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名话语——浅谈地名文化中的花卉地名

地名话语——浅谈地名文化中的花卉地名

(2012-04-01 16:31:34)

  作者:张中波  李付娥

  引言

  中国花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多功能性的特征。物质形态上,中国有着悠久的食花传统,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花卉美食,花卉的药用价值为人们利用形成了举世无双的中医药学,香花疗法也是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上的一个重要方法;精神形态上,花卉与中国民俗、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绘画、园林等艺术形式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花文化[1]。地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保存了大量的自然文化信息。花卉以其特有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内涵被人们所用,结合区域地理和地物景观,形成了花卉地名。花卉地名以其清新隽永的审美意象,丰富了地名种类,提升了地名的文化内涵;同时,花卉地名也丰富了花文化的文化内涵,拓展了花文化的文化外延,为花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从地名文化这一独特视角出发,探讨花卉和地名之间的关系,并以花卉地名为载体,着重分析花卉地名的类别、文化内涵和现代功能。在此基础上,应用花卉地名为现代地名文化和花文化的发展服务。

 

一、花卉与地名的关系

  中国地名语源异彩纷呈,在繁若星辰的地名中,人们根据区域的地理形态、植被分布、水域特色等,结合花卉进行命名,产生了清新脱俗的花卉地名。同时,许多花卉地名也因花的缘故而享誉在外。花卉和地名具有复合联想功能,人们看到花卉地名就可窥探出该地现在或曾经是一个鸟语花香、生态优美的地方,人们也可由花卉联想到盛产该种花卉的产地地名。

(一)地以花名

  花卉能悦人耳目、愉人心智,具有极高的实用和审美价值,是美的化身。中国地大物博,许多地区山环水绕,花木成荫,环境优美。人们结合自然地理特征,以花命名,体现自然环境的优美之态,反映了人们的爱花心态。这些花卉地名如樱桃沟、桃花坞、梅花山、橘子洲、桃花村、桃园村、双桂村、梅花书院、红梅阁、琼花观等。

(二)名因花显

  花卉地名得名于花,地名也因名花之故而扬名天下,其中既包括直接以花卉命名的地名,也包括虽未直接以花卉命名,却因地区的特色花卉而声名在外的地名。前者如延安万花山、承德梨树峪、南京梅花山、扬州茱萸湾、杭州月桂峰、长沙橘子洲等,后者如天山雪莲、香山红叶、洛阳牡丹、菏泽牡丹、扬州芍药、扬州琼花、荷兰郁金香等。

 

二、花卉地名的类别

  花卉地名的结构由“花卉名称+表征自然实体(人文实体)的字或词”构成。根据花卉地名的命名原由,可将其分为三类,兹分类列述于后。

(一)物产类花卉地名

  物产类花卉地名常因区域花木繁多,景色优美而得名,主要包括自然类花卉地名和人文类花卉地名两类。自然类花卉地名由“花卉名称+表征自然实体(山、峰、屿、沟、岗、海、湖、塘、湾、潭等)的字或词”构成,表征了区域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如延安万花山、北京樱桃沟、惠州百花洲、杭州月桂峰、南京梅花山、扬州茱萸湾、南充莲池、昆明莲花池、武汉莲花湖、景德镇莲花塘、新都桂湖、广州流花湖、承德梨树峪、长沙橘子洲等[1];人文类花卉地名由“花卉名称+表征人文实体(城、县、镇、村、园、观、楼、台、路、街、巷、胡同等)的字或词”构成,是人们赏花、爱花心态在人文领域的具体体现,如刺桐城、江西莲花县、山西杏花村、无锡杜鹃园、扬州琼花观、常州红梅阁、江阴红豆院和梅花书院、绍兴兰亭、黔阳芙蓉楼、武汉石榴花塔、桂林花桥、北京桂花胡同和花园路等[1]。

(二)形似类花卉地名

  形似类花卉地名源于地理或地物景观类似花卉的形态特征,如安徽九华山、黄山芙蓉峰、莲花峰、南京梅子洲等。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64m,是黄山最高峰。此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芙蓉峰位于黄山北端,海拔1335m,山势挺拔秀逸,形若芙蓉出水,故名。南京梅子洲位于南京城丙南长江之中,全洲基本呈南北走向的长条形,状若青梅,故称梅子洲。人们发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抓住自然界景物外在、直观的类花特征,结合花卉的自然形态美,创造出了一个个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花卉地名,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功效,实现了景名结合。

(三)写意类花卉地名

  写意类花卉地名是人们借助花卉的精神、审美特征对自然和人文实体所进行的命名。这类地名突出反映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林命名中,如扬州个园,苏州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香洲、远香堂等园林建筑。扬州个园建成于清朝嘉庆年间,为大盐商黄至筠的居所。园内多竹,园主又特别爱竹,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竹叶状似“个”字,清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之句,故名“个园”。雪香云蔚亭位于拙政园水池西边山岛之巅,系一古朴雅健的矩形方亭。雪香是古代诗人形容洁白有香之花景的常用语,多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高居一园之上,似乎与云相映,四周植梅多本,冬春开花,冷香四溢,故名雪香云蔚亭。香洲为“舫”式结构,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义香草,故名香洲。写意类花卉地名寓花卉的神韵美于其中,超凡脱俗、雅致隽永,体现出悠久灿烂的花文化在地名中的积淀,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三、花卉地名的文化内涵

