或生,此时岂敢再踌躇。
 
思想不通也要通,老小终于意见同。
 
开口答应去申请,人群响声立马空。
 
申请之后立即准,慰问勉励极诚恳。
 
既是革命又忠于,累加表扬称先进。
 
招呼等候未及月,领导群众来送别。
 
鞭炮声中戴红花,喝彩欢呼多热烈。
 
父母含笑送亲人,生活冷暖告谆谆。
 
归来进门颜色变,掩面饮泣泪沾巾。
 
   邻家孟姓小青年,虽只是个小学毕业生,但年龄已届下放之线。“因为号召太伟大”,街道组织便用锣鼓日夜“鼓励”之(五八年除四害灭麻雀行之有效之方法),直到小青年“主动”报名为止。当年离城下放之时,每个知青都有自己的特写镜头。有真主动如查建国之英雄决绝式,也有本诗所叙之孟小伙式。剩下的统统归于另一式:随大流。
 

《临江仙·知青生活之一》
 
草树凝烟山色暮,门前细雨霏霏。
 
辛劳哪得问愁悲。插秧筋骨断,垒坎土粘眉。
 
落户经年犹似梦,壮怀逐日灰飞。
 
《红楼》一部紧相随,可怜痴宝黛,闲赋菊和梅。
 
   知青下放农村后,就得和农民一样,适应贫乏的物质生活与超强的体力劳动。与农民们不同的是,知青们既然读了几年书,就有对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按说《红楼梦》也应归入封资修之列,只因伟大领袖爱读,且推荐给许世友读五遍以上(可怜大老粗,也关风和月!),“糟粕”自然成了“精华”,故知青们才能公开读红,聊以解饥。设若宝黛生在知青年代,也被“鼓励”下乡,恐怕不会“闲赋菊和梅”,而只能“勤操镰与锄”了。倘黛玉身体允许,还可能参加“铁姑娘战斗队”,“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对荣国府的少男少女来说,较为理想的下放去向是,按亲戚关系下放到京郊刘姥姥的生产队,应能得到些适当的照顾(巧姐的遭遇可资证明)。
 
   下面四首七律总题为《怀旧吟草》,所叙生活对包括知青在内的所有文革过来人应不陌生。
 
纪念章
 
九州钢铁铸神章,八亿都成恋物狂。
 
紧靠心胸恒祝愿,长随日月放光芒。
 
友朋联谊交珍爱,男女成亲供洞房。
 
更有痴迷真壮烈,针别皮肉血光光!
 
   幸亏五八年大炼钢铁,文革初铸神章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即便如此,据说连永久、飞鸽和凤凰等名牌紧俏自行车的原料也被挪用。政治总是统帅生产,统帅一切。诗中“痴迷壮烈”者,神州并非绝无仅有,笔者就听说过一例。还有人梦中也能喊出“时代最强音”,且总能被外人听到,成为忠于领袖的明证。
 
露天电影
 
呼朋引伴到郭庄,银幕高张打麦场。
 
三战情节词可背,八出样板耳能详。
 
爱瞧精彩星眸亮,惊见杀伐月魄藏。
 
男女青年何渐少?黑灯影里已双双。
 
   三战指《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三战情节词可背,八出样板耳能详”真不是夸张。可惜年轻人的高速大容量“硬盘”上都刻写了这么些东东。“男女青年何渐少”?原因很简单:一方面电影千篇一律,无趣得很;另一方面,在正负电荷间的电磁力及距离越小引力愈大的万有引力双重作用下,银幕下的故事自然比银幕上精彩得多。而“黑灯影”正好做掩护。
 
自留地
 
应是承恩刘少奇,一家一块补年饥。
 
精耕细作情多寄,日近时亲影不离。
 
稻麦葱茏超社垄,土田肥沃胜公泥。
 
队中养病家玩命,私字当头狠狠批!
 
   这首诗不是在描写俺弯弯绕大叔和常富兄弟吗?其实,这并非富裕中农的专利,贫农雇农都一样。食毕竟是天,而自留地里的食比天还要大。“三年自然灾害”中活过来的人体会尤深。
 
农友
 
十载荷锄记忆真,当年农友倍相亲。
 
同挥热汗浇黄土,竞唱秧歌入巧云。
 
半块粗馍双果腹,一则笑话两开心。
 
牧归野外逢凉雨,拥进羊群体共温。
 
拥进羊群体共温”真乃生活之结晶。
 
   下放牧区的知青们应有同样的生活体验。这样的佳句只能在草根文学中见到。或许难入学院派的法眼?
 
