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试简要分析。

答:

(2)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诗人情感。

答:

【答案讲评】(1)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是路途遥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诗人羁旅中的思乡之情。

(2)诗歌前三联中“无良伴”“愁眠”“远梦”“家书”等词语点明情境,表明诗人的羁旅愁思。独在异乡,离家久远,没有知音,家书也要隔年才到,此时孤客对寒灯,浓厚深沉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尾联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以想象中的故乡美景、闲适生活反衬羁旅的愁苦,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颈联除运用了对偶修辞外,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

(2)“幽情”在诗中包含哪两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答案讲评】(1)颈联运用拟人手法,以“逆(迎接)”“私(偏爱)”两个动词,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人的热情亲昵之状,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答用典酌情给分)

(2)一是伤春之情。作者直言“韶光”匆匆,直写“落花”随“风”,感叹春光流逝。二是忧国之情。作者借感叹“落花”之春,“韶光”已逝,隐喻南宋风雨飘摇,运势不再,暗中表达忧国之痛。

 

3.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塞上秋望

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

答: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

答:

【答案讲评】(1)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通过这些边塞生活常见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将战士登高怅望的思乡思亲之情融于广阔苍茫的边塞自然之景,凸显了“望归”之愁苦;为下阕借边塞苦寒凄凉之景抒发征人哀婉思归之情做铺垫。

(2)①下阕“飞蓬”一句,借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暗喻戌边将士行孤苦无依的漂泊感;②想象枯蓬“迷”于“鸟路”,“白雁哀鸣飞”,寓情于景,烘托了将士们居驻扎边塞表明戍边将士对归家无期的痛苦无奈;③“绝寒”“孤城”两句则通过写与世隔绝的边寒黄昏、闭门孤城,直言边塞生活的苦寒,暗示了戌边将士们孤独寂寞的思归愁绪。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后庭花

许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①,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②,落花吹遍。

【注】①湘管:毛笔。②琵琶怨:汉代乌孙公主远嫁,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

(1)试从修辞的角度对“翠羞红倦”一句进行赏析。

答:

这首词的情感较为细腻,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

【答案讲评】(1)这句词运用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红”代“花”,“绿”代“叶”,把花、叶人格化,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暮春的残败之景。

(2)①无尽的相思之情。“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句是说女主人公思念心上人,本想执笔写信,可泪如雨下,短短的信笺却写不下自己对心上人无尽的思念之情。②孤独寂寞之情。“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句是说女主人公独身一人,无人陪伴,以致燕子都可怜她,飞来和她相伴。此句极写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宣城怀古

卢 

   对江山吟断高斋,想甲第①名园,棠棣花开。晓梦歌钟,高城草木,废沼荒台。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②空翠飞来。渺渺予怀,天淡云闲,万事浮埃。

【注】①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②麻姑:据《神仙传》记载,她貌似十八九岁,而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1)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答:

(2)请简要赏析“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空翠飞来”这两句的妙处。

答:

【答案讲评】(1)①诗人首先描写昔日甲第名同、高城沼台业已荒芜、草木丛生的凄凉景象,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②进而想象空翠飞来、天淡云闲的优美画面,直抒胸臆,表达了超脱闲逸的情怀。

(2)①诗人运用用典、想象等表现手法,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暮霭散去、空翠飞来的期待之情,有力地深化了诗歌的主旨。②两句气势磅礴,奇伟瑰丽;上承“江山吟断”,下启“渺渺予怀”,使结构更为完整绵密。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各题。

【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注)道中

赵善庆

   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注】湘阴:湖南省湘阴县,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南岸。

(1)这首元曲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用的好?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讲评】(1)堆和染。面对山,只见峰峦起伏,满眼尽是兰翠,一个“堆”字,就把那郁郁葱葱的浓重色彩渲染出来了;一个“染”字,也形象地描绘出大片沙洲尽为茂密的绿草所笼盖的情景。

(2)这首元曲主要表达了诗人流连于高远开阔、生机勃勃的秋景中的喜悦心情,但也透露出一点悲秋的感受。前四句把在一般诗人笔下悲凉的秋景,写得高远开阔,生气勃勃,色彩浓丽,调子明快,令人赏心悦目;只是在最后通过“几叶”“败柳”的悠远抒情才透露出一点悲秋的感受,而使全曲波澜顿生。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绿罗裙

贺铸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①小。应念画眉人②,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③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注】①花房:花瓣的总称。②画眉人:汉朝张敞和妻子感情很好,常替妻子画眉。以后称自己的妻子或情人为画眉人,以表相亲相爱之深。③南浦:语出江淹《别赋》,送别之处常称南浦。

上片中词人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

(2)结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是什么意思?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特色?

答:

【答案讲评】(1)前两句实写:东风和暖,柳枝婆娑茂密阡陌悠长,轻云蔽月,花儿似隐似现显得不像白天那么饱满。后两句虚写(想象):远方的恋人此刻应在深深思念着我,清晨拂镜自照时,常会为自己消瘦的面容而悲声啼哭。

(2)你那身穿绿罗裙的倩影,让我念念不忘;别后的日子里,每每见到芳草绿茵,总会产生爱怜之意,仿佛那荫荫碧草,就是你身着绿罗裙的美丽身影。蕴含着长久分别后深挚、苦痛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词人把现实中的人和自然界中的景紧密结合(移情于景)。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鹳雀楼

畅诸

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1)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

答:

(2) 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答案讲评】(1)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的群山围住平原田野,“围”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地理形貌;而奔腾浩荡的黄河却把横亘在前的山脉拦腰斩断,奔流而去,“断”字传神地表现出黄河一泻千里,任何崇山峻岭,都无可阻挡的巨大力量。

(2)第一、二联写和朋友畅饮登楼,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流露出诗人畅快心情和清高、俊逸的情怀;第三联写四围景象,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可见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尾联点名明此番登临也在于送别朋友归去,流露出殷殷惜别之情。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概括。

答: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讲评】(1)诗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诗人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不劳动的时候,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常常在自然的怀抱中独来独往,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

(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1)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2)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答:

【答案讲评】(1)比喻。把欧阳秀才的出游念头比作草木,一经产生就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的出游念头就像一经萌芽就不断生长的花草树木。把游历生活比作梦。欧阳秀才去江西后,行踪不定、丰富多样、难以预测的生活就像一场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梦。这两个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欧阳秀才对未来游历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去的深长怀念,体现了作者的才思和艺术创造力。

(2)①“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表达了对门人才华出众的赞赏,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②“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表达了作为老师对门人的谆谆嘱咐,希望门人去江西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③“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是希望门人不要放弃科举,并祝愿门人他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

 

2017届高考古诗词“鉴赏思想感情”答题指导

【考点阐释】

  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目标】

学习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审题、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的答题能力及得分率。

 

【真题回放】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2014,全国新课标1卷】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2014,新课标全国2卷】

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鉴赏“思想感情型”题的答题步骤解析】

 一、答题步骤:

  (1)先点出作者的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的词,要具体化。)

  (2)指出表达感情的特点、手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

  (3)诗中具体通过什么内容(方法)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

 

 

 二、答题格式:

  (1)这首诗(联、句、阕)表达了主人公       感情。

  (2)诗中采用了     手法,写出了     (诗句内容)。

  (3)表达了主人公因                的感情。

 

【课堂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琅琊溪①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中考古诗词鉴赏题解题技巧及专练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汇总
古诗鉴赏题审题五步走
(5)2015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五)
2019各省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精编,建议收藏!
高考诗词鉴赏题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