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看古人的好习惯


  
    一日三餐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时代,逐渐进化到了文明社会,逐渐学会了养生。然而无论东方西方,饮食习惯皆以一日三餐为多。庄子有云:“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可见,中国的三餐习惯,早在公元前400多年的时候就已形成。南宋的大诗人陆放翁也有诗曰:“疾行逾百步,健饭每三餐。”这说明,千百年来,一日三餐的习惯,非常普通,至于疾行逾百步之说,则相当于今日的体育锻炼。恰如民谚所云:“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饱食之后散散步,有助于肠胃消化,对身体有好处,自古皆以为然。
  
  过午即不食
 
  古人认为,过午不食也是长寿和保养身体的秘诀,并以为夜食过饱容易致病。
 
  佛教中就有一派,每日只吃一餐,过午即不食。因佛说日午食,后乞他食,吃了也不是自己分内的,所以,《五灯会元》把此条奉为佛律,即过了中午就不吃晚饭。唐代的白居易在《长庆集体》中,著《龙华寺主家小尼》诗:“夜静双林怕,春深一食饥。”就是描写佛门弟子衷心悲悯的诗句。宋代诗人黄庭坚也信佛,故坚持过午即不食的信条,即早晨吃粥,中午吃饭,过午即不食。
 
  宋人长年诀有这样几句顺口溜:“夜卧不蒙首,晚饭少数口。”意思就是晚上睡觉,最好不要蒙头大睡。蒙上了被子睡觉,空气不流通,对人健康不利。而对于吃饭,即使不遵守过午不食的佛律,只要不贪饱,少吃几口饭,也是好的。
  
  饮卯前酒,食申前饭
 
  宋民间避瘅口诀有说:“稍饮卯前酒,莫吃申后饭。”这卯时系清晨五至七点之间,申时则指下午五至七点之间。
 
  早晨五点至七点,一般人都是刚刚起床。一起床就喝酒,乍然听来,似乎不是中国人的习惯。但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恰恰就是一个最爱喝卯时酒的人。他有一首诗叫《卯饮》,说的就是在清晨喝一盅酒,快活似神仙,此诗句云:“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看来,他是在早晨五至七点钟喝一杯酒,再睡一觉的。其另一首诗《卯时酒》,也盛赞“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醉吟》一诗更有这样的诗句:“耳底斋钟初过后,心头卯酒未消时。”白居易生活在唐朝,据史料记载,唐人起床特别早,朝廷上朝大约都在早晨六点,他却在早晨吃酒后睡觉,到了中午寺庙打钟了,他的酒意仍未消。
 
  唐人起床特别早的事,有笔记书札记载,当时的人请客人吃饭,客人都是在早晨天还不亮时,即动身上路赴宴,此时,斜月尚明。这虽然可解作当时交通不便,赴宴要在路上花费很多时间,却也可说明唐朝人的宴会大都在午前,请客都为午餐。
 
  然宋苏东坡却是个不起早的人,从他《答黄庭坚见寄二首》之一的“定应笑我劳生在,卯睡闻呼衣为颠”两句诗可见一斑:早上五至七点的时候,人家叫他起床,他把衣服都穿反了。另外,书生秀才也大都睡懒觉,宋王炎的“双溪诗”中有一首就对诸先辈的“书生卯饭动及午,姜掺菜丝烦自煮”,大作同情语。大文豪韩愈,在答东野诗中也说:“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亦形容了诗人东野的贫困和懒惰。而如果秀才诗人通宵达旦地吟诗读书,到了早晨的五至七点卯时才睡觉,民间避瘅诀的“稍饮卯前酒。莫吃申后饭”,也就不足为怪了,而卯前酒也并非一起床就喝酒了。
 
  现代医学证明:早餐所食系一日消耗精力所需,而晚餐过饱,食必不消化。故新的保养口诀是:“早餐吃好(指营养),午餐吃饱,晚餐吃少。”这是精确计算了卡路里与能量的关系后做出的结论,与中国古人的饮食习惯,不无巧合。可惜我们虽明知如此,一般的饮食习惯却恰恰是“朝餐动及午”,晚餐则在下班回家后,大煮大烧,吃得又好又饱,既不符佛律,又非养生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人三餐的饮食习惯
关于饮酒的诗词,一起对酒当歌!
民间10句经典俗语:莫饮卯时酒,莫贪酉时饭
一天2顿饭和一天3顿饭,哪种更健康?一日3餐哪顿饭更重要?
《缁门崇行录》——清素之行(16)
云栖别钞 放叁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