《古风·批斗会》
 
李家有壮妇,泼辣远近传。
 
上山能伐木,下地可犁田。
 
走路快如风,轻挑百斤担。
 
膝下四女儿,企盼有一男。
 
肚里又添丁,生计日艰难。
 
奈何大寨工,有劲也枉然。
 
平生手脚勤,壮妇自盘算:
 
做点小生意,贴补柴米盐。
 
谁料那年代,此举惹祸端。
 
定为坏份子,批斗没个完。
 
壮妇不服气,诘问坏何见?
 
投机倒把罪,外加不服管。
 
话音未见落,身上挨皮鞭。
 
夜阑人已静,月儿上中天。
 
队里批斗会,持续战犹酣。
 
更有黑心者,使出杀手锏。
 
弯腰又捆绑,孕妇直呼天。
 
此情此景在,慄慄不忍观。
 
夜风呜呜泣,月光皎皎寒。
 
   呜呼!自古民以食为天,是“社”是“资”有何干!天不祸人人自祸,令吾辗转苦难言!
 
   读此古风,令笔者忆起文革中发生在本大队的一桩惨事:一地主分子被民兵指挥部吊打三天,死后竟被老鼠吃掉眼睛,尸体惨不忍睹。据说“罪行”是利用冬闲外出搞副业。李家壮妇的故事若发生在计划生育年代,可就要“罪”加一等了。
 
《子女上调》(两首)
 
一篮鲜果一篮糕,美酒两瓶烟几条。
 
步入朱门忙带笑,身临华室急弯腰。
 
尊颜乍见心犹悸,薄礼全收虑始消。
 
更喜明宵来赴宴,佳音速报慰儿焦。
 

昨日张罗费百银,今朝筹借备馐珍。
 
席间曲尽殷勤意,酒后聊酬款待人。
 
着墨歪斜如走蟹,挥毫点缀也通神。
 
夜阑送得佳宾去,才入家门愁又频。
 
   诗人自注:这两首诗是我三十多年前所作,记的是朋友的侄女上调,将户口迁回城市之事,并非安排工作,那时送礼花费不是很大。
 
   这两首七律也是那位作《古风》的成都知青家长所写。“开后门”一词始于文革,知青回城上调时得到“发扬光大”。知青们为了回城,有神通的各显神通。招工、招生和参军都是跳“农”门的捷径。在没门路的大多数人当中,也有人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资源,包括身体:或病残,或失贞。
 
   那时因普遍生活水平低,所以“送礼花费不是很大”。一般循“后门”悄悄地进去,打枪的不要。如今水涨船高,与时俱进,送礼已堂而皇之,轿车载物,“大门”而入了。
 

   以下所录三首,不知属于什么体裁?诗耶?词耶?赋耶?抑或是新诗?笔者愚钝,还望行家们解惑。
 
《哭也是过,笑也是过》
 
老家伙!哈哈,这称谓不错,咱也跻身在老家伙。
 
嘻嘻,只是咱解放战争未赶上,抗美援朝没撵着。
 
更别提革命暴动举火把,八年铁血抗日倭。
 
天生的红五类,却没给地主扛过活,这不是我的错!
 

少年时知道反右派,大办钢铁紧接着。
 
失学田头捉泥鳅,大食堂没饭肚子饿。
 
咱勒住裤带听大戏,喜欢那扣人心弦的喜怒哀乐,生旦净丑,
 
水浒三国,都让人乐呵呵……哭也是过,笑也是过。
 

稚气未脱便下放,十几年美青春全耗在泥巴窝。
 
其中的苦辣酸甜,动魄惊心,唉,不忍说。
 
冷看他斗来斗去,花开花落。
 
一年年运动接着运动,惹不起,咱躲。
 
饥寒交迫又怎着?悲也要过,乐也要过。
 

煤油灯下读红楼,吟风弄月荒草坡。
 
找乐子到处都能有,取营养不在钞票多。
 
唐诗当美酒,宋词作大馍。
 
写标语权当习书法,搞宣传只做练秧歌。
 
管它是文场操琴,武场敲锣,我都入伙。
 
急流勇退正当年,胸无大志不做作。
 
图个情投意合,书情趣,寄笔墨,浇块垒,写蹉跎。
 
临风对月,诗酒琴棋心宽阔。
 
更兼妙哉英特网,把世界都缩在被窝。
 
打字不怕一指禅,添加删除不罗嗦。
 
有人说:嘿,酷啊,这老家伙!
 
闲言碎语耳旁过,照样沉溺在屏幕,
 
不管他是讥笑,还是羡慕,咱图个自己快活!
 
