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是味药
那个叫李成的剃头匠,可能是上苍让他害了一身的脓疮,于是他就想到了田间地头最易得到的,又具有吸湿性的甲骨片。他将它们碾成粉末,撒在脓疮上,结果真的出现了奇迹,不仅消了脓疮,而且那玩意儿还可以止血。李成多了个心眼儿,将那些随处可得的甲骨当作“龙骨”卖给药店,其赚头远远在替人剃头之上。一开始,药店老板要求他将甲骨上的刻痕用刀刮去,随着“龙骨”身价的提升,需求越来越大,李成再也掩藏不住农民的狡黠,他不再将每一片甲骨上的刻痕刮干净了。
  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人的意料。
  1899年夏,时任清朝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金石家王懿荣拉肚子拉得挺凶,屡治无效,一直拖到秋天,在家人的敦促下找到一位深谙医道的老中医开了方子,其中有味药叫“龙骨”。家人火速将方子上的药从附近的达仁堂如数“请”了回来。王懿荣也许出于好奇,随手拈出一片已经捣碎的“龙骨”。不拈不知道,拈了吓一跳——这龙骨上怎么会有似文字一般的刻痕呢?他让家人再去那家药店买了若干“龙骨”,发现有的已经被人削过,有的上面依然有许多类似于文字的刻痕。王懿荣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这刻痕十有八九是古代的一种文字,它不同于“籀”和“篆”。
  病情尚未痊愈,烧刚刚退尽,王懿荣就满京城地搜寻那些非同寻常的“龙骨”,并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与此同时,他又请古董行的朋友们进行搜购,一共搜寻了1500多片。
  王懿荣在这些渐渐暗淡的龟甲兽骨上看到了“日”、“月”、“山”、“水”等象形文字,然后又找到了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至此,他进一步坚信这些甲骨上的刻痕就是古代的文字。消息传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文人学士和古董商竞相高价搜集刻有文字的甲骨。
  大家心知肚明,那些甲骨的刻痕一旦确认为古代文字,就意味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又可向前推进,渐渐暗淡的甲骨曾经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沉重。尽管后来的研究表明,那些甲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主要是古代人占卜的记录,但字里行间毕竟透射出历史的风烟,甚至是手握皇权者的重大举措。
  1900年7月,外国侵略军兵临城下,慈禧太后率皇室仓皇逃遁,面临如此“国欲破,家不存”之境地,王懿荣对家人说:“吾义不可苟生!”毅然决然服毒坠井而殁,不满花甲。他所收藏的甲骨,大多由好友刘鹗(《老残游记》作者刘铁云)保存。刘鹗承其遗志,使所藏甲骨增至5000余片,并于1903年拓印《铁云藏龟》,首次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公开出版,轰动海内外,并从此开启了一门独特的学科——甲骨学。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中国典籍《史记》等记载的商朝的存在,也让后人感觉《史记》等历史文献为信史。后人由此进行了大规模的考证,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大大地向前推进。
  有人发问,此前有多少“商代历史”被病人吃进肚里?而“商代历史”又治愈了多少人的病痛?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汉字(可能甲骨文之前还有更古老的汉字,暂且不论)是味药,它不仅医治了先民们肉体的病痛,更重要的是,它的诞生本身就医治了人类的愚昧,使中华民族开启了智慧之门,从黑暗走向了光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华书院讲书预告第69期:《甲骨时光》
惊世大发现——甲骨文
这个甲骨文是什么字?
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博学大儒得了疟疾,在中药上发现远古文字|中药|光绪|寄生动物|王懿荣|甲骨文|疟疾
甲骨文的故事|汉字发展史(2)
甲骨文的发现及文化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