  花卉地名的命名很多都是撷取于文人雅士的丽文佳作、诗词歌赋,唯美含蓄、意境深远;花是美的化身,备受人们喜爱,花卉地名也往往寄寓了普通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同时某些花卉如莲花还是宗教的圣物,因而许多花卉地名也带有浓厚的宗教意味。花卉赋予了花卉地名以清新雅致的审美形象,同时花卉地名也负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文人雅士

  自然类花卉地名很多是文人雅士借助天马行空般的丰富想象力,结合花卉的自然属性和自然地理环境而命名。此类花卉地名因文人的诗词创作也沾染上了浓浓的文化意味。如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太平御览》载:“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名九子山。”诗人李白游踪所至,见山有九峰,状如莲花,遂作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自此,九子山易名九华山。华:“花”之意。莲花乃佛教圣洁之物,九峰犹如九朵莲花,九华山之名又带上了浓浓的宗教意味[2]。人文类花卉地名也是文人雅士抒发个人情感、借物言志的有效载体。我国古典同林艺术源远流长,作为由山水花木、鸟兽虫鱼、建筑叠石构筑而成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立体空间艺术,很多园林建筑的名称都以花卉命名。这类特殊的花卉地名一方面展现了园主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另一方面也借助花卉所独有的文化内涵,借花言志。如拙政园中的“枇杷同”、“海棠春坞”、“听雨轩”三个精美幽深的小院,分别以枇杷、海棠、芭蕉三种花卉命名,表现了园主于闹市中求自然的愿望;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它面水而筑,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同主借用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之意,表现自身之高尚气韵,故名“远香堂”。文人雅士所命名的这些花卉地名,是花文化以及文学艺术在地名中的积淀,有着特定的审美价值。

(二)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是古人丰富幻想的产物,是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是劳动人民精神寄托和追求的实录,是劳动人民美好理想的体现[2]。中华民族是富于绚丽多彩、神奇变幻想象力的民族,有着极富民族特色的神话传说。我国众多历史悠久的花卉地名常常富有诗情画意的神话传说。如南京花神庙是当地花农供奉百花神像的地方,庙因花而得名。旧时花农皆为小本经营,规模小,产量低,销路短,且受花商盘剥,生活异常艰辛。穷苦的花农们为了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把希望寄托于神灵——花神,遂兴建了一座花神庙,日夜供奉,虔诚膜拜,祈求花神赐福[3]。舟山桃花岛因金庸先生所著《射雕英雄传》而名扬天下。其名则来源于先秦隐士安期生醉墨洒于山石成桃花纹的美丽传说。桃花岛古称白云山,岛上山险礁峻、茂林修竹、清幽异常。相传先秦时代,隐士安期生来岛修炼,练成了亦仙亦道的境界。后因岛上人烟渐多,影响了安期生的修行,决定离岛而去。候船之际,安期生取出笔墨吟诗作画。船到,艄公催促甚急,安期生匆忙间撒余墨于海边山石之上,成桃花纹,扩展到整座岛屿的所有岩石,历经风吹日晒亦不褪色,遂改岛名为桃花岛。神话传说赋予了花卉地名以浪漫主义的色彩,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显得神奇而美妙。

 

四、花卉地名的现代功能

  花卉地名除具有一般地名的基本功能外,因为花卉的缘故而具有其特殊功能。挖掘并利用好花卉地名的这些特殊功能,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尤其是对旅游业)、社会和科学研究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功能

1.吸引功能

  旅游者外出旅游一方面想饱览美丽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渴望了解异地文化。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文化悠久灿烂,花卉地名所承载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信息对国内外游客有着特别的吸引力。人们一听到这些清新隽永、内涵丰富的花卉地名往往就能产生强烈的向往感和旅游欲,如山西杏花村、南京梅花山、安徽九华山、舟山桃花岛等。这些花卉地名本身就对旅游者就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杜牧的诗作《清明》更是让“杏花村”这一花卉地名负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游人向往之地。

2.教育功能

  求知欲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花卉地名承载着丰富的区域地理环境、历史人文信息,有助于旅游者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深入了解。如湖南长沙橘子洲,南朝时,因沙洲上盛产橘子而得名橘子洲。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名句,则使橘子洲名扬天下。花卉地名的知识内涵,可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广受教益。