   嘿!这“嘻嘻哈哈、又哭又笑、又悲又乐”的老哥哥真是个想得开的主。逍遥人儿自潇洒。在那急风暴雨的年代,不失为一种聪明的活法。在一切向“钱”看的今天,也是不错的选择。如今这年月,不害人就是大好人了!
 

《怀佳人兮不能忘》
 
明月照,竹影摇,依稀当年小石桥。
 
长亭萧瑟桃花渡,十里柳岸送阿娇。
 
潺潺流水碧,悠悠白云飘,离愁别恨怨幽幽,泪花闪闪犹强笑。
 
牵手芦花飞,挥手远帆渺,佳人一去不复返,牵肠挂肚春梦遥。
 

人难忘,情难了,只为患难中,红颜生死交。
 
春播田头暗呢喃,秋汛大堤和衣倒,自制煤油炉,脸盆把饭烧。
 
陋室暖如春,天涯生芳草。
 
心无归宿意茫茫,花经风雨丽人憔,荒野建田园,忍将青春耗。
 

血汗换来柴与米,甘苦得失知多少?
 
聚散苦匆匆,此心总难抛,三十年,音讯渺。
 
音容心底记,梦里追欢笑。
 
举案齐眉意难平,绵绵此憾何时消?
 
默默倚栏望,痴痴直到老!
 
把酒临风长相忆,醉中对月吟词稿,到天荒,到地老。
 
   在那禁欲的年代,光天化日之下谈情说爱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虽然恋爱婚姻被称为“个人问题”,但若撇开组织擅自解决“问题”,就偏离了无产阶级革命恋爱观,而与资产阶级为伍、和修正主义搭界了。严重者甚至被认为作风不正,斥为流氓。致使多少有情人难成眷属而遗恨终身!本诗作者便是其中之一。
 
   此诗从体裁上有点类似琼瑶阿姨填写的歌词。全诗一韵到底,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最后一首为一位陕北插队知青所写。诗前有一段开场白:“和你们(指其他知青诗人)的感觉不大一样,我也是知青,在陕北插队。劳动很累,但衣食○○,和当地农民的关系很融洽,很怀念知青岁月,没有什么遗憾。有一首诗如下,这是我经历的真事儿”:
 
家在孤峁,明月正好,临窗吟诵庄老,内急不得了,开门就尿,忽见一人无头无脑,磔磔怪笑,张牙舞爪,顿时灵魂出窍。手电一照,仰天大笑,却是白天所晒棉袄,迎风胡搞。
 
“衣食○○”中之“○○”应为“无忧”吧?也不是什么敏感词汇,不知为何隐去?
 
   此篇的特点是:全为口语,句句押韵,且全为仄韵。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拙作《瓶酒酿新诗味长》及《诗林漫步》中曾分别介绍过几首知青诗词。现重录如后,以壮声势。
 
《读当年共赴边疆插队同学来信》
 
曾经风雪共边屯,铭骨能忘岁月痕?
 
塞外纵辽春不度,韶光虽逝命犹存。
 
草逢千劫依然绿,天本无情曷足论!
 
莫叹他乡成异客,关山更有未归魂。
 

《偷瓜》
 
七月瓜香十里飘,诱来几伙小谗猫。青纱帐里分兵力,调虎离山第一招。
 

《知青岁月》(五首)
 
序诗
 
一声号令起京华,学子匆匆各别家。
 
未省迷狂虚岁月,又兴浪漫近桑麻。
 
两条雨浸泥污腿,七度春荣秋谢花。
 
梦里几回寻故地,斑斓往事幻云霞。
 

知青小组
 
梢头豆蔻正风华,赵李孙钱共一家。
 
常乐阿兄调笑令,多亏小妹浣溪纱。
 
田畴各务犁锄耙,风雨相携你我他。
 
儿女隐私宜耳语,隔篱异性口须遮。
 

初学插秧
 
方田明净水无漪,春早插秧当趁时。
 
挽袖欲施生涩手,折腰先作笃诚姿。
 
如梭织缕翠毡美,以退为前跣足迟。
 
合纵连横排阵罢,将军挥汗阅陈师。
 

麦田抢收
 
稔穗催镰热浪熏,黄金满垧刈缤纷。
 
仓盈廪实三春盼,夜寐晨兴一夏勤。
 
重担不弯男子汉,下风岂拜石榴裙。
 
乡亲赞叹余心慰,庶几工酬会长分。
 

昼夜打场
 
连枷对对两边排,便有惊雷动地来。
 
羽翼联翩遮日月,珍珠蹦跳落尘埃。
 
景成乡野风情画,诗感石湖居士才。
 
远古相沿劳作苦,如今是否换机台?
 
