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八声甘州》赏析

《八声甘州》是苏轼晚年的作品。当时他在杭州任职期满被召回京城,写下这首词送给他的朋友参寥子。与我们熟知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风格不同,这首词是深远而曲折的。

       南宋胡仔《长短句》[1]谓“东坡别参寥长短句云:‘有情风万里卷潮来’云云,其词石刻后,东坡自题云:‘元祐六年三月六日。’余以《东坡先生年谱》考之,元祐四年知杭州,六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则长短句盖此时作也。”元祐六年(1091),苏轼已经五十六岁。至此,他已经经历了宦海浮沉的大半生。从进士及第初出茅庐到因与新党之争外出任职再到因“乌台诗案”入狱几近丧命,这是由升到降的青年和中年。之后太后掌权,终止王安石的一切政令,召司马光当政,迅速地提拔苏轼直至翰林学士知制诰[2]。因厌恶与朔党、洛党[3]的朋党之争,他多次请求外任。在元祐四年(1089)三月十一日,朝廷终于允其所请,任命他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太守,领军浙西。在杭州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修建公共卫生设施、疏通盐道、修建西湖、稳定谷价、救济饥馑等,成为百姓之友。元祐六年(1091)二月,在杭州的事务还未完成,他就被调离杭州,召至京城充任翰林学士。元祐六年(1091) 三月六日 ,离开杭州即将到达京城任职,将要面对的不仅有朝廷的重任还有让他忧虑的政治斗争。

《咸淳临安志》卷七十载:“道潜,於潜浮溪村人,字参寥,本姓何。幼不茹荤,以童子诵《法华经》,度为比丘[4],于内外典无所不窥。能文章,尤喜为诗。秦少游与之有支、许之契。常有《临平绝句》云‘风薄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苏轼一见,为写而刻诸石。后遇轼于彭城,在座赋诗,援笔立成,轼甚爱之,以书告文同,谓其‘诗句绝佳,与林逋上下,而通了道义,见之令人萧然’。轼谪齐安,道潜不远二千里相从,留期年。遇移汝海,同游庐山,复归於潜山中,轼有次韵道潜留别诗。轼守钱塘,卜智果精舍居之。入院分韵赋诗,轼云:‘云崖有浅井,玉醴常半寻。遂名参寥泉,可濯幽人襟。’又为作《参寥泉铭》。”

査慎行《苏诗补注》中补录引《施注苏诗》有关参寥事迹云“坡南迁,遂欲转海访之。以书力戒,勿荫此意,自揣余生必须相见。当路亦捃[5]其诗语,谓有刺讥,得罪,反初服[6]。建中靖国初,曾子开在翰苑,言其非罪,召复薙[7]发。”

由这两则材料可知,参寥子与苏轼因诗词相识相知。苏轼因做官迁徙,参寥子多次不辞辛苦地追随他。甚至苏轼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参寥子也有意跋涉而去,但被苏轼劝阻。不论荣辱,与之相伴,这是超越世俗一切的不凡之交。两人情意,可见一斑。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风好不容易从万里远将潮水卷来,却毫无留恋地又将潮水送回。“有情”和“无情”两个词将潮水澎湃而来的气势和意兴而去的颓势刻画得栩栩如生。这潮涨潮落本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客观事实,正如人生中不可抗拒的无常变化。这一切,都是身不由己啊!由作者的大半生看去,他所经历的赏与罚、升与降、荣与辱、乐与痛的坎坷经历岂非由天命所赐!现在,他还想留在杭州享一份清静,却不能违背朝廷的旨意,只得回京听命,面对不可预料的种种斗争。这一句,不仅气势开阔,而且意蕴深刻。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在钱塘江的西兴浦口,每天都能看到那潮水的起落。钱塘江是不变的钱塘江,西兴浦是不变的西兴浦,潮水涨落是不变的自然运作,夕阳就在这不变中一次又一次下落。在这里,来来往往了多少人,又来来去去了多少事?苏轼三十六岁时曾通判杭州,后来离去。如今五十六岁,在杭州任职两年又一次别去。时光就这般悄悄流逝。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不用考虑古时与现时的差异,一俯一仰之间人和事就都改变了。由上边的感慨自然引出这句感慨人事,情感铺垫而来,渐入高潮。苏轼经历数十年宦海浮沉,厌倦了政治风波,感慨这几十年来友人和敌人来来去去,真的变化得太快了。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谁能像我东坡一样,满头白发时也没有机诈之心。他虽然经历迫害,但仍不改本真之心。对任何人都推心置腹,对新、旧政党都直言不讳。他没有心机去害别人,也没心思去复仇,不愿争权夺利也不警惕他人。他坚守心里的道义,追求精神上的潇洒。在这高尚的情怀下隐藏着清高之气。

下阕作者开始写与参寥子的友情。“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苏轼珍惜与参寥子在这有西湖美景的杭州的生活,所以他要让参寥子记得这里的好山好水,而自己也一定不会忘怀。古往今来,诗人之间的交情向他们这般相知相惜的没有多少,表达他的不舍之情。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这里用了一个关于谢安的典故。据《晋书·谢安传》载“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及镇新城,尽室而行,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略粗定,自江道还东。雅志未就,遂遇疾笃。”谢安功高被嫉,一心想从海道回到东山,但因为病重没能如愿。苏轼希望有一天能辞官回到杭州与参寥子相见,不要像谢安那样雅志不能实现。这一句不仅表现了他不为权势的志向,也表达了他与参寥子的深厚感情。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这里继续用了谢安的典故。谢安出镇新城后不久,“遂遇病笃”,其后“诏遣侍中慰劳,遂还都”,“舆入西州门”,未几即病殁。是其东还之志意,乃终于未能成就。谢安有甥,名羊昙,夙为安所爱重,谢安既殁,羊昙行不由西州路。一日因饮醉,不觉遂至州门,左右告之,羊昙遂恸哭而去。苏轼说,希望我未来能回到杭州,不要像谢安那样病死京都,让你痛哭。他虽然说是不希望,但透露出对前路的隐忧。他担心自己也会遭遇类似谢安的经历。

这首词上阕景物描写意境开阔,气势磅礴,细味其中情韵,含有深深的哀咽之叹。下阕借助典故,表达惜别之情和对前路的隐忧。

近人夏敬观曾谓“东坡词如春花散空,不著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有幽咽怨断之音,此其上乘也;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陈无己所谓‘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者’乃其第二乘也。”这首词正切合“天风海涛之曲,中有幽咽怨断之音”。这是苏轼诗化之词的上乘作品。

   

   

参考文献1.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两宋卷》【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2.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M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12  

         3.叶嘉莹 《北宋名家词选讲》【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林语堂 《苏东坡传》【M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6  



[1]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

[2] 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任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

[3] 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元祐三党》:“洛党,程颐为领袖,朱光庭、贾易等为羽翼;蜀党,苏轼为领袖,吕陶等为羽翼;朔党,刘挚为领袖。”

[4] 佛教指和尚

[5] 拾取

[6] 佛教指俗装

[7] 通“剃”,剃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作词赠友人,豪华落尽见真淳
苏轼【八声甘州
品宋斋前贤作品研习
算诗人相得 如我与君稀 苏东坡他的约誓敌不过一句诗谶
苏轼被贬儋州的原因和经过2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