3.审美功能

  花卉地名点染了自然、人文风景主题,在自然、人文景物与游人之间架起了一座产生审美感受的桥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然人文景物的景象刺激为第一信号,词语刺激为第二信号。清新雅致、富有艺术性的花卉地名能对游赏者起到提示注意的作用,以先人为主的方式将升华了的美感信息传递给游人,使之产生丰富的联想。并酝酿游赏情绪[2]。景物表象与花卉地名两个信号共同作用于游人,可使游人达到景我同化、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花卉地名就具有这种非凡的审美魅力。

(二)社会功能

  花卉以其优美的姿态、绚丽的色彩、馥郁的芳香带给人以视觉、嗅觉和味觉上的生理快感,鸟语花香的优美自然环境使人心驰神往;中国悠久灿烂的花文化赋予花卉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能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做到愉情愉志,人花合一的境界。花卉地名集花卉的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传统自然观。花卉地名源于自然花卉,带有自然的芬芳气息,能体现现代城市建设所追求的绿色生态特色,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人居环境。因而.全国各地有很多地区都以花卉命名城市街道、居住小区。以彰显城市花卉文化,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展现园林城市风采,反映出城市的文化气质和时代感。如成都“花卉之乡”的三圣洪河片区[4]、上海临港新城主城区[5]、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6]等城镇,在城市建设的地名规划中,发挥花卉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之美,以花卉命名现代街道、居民小区,并辅植以相应色花卉,营造出繁花似锦的环境氛围,提升了街道、小区文化内涵,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当前,国内众多地名追求大而洋、大而空、大而同.不见个性,难觅特色,成都i圣洪河片区、上海临港新城、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等依据地方特色,以花卉命名的花卉地名带给人以美的享受。清新脱俗、余韵无穷。这些花卉地名就如一组组奇花异草的写真集锦,浮动着种种花草的淡淡芬芳,传承了历史文化传统,吸引人们驻足观光,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科研功能

  以花卉地名为代表的植物地名作为自然地名的一种,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特征。花卉地名就如无形化石一般,保存了历史上或现在的物产状况和地理环境信息,为现代科研丁作提供了有力证据。研究这些地名的信息,对于研究区域植物群落的演替和植被的分布,对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变迁及恢复和发展优良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2]。如陕北黄土丘陵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十分落后的一个革命老区,原有的自然植被已被破坏殆尽,但历史上的状况并非如此。有人从陕北延安、榆林地区18个市县的地名档案中整理出600多个植物地名,其中以乔木命名的480多个、灌木命名的近40个、草本命名的约100个[7]。这600多个植物地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过去这一地区某些植物的客观存在及生长状况,呈现出一派由多种树木构成的森林景观。目前该地区的恶劣生态环境完全是由于人为的不合理的长期毁林开荒、滥施耕垦所造成的。为从根本上改变黄土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大面积地营造人工林、恢复植被势在必行。而植物地名所反映出来的不同树种的分布特点、分布地貌和分布范围,为今后拟定造林规划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五、结语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地理和地物景观触发了人们超凡的想象力,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名。花卉地名或困区域盛产特色花卉,或因地理、地物景观外形若花而得名,清新隽永、超凡脱俗,浮动着花草的芬芳,体现了区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古今文人、人民群众对花卉地名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花卉地名也因此带上了浓浓的情感意味。载负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花卉地名反映了传统“天人合一”的人地观,给人以自然清新之感,在现代旅游业、城市发展、科学研究中均有重要作用。花卉地名饱含人们的想象力,带着泥土的芬芳。蕴藏着奇丽的意境,将把我们生活的环境装扮得更加芬芳怡人、如诗如画。

 

【参考文献】

[1]闻铭,周武忠,高永青.中国花文化辞典[M]3.合肥:黄山书社,2000.

[2]马永立.地名学新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周直,张良礼.故都印记:南京地名文化解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4.

[4]以花为名48街道“闻香识路”[EB/OL].(2005—12—12).http://www.soL coin.cn/nsichuan/cddt/20051212/2005121241656.htm

[5]刘晶晶.茉莉路铃兰路国花名木上I临港新城路名[EB/OL].(2005-09-20).http://www.Ivhua.ram/chinese/in-fo/AO0000009431—1.htrnL

[6]王曙.洋马地名与十里菊香[J].中国地名,2006(6):131

[7]植物与中国地名的变迁[H3/OL].(2007—03—21).http://qh&m gOVocn/article//llyj/dmwh/200711/20071l(X)(D4840.shtmL

 

作者单位:

张中波(东南大学旅游学系), 李付娥(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文章发表于《旅游学研究》(第四辑),《2008年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138025.aspx

 

PS:文章是在万方数据下载的,转换格式时出现一些乱码,打印后对照进行修改。为阅读方便适当做了修改

声明:本文作者归原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名的语言意蕴
野外冒出“金莲花”,金光闪闪,高雅圣洁,只有老人才吃过
●打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生态休闲盆景园
《莳花志》中国花文化的三个层面:审美情趣、美学意蕴、人文精神
谈鲜花的文化内涵
旅游文化属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