   宋人范成大(号石湖居士)有“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之咏打场诗句。
 
   上山下乡,青春有悔乎?无悔乎?这一问题,近年来在西恩地界常引起争论,相信今后还会争论下去。其实,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只要真实就行,不应强求一律。但不论有悔无悔,都不愿再上山下乡一遍,也不愿下辈人重蹈覆辙(大学生当村官则另当别论)。八零后一代人受宠偏多,除了时代的进步和独生子女等因素外,也许知青们想在儿女身上补回自己本应有的享受?
 
五言六首
 
诗1,《故居》
 
鸟念旧巢心,人思故居情。 从此不敢望,院落忆犹新。
 
天井通天观,眺望天上云。云聚复又散,安能知雨晴?
 
阶外苔藓生,堂内土石平。檐下蛛织网,梁上燕飞鸣。
 
床前油灯弱,伴读到天明。少年有远志,来日勿须惊。
 
诗2,《村落外景》
 
一侧为水田,坝上伸屋檐。南山矗房后,平畈放眼前。
 
日闻猪鸡鸣,夜伴松涛眠。本想避尘嚣,竟知稼穑艰!
 
诗3,《山上》
 
正南乃司空,东向为明宕;我山虽无名,四顾亦无障。
 
闲时砍柴累,肩锄采笋忙;偶遇野物窜,飞石试锋芒。
 
水往低处流,我爱攀石上;山顶无依托,长啸一彷徨。
 
诗4,《菜地》
 
薄薄两分地,洋洋百蔬畦;苋豆韭黄瓜,辣椒西红柿。
 
早晚勤耕作,四季繁不稀;入土身上汗,收获心中意!
 
诗5,《山溪》
 
小小溪水流,年年流不休;细涓山下去,汇积江上流。
 
平日似少女,濯我如披绸;滋润农家地,烹茶解烦忧。
 
雨后换颜色,浊浪声如吼;溃堤又毁田,功过从不求。
 
叠嶂难阻隔,天然追自由;此乃真丈夫,我辈当应羞。
 
诗6,《卧室》
 
室陋四壁清,人贫志不贫;土坯搭床睡,书桌板拼成。
 
月色窗外暗,油灯房内明;一时多少书,此地开愚心。
 
五言
 
《插队四十周年志》
 
人有怀旧心,老来思愈深。岳西常入梦,岁月足以珍。
 
白帽山头聚,桥梁庙里吟。[1]耕樵白日累,苦读寒夜灯。
 
闲时同游历,困倦抵足眠。论辩如学者,劳作比农人。
 
体魄逐年壮,知识日以新。少年有远志,不做庸碌人!
 
   白帽为知青下放比较集中之公社名称。我所在生产队为白帽公社最高山上,而桥梁村则有一庙庵,在一小山上,为局部干道,我等常从那里经过歇脚、饮茶,并与一独腿老和尚问偈论经。
 
西江月
 
四十年前故地,八千里路山河。白发且伴醉颜酡,等闲光阴错过。
 
少小曾习稼穑,中年四海漂泊。衙门俗务久蹉跎,岁晚重拾自我!
 
西江月
 
重返岳西故地,又寻白帽山河。新朋旧友酒千酡,方悟青春已过。
 
最苦莫如稼穑,更难还是漂泊。人生自古有蹉跎,休怪少年你我!
 

青春岁月已如烟,每忆当时每泫然。
 
无处读书唯诵圣,有心就业只耕田。
 
星光透户怀慈母,朔气侵身盼暖天。
 
十载荒村人未老,几多痛史待谁编?
 
   见透风老师感赋诗,勾起我知青情怀,录旧作几首以示当年心境.
 
其一:感怀诗
 
十七别津门,投笔事耕耘.插队得锻练,八载感受深.
 
汗水流岁月,孤灯拌青春.常讥庸碌辈,自谓有志人.
 
几番交华盖,空怀进取心.挫折增阅历,眼冷意深沉.
 
且喜体尚健,耕田独善身.静待运来日,月圆大地新.
 

其二:西江月(打狗加餐)[这是当年知青生活的真实写照之一,苦中作乐,乐而苦涩]
 
身困原该早睡, 腹饥总是难眠。 一人提议众欣然:偷个野荤加膳。
 
蹑脚穿行村后, 伺机下套篱前。 一声惨叫凯而旋,谈笑今宵丰宴!
 

其三:鹧鸪天·吆淘鸭(注1)(知青生活之一)
 
破帽遮颜破扇招,扯开破嗓死声吆。
 
逢田谨慎防侵谷,遇水轻松任弄潮。
 
人紧赶,鸭逍遥,随波逐浪忘疲劳。
 
鱼虾饱汝真堪羡,回望江村路转辽。
 
(1)敝地称群鸭为“淘鸭”,管理、放牧群鸭为“吆淘鸭”。
 
(2)吆淘鸭者照例戴破草帽一顶,缚破芭蕉扇一叶于竹竿上指挥鸭群。
 
(3)敝地称极度大声为“死声”。
 

其四:如梦令·雨天(知青生活之一)
 
深谢封门如幕,难得一时闲却。
 
且把纸牌翻,也算苦中寻乐。
 
寥落,寥落,何日笔枝重握?
 

其五:渔家傲·全民学唱样板戏
 
公社传来谁指示,人人学唱新京戏。
 
革命文娱须重视。心窃喜,或能苦力暂时避?
 
扯足嗓门哼一气,居然博得掌声至。
 
受命为师传技艺。高兴死,不劳也可工分记!
 
注:当时全国上下均学唱八个“革命样板戏”,也只有这八个“样板戏”,其他就是“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三部电影)。
 
 
清平乐 下乡日咏怀 1968年10月26日
 
永铭今日,得遂凌云志。落户乡村再教育,奋斗改天换地。
 
艰难困苦谈何?风中雨里奔波。来日麦香禾壮,织出锦绣生活!
 

沁园春 下集体户 1968年10月26日
 
语录歌中,锣鼓咚咚,热血荡胸!
 
虽亲人嘱送,未觉难舍;同学互勉,别绪偏浓。
 
九载寒窗,三年文革,多少朝夕多少情。
 
挥挥手,道一声“珍重”,分道出征。
 
车行颠簸秋风,看田野村庄带笑迎。
 
想从今以后,长居于此,相濡承教,贫下中农。
 
满腹豪情,无边憧憬,都付将来奋斗中。
 
经风雨,做搏击海燕,振翅雄鹰!
 

乡村第一冬 1968年冬
 
白雪寒风灌草庐,双亲弟妹远隔途。
 
社员关爱心中暖,独处山村未觉孤。
 

永遇乐 送友孙跃成转户 1969年正月(yi 、yu不分)
 
同下村中,未及一载,即赋别句。
 
壮祝佳朋,紧跟舵手,鼓浪征帆去。
 
春寒料峭,难封暖意,杨柳已发青绿。
 
倩东风,传吾祝语:鹏程珍重千里!
 
雷击雪扫,雾弥风飓,凛凛苍松挺立。
 
脚踏田头,心怀天下,情寄锄和笔。
 
忧愁何有?艰难何惧?我等青春旭日!
 
共相勉:他年聚首,定成大器!
 

忆 秦 娥 1969年清明
 
值清明日,干活小憩鱼塘边。触景生情,想去年诸好友于饮马河中劈波畅泳,何等快活!而今,已分别下到各公社集体户了,不胜想念!
 

清明至,草萌雁返春塘碧。
 
春塘碧,鱼儿畅泳,柳丝摇弋。
 
去年麦穗飘香季,故知浊浪同挥膂。
 
同挥膂,滔滔河水,永铭情谊。
 

春日傍晚坐西沟子水边有思 1969年春
 

西溪春水落桃花,苇笋蒲芽沐晚霞。鸟唱空林人迹少,潺潺寂寂伴桑麻。
 
细水成溪若许年,只知终点不知源。无人吟赏无人画,自冻自融蒿草间。
 
扎根落户赋田园,春种秋收度永年。但愿溪流总不断,长将清水砺锄镰。
 
独坐溪边忆校时,书桌操场已长离。如今只憾读书少,学写诗词聊补之。
 

浣溪沙 挖野菜 1969年春
 

春到乡间野菜发,拎筐垮篓奔山洼。呼姑唤嫂闹喳喳。
 
岗下薤苗舒翠叶,垄头猫耳绽黄花。河滩泛紫柳蒿芽。
 

春尝野菜 1969年春
 
却喜今春多小雨,餐桌野菜踵相接。
 
车轱鸭掌汤一碗,苣荬山葱酱半碟。
 
黍饼鲜黄香透院,粱粥嫩紫味盈街。
 
虽则少见鱼和肉,野菜粗粮幸未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春诗词之三(五首)[诗系列]
坎坷耶鲁人: 苏炜的人缘与顺逐
云中诗话|从傅书和的“打油诗”说起
张治国‖七律·茶话会忆知青岁月
感谢知青岁月
【诗 歌】这么好的文笔!错过就真的太可惜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